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旧片段     
裁缝 老旧的光阴、老旧的房子、老旧的巷道、老旧的物件、老旧的手艺,一切都是有生命温度的,每次我触及它们,都能让我的内心找到归宿,持久地获得平静. 在滇西,我一直喜欢这个叫诺邓的古村.村里有户祖上几代人做裁缝的人家,当地人称之"杨家裁缝".杨家具体什么时候做的裁缝,村里没有一个老人能说得清,只说是大概清末民国时期他们家就...  相似文献   

2.
行刺者     
正1罗乙枪十八岁那年丢了一条腿。人家当兵当成了官,罗乙枪当兵当成了残疾人。退役后,罗乙枪领了微乎其微的抚恤金,在村里卖起了猪肉。农村赊账多,每年年末,老是能见罗乙枪抱着个本子挨家挨户去讨债。有一年遇到了麻烦事,罗乙枪上一家讨债时,那家人说还了,罗乙枪翻开本子,却赫然记着账目。先吵后打,那一家人也是仗势欺人,几兄弟就把罗乙枪摁在门楼石上,揍了一顿。当天夜里,趁着那一家子都睡着了,罗乙枪提着一把杀猪刀找上  相似文献   

3.
蝴蝶飞啊飞     
一蛊村原不叫蛊村。蛊村叫蛊村与一个女人有关。这个女人,生得漂亮,皮肤白晢,眼睛水灵,乌黑的头发披在肩上,丝丝缕缕,更衬得皮肤雪样白。在村子,很少有皮肤这样白的女人。村里有老人看到村里稍解人事的男孩,都喜欢围绕她转,便含着恨意断言:此女必是个沾不得的精魅。女人叫阿姑,对于村里人来说,这是一个怪怪的名字。阿姑的母亲死得早,她从小跟着父亲,没有哥哥弟弟,也没  相似文献   

4.
心灵的轨迹     
第一次听说大理的时候,我还不会写"大理"。那时候村里来了个小炉匠,他说他是大理的。他补锅、茶壶、铁桶。收钱,也收粮食。那是个什么都需要修补的年代,每家都能拿出几样破锅烂桶来。伴随着小炉匠的风箱、不断四溅的火星、小铁锤的锻打声,"大理"深深地留在我的记忆里了。第二次听说大理的时候,我还没有到过大理。那时候我在读小学五年  相似文献   

5.
俯拾仰取录     
正一株龙血树隔壁的单位新找了好的办公地点搬走了。不知是有意还是疏忽了,遗下一盆盆栽在办公室里。有一天我不经意地从窗外向里瞟了一眼,那株盆栽长时间无人浇水,叶子已经发蔫,干瘦卷曲,无力地垂了下去,宛若一位迟暮的老人,蹲在角落里打着盹。也就是这一眼,我不禁心里一颤,想起母亲生前曾唏嘘着说过邻居的一个老人,在稻草堆下蹲着晒太阳,蹲着蹲着一歪头就老去了。我开始为着这株可怜的植物心伤不已,每次走过窗前都  相似文献   

6.
烟事     
我最初认识的烟,是村里老人们抽的老草烟.   那时候,村里年纪大的叔伯、爷爷们都抽老草烟.烟是在自家小园子里精耕细作种出来的,秋天成熟采摘,一片一片晾在墙头或是用细绳扎成串挂在杆子上,在大太阳下晒干.……  相似文献   

7.
风波定     
正一王三愣子的媳妇罗凤背着男人偷汉子,被她男人打了。狠狠地打了一夜通头。遥远偏僻的绕山河山村,生活寡淡如水。一年到头,压根不会有什么稀奇事情。偶然一些不同寻常的零散琐碎,都能吸引整个山村老老少少的眼球。于是就在王三愣子打工回来的第二天,媳妇挨他打的消息已经在村里悄然传遍。人们的谣传有模有样,说王三愣子的媳妇起初还嘴硬,说你  相似文献   

8.
<正>娘子关跑马排春节习俗是流行于山西省平定县娘子关镇下董寨村的一种极具地方特色的民俗活动。今年春节、元宵节期间,跑马排在蛰伏三年后终于开跑,村里同时还推出了丰富多彩的文化和旅游活动,邀请游客来古村探寻“太行深处有人家”的新春意境。精彩纷呈的民俗表演、历史积淀的千年古村、风景宜人的峡谷风光令游客流连忘返。  相似文献   

9.
父亲的故事     
1972年,父亲16岁,作为一名知识青年,被安排到一个叫"黑龙潭"的小山村去插队."黑龙潭"四周环绕着高山,离城很远,村里大概有100多户人家,都很穷,但那片绿荫荫的林子,还有一条清清的小河流,甚是讨人喜爱.  相似文献   

10.
一村子脚的磨房,始终在记忆中时隐时现。村子通电之前,磨面靠的就是水磨。故乡山高箐深,水资源异常丰富,差不多每个寨子都有一到二座磨房,甚至有些冒尖儿的人家自己就拥有一座磨房。这些磨房在河谷里零散地藏着。十冬腊月粮食晒干了,磨房就忙了起来。整个河谷滚着闷雷似的声音,那是村里的人在轮流着磨刚晒干的玉麦、小麦、  相似文献   

11.
生活在贵州省苗岭山区的苗族同胞几乎村村寨寨都有铜鼓。问其铜鼓为何代遗物,回答都是:“老祖宗留下来的。”对于他们来说,铜鼓铸于何时并不十分重要,至关重要的是,如果塞中没有一面铜鼓就意味着不是一个安全的苗寨。有了被他们视同祖宗、视同太阳、视同农耕、视同渔猎、视同畜牧、视同繁衍的至高无上的铜鼓,一切都称心如意了。铜鼓与祖宗铜鼓是老祖宗留下来的,铜鼓本身也就代表着祖宗。祖宗是备受尊重的,因此,铜鼓也跟祖宗一样受到尊重。负责保管铜鼓的人家,其户主必须是德高望重的寨老。而且,其家还必须是一个完整的、和睦的家…  相似文献   

12.
郝二旭 《寻根》2009,(3):108-111
小时候,家在豫西的一个小山村里,整个村子不过六七十户人家。在我10岁以前,村里不通电,自然没有电视。唯一为今天的孩子们所知道的娱乐项目就是看电影,并且是露天放映的那种。运气好的时候,一年能看上三五次,当然每次都要黑灯瞎火地走上五六里甚至十几里的山路。人们的生活虽然单调倒也平静,只有孩子们耐不住这难熬的寂寞,总想寻找一些外来的事物来满足有些无奈的好奇心。  相似文献   

13.
画乡浮光     
孙玉芳 《寻根》2012,(6):72-76
秦地画乡南肖里 走进南肖里(位于陕西省宝鸡市凤翔县内)是一个阴天.天空色如旧棉衣里的薄絮,灰得透亮.布谷鸟照旧将祖传的老歌儿唱到村子里来,调子翻来覆去不知颠了多少遍儿,却始终是不喜不悲的.村里的土街很窄,手推车和摩托、汽车停在这些铺满苞米秸和苞米轱辘的街面上,动辄暴腾起一蓬蓬尘埃.土街两旁堆满了黑绿泛黄的辣椒秆儿、豆秸,黄澄澄的苞米棒子一圈一圈地缚在人家门前的梧桐树上,样子既老实、安详又不乏自矜和骄傲.柿子树上挑着水红的小灯笼,经秋霜点染后,丝毫不见娇艳,唯觉清雅可爱.土街的尽处是接天的半裸黄土地,枕着平平的塬,或长或方的绿色的麦田宛如打在黄土地上的彩色补丁.  相似文献   

14.
金顶香火 骑了一天马,烤了一夜火,只打了两个瞌睡,天亮的时候,身体疲乏得已经不容易再支持。虽则勉强助兴跟着曾公去看金顶的日出,但是两条腿尽管冷得发抖,骨节里却好像在发烧。嘴里干燥,接连着喝水,解不了半点渴。耳边似乎有无数杂乱的声音,不成句的话,在那里打转。冷风一吹,头脑略略清醒了一些,四肢却更觉得瘫痪。于是我不能不倒头在人家刚推开的被窝里昏昏睡去了。  相似文献   

15.
水红的苇子     
冬天来了,农事也忙完了,村里的人便闲下来了。人们走亲串戚,或者邀约三五个好友,聚在一起搓上两圈麻将,打上几局牌,把这些闲日子尽量往舒适处打发。媳妇们一玩麻将就上瘾,有  相似文献   

16.
黎力 《寻根》2007,(4):110-113
鄂西南地区的土家族聚居地—长阳、五峰、巴东、建始、恩施和鹤峰交界地区的土家族人,在老人死后,对亡人的一系列祭奠活动,其名称各不相同,有"打丧  相似文献   

17.
小说二题     
枯枝败叶那个冬天是和一个衣服破烂的流浪人一起来到我们小镇的。流浪人是个女人,看得出她的脸已好长时间没洗了,上面布满了皱纹,皱纹间充盈着汗渍泪渍和岁月的痕迹。她的头发很长,蜷缩在头上,里面缀满了鸟粪一样的东西,衣服破烂。她说,那年冬天啊,下的雪比最大的铜钱还大。她说到了秋天时,她的头发连同脸会呈现出枯黄的颜色。而当冬天这两个字从她没有门牙、上唇上有个缺口的嘴里吐出来时,我看到她全身瑟缩了一下,头发变成了白色。村里人听到最多的还是她一直挂在嘴边的那句"老样子",人们都不知道她所说的这个样子是什么地方什么时候的样子。她站在村镇的广场上,那是我们村镇的唯一的一个广场。村里的老人说,看她的眼睛有一种野  相似文献   

18.
辛集农民画     
辛集民间美术历史悠久,源远流长。10年来,辛集农民画在国内外举办44次专展,100余幅作品在全国获奖或被国家级美术馆收藏,作品销往20多个国家和地区。辛集农民画有一个很可观的作者群,作者有男有女,有老有少。70多岁的胡双月,早在五十年代就是壁画专家,如今仍宝刀不老;青年农民刘国英默默耕耘,曾进京办个人画展并连连获奖;王下村女农民画社由40多位姑娘媳妇组成,她们忙时务农,闲时作画,兼为村里办喜事的人家布置新房,扎灯挂彩。现在,辛集市已有十几个画乡,作者队伍达700多人。辛集农民画@韩剑  相似文献   

19.
盐上光阴     
正似乎,那些久远的时光才刚刚从这里过去——又或者,依然在场。阳光下的古村诺邓,村脚的诺邓河旁,井房里两眼卤井头上的木井栏还微微地温热着,下到井口的木楼梯上留着浅浅的泥脚印,似乎,刚刚才有挑卤水的汉子从井里打了卤水上来,挑着满满一担,从井口上了楼梯,而后出了井房,走向这古村里已然熬煮了两千多年卤  相似文献   

20.
正旧时,四川简阳,在每年农历的三月初三都要举行一次别具一格的"童子会"。童子会的起源无考。据老人们谈,清朝末年和民国时期都有这种风俗。那时候,人们把子嗣看得十分重要,认为"不孝有三,无后为大"。举办童子会,大概就是为了满足那些人到中年尚无孩子人家的要求,保佑他们生下儿子,传宗接代。简阳县境内,凡供有送子娘娘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