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娟 《新闻采编》2001,(6):31-32
“孙仲芳寻亲”系列报道是《扬子晚报》2000年推出的一个社会新闻系列报道,它在中国新闻奖评选中喜获一等奖。这一系列报道从2000年7月12日的长篇通讯《我要回家》开始,到2000年8月9日“孙家母子喜游黄浦江”结束,围绕孙仲芳寻亲这一中心事件,共发表新闻作品15篇,言论5篇,照片64幅,其中4条新闻上了头版。这一系列报道之所以能在中国新闻奖参选的近千件新闻作品中脱颖而出,充分说明了它是一组思想性和艺术性高度统一的佳作。 以情写情,真情打动读者  相似文献   

2.
“体验式”报道,就是通过记者亲身体验写出的报道。它是从目击式报道发展而来的一种报道形式,具有强烈的现场感、真实感,使人有一种“临其境、闻其声、见其人”的感觉,具有独特的感染力。因此,军队新闻工作者应多采写“体验式”军事新闻。一、“体验式”报道可以获得真实可靠的材料,可以使作品具有很强的纪实特点。通常来说,没有采访没有新闻,采访的过程就是产生新闻的过程。“体验式”报道因为是记者亲历的,从新闻的源头上讲,具有真实性、可靠性。记者亲眼所见或亲身参与采写的报道最接近原始材料,最符合事实真相,因为他避免了中间环节所导…  相似文献   

3.
去年12月底,《湖北日报》连续刊发了我们采写的系列报道《来自白云生处的报告》,十堰市农行东风支行一位叫薛继胜的读者看完8篇文章后,给记者打来电话,说;“记者深入到白云生处,关注最基层百姓的疾苦,传达最基层百姓的声音,讲真话、说实话,贴近群众,贴近读者,可亲可信……”’ 记者采写这组报道之初,并没想过要获得怎样的褒奖,但我们有一个愿望,希望社会各界都关注“白云生处”,关注“白云生处人家”。的确,与以往扶贫攻坚报道不同,这组系列报道中,在转变传统的思维方式、采访方式和写作方式上我们作了一番探索,力求…  相似文献   

4.
新华社日前播发了一组以“餐桌经济”为主题的系列报道,在受众中引起较大反响。为此,本刊记者走访了著名经济学家、国务院研究室副主任杨雍哲同志,他就如何报道好农业面向市场的转变发表了如下意见。 记者:作为经济学家,您怎样看待新华社的这组“餐桌经济”系列报道? 杨雍哲:在农业连年丰收、农产品出现“买方市场”的形势下,新华社记者采写的这组系列报道有利于促进农业面向市场,从单纯追求产量向产量、质量、效益并重的新阶段全面转变。“餐桌经济’不只是服务于3亿城镇人口,还有生活大大改善了的9亿农民。随着小康的来临,“餐桌经济”拥有巨大发展潜力。新闻单位  相似文献   

5.
6月份我与《文汇报》的另一名青年记者一起踏上了东北的土地,我们的任务是采写一组“东北纪行”,的系列报道,反映邓小平南巡讲话之后东北三省改革开放中出现的新气象、新面貌以及一些新问题。起初的打算都是从宏观着眼的,不过遗憾的是,这些高处着眼的报道似乎都没有在小处落脚,所以反映并不是很热烈。倒是一段时间之后,我在《文汇报》“各地通讯”版上发表的一篇小小的报道《“穷人饭店”的是与非》.却引起了出人意料的反响。这篇报道的着眼点很小,只是一家普通的三级饭  相似文献   

6.
2006年9月中下旬,在解放军报周涛副总编的带领下,记者部在辽宁辽阳和河南洛阳组织了一次新闻会战(简称“会战”),10名记者用10天时间采写了10篇较有分量的深度报道,其中8篇工作通讯在一版刊出,两个整版的重头稿件在专题新闻版刊出,形成一组广受好评的《火热军营——记者感悟落实科学发展观》系列报道,成为本报去年中心工作宣传的一大亮点。现摘发其中5名记者的采写心得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7.
<正>第33届中国新闻奖评选在2023年记者节前揭晓,长江日报系列报道《来自大凉山的彝族小伙,大学毕业论文致谢写了6000余字》获典型报道三等奖。我觉得这是记者节给我的最好礼物,在我工作的第9个年头,采写的作品能获全国优秀新闻作品最高奖,这是对我的鞭策与鼓励。工作以来,我做过3年编辑,6年记者。和很多记者的成长经历不同,我是一位非传统的“战线”记者,因手上没有条线,很多线索都来源于日常生活或者公开信源。  相似文献   

8.
1997年底,中共黑龙江省委《党的生活》杂志为配合省委提出的“抓住第二次机遇、搞好第二次创业”的战略部署,组织了一次“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报道记者大行动”,并从1998年第1期开始,以系列报道的形式隆重推出。我采写的新闻述评《让劳动者真正当家做主》作为首篇报道发表后,立即在读者中引起了反响。活动结束后,这篇报道被评为唯一的一篇优秀文章一等奖。 通过对这次采写实践的回顾,我有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9.
在近一个月的时间里,三位年轻的记者在燕赵这片热土上行程6000多公里,完成了为纪念建党80周年特别策划推出的重点系列报道“燕赵红色之旅”;一个月间,以15期专刊形式隆重编排推出这组系列报道。就是这组系列报道荣获2001年河北省新闻奖特等奖。  相似文献   

10.
河北省抗击非典新闻作品评选揭晓,《保定晚报》的系列报道“面对非典的考验”(共7篇),荣获“河北省新闻宣传战线抗击非典斗争优秀作品”奖。作为参与这项报道任务的记者,每每回想起采写这组报道时的日日夜夜,感触很多。2003年4月18日,保定市确诊首例非典患者。此后保定市共发现非典患者32名,全部是输入型(即从外地患病后回到保定)。非典疫情的特殊性和保定所处地理位置的特殊性,决定了我们必须把抗击非典的宣传抓紧抓好。回顾采写“面对非典的考验”的经过,我们的主要体会是:要充分发挥地方媒体优势,紧密联系实际,调动各种手段,将新闻报道做…  相似文献   

11.
2006年9月中下旬,在解放军报周涛副总编的带领下,记者部在辽宁辽阳和河南洛阳组织了一次新闻会战(简称“会战”),10名记者用10天时间采写了10篇较有分量的深度报道,其中8篇工作通讯在一版刊出,两个整版的重头稿件在专题新闻版刊出,形成一组广受好评的《火热军营——记者感悟落实科学发展观》系列报道,成为本报去年中心工作宣传的一大亮点。现摘发其中5名记者的采写心得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2.
1991年夏,百年不遇的特大洪水袭击了江苏。江苏省委机关报《新华日报》成了全省乃至全国人民关注的媒体。在抗洪救灾的系列报道《灾区纪行》中,人们熟悉了一位记者的名字,他在一个月的跋涉里,采访了14个县,见报稿件达28篇,其中20篇报道的是乡以下的村组。 1994年夏,大旱困扰着素以“水乡”著称的江苏。还是这位记者,使人们透过他那一篇篇来自灾区的报道,看到了这片焦黄的土地上的绿色希望。 之后,在今年春节前夕的喜庆气氛中,他又率领记者下灾区实地采访,写下了三组九篇现场目击式系列报道。这一篇篇体现党报密切联系群众光荣传统的稿件,使江苏人民产生了“每逢佳节倍思贫”的强烈共鸣。  相似文献   

13.
记者有没有社会责任感?有多大的社会责任感?只要参与问题报道便可一目了然。这个“社会责任”,包括对待问题报道的态度,参与引导问题解决的决心,以及迎难而上的勇气和不怕吃苦的牺牲精神。对此,我们的体会颇深。 4月23日至5月6日,我们采写的连续报道《高难手术之后的难题》,就是一例由于记者以较强的社会责任参与问题进行引导与报道,最终使问题得到解决的成功报道。这组报道的大概经过是:一名两月女婴因颅内长有肿瘤,生命危在旦夕,却遭父母冷遇;医院担风险闯“禁区”,创下国内医界奇迹,救活了幼婴,其父母却不想要孩子;面对不幸幼婴的归宿问题,大家束手无策……在这种情况下,记者介入了这件事,并且千呼万唤唤醒了幼婴父母的爱心,使孩子回到父母的怀抱。我们对这组问题报道的采写,就像幼婴的命运一样,十分曲折,因而给我们留下了很多值得思考的东西。  相似文献   

14.
1名9岁的四川男孩,跟着别人流浪到浙江湖州,因记不起家在何方,所以一直在湖州救助站呆了4年。后来在湖州晚报编委会的大力支持下,发挥新闻媒体的优势,浙川两省媒体携手联动,历经千辛万苦,终于为这位流浪儿刘小兵找到了亲人。我写的“浙川携手千里寻亲”系列报道,采用了两省市级  相似文献   

15.
系列报道“十六大代表杨凌娜手记”,是十六大期间《宁波日报》除了发好新华社的来稿之外,推出的一组自己策划、采写的报道,引起了读者广泛的关注。读者每天都在报纸上找这组报道看,在杨凌娜所在的海曙区,《宁波日报》一时“洛阳纸贵”。这组报道后来被评为2002年度浙江省好新闻  相似文献   

16.
从1998年9月到11月,中国青年报陆续刊发《西宁烈士陵园卖墓事件》系列报道.引起了舆论界的关注,国内至少有50家新闻单位相继转载。一些报刊还加注编者按,配发评论员文章,对西宁烈士陵园不负责任的举动给予指责和批评。但是,省市民政部门顶住舆论监督。维护局部利益,致使这一事件越来越变得复杂化。对我来说,这是一次难忘的采写历程。1998年5月下旬,记者正在交叉采写追踪两组重大系列报道,即后来在全国造成很大影响的“西宁垃圾猪”报道和“金苹  相似文献   

17.
“谷歌这一次是以小时为单位来做。”柯化成特别向记者提到了两个时间点:寻亲搜索的原型系统只用了半个小时就开发出来了;到第一个正式版本做好,只用了短短的20个小时。  相似文献   

18.
<正>在纪念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创建95周年、纪念井冈山胜利会师95周年之际,光明日报社调研组于2022年7月来到井冈山市神山村采访,推出大型报道《神山村三日》,报道中提及的七位红军无名烈士魂依神山村的故事引发社会高度关注。为回应社会关切,光明日报社联合井冈山报社、井冈山市委市政府共同发起“为烈士寻亲”活动。2023年8月5日,首位确认身份的湖南省茶陵县红军烈士黄渭波的后人来到神山村认亲。随着寻亲活动的持续进行,七位红军烈士目前已有两位烈士的身份得到确认。为推动寻亲活动的持续开展和深入进行,井冈山报社组织全媒体力量,推出“为烈士寻亲为天地铸魂”系列重大主题报道。2022年8月4日首发,因其关注度高、  相似文献   

19.
兰海燕 《中国记者》2022,(11):80-81
<正>作为5次担任工人日报全国两会人大报道组组长的上会记者,每次上会前,我都会反复思考:如何围绕两会主题,找到更契合工人日报特点、广大职工所关注的报道?2010年全国两会期间,我带领人大报道组采写系列报道“5位一线工人代表‘生活压力账本’追踪”,用6天的时间、  相似文献   

20.
这次人大和政协会议有一位“场外记者”——北京晚报的张沪,她虽然没有拿到大会的记者证,却全心全意地想把大会报道好。由于记者名额有限,这次北京晚报没有派记者参加大会报道。张沪主动向报社领导提出:首都人民很关心这次大会,我们虽然进不了会场,也要想办法尽可能多搞一点报道。在短短十几天里,她采写、组织了十二篇与大会有关的报道,包括: 采写消息四篇:《吴波谈让贤》、《徐向前谈不兼任副总理》、《杨尚昆、杨静仁谈不辜负人民委托》、《郭维彬成为王光美家的一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