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伴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步伐的加快,高校毕业生就业过程中的竞争日益加剧,就业压力日益增强。就业过程中出现困难和问题的根本原因在于就业选择双方(高校毕业生和用人单位)都是理性的独立个体,都以自身利益最大化作为最优的选择方案。因此,高校毕业生和用人单位之间信用模式的选择是双向选择过程中彼此之间相互博弈的结果。本文主要从就业选择双方之间利益冲突的角度出发,分析完全信息条件下双方静态博弈和动态博弈的信用模式选择及其结果。  相似文献   

2.
文章论述了作为高校毕业生就业政策的核心利益相关者,中央政府、地方政府、高校、毕业生以及用人单位围绕就业政策反复进行利益与权力博弈,并趋向协作,推动政策变迁。这种博弈正是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政策变迁的内在动力机制。应该把握好这一动力机制,推动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政策变迁趋向各种利益的动态均衡,并不断强化博弈的规范化。  相似文献   

3.
学生就业工作是高校教育和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随着高校学生就业难度的加大和单位需求更新速度的加快,传统的手工统计已经不能适应高校就业信息管理要求,利用网络技术及时更新查询就业数据是有效进行高校就业信息管理的手段。解决高校就业信息手工操作的缺点.结合高校学生就业网设计,介绍了Session对象的属性,分析该对象的具体应用。  相似文献   

4.
《职业教育研究》2006,(4):129-129
中国人事部今天在其官方网站发布了《2005年高校毕业生就业接收及2006年需求情况调查分析》,截至2005年12月31日,统计地区共有2141233名高校毕业生实现就业.就业率为87.7%,比2004年上升了3.1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5.
效率和公平的博弈是高校毕业生就业政策信念体系中必须面临的选择。以2003年至2011年的相关文本集合为对象,通过对高校毕业生就业政策的倡议联盟框架分析发现,高校毕业生就业政策子系统中的各个倡议联盟都存在效率与公平的信念博弈和冲突,而政策子系统之外的学生利益没有得到有效的关注和反映。基于此,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政策应以人本导向的公平、民生价值为深层核心,确立以学生利益为核心的多元价值平衡的信念体系。  相似文献   

6.
大学生择业观念与就业市场的博弈分析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刘哲 《江苏高教》2006,(1):80-82
随着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步入大众化教育,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更加严峻。从市场角度分析“就业难”,体现在供需双方则存在着一定的择业观念与就业市场之间的博弈关系,探索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的模式调整和修正,从而整合各方资源,确保有效信息流与人才流的双向互动,达到就业的“双赢”。  相似文献   

7.
教育部日前下发的《关于做好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指出,今后对毕业生就业率作假实行一票否决制。《通知》指出,2010年高校毕业生就业仍处于当前就业工作首位.要力争2010年毕业生离校时初次就业率基本稳定.确保毕业生就业人数持续增加。各地高校毕业生离校前的就业信息统计与发布工作由省级教育行政部门(负责高校毕业生离校前就业工作的有关地方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归口管理。  相似文献   

8.
高校毕业生就业统计工作是能够全面揭示毕业生就业质量和就业市场规律的一项专门性工作,是能够有效促进高校改进人才培养模式和推进大学生求职就业的重要抓手。伴随着高校并轨制改革的推进,1999年教育部首次对各高校就业率进行排名,该举措被认为是就业统计工作的开始。然而,由于高校扩招导致毕业生人数越来越多,就业市场逐渐"饱和"并出现了就业难问题。迫于就业率排名的影响和就业形势的压力,高校毕业生就业数据造假问题不断出现,社会公众对就业统计工作的认可度越来越低。究其原因,主要是就业统计工作自身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一是一次性就业率和年终就业率两个时点难以满足多元化就业方式,动态的就业过程难以用静态的数据反映,就业统计时间本质上就违背就业市场规律。二是就业协议依据和实际就业依据的制度设计本身是科学的,但这些数据的提供需要学生和用人单位的积极参与,由于缺乏对他们的有效约束,很难及时准确的提供就业数据,就业统计方法缺乏客观依据。三是就业统计指标应该随着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和就业结构的调整不断完善,这方面的更新不够及时、内容不够丰富,导致就业统计指标不够科学合理。为了真实、客观地反映毕业生的就业状况,必须基于准确、科学的就业统计:一是要构建政府、高校、用人单位、学生和社会第三方多部门协同参与的工作机制,通过上下联动、内外结合,努力构建人人关心统计、人人参与统计、人人监督统计的良好格局。二是要善于借鉴国际成熟的统计经验,就业和失业统计的口径要与国际接轨,就业时间和空间的划分要与国际接轨,合理划分教育部门与人社部门的职责,形成对统计口径的科学界定。三是要根据经济社会的发展和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不断细化就业统计指标的内涵,不断丰富就业统计指标的内容,根据统计结果实现对数据统计、形势研判和效果评价的目的分析的同时,积极探寻毕业生就业过程中存在的薄弱环节,为加强和改进毕业生就业工作、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问题关乎社会安全稳定,妥善解决以高校毕业生为重点的青年就业问题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就业工作的首要任务。本文从三个角度对上海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进行分析和预测。基于统计模型预测,给出2018年高校就业形势的统计预测。基于对招聘单位的问卷调查,计算平均招聘计划人数增长率和招聘难度预期指数。基于对高校就业中心相关负责人的问卷调查,获得就业供应方一线专业人员的判断和预期。从而为政府制订相关政策提供量化依据,引导高校就业管理部门早做工作安排,引导社会和经济主体形成合理预期。  相似文献   

10.
地方     
《教育》2012,(14):13
江西:就业统计进行实名制试点江西省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厅公布消息,今年江西将创新就业政策,对职业培训进行实名制管理,开展高校毕业生就业统计实名制试点。对高校毕业生就业信息实行实名制管理,能够加强对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的动态跟踪,及时向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