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有12亿人口,绝大多数在农村,全国有5万个乡镇,有60多万个村庄.随着农村经济体制的改革和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农村文化不断发展,乡镇图书馆、农村图书室乃至农民个人图书馆,越办越红火.乡镇图书馆的崛起,大大地加快地区经济和文化的发展步伐.本文结合我县十几年来发展县、乡、村三级图书馆事业的实践谈些认识.  相似文献   

2.
对于媒体融合,业界和学界已经探索、讨论了很多,形成的一条共识是:媒体融合是一场改革,这场改革正在走向纵深。作为一场改革,自然不能换汤不换药。媒体融合不是一个“从1到1”的过程,而是一个“从1到N”的过程。当然,其间也少不了“从1到0”“从0到1”“从N到0”“从N到1”等诸如此类的不等量变换。媒体融合要见显著成效,理应特别重视“从1到N”的突破。  相似文献   

3.
最近我常在想,整个社会是不是误读了三中全会的决定。这场改革的核心问题是什么?大家听了可能会失望,不是经济体制改革,而是国家治理问题。今天我想谈谈关于这场改革的几个问题。三中全会已结束好久,四中全会也已经开过了。但是对于这场改革,可能大家和我一样,内心里还是有很多问号,有很多困惑的。从某种意义上说,现在是改革开放30年来最让人困惑的时候。为什么这么说?以前我们也困惑,但困惑的是"改"还是"不改"。这次不一样,明确的说要改,而且专门通过了全面深化改革  相似文献   

4.
编辑同志:随着当前经济改革的发展形势,各报刊都要求自己的通讯员和记者加强“信息新闻”的供稿量。那么,怎样才能写好“信息新闻”呢?请给我以帮助指导。通讯员荣革荣革同志:关于“信息新闻”的问题,在当前很有时代性、针对性、普遍性和迫切性。这是当前新闻宣传中需要加强和改革的一个新问题。因为,当今世果范围的新技术革命已经蓬勃兴起;我国四化建设已经迈开了以城市为重点的经济体制全面改革的阔步;人类社会已经进入了信息  相似文献   

5.
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公布后,我们新闻工作者毫无疑问有两个问题必须认真加以思考:一个是怎样报道好当前的经济体制改革,另一个是怎样改革好我们的经济宣传报道。现在联系我平时学习和实践的粗浅体会,谈几点看法。首先,必须弄清我国实现四化为什么非要改革经济体制不可。这个问题在十二届三中全会上是作为一个总的纲领性问题提出来的,其实早在六年前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公报中,也已经指出了改革经济体制的重要性。这儿年实践证明,只有坚决执行党中央提出  相似文献   

6.
进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来,农村经济体制和经济结构发生巨大变革,引领这场变革的“先锋队”和“内燃机”正是如火如荼的科技兴农事业。如今,当广大农民从传统生产规范中解放出来,大搞科技种植、科技饲养,涌现出许许多多学科技用科技依靠科技致富的典型,广大农民科技兴农的积  相似文献   

7.
拜泉县有二十三个乡,二百八十六个村,是个有五十八万人口的大县。全县有各种专业户17,290个.八三年开始,我们开展了为专业户、重点户服务的工作。专业户、重点户是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产物,具有很强的生命力,是促进农业生产迅速发展的新生事物。做为农业县图书馆,如何为“两户”服务,推动农业经济体制的改革,大力发展生产力,是图书馆工作的新课题。几年来,我馆不断增加服务项目,扩大服务范围,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前不久在合肥举行的“新的技术革命和体制改革学术讨论会”,全国有一百多位新闻记者前去采访。如此众多的记者关心改革,说明了人心所向,改革已成为新闻报道的主题。近半年来,在中国大地上,出现了第二次“农村包围城市”的形势。这就是在农村改革的推动下,城市改革的步伐加快了。在这场伟大的改革面前,新闻工  相似文献   

9.
按照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思路。理论、经验、方略。政策等等都应该从社会实践中来。毛泽东把社会实践分为阶级斗争、生产斗争、科学实验。邓小平强调,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导师们都谈到厂实践对产生认识、检验认识的重要性。当今中国新闻改革的思路从哪里来?主要是从经济体制改革和政治体制改革的实践中来,从总结新闻改革的实践经验中来。1992年党的十四大根据邓小平南巡重要讲话的精神和改革开放的发展进程,作出了在中国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大决策。随后党中央提出两个根本转变,一是经济体制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  相似文献   

10.
刘瑾鸿 《新闻界》2005,(5):103-104,84
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不仅是经济体制的转型,由于它同时触及着人们生活中的一些基本信念,因而也是一种观念的转型.改革开放以来,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和发展已经动摇了人们的一些传统观念,例如人们对于“大锅饭”“铁饭碗”“再就业”的认识都不同于十年之前,在这个过程中,媒体的作用功不可没.但是从另外一个方面来说,如何建立新的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道德标准、文化理念,大众传媒自身也在探索当中。  相似文献   

11.
改革开放是从“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惟一标准”这场大争论开始的。这是一次思想解放运动。但思想解放不可能一次完成,改革中的每一次进步都是一次思想解放的结果。改革的过程就是思想不断冲破传统牢笼的过程。  相似文献   

12.
夏艳 《大观周刊》2013,(10):186-186
伴随着新课程改革的脚步向前走,我越来越感受到:它有着生机勃勃的、旺盛的生命力,它给予了广大教师滚滚的、新鲜的“血液”。在不断地“充电”和“造血”过程中,我和我的同事一道认真学习了《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呼吸着新鲜的空气,领悟着新的理念,透过新课改,从教材内容到教学方法,再到学生,我都有了新的认识。  相似文献   

13.
在新闻圈里转悠了25年,圈里圈外许多人认识何加正。他很容易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一是因为他1.82米的大个子,走到哪儿都是“鹤立鸡群”;二是因为他寡言少语,与“伶牙俐齿”的同行们形成了鲜明的反差。 其实,熟悉何加正的人都知道,他是个宽厚随和,喜欢思索,埋头干活的人。 何以“高出一筹” 作为一个资深记者,写出几篇好作品也许不算太难,难的是经年累月在一个领域里埋头耕耘、深入开掘,写出一大批有见地、有影响的好作品。 从1974年大学毕业来到人民日报社至今,何加正始终没有离开过农村报道这片沃土,他参与了农村改革报道的全过程,是从事农村报道时间较长和具有一定影响力的记者之一。 农村改革初期,许多理论问题似是而非,没有现成答案,在新旧体制交替过程中,局面非常复杂。何加正怀着对中国  相似文献   

14.
出版企业的人才策略唐学荣“改革经济体制,最重要的、我最关心的是人才。改革科技体制、我最关心的,还是人才。”(《邓选》三卷108页)同样,出版企业作为传播、普及科技、文化的生产图书的人才密集型企业,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改革过程中,最重要的也是人才。可以...  相似文献   

15.
这次我是第二次为《新闻记者》写稿,我拖了很久,因为从伊拉克回来之后我到了北京,每天都在为了“非典”新闻和专题片忙着,所以这篇稿子拖了又拖。我想,对于我在这场战争里面的报道内容以及我在这场战争里面经历的东西,很多人已经从别的媒体中看到了很多。我想,既然是为一本专业的杂志写东西,不如写一些我觉得和记者有点关系的东西。这次去巴格达,首先我没有想到的是会引发关于是不是应该去巴格达的问题。对于一名记者来说,到第一现场进行报道是自己的职责,也是一个传媒机构的职责。有的人说,一个传媒机构不应该为了自己能够有独家新闻而不顾…  相似文献   

16.
为了深入学习宣传江泽民同志在中央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精神,从今年8月9日至9月6日,解放军报理论版《学习与研究》专刊以每次一个整版、每版6至7篇文章的规模,陆续刊发四组理论文章,从不同侧面阐述“如何认识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如何认识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如何认识我国社会主义改革实践过程对人们思想的影响”、“如何认识当今的国际环境和国际政治斗争带来的影响”。这四组谈“四个如何认识”的文章陆续见报后,在军内外引起一定反响。第一组文章刊出的当天,中央电视台早间新闻作了报道。中宣部和…  相似文献   

17.
�й��Ŵ�ѧ�����׹���֮�ݱ�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主要从历史角度观察中国学者对文献的认识及其文献工作实践,说明他们从“档案史料”——“经籍图书”——“有参考价值的史料”到“古典文献”的认识过程。历代学者的文献编纂活动都是在一定的历史背景下由文化发展所促进的。  相似文献   

18.
在今天的农村里,从八十老翁到青少年,都知道从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的农村改革改变了他们家庭的境遇,把他们从“一大二公”的人民公社僵死的旧体制下,从饥饿、贫困的苦难中解救出来,获得了“第二次解放”。 作为新华社的一名做农村新闻采编工作的记者、编辑,我有幸参加了我国农村第一阶段改革从萌发到完成的整个发展过程的报道工作。时过20年,至今回忆起来仍然非常激动,而且感到几分欣慰。  相似文献   

19.
从2004年开始,“把家庭承包经营制度从耕地拓展到林地,从田地延伸到山上”的集体林权制度在江西试行。这场“山定权,树定根,人定心”的改革,被评价为“带来了我国农村生产力的又一次大解放”。2007年4月,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到江西武宁等地考察后指出:“要大力宣传江西林业产权制度改革,就像宣传当年的‘小岗村大包干’一样。”  相似文献   

20.
自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随着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各类型图书馆为农业服务有了较大的进展和成效。当前总结为“科技兴农”服务的经验,研究“科技兴农”的新形势、新特点、新问题是非常必要的。(一)“科技兴农”的新形势由于广大农村经济体制的改变,当前农村生产大概有这样几个特点: 1.农业从单纯的粮食生产向农、林、牧、渔、工、矿全面发展的方向转化,特别是十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