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明代心学     
《现代语文》2007,(10):127-127
宋陆九渊开创了心学学派,明王守仁继承发扬了陆九渊的心学思想,完成了心学体系,后人合称“陆王心学”。明中期以后,“心学”几乎取代程朱理学,在思想领域影响颇大。王守仁(1472—1529),明代哲学家,心学集大成者。字伯安,号阳明,浙江余姚人。著作由门人辑成《王文成公全书》。早期奉朱熹理学,转而出入佛老,后转向心学。[第一段]  相似文献   

2.
王守仁(1472~1528)字伯安,号阳明子,也称阳明先主,浙江余姚人。生于明宪宗成化八年,卒于明世宗嘉靖七年。他是明代中叶著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王守仁从自己的“心即理”、“致良知”,“知行合一”的心学体系出发,并根据自己数十年的教育实践经验,在教育心理思想方面提出了一些颇具特色的见解。这些见解散见于其主要著作《传  相似文献   

3.
王守仁(1472──1528)字伯安,号阳明,世称阳明先生。他是明代中期阳明学派的创始人,是明代最重要的理学家,其教育思想在中国古代教育思想发展进程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影响深远。王守仁的教育思想受佛学的影响较大,探讨佛学对王守仁教育思想的影响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把握王守仁教育思想的实质,了解佛学对于中国儒学教育思想的发展所起的影响,也有其积极现实意义。 一、王守仁学术与教育思想的形成及其与佛学的关系 黄宗羲在《明儒学家》中对王守仁教育与学术思想历程的总结是:“先生之学,始泛滥于辞章,继而遍读考亭之书…  相似文献   

4.
王守仁的《社学教条》及其儿童德育思想刘德华王守仁(1472一1528)宇伯安,别号阳明。浙江余姚人。是我国明代中叶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他长期担任地方官吏,曾住江西卢陵县知事、南京刑部、吏部清吏司主事、都察院左金都御史等职,巡抚南赣、汀、漳等地,主持...  相似文献   

5.
中国以“阳明”名山者有三,分别为得名于宋代之前、位于浙江绍兴地区之被称之为道教第十洞的“阳明洞天”,得名于明代嘉靖年间、位于湖南省永州市的阳明山,以及蒋介石于1950年为纪念明代著名学者王守仁将位于台湾省台北市近郊的“草山”所改名的阳明山。又王守仁因在浙江绍兴的“阳明洞天”修真证道,自号“阳明子”。文章就“阳明”之语义内涵进行考释,进而讨论王守仁以“阳明子”自号以及阳明山(洞天)得名之原因,从而梳理出三处阳明山之内在的精神纽带关系。  相似文献   

6.
王守仁一生广收门徒,因此,自阳明心学产生后,王学得到了广泛的传播与发展。据《明史》记载:“(王守仁)门徒遍天下,流逾百年,其教大行,其弊滋甚。嘉、隆而后,笃信程朱,不迁异说者,无复几人矣。”(《儒林一》,《明史》卷二百八十二《列传一百七十》)在阳明心学的传播发展与普及中,王门后学起到了巨大的促进作用。王门后学的主要代表人物皆与王守仁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师承关系,在《明儒学案》中,黄宗羲以“人文地理位置”作为主要划分标准,将王门后学划分为“浙中”“江右”“南中”“楚中”“北方”“粤闽”等六大派系,从不同侧面、在不同程度上,依次论述与评价了这些学派及各派主要代表人物的理学思想。同时,黄宗羲还设《止修学案》和《泰州学案》,极赋否定色彩地论述了止修学派与泰州学派的理学思想。黄宗羲对王门后学的揭示与评价,不仅反映了其本人的学术观点和立场,而且为后人研究明代理学史,提供了一个极其重要的参照体系。  相似文献   

7.
《学习之友》2008,(6):64-64
明代哲学家、教育家王守仁,字伯安,浙江余姚人,官至兵部尚书,是明代“阳明学派”创立人。他自幼才思敏捷,经常逢事作赋,有一首《哭象棋诗》就是他即景而作的。  相似文献   

8.
张在军 《成才之路》2013,(22):F0003-F0003
22.王守仁 一、生平介绍王守仁(1472—1528),明代哲学家、教育家。字伯安,浙江余姚人。因筑室会稽阳明洞,自号阳明子,世称阳明先生。他28岁中进士后,  相似文献   

9.
王守仁,字伯安,号阳明,世人多称之为阳明先生,是明代著名的哲学家和教育家。他继承和发扬了宋代学者陆九渊(即陆象山)的学说,综合孔孟及其弟子的哲学思想,建立起一套完整的主观唯心主义的哲学思想体系,对当世和后代影响颇大。为了传播和推广其哲学思想,王守仁从三十四岁起“专志授徒讲学”,直到五十七岁逝世,从未脱离过教育活动。在教学实践中,他从“存天理,灭人欲”的意旨出发,大力宣扬“致良知”和“知行合一”的  相似文献   

10.
<正>王阳明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奇人。他生于1472年。《明史·王守仁传》载:"守仁娠十四月而生。祖母梦神人自云中送儿下,因名云。五岁不能言,异人拊之,更名守仁,乃言。"据此,王阳明本名为云,后改名为守仁。因后来他曾筑室于浙江会稽山阳明洞,自号"阳明子",所以,后人尊称他为阳明先生,后世竟以号行了。  相似文献   

11.
龙岗书院     
龙岗书院在贵州龙场(今属修文)。明朝正德三年(1508年)王守仁在此任驿丞时建,位于龙岗山东洞。有讲堂、寅宾堂、何陋轩、君子亭、玩易宣窝等。招收"诸夷第子"训诲其中。王守仁亲自主讲,以"知行一"学说、《五经忆说》开导启发,门生群集。黔人始知有"心性"之学。贵州立宣慰使、水西安国享于东洞岩壁顶题有"阳明先生遗爱处"。罗芳也于洞水西安国合于东洞岩壁顾题有"阳明先生道爱处"。罗汝芳也于洞壁题"阳明别调"以志。后日渐废圮。至清朝乾隆五十年(1785年)知县素睿复建于察院山顶。五十三年知县宋铎与邑人喻彦至于原址捐修阳明相16…  相似文献   

12.
在“新文科与外语学科建设”研讨会暨《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2021 年编委会上,著名学者许钧、 王守仁、杨金才进行了主旨发言。许钧以自己主编的《翻译概论》为例,阐述了外语教学中的不变与变。王守仁阐释了他提出的“新外语”理念,强调不能满足于跨学科融合,而首先必须创新做强外语学科,融合传播与外语将是外语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路径。杨金才以英语专业为例,阐述了他对新外语教育中“不变与变”的理解。  相似文献   

13.
在众多阳明著作之版本中,清光绪已卯年(公元1879年)四月黔南重刊之《阳明先生集要》一书,应疑为阳明著作于贵州版本之独一.这一刻本的形成,远有一番辗转流传的过程.(一)阳明生前曾讲学于浙江、贵州、江西、南京等地,其弟子良多,其影响甚大.他于明中叶,使理学中心学一派获至完成的形态.他的学说以反传统姿态出现,不仅在国内影响很大,还流行到日本等地.阳明讲学,以“致良知”为要,讲究“发明本心”,与陆九渊同辙.反对繁琐支离;同样也主张“不立文字”.因而但凡见诸文字、反映其思想体系的一系列著作,如《传习录》、《语录》、《大学问》等等,均非出自阳明本人手笔,而是由其门人、后学辑成.  相似文献   

14.
1602年,一位75岁的老翁在狱中用刺刀自刎而死,他生前和死后受到了封建卫道士们一致的攻汗,被骂成是“非圣无法”、“异端之尤”,连一些比较进步的思想家,如顾炎武、王夫之等人也对他横加指责。这位以身殉道而又不为人理解的老人,就是明代著名的思想家李贽。李贽(152-1602),号卓吾,又号宏甫,别号温陵居士,福建晋江人。他的家庭是一个具有伊斯兰教信仰传统的巨商,但是到了他祖辈的时候,家势已经衰落。李贽的思想受到王守仁(阳明)的心学,特别是其中激进派别以及样宗的深刻影响,因而成了正统儒学不能容忍的异端。在李贽的一…  相似文献   

15.
博仔 《湖南教育》2005,(4):10-11
名家小资料王守仁(1472~l529),字伯安,浙江余姚人。曾在会稽山阳明洞隐居养病,故自号“阳明子”,世称“阳明先生”。他是世界著名的心学大师,也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哲学家、教育家、军事家、书法家。教育思想要点致良知明人伦知行合一静处体悟事上磨炼省察克治贵于改过顺应儿童性情量力施教“歌诗”习礼”和“读书”  相似文献   

16.
王守仁,字伯安,又称阳明先生。生于公元1472年(明宪宗成化八年),卒于1529年(明世宗嘉靖七年)。做官至南京兵部尚书。他是明代大哲学家,哲学著作有《大学问》《传习录》等,收集在《王文成公全书》中。王阳明的哲学思想是主观唯心主义。他发挥了陆象山的“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的思想,提出天下无心外之物,无心外之理的说法,认为心是客观世界存在的本源。他说:“身之主宰便是心,心之所发便是意,意之本体便是知,意之所在便是物。如意在于事亲,即事亲便是一物,意在于事君,即事君便是一物,意在于仁民爱物,即  相似文献   

17.
杏坛大家     
《教师》2010,(17):F0002-F0002
王守仁(1472—1528),汉族。浙江余姚人。字伯安。号阳明子。世称阳明先生。故又称王阳明。中国明代最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和军事家。陆王心学之集大成者。非但精通儒家、佛家、道家。而且能够统军征战。是中国历史上罕见的全能大儒。封“先儒”。奉祀孔庙东庑第58位。  相似文献   

18.
<正>“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写下《爱莲说》的周敦颐(1017—1073年)是宋代理学的奠基人。江西萍乡有一座祠堂叫濂溪祠,是当地人为纪念他而建的。濂溪,为周敦颐故乡湖南道县一水流名,亦为他的号。明朝正德三年(1508年)的春天,有一个名叫王守仁(1472—1529年)的人路过江西萍乡,拜谒了濂溪祠,写下了一首诗《萍乡道中谒濂溪祠》:  相似文献   

19.
王守仁的“心学”是作为日渐教条化的程朱理学的对立面而出现的,目的是为了挽救理学的颓败和明王朝的行将灭亡,但在客观上也为明末清初的进步思想家提供了战斗的精神武器。王守仁对程朱理学教条的批判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将圣人观念加以世俗化;(二)不以圣人之是非为是非;(三)倡导“五经亦史”。  相似文献   

20.
明代哲学家、教育家王守仁,世号阳明先生。他继承和发展了陆九渊的学说,用以对抗程朱学派。他的学说在明代中期以后影响很大,但也有对其不以为然之人。清人梁维枢所撰《玉剑尊闻》就记载了一件趣闻,说的是王阳明在西湖灵隐寺讲学,竭力低级朱餐的学说。当时有一老僧亦在座听讲,便问道:“公为秀才时,是否也曾依照朱系的学说写文章汝阳明答道:“朱幕的学说是国家用以科举取士的标准,怎么能不遵从呢?”老僧又问:“你当时为什么不用自己的学说呢?”阳明又答道:“如果用了自己的见解,就不能通过考试了。”听了王阳明的回答,老僧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