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1904年2月—1905年8月,日本与俄国为争夺中国东北和朝鲜,以中国东北为主战场进行了长期的厮杀,结果是日本打败俄国,在美国的调停下,双方签订《朴茨茅斯和约》。这场战争是一场列强重新瓜分殖民地的帝国主义战争,对日本、俄国、中国、朝鲜以及国际格局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一、对日本的影响1.使日本获得了更多的侵略特权通过《朴茨茅斯和约》日本从中国取得辽东半岛;从俄国取得库页岛南部;还取得对朝鲜的独占权。至此,日本夺取了相当于本土面积76%的殖民地,为日本以后完全霸占朝鲜和在中国东北实行殖民扩张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2.
日俄战争是1904~1905年日本和俄国为争夺中国东北及朝鲜进行的一场战争。在战争中美国采取了支持日本的政策,这是美国和俄国在争夺中国东北问题上矛盾发展的结果,其目的是企图通过支持日本以遏制俄国,进而扩张美国在中国东北的势力。美国对中国东北觊觎已久,但是美国在中国东北的扩张一直遭到俄国的抵制。甲午中日战争以后,美国企图变中国东北为自己的“势力范围”。由于军事实力不是欧洲列强的对手,美国主要依靠自己的经济优势与其他列强在中国东北展开争夺,主要是争夺中东铁路的修筑权。1896年俄国和  相似文献   

3.
日俄战争是日本与俄国争夺中国东北的一场决战。在综合国力不及俄国的情况下。日本依靠较为雄厚的经济实力,大力发展军事力量,进行了充分的备战,创造有利的国际环境,营造出明显的战略优势,最终取得战争的胜利。  相似文献   

4.
1904--1905年间,日本、俄国为争夺对朝鲜和中国东北的控制权,在中国东北发动了一场大规模的国际战争——日俄战争。  相似文献   

5.
首先从宏观上介绍了日俄战争时期日美关系的研究现状。其次从美日远东政策、西奥多&;#183;罗斯福与日俄战争、日本宣传外交与美国、《桂太郎-塔夫脱协定》的评定四个方面阐析了当前国内外的研究成果及分歧点。最后依据前两部分的分析得出结论:日美均是赢家,真正的输家是沙俄。  相似文献   

6.
1904-1905年的日俄战争,之所以出现日胜俄败的结局,与各自的经济实力有着密切的关系.在日俄战争前和战争期间,日本的经济状况和财政状况都比俄国要好;因此,在军费开支,后勤供应、武器装备、军队的战斗力等方面,日本均具有优势,俄国则处于劣势.日俄战争的结局表明战争主要是经济实力的较量.  相似文献   

7.
1903年4月中国驻美公使梁诚正式赴任,随即接受清政府的命令,致力于策动美国照会俄国按约撤兵。日俄战争爆发后,梁诚受命为维持中国中立、反驳俄国指控与美国进行交涉。当日本与俄国在朴茨茅斯进行和谈、拒绝中国介入时,梁诚又担负起搜集信息并及时汇报的使命。在此过程中,梁诚为清廷因应日俄战争做出了巨大贡献,是一名杰出的驻外公使。像梁诚一样,日俄战争期间的一些中国驻外公使已拥有久于其任的能力,1907年驻外使馆改革又提供了制度保障,他们成为中国早期的职业外交官。  相似文献   

8.
近代以来,日俄分别制定了以朝鲜和中国东北为主要目标的"大陆政策""远东政策".两国对外扩张政策的制定既有本国政治制度因素,又有一定的历史因素.由于它们的政策有着不可调和的矛盾,所以决定了日俄战争的历史必然性,而20世纪初的国际形势则为战争的爆发提供了现实条件.  相似文献   

9.
10.
我国法律近代化进程在内忧外患中起步,深受外国影响,尤以受日本影响为最,集中在清季修律和民国两个立法时期。经过这一变革过程,中国传统的法律体系逐渐消解,近代化的因素逐渐注入,逐步过渡到了大陆法系的新时代。  相似文献   

11.
土木之变与庚戌之变是蒙古对明朝发动的两次大规模战争。这两次战争虽然相隔近百年,却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即二者的起因、经过、结局无不与明、蒙双方贸易联系的恢复及发展息息相关,故明蒙之间的经济贸易交流作为维系双方和平交往的纽带是无法斩断的。这正是土木之变与庚戌之变的实质所在。  相似文献   

12.
美国现代化是先发型的现代化,内外因素混合,多元文化交融。南北战争恰好处于美国现代化的中间阶段和关键时刻,它维护了国家统一;战争期间及战后通过的有关法律和设立的有关机构和制度促进了美国现代化的飞速发展。  相似文献   

13.
意识形态是影响国际关系的重要因素,它一方面影响各国对外政策的理念和基调,是判定国家根本利益得失的依据;另一方面又是推行对外政策的重要工具。而且也是国家利益的重要组成部分。只要阶级和不同制度的国家存在.意识形态就将长期占有一席之地。尽管冷战结束已有十余年,但冷战思维至今影响着国家间关系。一定程度上也对我国的发展产生了不利影响。正因为此。我们应对意识形态在国际关系中的作用有一个客观的认识,从而正确指导我国的对外政策。  相似文献   

14.
美国对伊拉克战争的真实战略意图是为了控制能源,改造伊拉克,进而改造中东乃至整个穆斯林世界。伊拉克战争对中东格局的影响主要有:中东地区力量大洗牌;巴以和平不会有大的进展;美国在中东政治格局中一家独大;中东仍将是动荡之源。  相似文献   

15.
作为 19世纪末 2 0世纪初崛起的强国 ,德国对于日本影响极大 ,中国亦明显受到德国的影响。本文从中日两国接受德国大学影响的特定角度切入 ,试图探讨在接受外国文化影响的过程中 ,中国和日本的决策层和知识阶层是如何面对并进行抉择的 ,他们所作出的决策和采取的措施又是如何深刻地影响到各自国家的现代化历程的。  相似文献   

16.
如何解决劳动者的职业技能和创业能力与市场需求不相适应这一问题,尽快改变职业教声发展相对滞后的局面,切实发挥职业教育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特殊作用,是一项具有战略意义的紧迫任务,因此,恰当地借鉴其他发达国家尤其是在文化观念上同我国很相似的邻国日本的职业教育方面积累的成功经验,完善适应社会需求的职业教育体系,避免我国的职业教育模式再走弯路,很有益处。  相似文献   

17.
日语作为中国范围内仅次于英语的第二大外语,其教育也随之受到重视和瞩目。本文从三个角度,即学习目的、师资安排、课程设置对中日两国日语教育的现状进行比较研究。在此基础上提出各自优点及存在不足,从而促进两国日语教育发展。  相似文献   

18.
中日咨询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醉译中国与日本在咨询业的管理、立法、机构、市场、涉外等问题上均作了比较分析,系统地研析了在咨询业方面,中国与日本出现较在差距的主、客观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发展对策与办法。  相似文献   

19.
对人名称谓的"避讳"是中国古代突出的文化现象,日本在古代也同样存在这样的文化现象,虽然两国的避讳在起源上是一致的,但在其表达的具体方面却存在较大差异。其差异主要体现在避讳对象、避讳方式、触讳惩罚以及避讳对讳者名字的影响等方面,其原因应与两国民众思维方式、对于皇权态度的不同,以及两国对于汉字使用的地位不同有关。  相似文献   

20.
中日教师流动:比较与借鉴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本文从教师流动的主导、流动过程、流向和流动的效果等四个方面对中日两国教师流动进行比较。呈现了我国教师流动的不足,并以日本的教师定期流动制为借鉴,提出了规范和完善我国教师流动的的建议:第一,推动教师流动的制度化、法制化;第二,教师流动以促进教育均衡发展、教师质量提高为目的;第三,改革教师的人事制度;第四,实行同工同酬,出台特殊津贴政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