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名校之思     
《教育科学论坛》2003,(7):10-11
把目光对准名校,我们深思良久.   我们知道,在中国每一个省、每一个市乃至每一个县都有那么一所或者几所重点中学,而其中尤为突出者、在全省甚至在全国都享有一定知名度者可冠以“名校“尊称.这些名校能够在数万所中学中脱颖而出,除了历史原因和自身努力外,还可以看到“计划“的影子.   ……  相似文献   

2.
名校办民校的形式一般有4种:(1)由名校在校内利用已有的资源(包括校舍、教师)独立举办民办学校,俗称“校中校”。(2)名校将收购的其他学校办成民办学校。(3)名校与民校合并组成教育集团。(4)名校与企事业单位联合举办民办学校。形势喜人1.名校的优质资源得到了低成本扩张名校是多年文化积淀和长期高质量办学的产物。经过多年的努力,这些学校已经形成一定的规模,但因资金不足,在规模上难有大的突破。通过名校办民校,名校增强了造血机能和竞争力,从而更快地做大做强。2.盘活了薄弱校、民办学校的资源和社会上的教育投资资本名校拥有一流的软件…  相似文献   

3.
社会在发展,教育在发展,学校在发展,人才在发展。在邓小平同志“三个面向”的指引下,我国教育事业已进入高速发展的时代。在加快实现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的今天,人们享受优质教育的呼声越来越高:如何拓展优质教育资源,如何整体提升学校教育水平,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教育需求,正在成为教育工作者接  相似文献   

4.
《广东教育》2004,(5):64-65
事件:近几年,名校办民校成为部分省市的重要教育发展政策,有些省市表示将充分利用本地名校优势吸引更多的资金合作办学。而苏州市副市长、教育学家朱永新则提出:停止名校办民校。他认为:“名校办民校在一定程度上就是在利用国家培养的师资和长期积累的优质资源,让学生家长掏钱买他们  相似文献   

5.
6.
“名校办民校”并不是最近才出现的新鲜事,对此现象的争议从来就没有停止过。自前不久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报道了某地“名校办民校”的情况后,质疑和否定的声音渐渐占了上风。  相似文献   

7.
《湖北教育》2004,(3):1-1
面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对教育提出的要求,我们还面临许多需要解决的深层次矛盾。其中一个突出问题就是社会对优质教育资源需求的日益加强与基础教育的均衡发展之间的矛盾。  相似文献   

8.
“名校办民校”是我国教育改革发展中的一种特殊现象,是一个在教育实践中约定俗成的特定概念。从有关政策和操作实践来看,所谓“名校办民校”特指公办学校以种种方式参与举办民办学校的行为。从其实际内涵与办学模式考量,称“名校办民校”为“公校办民校”应更准确。  相似文献   

9.
翟伟 《教育文汇》2004,(6):19-19
眼下,由于我国尚处于教育总体供给能力不足,尤其是优质教育资源严重匮乏的情况,使数量稀少的“名校”、“好校”名正言顺地收取到巨额的赞助费,以致“名校”腐败现象正悄然蔓延开来。在今年3月的“两会”上,一些人大代表忧心忡忡地指出,与行政腐败、司法腐败相比,由于牵涉到自己的切身利益,社会上对学校腐败一般采取忍耐的态度。“名校”腐败已成为大家默认的腐败。  相似文献   

10.
主编的话     
改刊伊始,本刊提出要为优质学校和要努力成为优质学校的学校服务。为了“务得事实,每求真是”,切实为提高学校的优质教育水平服务,是本刊面对的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1.
样板工程   众所周知,基础教育的关键就是要有足够多的好学校,但因为各地自然条件的差异,学校与学校之间差别的存在也是一个现实.但这并非全部原因.重点学校之诞生,某种程度上就像我们通常所见的样板工程一样,是急功近利的产物.   ……  相似文献   

12.
言文 《教育文汇》2004,(6):13-14
“名校办民校”蜂拥而起,且成为一些地方重要的教育发展政策。但这一做法在教育系统内部的争议最为激烈,观点针锋相对。  相似文献   

13.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模式取代计划经济模式,作为与政治经济密不可分的教育,也正在发生着深刻的变革。新的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相协调的教育运行机制,必将给学校带来重大变化。学校办学将日趋多样化,学校获得了较大的自主权,校长不再唯书唯上,而是必须根据跨世纪人才培养的要求,通过独特办学目标的实现来体现办学的个性化,于是,一大批“名校”脱颖而出。有胆识的校长们立足地域、因地制宜,从民族素质提高、定国安邦的长远大计出发,创新实践,创建了独具特色的新理念、新机制,使自己的学校在百舸争游中独树一帜,创出了学…  相似文献   

14.
15.
李汉云 《上海教育》2002,(21):15-15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学校育人非一日之功,这正是教育事业的特殊性,因此,名校之名也非朝夕之功所能成就。以上海市延安中学为例,之所以能在申城的教育界享有一定的知名度,首先,在于学校经过几十年的风雨历程,逐步形成了优良的发展传统与办学特色。这个办学特色已经在许多人的心目中成为延安中学的代名词,其中浸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由于日益增加的办公费用和水涨船高的教师奖金等原因,一些在当地名闻遐迩的学校经上级批准,办起了“公办民助”实验班,读实验班的学生必须多交一份钱,学校配以优质师资和优越的教学设施,搞实验也总优先考虑实验班。一时间,家长闻风而来,学校人满为患……  相似文献   

17.
18.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一些“名校”开始悄悄地扩招、搞“校中校”、与他人联合办学、办“民营”分校……,规模越来越大。有人将这一现象称为名校“膨胀”,对此现象,大家一度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讨论得沸沸扬扬。如今,随着各地“名校”“膨胀”现象的普及和“名校”“膨胀”行为的不断成熟,已经到了人们(尤其是教育管理部门)对这一现象进行更深刻的反思的时候了。一不管名校膨胀采取哪种形式,它的直接作用结果就是多收学生、多收钱。从这一点出发,学生家长是愿意的,名校多招收1%的学生,自己的孩子就多1%的希望上名校;学…  相似文献   

19.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作办学条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规范中外合作办学活动,加强教育对外交流与合作,促进教育事业的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外国教育机构同中国教育机构(以下简称中外合作办学者)在中国境内合作举办以中国公民为主要招生对象的教育机构(以下简称中外合作办学机构)的活动,适用本条例。  相似文献   

20.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一批颇具声望的学校,依托其雄厚的实力和素有的优质教育资源,雨后春笋般地膨胀起来。名校膨胀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它适应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需求,充分体现了名校的价值,深化了办学体制改革,盘活了教育资源,激活了学校发展的内在动力,成为教育创新的开路先锋。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国民认识水平的不断提高,国民对教育的要求也上升到一个空前的高度。人们想尽千方百计选择重点学校,重点学校扩招的形式已不能满足大家的需要,于是一些实力雄厚的学校不失时机地以“公办民助、民办公助、股份制、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