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笔者通过近几年的实践摸索发现,加强“对比感悟”可以帮助学生在学习中积极建构,促使儿童的数学学习自然深入。下面以“按不同的标准分类整理”一课为例,谈谈自己的实践与思考。师:同学们,上周学校组织外出秋游,黄老师拍了一些照片,一起来看看好吗?(出示照片一:男生女生手挽着手排着整齐的队伍向童心园进发)从照片上你了解到了哪些数学信息?生:女生比男生多。生:女生比男生多1人。师:是吗?这么多人,你怎么看出来的?  相似文献   

2.
钱守旺 《四川教育》2007,(11):26-27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师:老师先问同学们一个问题,你们班是男生多还是女生多?男生有多少人?女生有多少人?  相似文献   

3.
钟世文 《江西教育》2002,(18):29-29
九年义务教育(人教版)六年制小学数学教材第十一册“分数除法应用题”的一个教学片段为:师:谁能告诉老师,我们班有男、女生各多少人?生:我们班有男生25人,女生20人。师:根据这一信息,你们想到另外的什么信息?生1:男生人数是女生的114。生2:女生人数是男生的45。师:根据以上信息,你们能不能选取其中两条,提出一个问题?生3:我们班有男生25人,女生人数是男生的45,女生有多少人?生4:我们班有女生20人,男生人数是女生的114,男生有多少人?生5:我们班有女生20人,女生人数是男生的45,男生有…  相似文献   

4.
近日,笔者听了两位三年级老师上的《万以内数的大小比较》一课。两种教学设计,给人以截然不同的感觉。教学片段一师:三年级有男生254人,女生245人男生多还是女生多?  相似文献   

5.
一、趣识对联 1.趣引对联. 师:魏老师是个男生,请一位女生跟我站在一起,这就有了一副对联.谁来加个横批?  相似文献   

6.
排名次     
10名男生排成一排。老师要求在每两名男生的中间都插进一名女生。小朋友,你知道应该插进多少名女生吗?  相似文献   

7.
在《江雪》一课的教学中,我见到同一问题的两个不同的处理方式。(一)师:同学们,这首诗咱们学完了,学得很好,老师想问: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吗?生1:老师,我有个问题。这位爷爷为什么那么冷的天还要到江中钓鱼?生2:我想是因为那老爷爷家里穷,没什么吃的了。生3:可能那老爷爷钓了鱼是要去卖的。师:有些道理,你明白了吗?生1:哦!(恍然大悟状)生2:老师,江面结着冰,不可能钓鱼的。师:是吗?有不同看法吗?生1:那有什么,可将冰凿破呀!生2:有时天冷,河面不一定会结冰的。师:哦!是这样,你明白了吗?生:嗯。(二)师:学了这首诗,还有不懂的问题吗?生1:老师,那…  相似文献   

8.
一、比的意义1.同类量倍数关系的比较——初步认识比的意义(1)师:谁能说一说咱们班男、女生各多少人?(生:男40人,女33人)对咱们班男女生人数进行比较,你有什么方法?生1:男生比女生多几人?女生比男生少几人?生2:男生人数是女生的几倍?女生人数是男生人数的几分之几?师:这些问题各是用什么方法进行比较的?生1:我是用减法比较的。生2:我是用除法比较的。师:今天咱们继续研究用除法进行比较。(2)研究40÷33师:40÷33在本题里是谁和谁在比较?它表示什么意思?(男生人数是女生人数的几倍?)好,大家听清楚,男生人数是女生人数的几倍,我们又可以说成是…  相似文献   

9.
教学内容: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数学第十册第50~51页。教学目标: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整除的意义,掌握约数和倍数的概念,能说出两个数是否存在约数和倍数的关系。2.培养学生观察、判断、比较、综合和概括的能力。教学重难点:使学生理解和掌握约数和倍数的概念。教学准备:小黑板、学生每人准备一张自己的学号牌、口算卡。教学过程:一、联系实际导入新课老师走到第一排学生面前(如第一组第一排)问其中一个同学:你叫什么名字?你的同桌是谁?生:我叫李月萌,我的同桌是苏俊峰。师:李月萌和苏俊峰之间是什么关系呢?生:同桌关系,李月萌的同桌是苏俊…  相似文献   

10.
教学内容:新世纪小学《教学》北师大版第四册. 教学过程: 一、课前谈话 师:这节课能和大家一起学习,老师非常高兴,你们想认识老师吗?我姓李,身高1米64厘米,你们也想简单介绍一下自己吗?……刚才我们的谈话中用到了几个长度单位?(米、厘米)1米有多长?请用手比划一下.1厘米呢?  相似文献   

11.
怎么老是你?     
英语课上,老师提问一个男生:“‘How are you’是什么意思?”男生想how是怎么,you是你。于是立刻回答:“怎么是你?”老师生气的又问一个女生:“‘How oldare you’”是什么意思?”女生略微想了一下说:“怎么老是你?”怎么老是你?$山西大同市同煤集团第三中学@沈晓岑  相似文献   

12.
康立军 《山东教育》2004,(10):44-44
片断一:师:今天有这么多领导和老师来指导我们学习,你们高兴吗?生:(异口同声)高兴。师:(指一生)我看你最高兴了,告诉大家你今年几岁了?生1:我今年12岁了。师:还有想说的吗?生2:我今年11岁了。生3:我今年10岁了。师:还有年龄更小的同学吗?(大家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生4:(王兵)有,我今年9岁。师:那你们想了解有关老师的问题吗?(想)生1:老师,你今年多大了?生2:老师,你的体重是多少?……师:刚才同学们问了有关我的一些问题,告诉你们,我今年27岁。至于有多重,一会儿你们会知道的。(这时学生的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了)师:根据王兵今年9岁,老师今年27…  相似文献   

13.
一、唤醒——发掘潜能教例:特级教师靳家彦在教学《有这样一个小村庄》时的一个精彩的片断。师:你们班谁读书最好?(学生们推荐了一位女生)师(请该女生站起来):你是不是这个班读书最好的?女生(有些不好意思):不知道。师:你的回答很妙!说是吧,不够谦虚;说不是吧,心里又不愿意。你真聪明。师:请班里读书有困难的同学站起来。(学生们的目光集中到一位男生身上,该男生难为情地低着头慢慢站起来。)师(抚摸着该男生的头,问站着的女生):他读书一定能超过你,你信不信?女生:不信!(师带着该男生一遍又一遍的读课文第一句话,读了三遍,男生读熟练了。)师(…  相似文献   

14.
一、朗读感受师 :上节课 ,同学们对课文已经有了初步的理解 ,但是每人的感受是不同的。你可以把自己感到最优美、最生动的那段课文 ,读给你的同桌听。听的同学要想 ,你最欣赏同桌朗读的哪些段落。(生选优美段落 ,同桌互读互评)师 :哪几组同学来向我们展示一下?A组 :男生 :(读第8自然段)女生 :我觉得他读得比较流利 ,但在感情处理上 ,“似乎……”这句话前面的感情太强烈了 ,后面上不去。(众笑)师 :同学们 ,了不得 ,一上来就是一个专家级的点评。我想 ,她说得这么好 ,读得一定也不错 ,请她读一下。女生 :(略显羞涩地朗读第8自然段…  相似文献   

15.
正最近有幸去杭州学习了一段时间,受益匪浅。期间有幸听了几节名师关于数对知识教学的课,萌发了很多想法。前不久正好听了我校一位老师一年级的"位置"课,对比之下,觉得有话想说,因此和大家一起探讨。我校的那位老师是这样上的——上课伊始,老师直接出示了教材的主题图(图略)。师:这是一个教室的座位图,你能说出小明的位置吗?生1:小明在第1排第2个。生2:小明在第1行第2排。师:为了统一,我们说他的位置在第1组第2个。第一组  相似文献   

16.
杨平  孙敬东 《山东教育》2012,(10):26-28
师生课前交流,说优点。师:听说咱们班是个非常优秀的班级,同学们个个都非常优秀,老师想认识几位同学,谁愿意向老师介绍介绍你的同学,告诉老师他有什么值得我们学习的优点?生:我的同桌非常爱学习。生:我们组的小组长值日总是任劳任怨。  相似文献   

17.
如果一年有三百六十六天,多出来的那一天你想干什么?如果一天有三十五个小时,多出来的时间你想给谁?是做坏男生和坏女生比较好,还是一定得做好男生好女生?是让问题解决你比较好,还  相似文献   

18.
一、引入1.从谈话中引入教学内容。老师想了解一下,你们班上男生有几人芽女生有几人芽再估计一下,今天来我们班听课的老师大约有几人芽收集学生的信息,板书:男生21人,女生28人,听课老师9人。2.让学生根据信息提出问题。同桌相互讨论,再个别汇报。估计学生可能提出:(1)男生和女生一共多少人芽(2)男生比女生少多少人芽(3)全班同学和听课老师一共多少人芽(4)全班同学比听课老师多多少人芽……(1)(2)(3)三个问题请同学口头解答出来,第(4)题板书出示。眼评:课的开始,收集学生提供的信息,让学生提问题,让学生亲身感悟到数学问题来源于生活,从而激…  相似文献   

19.
一、导入新课:(课件,观看图像资料)师:这是农民以前种地的情景。现在用拖拉机耕地,联合收割机直接就把粮食运回家。你们看,现在农业发生了多大变化呀!今天,咱们一起学习第34课《农业的变化真大》,谁来读一读课题?(生读完后,全体读)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师:看到课题以后,你想知道些什么?生:我想知道农业有哪些变化?生:我想知道农业的变化到底有多大?师:要想弄懂这些问题,咱们得好好读课文。师:我很喜欢这篇课文,老师想读一读,可以吗?师:老师读完了,你们现在想做点什么?生:老师我给您提个意见,我觉得您读得太快了。师:谢谢你,我一定接受你的…  相似文献   

20.
笔最近听了这样一节语公开课,课堂中在进行“伙伴奖”教学环节评选时,老师要求同桌两人相互检查对方生字掌握情况。一个男生在测验他的同桌时,灵活地运用了“回旋战术”,即测后不久,又回头重测刚刚测完的生字,帮助同桌巩固生字。对这位男生在合作学习中出色表现,老师授予他“合作奖”,并肯定了一句:“你真狡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