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晚期时期,中央与地方财政关系的冲突逐步深入,地方财权从太平天国时期不断的扩大,而清廷也不甘丧失财权统一,与地方进行了争权斗争。最终,形成了中央与地方税费上的划分。  相似文献   

2.
正确处理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关系,直接关系到国家的安定团结。建国以来,中央与地方关系一直处于动态演进的过程中,改革开放以后,国家对中央与地方政府的关系进行了调整,推进了中国经济与政治体制的改革并取得了显著成效,尽管如此,。中央与地方关系因历史惯性及其复杂性不可避免地出现了诸如集权与分权之争、事权与财力之争、中央与地方之争等问题的矛盾。解决这些矛盾就需要进一步推进经济与政治体制改革,包括转变政府职能、改善中央和地方政府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成同年间,随着太平军兴及湘军的崛起,清朝长期实行的高度中央集权受到很大冲击,以湘淮系为主的地方军政大员的权势明显增强.面对地方势力的迅速发展,甚至是步步进逼,清延并非束手无策、步步退让,而是进行了强有力的制约和反击,并取得了显著的效果.这就决定了清中央和地方之间权力的争夺和转移不是单向的、直线式的,更不是摧枯拉朽式的,而是双向的、波浪式的、拉锯式的.清朝中央对文武官员黜陟权力的垄断,是清朝中央集权制度的重要内容和基石.清廷虽然受到太平天国战争带来的冲击,在战争中越来越依赖湘淮军队,授予湘淮人员越来越多的官职,甚至不得不任命部分湘淮高层人员为封疆大吏,使一部分政府权力落入湘淮集团之手,但这部分人成为政府官员之后,清朝中央同时也就有了更多的手段对其思想、行动施加影响和约束.在实践过程中,清廷着力利用高级官职对一些湘淮高层人物进行拉拢、分化,破坏湘淮集团的内部团结,从而维持并重新稳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权.  相似文献   

4.
近五年来,学界渐又趋向清末体制改革研究,有关法部、邮传部、巡警部、学部、农工商部等的研究,成果丰硕,但也存在着个案研究拓展不够、宏观把握突破不大、现实观照较少、研究范式单一以及史料缺少挖掘等不足。文章就近五年来学界关于晚清各部研究的最新进展略做述评。  相似文献   

5.
晚清新政,包括洋务新政、甲午新政、20世纪初年的新政和预备立宪四个互相联系而叉逐步递进的过程。在晚清新政的过程中,清政府最初以下放给督抚事权的方式推进改革,最后又力图通过集权来加强中央权威。所以,晚清新政的历史,就是中央与各省不断调整关系的历史,也是中央权力与各省权力此消彼长的历史,还是晚清中央集权体制不断衰弱的历史。总结这一历史,对我们进一步认识近代中国社会发展的特点将是十分有益的。  相似文献   

6.
清末股份制企业的政企关系逐渐由政企合一模式向政企分离模式转变,但政府并未彻底放弃以行政权力干预企业经济活动的做法,传统的政府干预经济政策具有很大惯性,使清政府总是试图依靠政治权力直接约束资本主义企业,封建专制政治体制阻碍了政企关系的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7.
清代前期的中央关与地方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根据现代财政学的分类标准,将清代前期的税关分为中央关与地方关,并从清人对商税的划分角度说明地方关的概念;对于不同时期、属于不同等级的特殊税关也进行了详细分析。  相似文献   

8.
清政府统一新疆后,军府制对于加强和巩固祖国统一和促进新疆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起过积极的促进作用。但是,伴随着清政府内部出现的统治危机,以军府制为主导的治理新疆政策的弊端日渐凸现,逐渐丧失了对新疆的有效政治控制,19世纪新疆农民大起义又使新疆旧制荡然无存。为了保证新疆的长期稳定,维护国家领土主权的完整,光绪十年(1884)新疆建省,新疆政治统治中心从伊犁转移到乌鲁木齐,最终成功地实现了新疆与内地的行政制度一体化。  相似文献   

9.
清末新政使地方官考核制度发生两方面的变化。一方面,原有大计制度内部调整,包括制定新设职官的考核办法、增加大计考核内容等;另一方面,为适应新政改革需要,制定了考核州县事实制度,考核形式、考核内容、奖惩等方面都体现出新变化。  相似文献   

10.
清末的商事立法是清末法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法律从形式、体例到内容都具有创新性,符合中国法制近代化的需要。清末的商事立法具有盲目照搬西方立法成果、脱离具体国情、应急等不足,并未发挥实际效用,但这些立法成果是此后中国商事立法的基础,在中国法制近代化的历程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