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长期以来,高中历史教师因受应试教育的束缚,在“教”教材方面狠下工夫。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新课程要求教师转化教学行为,由“教”教材变成用教材“教”。高中历史教师若不转变教材观,还死抱着传统教法不放,可能会落伍于课程改革大潮。那么,高中历史教师怎样由“教”教材转向用教材“教”呢?  相似文献   

2.
新的教材观指出:“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在教学中教师要努力做到“走进教材,走出教材”。“走进教材”扎实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走出教材”寻求适合学生发展的更好、更广阔的空间。下而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就“走进教材,走出教材”淡谈点滴体会。  相似文献   

3.
《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提出,教师应该是“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这一突破传统教学观和教材观的全新理念,也为我们提出了明确的课程目标,要求教师要积极主动地、灵活地从“教教材”向“用教材教”转变,使标准和教材成为支持教学的课程资源,而不是束缚教学的绳索。  相似文献   

4.
长期以来,高中历史教师因受应试教育的束缚,在“教”教材方面狠下功夫,底蕴十足。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新课程要求教师转化教学行为,由“教”教材变成用教材“教”。高中历史教师若不转变教材观,还死抱着传统教法不放,可能会落伍于课程改革大潮。那么,高中历史教师怎样由“教”教材转向用教材“教”呢?这既是摆在我们每位面前的一项刻不容缓的艰巨任务,也是亟待解决的新课题。笔者近两年在参加国家级课题及“校本教研与教学优质化研究”实验、及我校初中课程改革实验研究中,进行了大胆探索、有益尝试。实践让笔者深深体会到高中历…  相似文献   

5.
长期以来,政治学科基本的教学方式是“教教材”,即确定目标、传授知识、完成任务,做到了这些基本算得上是称职的政治教师。同时,这种教学方式也决定了教师“目中无人”,以传授知识为中心,使“照本宣科”成为最普遍的教学行为。新课标要求教师摈弃“教教材”的旧教学观,树立“用  相似文献   

6.
语文教师备课或者上课时是在“教教材”还是在“用教材”,反映了两种完全不同的教学观念。“教教材”是把教学狭隘地理解为传授知识,把教科书当作教学的唯一内容。它提倡教师备课要“吃透教材”,即吃透教参中的标准答案;上课要“以本为本”,不能超出大纲。学生的学习应“围绕教材”,学校考试应“紧扣教材”,试题答案应和教材“保持一致”。因此,语文课就是语文,语文教材就是语文,我们的语文教学是以教师为中心、以课本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而“用教材”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倡导的教学观念,它认为教学的目标不仅仅是传授知识,还包括学生对学习过程的理解和方法的掌握,以及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的发展。教学的内容不仅是写在书本上的知识,而且包括了蕴涵在书本知识后面的在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学生与环境的相互作用过程中呈现出来的活生生的问题和对这些问题的回应。那么,教师如何变“教教材”为“用教材”呢?  相似文献   

7.
杨九俊 《宁夏教育》2006,(5):41-41,43
首先,“教教材”是以书为本的教学,它以教材为中,教材怎么说,教师就怎么讲,这种教学以教材为唯一的“孤本”和“圣经”,重视的是相对固定的结论和教材规定的任务,这样的教学归根结底是对教材负责;而“用教材教”是一种以学生发展为本的“人本教学”,在这里,教材是“范本”,是“凭借”,教学讲究的是以教材为载体,从学生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个维度去考虑发挥教材对于促进学生发展的最大功效。这种理念下的教学,教材既是知识之“舟”,也是能力之“桥”,还可以是心灵洗礼之“池”。因此,“教教材”和“用教材教”实…  相似文献   

8.
《基础教育课程》2008,(11):21-25
课改七年,新的教材观早已深入人心,对“用教材教”几乎每一位教师都能说上一些,然而,今天为什么还有教师仍在照本宣科“教教材”?在理解和实践“用教材教”时,出现了哪些有失偏颇的认识和行为,是什么原因造成的“用教材教”的内涵、价值到底是什么?本期我们约请四位来自教研一线的资深专家座谈,再加上教师的实践思考,希望能对上述问题有所梳理和回应。  相似文献   

9.
课改后,不少语文教师还是停留在就教材教教材层面上,“用教材教”的理念始终得不到实质性的突破。主要原因是传统的教材观在作怪。对此,教师应更新教材观,充分利用地方教学资源,“三化”处理国家教材,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一、树立新的教材观,启动教师的专业自主权“教书就是教教材。”旧的教材观早已将教材神圣化了,将教材视为唯一的教学资源,强调教师绝对服从,要求考试不“超纲”、不“超本”,即使有的教师发现国家教材出现针对性不强、甚至严重脱离学生生活实际的问题,也丝毫不敢越雷池半步。这怎么办呢?在调研中,我们发现正是这种封闭式的…  相似文献   

10.
教材选用取向与不同的教材观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实践中,对教师如何选用教材一般存在三种观点:“教教材”、“用教材教”、“不用教材教”。这三种不同观点反映了课程实施过程中三种不同的取向,即“忠实取向”、“调适取向”和“创生取向”。教师对待教材的不同态度实际上也折射了他们不同的教材观。作为新旧两种不同的教材观,“材料式”教材观和“圣经式”教材观在诸多方面都显示出迥然不同的特点。但新的课程改革为教材观的转变提供了政策支持和生存的土壤,“材料式”教材观将成为教师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1.
常听专家说,有的教师是在“教教材”,而有的教师却是在“用教材教”。听到这样的话,总觉得意思差不多,从没去思考过。今天,在教学《匆匆》一课时,我忽然对这句话有了深刻的体会和感悟:“教教材”,就是“教死书、死教书、教书死”的教学模式;而“用教材教”,就是把教材当作素材,根据教学实际灵活处理、调整、挖掘、重组。  相似文献   

12.
长期以来,高中历史教师因受应试教育的束缚,在“教”教材方面狠下功夫,底蕴十足。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新课程要求教师更新教育理念,转化教学行为,由“教”教材变成用教材“教”。高中历史教师若不积极转变教材观,必然会落伍于课程改革大潮。那么,高中历史教师怎样由“教”教材转向用教材“教”呢?这既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刻不容缓的  相似文献   

13.
教材是教师组织教学活动的重要依据,但不是唯一依据。新课程提出了新的教材观,即教材仅仅是引导学生认知发展、人格构建、学习生活的一种范例。而并非是学生必须完全接受的内容,在教学中要强调“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和教学的需要,对教材作大胆的改编或重组,而不必全盘照搬式的执行。但是,在  相似文献   

14.
“课改中的教学怎样进行”?一个老师的理解,主要集中反映在从“教教材”到“用教材教”的转变上。 首先,体现在教学思想的转变上。在传统教学中,教师把教材当作“圣经”,在规定的时间内教完教科书,就算完成了教学任务,以学生的考试成绩作为任务完成的标志和评价师生的依据。这是对教学的片面理解,也是对人类文  相似文献   

15.
新课程理念下的教材观认为,教师在教学中要“用教材教”,而非“教教材”.但实践发现,教师们由于各种原因,容易走进“教教材”的误区.因此,我提出以下几个可以避免“教教材”的策略:首先,教师要认真学习和实践新课程理念,树立正确的教材观,以学生为本,着眼于学生的长远发展.其次,教师要了解《数学课程标准》,熟悉各年段的教材,理解编者意图,做到从宏观上整体把握知识网络,微观上重点突破各知识点的教学.最后,注重课前备课和课后反思,提升教学能力,从而能驾驭教材,从容地使用教材.  相似文献   

16.
传统的教材观是教师只依赖于课本进行教学,书上写什么,教师就教什么;书上没写的,教师就不敢教;书上写了的,教师不敢不教。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的理念越来越深人人心。老师们也认识到,教材只是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了一个思路、一个依据和一些范例,教师应根据学生的需要和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教师不仅要做教材的使用者,更应成为教材的重组者、开发者,使教材更好地为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服务。  相似文献   

17.
当“课标”提出“应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的要求后,“用教材教”便成了教师们耳熟能详的话。应该说,这是一种与“教教材”相对立的教材观和教学观,是突破传统的全新理念。是的,教材不是圣经,不是法典,它是教学的凭借、教学的资源,理应为“我”所用。“我”为何人?“我”是教师这个施教的主体,是学生这个学习的主体。作为教师,就是要利用教材,创设一个有利于学生主动参与的问题情境和学习环境,让学生运用已有的经验,在富有情趣的语文实践中,完成知识、技能、道德、精神…  相似文献   

18.
李蓉 《教育》2008,(12):57-57
透视当前的数学教学,“数学教学要‘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的观念已成为广大教师的共识。然而教师有必要理性地审视各种“用教材教”的课堂。  相似文献   

19.
“教教材”和“用教材教”是两种截然不同的教材观。“教”教材,考虑的出发点是传授,是强调如何把书本知识传递给学生,是以知识为本位的;用教材“教”,立足点是放在学习对象身上,注重教学行为与学习行为的同步相谐,注重知识传授中的能力培养。前者是教书,后者是教人。那么,如何驾驭教材,赋教材以活力,使教材丰满起来,充满灵性,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发展呢?本学期,我们对阅读教学如何“用教材教”作了初步的实践与探讨。一、用教材思辨,促进学生智慧的发展知识是伴随着人类的生命活动,逐步建构和不断动态生成的。因此,语文课上我们要真正教给学生…  相似文献   

20.
传统教材观是一种将教材神圣化、强调教师对其绝对服从的教材观。它认为教材的价值在于“规范”教学,教师必须持有一颗“尊敬”之心,不主张教师作为教学资源的设计者和组织者,积极主动地去选择和增添教学资源。这种教材观是教育的“社会控制职能和制度化教育强化”的结果,也是文化发展缓慢及教育发展水平有限的反映。它割断了课程与丰富的社会现实之间的联系,限制了学校的课堂生活空间和学生的学习活动空间,限制了教师的创造性及其教学的个性化,导致学生对教材乃至所有书本的盲目崇拜,扼杀了学生的自主精神和创新能力,同时也使教师无法在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