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红土高原的每个村落我想都跟河流有关,我也相信每个村庄文明的诞生都跟河流有关.摇头河的传说至今和村庄联系在一起,村子因此而美丽.……  相似文献   

2.
我在过去的文章里曾经多次提到过我的爷爷,尽管我从来没有见过他,他在我出生时的25年前就已经离开人世。爷爷上世纪初从滇西高原崇山峻岭中的剑川坝子走出来,到昆明以北一个偏僻的小县城——禄劝谋生,1925年正值年富力强的壮年突然病故。我曾经在文章中写到:在以往以农耕文化为主体的剑川坝子,老百姓都以读书考学为荣,不愿蜗在这块贫瘠的土地上……我家也和大多数普普通通而又不安于现状的家庭一样,从爷爷辈开始,男人闯荡世界,女人在家主事;男人江湖马革裹尸,女人在家操劳一世。如今,我的爷爷远在昆明黑龙潭边一个坐北朝南的山坡上,残枝败叶中一冢坟茔形影单只,昏黄的夕阳下几蓬蒿草在风中悚悚抖动。而奶奶也在家乡县城  相似文献   

3.
我的村庄     
从一定意义上来说,我把户口迁出去的时候.我就不再属于她了。但我从这个村庄到那个村庄。分别在不同的村庄生存和生活后。我觉得她才是我真正的村庄。那些房子,飞鸟,和牛羊,深深印在灵魂深处,总以最熟悉的姿态在梦里、心里出现。消除了我在异地生活的恐惧感、孤独感,让我获得一种心灵上的自由和依靠。  相似文献   

4.
正一奔驰的火车哐当咣当穿透凌晨一点多的暗黑,几道刺眼的亮光投射进来,照亮了我疲惫模糊的脸后又倏地划过车厢。稀稀拉拉的农村土房在窗外快速后退,好像被时光的列车往后抛掷着。恍惚中我看见了哺育我成长的村庄,于微凉的夜风中一点点浮现……我出生于南方一个小小的村庄。它被群山环抱着,像襁褓中的孩子。村庄的色彩在黄昏后一缕缕黯淡下去,最后变成一团墨黑,整座村庄仿佛沉入了阴冷的水潭,黑黢黢的。夜的黑,点燃了我对光亮的憧憬。光,哪怕是一缕幽光,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视线的清晰,更重要的,  相似文献   

5.
洱海吟     
序曲 一泓希冀,祖祖辈辈守护了一年又一年;一汪肥沃,父辈耕耘了足足一生. 我感动得哭了!一枚碧绿晶莹在我的眼睫,发酵了南国高原的风采.  相似文献   

6.
村口的遥望     
正回到村庄,我会像一位传统的农人,习惯于站立村口,向远处遥望。遥望什么?真的很难说。也许,是遥望一种记忆;也许,是在遥望中,寻找那些失去了的光阴,或者物象;以便,为自己寻找到某种精神上的寄托。我的背后是村庄。村庄,村庄,我生于斯,长于斯的村庄。房屋、炊烟、粪土,参差的树木、葱郁的庄稼,所有的物象、气味,都  相似文献   

7.
村庄 24℃的气温加上 习习的凉风让我感到 我居住的村庄 美极了  相似文献   

8.
那一年春节,我正好在外地出差.同事担心我会想家,除了晚上热情地拉我去他家过节外,又为我弄来了DVD影碟机和当时正在走红的一些碟片.记得长假第二天的晚上,四周静得出奇,我独自靠在招待所的木板床上,眼泪鼻涕地观赏张艺谋执导的影片<我的父亲母亲>:那风光绝美如俄罗斯油画、远离当时各种政治运动也远离阴谋远离陷害远离折磨的北方小村庄.……  相似文献   

9.
大理四章     
曼娘 《大理文化》2015,(4):39-42
走进大理,我便跌入岁月的轮回中.总是在不经意间踩到千年古道,闯入百年村庄.我在千百年不朽的时光里,把自己揉碎又整合,整合又揉碎.反反复复,周而复始.于是,就有了大理四章. 浪漫大理 在大理,无关爱情的风花雪月,造就了爱意流淌的旖旎风光.三月街,蝴蝶泉,廊桥梦,风情岛……含情藏爱,与浪漫相拥,让我在悠闲从容中感受到大理的温暖情怀.  相似文献   

10.
高俊 《大理文化》2001,(3):17-18
微笑 儿子在学校草地上蹒跚学步的时节,我无意中识得了一种小不丁点的无名的花.枝茎纤细如线,花只有小拇指的半个指甲大,极淡极淡的仿佛转眼即逝的紫色.在风中轻轻地摇曳着,像一个个浅浅的微笑.被儿子笨拙的小脚踩倒了,又盈盈地慢慢立起,半垂了身子,仍是浅浅地笑.  相似文献   

11.
碧波之上     
正一当我第一次较为深刻地去思考自己的出生地,已经是在我离开故乡整整三年之后的事。接着又懵懵懂懂地过了很多年,我方才真正体悟到所有这一切的根源:那是因为我第一次真正意义上地走近了洱海,并且似乎读懂了洱海。然而在此之前,我似乎从未想过,自己居然就出生在这个群峰耸立、大山如聚的滇西北高原。千百年来,在人们一贯窄逼的视野  相似文献   

12.
安宁大地     
正一、生命篇鸟雀据说乌鸦能提早闻到腐肉的气息。村庄的人们说,听到乌鸦啊啊叫,村庄里就要有人去世了。为此,人们又把说不好的事应验的人骂为"乌鸦嘴"。乡村世界,各种鸟儿都有,这当中自然少不了乌鸦。可是在平时,人们似乎不容易听到乌鸦叫,又或者是听到乌鸦叫两声而并不在意。只有当村庄里有人病入膏肓了,人们这才注意到了乌鸦,  相似文献   

13.
原初的滇西     
正古道原曲滇西高原是大地悲怆的终极。返回第四纪,喜马拉雅运动拔地而起,大地颠簸,炼狱嚣张,陆地演绎着疯狂的动力学,隆升,剥蚀,千鬼万神呼啸而来,创造了我脚下的滇西高原。上帝完成他的杰作,留下这片狂傲不拘的大地,自由生息,让每一束山脉的褶皱都挂满顽强的生命。260万年后,我自由地在滇西高原漫游,爬不完的山脉,趟不完的  相似文献   

14.
远去的猴群     
"亲爱的小猴哥,我好想你.你现在生活得可好,你走了许多日子,怎么还不见你的身影?"无意中打开儿子的课外练习,发现老师布置下来"给远方朋友写封信"的作业,竟是一封给猴子的信.读来情真意切,让我一同陷进对远去的猴群的挂念里.  相似文献   

15.
故乡三题     
正永远的老家这些年,我的梦里经常出现那个叫松弄的村庄,爷爷、奶奶已经离去二十多年,那间房子已经空无一人。对于我而言,那就是个符号,留着些念想而已,唯一给我的记号是如今我还在姓的姓,这是姨祖父的姓,读初中时为使两位老人不留有遗憾而改的,这个姓与我没有直接的血缘关系。前些年,我到这个村庄吊丧,特意去看了看已经破败的老家,房前屋后的桃李还在,熟悉的景致  相似文献   

16.
张斌 《寻根》2012,(5):136-139
在我的印象里,陕西省紫阳县洞河镇马家庄应该是以姓马的人为主,或者历史上是马姓人的村庄。马姓是回民的第一大姓,马姓的村庄应该是以回民为主的村庄,几乎全国各地都有这样的回民村落。而这里的马家庄则不同,这里一无马姓,二无回民,虽然是个很美丽的地方,但也普通得如同山间的野草一样毫不起眼。  相似文献   

17.
盛景 《大理文化》2021,(1):86-88
好友丽在凤阳邑建了一个茶舍,邀我前去品茶,心向往之,欣然前往. 可是凤阳邑却不太好找.依稀记得大凤路经过的一个村庄叫凤阳邑,我一路行去,到了太和城遗址.一问说不是,凤阳邑还要再往北.于是又往北,再问路人却说走过了.如是反复,终于在太和城遗址往前的红绿灯路口左拐进入了凤阳邑.沿路而行,路边是钢筋混凝土的商铺高墙,房舍俨然...  相似文献   

18.
夜走同安     
倘若不是因为填写履历表,表上又有“籍贯”这一栏目,大约我是永远不会知道有“同安”这个地方.就算是已经无数次地填写籍贯:福建同安,同安于我依然是陌生和隔膜的.在我看来,它依然是遥远而又偏僻.祖父在童年的时候.便跟随曾祖母漂洋过海,连父亲都从未涉足过它.我甚至都不知道它是一个城市,是一个县镇,或是一个村庄.但我们却一如既往地在履历表上写下它的名字.我有几次接近它.一次是在  相似文献   

19.
当我无意中得知弗格森的薪水足足是我的两倍之多时,我忍不住咒骂起来.没错,我知道弗格森的薪水可能会比我多,因为他是我们的部门经理.可是在我看来,他做的事情并不比我们多,甚至比我们还要少,大部分时候他只需要下达几个任务给我们就行了.我的意思是,老板不应该付给他这么多的薪水.毕竟他的工作如此安稳而且轻松.  相似文献   

20.
历练     
陶华 《大理文化》2010,(6):46-48
人生其实就是一种历练:经历和磨练。而有什么样的经历,就必然有什么样的磨练,这却是我在无意中悟出的道理。八十年代末,我同时拿到两封入学通知书,一封是当地重点中学的;另一封是烟校的。身处人生十字路口的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