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作为美国史学的源头,殖民地时期的美国史学表现出明显的地方主义色彩,史学家们在进行历史撰述时往往以本地区的社会经济或基督教会发展作为自己的书写主题.独立战争后,伴随着新国家的建立和社会的不断发展,在欧洲史学思潮的影响下,新一代史学家们开始尝试从整体上对美国国家的历史进行综合分析与考察,早期美国国家史随之兴起.在此过程中,大卫·拉姆塞和墨西·奥蒂斯·沃伦等人的美国革命史研究第一次把"美国"作为一个整体概念去看待;埃比尔·霍姆斯、本杰明·特兰伯尔和蒂莫西·皮特金等人的早期美国(通)史研究,深化了人们对美国整体历史发展的认识;而"美国史学之父"乔治·班克罗夫特则以其10卷本的皇皇巨著《美国史》把早期美国国家史的历史书写推上了一个新的高度.早期美国国家史的历史书写对美国国家的早期发展和民族认同产生了极其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在近代史研究领域,陈旭麓运用唯物史观剖析了近代中国社会的变革;在世界史研究领域,罗荣渠有效地揭示了历史发展的规律性。总之,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在通史研究方面,白寿彝自觉地将唯物史观与中国历史的特殊性密切结合;唐子孺在断代史方面,将微观研究与宏观研究相结合,推进了魏晋南北朝隋唐史的发展;运用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联系的观点、辩证的观点、社会有机体论等原则和理论,是改革开放以来马克思主义史学具有的理论特色。创造性地运用唯物史观,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史学取得重要成就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3.
杨生茂先生从20世纪60年代初就开始从事美国史学史的研究,并反复强调中国的美国史研究者要通过鉴别吸收的方法,观察、总结美国历史发展的潮流与规律。他以美国史学史中3个重要学者特纳、威廉斯和班克罗夫特为研究对象,阐述了他的历史哲学观点,以及对美国史学史发展脉络的理论思考。  相似文献   

4.
2018年,国内学界在中国近代史学史与史学理论研究领域取得丰硕成果。学者们对于唯物史观、马克思主义史家与史学研究,进一步从资料、视角方面进行深化,并继续批判了历史虚无主义;对于近代史学史上的著名史学家及其著作、史学史的具体问题也都进行了考察;对口述史的发展及存在问题、中国公众史学的建设,学者们也讨论较多;学者们还对全球史、概念史、大数据史学等史学理论前沿问题进行了研究。2018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学界还对40年来的中国史学理论与史学史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5.
论梁启超的历史编纂学思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回顾20世纪中国史学,不能不提梁启超的史学。学界对梁启超史学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很少有人论及其历史编纂学思想。实际上,梁启超的历史编纂学思想是十分丰富的,对旧史的批判蕴含着梁启超的历史编纂学思想,对新史的设想则直接反映了梁启超的历史编纂学思想;对史籍的划分和史体的评述,反映了梁启超对史书编纂形式的认识,也蕴含着史学家丰富的编纂思想;关于史学求真与致用治史目的的认识、关于通史与专史研究与撰述之思想以及赋予"史家四长"的新意义和新的阐释等等,都深刻体现着梁启超丰富的历史编纂学思想。  相似文献   

6.
林伟 《教育学报》2009,(2):93-99
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美国高等教育史学扩展了研究的主题,写就了一批史学经典著作.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美国高等教育史家广泛开展跨学科研究,通过将历史研究方法与其他方法相结合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此起彼伏的社会运动又将研究者的视角吸引到一些"边缘人群"身上,其中女性高等教育史的成就尤其显著.兴起于70年代的修正派高等教育史学也对传统史学中诸多问题进行了再思考和讨论.  相似文献   

7.
柳诒徵认为通史是了解历史事实、掌握历史知识的必要手段,其本质是天人合一、修身养性的手段,是历史有规律发展的反映,也是历史学家求同存异以类识物的方式。与断代史相比,通史可以跨越时空;与分类史相比,通史更注重历史知识的系统性,但通史只是全史的一个方面。通史的研究方法主要是采用文化史的方法,考察民族文化发展的共性与个性。柳诒徵的许多论著可以看做是通史性的著作,其特点在于文化史学的方法论和民族主义的立场。  相似文献   

8.
西方新文化史是20世纪70-80年代兴起于法国和美国历史学界的一场重大史学理论运动.新文化史研究注重文化的作用,注重从文化角度研究历史;新文化史借助了文化人类学、心理学、文化研究等学科的理论和方法,注重分析语言、符号、仪式等文化现象并解释其中的文化内涵与意义;新文化史从"宏大叙事"转向注重普通民众、日常生活、微观历史的研究,其著作注重雅俗共赏.新文化史是对传统社会史的扬弃和融合,其实质是向人文主义史学传统的逐渐回归和发展.  相似文献   

9.
<中国通史简编>是我国第一部运用马克思主义观点系统地叙述中国古代历史的著作,范文澜继承了中国古代史学的优良传统,在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下,大大发展了"通"的意识,对通史编撰提出新的要求.范文澜在长期的通史研究工作中,总结出通史编撰的"直通"、"旁通"、"会通"原则,对今天的通史编撰仍然具有极其宝贵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0.
吕思勉先生是梁启超所开创新史学的承继者和实践者,一生著述宏富,尤以两部中国通史和四部断代史奠定其在20世纪中国史学史上的重要地位。《白话本国史》以其鲜明的进化史观,严密的历史考证和流畅的文字表述开创了通史编纂的新纪元;《吕著中国通史》在继承传统历史编纂遗产的基础上,极富创造性地发明了两大板块的新式体裁,且已显现出对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服膺。其通史编纂思想和编纂经验在《先秦史》、《秦汉史》等四部断代史中明显地得到运用和发展,因而做到以丰富翔实的史料和独到深刻的议论赋予历史记载以巨大的震撼力。他对历史编纂的不断新探索,亦折射出其学术思想演进的脉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