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怀丕 《报刊之友》2010,(5):110-111
现代社会巨大而复杂的环境已经远远超出了人们的感性经验范围。李普曼认为,人们再也不是主要凭借直接经验去认识客观环境,而是通过大众媒介提供的信息环境即“拟态环境”去把握它。  相似文献   

2.
问“虚拟名人世界”,谁主沉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网络环境下名人数据库的现状进行分析,认为网络环境下名人数据库建设在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有待人们去探讨,并就图书馆的网络名人数据库建设提出了若干看法。  相似文献   

3.
以计算机、互联网为核心技术的数字媒介的大发展,从根本上改变了人类生存的环境.人类在猝不及防的状态下进入了数字化生存的社会环境,并在许多方面表现了极大的不适应.在互联网和社交媒体带给我们极大的方便、惊喜和实惠的同时,又为我们设置了陷阱.习惯于在传统大众传播媒介环境中生活和工作的人们如何从被动的信息接收的思维模式中跳脱出来...  相似文献   

4.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迅速发展,人们已经进入了微信息时代。微信息环境是一个由人、微信息内容、微信息技术构成的动态的、开放的信息生态系统。其主要特征体现在信息传播媒介、信息载体、信息内容及信息活动的"微型化"。微信息环境下的图书馆服务具有服务内容碎片化、服务形式细微化、服务手段移动化、服务过程互动化、服务范围泛在化的特点。文章从"微"理念的构建、"微"内容的提供、"微"平台的建设、"微"组织的建立、"微"氛围的营造等方面深入探讨了图书馆"微"服务模式的构建问题。  相似文献   

5.
目前,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使用"朋友圈"来了解好友动态。微信朋友圈的语境下,"拟态环境"被赋予了新的特点,它成为人们自我呈现的虚拟舞台,人们发布信息时呈现出显著的自我把关倾向,真实内容的片面化和碎片化呈现导致其成为"事实型的拟态环境",人们基于此对好友进行形象塑造,并加速了其环境化。  相似文献   

6.
网络环境下公共图书馆信息服务的挑战与对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21世纪公共图书馆的信息服务发生了许多变化,需要我们去探索实践。文章论述了网络环境下公共图书馆面临信息服务发展变化的挑战,阐述了网络环境下公共图书馆信息服务应采取的对策和方法。  相似文献   

7.
网络环境下信息伦理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网络环境下的信息伦理,其主导是信息价值观,这也是信息文化的核心。价值观虽然只是人们信息行为的准则,但是它却是维系信息社会正常运转的力量。  相似文献   

8.
在今天的信息社会和大众传媒时代,拟态环境越来越成为人们必须面对的一种新环境。所谓拟态环境是相对于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而言的,是信息生产和传播主体通过各级传播媒介建构出来的一种信息环境。拟态环境的形成要素来自于两大方面:一是作为  相似文献   

9.
伴随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矛盾变得越来越突出,社会公众对环境信息的内容、发布时间等提出了新的要求,这要求有关政府部门必须重视社会公众的这种诉求,并采取一定的措施去满足公众的社会关切。为此,本文着重分析了环境信息公开的必要性,并从新媒体的发展、公众意识的提高、社会发展的新形势及环境信息公开四个维度来进行分析,旨在引起有关政府部门对环境信息公开的重视。  相似文献   

10.
一、媒介环境的变化1922年,李普曼首先提出了身外世界与媒介环境的概念。他认为,现实环境越来越广阔、复杂而又稍纵即逝,人们已经很难直接去亲身体验它、理解它。  相似文献   

11.
网络环境与用户需求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网络环境形成网络生存方式.对于为用户提供文献信息服务的图书馆,不仅要积极融入新环境去拓展功能,而且还要认真研究用户需求的新变化,为用户提供更优化服务.  相似文献   

12.
基于竞争法律环境信息是竞争情报的重要内容之一,人们在当今竞争日趋激烈的情况下,更应对这类信息的特征、作用及其主要分析内容作出有益的探索,使之能为各种竞争活动的开展提供更有效的服务.  相似文献   

13.
侯薇薇 《大观周刊》2012,(47):77-77
环境信息公开制度是解决环境问题的重要途径,是公众参与环境管理的内在要求,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重要方法,需要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然而,我国环境信息公开在立法方面还存在诸多不足,本文将对此提出几点完善建议。  相似文献   

14.
刘杨 《新闻前哨》2010,(6):89-90
互联网的普及,人们越来越多地依赖互联网获取各种信息。因此,对于媒体信息资料工作者来说,如何在网络环境下实现新闻资料的整合值得关注。本文根据网络环境下新闻的特点,对如何实现新闻资料的整合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5.
论社会信息化环境下图书馆工作人员的角色定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面对21世纪,社会信息化环境要求图书馆工作人员对自身角色重新准确定位.要树立主动服务意识,由"资料管理员"转变为"信息经纪人";树立整体规划意识,由"图书专家"转变为"信息专家";树立技术推动意识,由"传统服务"转变为"电子化服务".并从自身能力、信息观念和知识结构三个角度对图书馆工作人员的角色定位提出了要求.  相似文献   

16.
网络环境的变化,不仅影响到人们对图书馆利用,它还对人们的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也产生了影响,随之人们的信息需求和信息行为也发生了变化,就如何应对这些变化提出了看法。  相似文献   

17.
苑丽萍 《今传媒》2005,(8X):29-29
“拟态环境”,是美国著名政治学家和新闻工作者李普曼提出的概念。“所谓‘拟态环境’,也就是我们所说的信息环境,它并不是现实环境的‘镜子’式的再现,而是传播媒介通过对象征性事件或信息进行选择和加工、重新加以结构化以后向人们提示的环境。”“拟态环境”其实也就是经过“加工”后由媒介所展示的环境,它并不是完全真实的现实,而是对现实环境的反映,这种反映或者较为真实,或者虚幻,或者歪曲。  相似文献   

18.
申辰 《青年记者》2013,(2):25-26
2011年3月,日本大地震和海啸引发核泄漏危机,随后几天内,"抢盐风波"在我国爆发,又在大众媒体的权威信息发布、食盐恢复正常供应之后迅速平息。而此种近乎疯狂的抢购行为,源自环境危机事件带给人们的恐惧心理。本文采用深度访谈法(访谈对象共10人,均参与了抢盐)对该事件中的人际传播进行分析。"抢盐风波"背后民众的恐慌环境危机是大范围的,对公众生活乃至生存有极大影响的危机事件。在环境危机面前,人类的应对措施显得相当无力,因此环境危机事件带来的恐慌,范围更广、程度更强、流传速度更快。  相似文献   

19.
周娟 《当代传播》2012,(1):52-54
拟态消费环境的视角整合了多重媒介环境中消费信息的传播现实。媒介拟态消费环境意义的建构,不仅来自消费信息内容,信息形式本身就传达着意义,其意义建构机制包括消费的风格化、消费信息型构中意义的选择与重组机制,消费信息配置中的互文机制和"副本"的"构成化"方式。  相似文献   

20.
为更有效地对多媒体信息进行检索,在设计多媒体信息检索系统时人们开始更加注重用户的信息需求。本文设计一种新的检索方法对用户信息需求进行集成,即把用户的信息需求集成到信息检索结果的“语用环境”中。通过使用该方法,可以对多媒体信息检索中的用户需求进行更有效的集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