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8 毫秒
1.
秦国为何仅有十四年的统治而成为垂青史册的短命王朝?千百年来史坛众口一词地认为此乃系秦推秆“酷刑”、“暴政”所致。笔者认为,秦速亡的根本原因是由于秦统一后不适时地一味推行准军事化的法治国策所造成,揭竿而起的陈胜吴广仅是秦速亡的纵火者,而集家仇国恨于一身的六国的旧贵族的激烈反抗导致秦朝统治的迅速倾覆和帝国大厦为主崩瓦解,这批奴隶制残余势力才是秦朝速亡的掘墓人。本文基于上述主旨进开阐述探讨,以期揭示秦速亡的真谛。  相似文献   

2.
耿华玲 《华章》2007,(7):148-149
秦人凭借他强大的武力统一了全国,首开中国一统的大局面,然而秦祚太短,历15年便匆匆下台,留给后人无尽的沉思.前人对秦朝的速亡原因已多有探究,本文立足前人观点,对秦朝文化的特征进行了重新审视,主要从重武轻文、将法家思想极端化、重物质文化轻精神文化三个方面来分析秦的速亡原因.  相似文献   

3.
公元前221年秦吞并关东六国,建立了大一统的国家。为了加强统治,秦统治者强调用法家治国,以思想上的统一巩固政治上的统一。然而,法家思想的局限和统一手段的不合理造成了秦朝社会思想文化领域内的冲突,这一冲突以法家思想和非法家思想,主要是儒家思想为主要内容,历秦朝社会之始终而存在,成为秦朝短命而亡的一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4.
曾国藩不仅在治军打仗方面有自己独特的认识和方法,而且非常重视理政治吏.他把整顿吏治与转移世风,挽救危机和维持社会稳定联系起来,在两江总督和直隶总督任上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整饬吏治,并取得一定成效.  相似文献   

5.
隋朝素以“国计之富”艳称于中国历史,实际上隋的富庶,在某种程度上被夸大了,并不尽属实。隋代速亡,原因何在?或以为就在于其“国计之富”,也不符合史实,隋短祚而亡,原因主要在其内部离心因素过多。  相似文献   

6.
食品的败坏及保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食品败坏是食品加工、贮藏过程中遇到的首要问题。如 何防止食 品的败坏,使其较长期保存是食品保藏的任务。本文从三个方面分析了导致食品败坏的原因 , 并指出各种败坏情况下的食品所表现出的败坏特征及对人类健康的危害情况,针对上述食品 败坏的原因,给出了食品保藏应遵循的三条基本原则及相应的保藏措施。  相似文献   

7.
8.
传统观点认为,秦的暴政是致其灭亡的根本原因,但却不能很好地解释秦的历史生命为何会如此短暂。本文考察了秦王朝的统治政策,认为统一后的秦王朝无论就其政治体制,还是宗教思想和民族政策而言,都缺乏来自社会的认同感,凝聚力的缺乏是秦王朝迅速崩溃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9.
论秦朝"以法治国"的尝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秦代以法治国的策略,开创和奠定了中华民族的统一格局和统一思维,是中华民族发展的里程碑,法律所起的重要作用决不可小视。同时,不可一世的秦帝国经两代而迅速分崩离析,使人惊叹又不解,其中,在法律实践上的没有经验和不成熟是一个重要原因。因此,秦朝法律在中国法制史上的历史地位不可忽视,秦代以法治国的历史经验教训更值得重视。  相似文献   

10.
论田文镜及雍正朝的吏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田文镜是雍正朝著名的“模范督抚”。康熙末雍正初的政局为田文镜的升迁提供了契机,田文镜为雍正的“严猛”政治树立了典范。“清官”加“酷吏”是田文镜一生的真实写照。田文镜的起用、升迁是雍正朝吏治的一个缩影,而雍正朝的吏治又与当时的政局紧密相联。  相似文献   

11.
秦汉时期已经形成了一套从中央到地方的完整而严密的监察体制,而且有不少学者已作了深入透彻的研究,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将史籍与出土汉简结合,对秦汉地方行政监察体制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12.
出土资料中有很多文献所遗的汉代职官,如均平官,有均长、均监、平丞、酒平;太守府属吏,有助府佐、用算佐、小府啬夫;地方县官,出土资料所见更多,有狱丞、官啬夫、官有秩、录事书佐等;里吏,有里唯、里治中、唯长史.这些内容可补传世文献资料记载的汉代官制之阙,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13.
吏治是古代官吏特别是地方官吏管理和统治民众的方式和治绩。从某种意义上说,吏治又指治吏,或吏政。汉代在地方官吏的管理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文章试图从官吏的教育、选拔和任用、考核与监察以及考核后的奖惩等几个方面,探讨汉代地方吏治的合理性因素,力图为当今加强干部队伍建设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4.
明代臣僚封爵制度略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洪武初年定五等爵制,皆须军功,有大功方可封公、侯。武官因袭替制度的存在,故最低封侯,以下世袭指挥使。永乐以后伯爵规格提高,武官有功则封伯。而明初文官在严酷的政治气氛下难获封爵,故子、男长期虚置,逐渐废革。此外,《大明律》文官封公侯条件极高,故此后文官有大功亦止于伯爵。宣德以后,臣僚封爵即落去职事官衔,爵位与职事官衔并立的局面终结,勋臣只出任差委。明代封爵待遇较唐宋优厚,但祖宗之制与明中后期政局的变化产生矛盾,文官地位崛起而不许封,武官地位日渐低下而难获封,使爵位在百余年中仅为承荫袭爵者把持。  相似文献   

15.
秦始皇三十七年,"七月丙寅,始皇崩于沙丘平台"。[1]大约三年以后,秦帝国灭亡。究其原因,既有其客观的、不可抗拒的必然性,也有主观的、人为的偶然性。  相似文献   

16.
为了加强对地方官的管理,宋廷制定了严密的考课制度,定期对地方官员的德行、才干、劳绩进行考评,并由中央的具体部门,依此来决定对地方官的奖惩,使地方官的升迁罢黜,在层层牵制下最终集权于中央。考课制度加强了宋廷对地方的掌控。以维护皇权、加强中央集权为首要目的制度,由于制度本身的问题和等级授职体制下人治的因素,在执行中出现了许多的弊端。用意良好的地方官考课制度,在实际执行中的扭曲与失效,给宋代地方政治带来了极为不良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宋代对移制度是一项集官员监察和管理于一体的差遣再分配制度,是官员管理制度的灵活性在实践层面上的体现,它既有利于克服吏部或中书铨选按资排序注授地方官员差遣却无法实现对其全面监督的弊端,又有利于发挥地方高级官员的积极性和灵活性,使他们既有监察属下的权力又有解决问题的权力。它既有存在的必要环境,又有执行的程序和原则,对移制度在宋代一直处于不断的改进和完善中,并对该朝官制产生了一定的作用和影响。  相似文献   

18.
秦与西汉前期,国家权力凌驾于社会势力之上,基层小吏的选用不受地方社会势力的左右,国家通过以法治吏,使其成为基层行政的忠实执行者。西汉中期以后,随着社会势力的发展,基层小吏的选用由豪强大族所操纵,他们的行政很大程度上为豪强大姓左右,其功能随之发生了变化。通过这一问题的考察,我们可以更好地把握秦汉基层社会秩序的历史变迁,也可以加深对该时期国家权力与社会势力互动的理解。  相似文献   

19.
司马迁在《史记·秦始皇本纪》中叙述的秦朝疆域是前221年秦灭六国、统一全国并分天下为三十六郡时的疆域。后来,秦朝北击匈奴、南攻南越和西南通西南夷后开拓的疆域无法包括。整个秦朝的疆域应是东、南到海,西到今甘肃、四川,西南至云南、广西,北到阴山,东北至辽东。由于后人引用司马迁《史记·秦始皇本纪》中秦朝疆域的失误,错把秦朝初年的疆域当成整个秦朝的疆域,造成千年之错。我们有责任纠正这个千年之错。  相似文献   

20.
田文镜是雍正朝著名的"模范督抚",也是雍正帝最宠爱的心腹大臣之一。在时人及今人的评价中,人们对田文镜褒贬不一。本文通过对当时历史背景的深入分析,对田文镜及雍正朝的吏治作了初步探讨,认为田文镜的宦海沉浮与雍正朝的吏治息息相关,而雍正朝的吏治又与当时的政局紧密相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