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瑞观 《学子》2014,(9):31-31
语文课是一出舞台剧,教师是总导演,精心策划每一堂课。由于“小演员”天马行空的思维,往往会在课堂上出现一些意外的“小插曲”,若教师能在课上能多一点爱心和耐心,化解这些“小插曲”,反而能使舞台剧熠熠生辉。一、“借尾巴”的讨论课堂 低年级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教学对象是富有个性的小学生,他们的脑海中有着各式各样的奇思妙想,正因为他们充满想象,富有创造力,所以在课堂上常常会出现各种始料未及的“小插曲”。  相似文献   

2.
<正>著名教育学家博尔诺指出:“教育是连续性过程与非连续性过程的统一,在教育的过程中会不可避免地出现各种困难和干扰。”在一线教学中,我们把这些导致非连续的意外和干扰因素称之为课堂的“小插曲”。初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好奇心强、探索欲旺盛、思维活跃,历史学科内容及特点容易引发他们的好奇与思考,所以初中历史课堂总会出现一些“小插曲”。这种“小插曲”具有不确定性和偶然性,会打断课堂的连续性,对一线教师的教学提出更高的要求,  相似文献   

3.
王慧 《青年教师》2009,(12):46-46
从事教学的老师们都有这样的感受:在课堂教学的“行进”过程中,很多时候一些意想不到的“小意外”与“小插曲”,“干扰”着正常的教学活动,甚至于这些“小意外”与“小插曲”,有时候也影响着老师的课堂隋绪。那如伺将这些“小意外”与“小插曲”生成为一节课的精彩呢?下面,就我最近听取的一节课和执教的一节课,谈谈我的一点点体会,也许你看了也会有启发。  相似文献   

4.
前不久我听了一堂语文课,一位教师在课堂中评价学生的语言大体有这么几种:“表扬表扬他(她)”“很好!”“你真棒!”“你真聪明!”“你读得真有感情!”“你听得真仔细!”如果学生第一次听到上课老师表扬他(她),他(她)会十分高兴,但次数多了,学生听了便会毫无感觉,还有可能失去激励的作用。所以在课堂中,教师评价学生的语言应受到广大教师的重视。我觉得教师评价的语言应充满爱心、充满灵性、充满智慧、充满尊重、充满信任、充满着幽默与风趣。  相似文献   

5.
记得有位专家说过,课堂永远是一门“遗憾”的艺术。我想,课堂之所以成为一门“遗憾”的艺术,除了教师对课堂活动设计考虑不周的因素外,更主要的是,课堂上有很多不可预知的因素存在——关键时刻,教室外来了点儿不和谐的声音,吸走了学生的注意力;顽皮的学生常常会给你一个哭笑不得的答案……由于信息技术活动的开放性很强,使得信息技术的课堂较其他科目的课堂有更多的意外,学生思维旁逸斜出是常见的现象。其他诸如电脑损坏、突然停电等也是信息技术课堂中常有的小“插曲”。  相似文献   

6.
走进了小学课堂,我们每天都要面对一张张天真活泼的笑脸和一双双充满求知欲望的眼睛,而这些笑脸和眼睛背后,我们还能看到他们好玩好动,自控力差,个性张扬的天性。因此,课堂上,大大小小、形形色色的“插曲”总是防不胜防地发生着。然而,作为英语课堂引导者的老师,如果对这些“小插曲”处理不当,不仅会影响师生关系、损坏老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形象,而且还会导致学生失去学习英语的兴趣和热情、挫伤学生的积极性。这样,就与《英语新课程标准》所要求的小学英语教学的目的背道而驰了。对于《英语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我在英语课堂上特别注意运用师生地位平等的原则方法来处理这些“小插曲”。下面,我就谈谈发生在课堂上的一件“小插曲”及我采取的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7.
课堂是师生共同参与活动的阵地,是充分展示学生思维的场所。课堂上瞬息万变,经常会出现一些教师意想不到的问题,课堂上的“意外”是每位教师难以预料的,甚至有些“意外”会打破你的教学设计思路,使你完成不了课堂教学目标。面对这样的“意外”.我觉得作为走在新课改道路上的教师,应该尊重学生,[第一段]  相似文献   

8.
唐新 《阅读与鉴赏》2009,(11):13-14
“教学意外”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经常会遇到的“险情”。比如,学生出人意料的提问,使你措手不及;你的提问无人问津,课堂出现令人窒息的沉闷;讲课时。一不留神.竟然遗漏重要内容……处理不好这些“教学意外”,自然就会影响教学效果:反之,教师如果能够充分发挥教学机智。巧妙应对.不但不会影响教学效果.反而能为课堂增色添彩,提高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9.
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如何对待“生成”,能反映一位教师的人文素养及专业水平.如果能够因势利导、灵活处理,教学就会散发出艺术的气息,充满生命的活力,课堂中的精彩之处也会不断迭起. 一、临时资源,意外生成 (一)“异”中出彩 课堂是真实而自然的,学生是独立而有个性的,这就容易出现“节外生枝”的现象. 在上一年级下册的“借橡皮”这节口语交际课中时,我依然像往常一样引导学生看图、练习说话后,安排学生进行表演,表演后互相评议.  相似文献   

10.
课堂教学是一首流动的音乐.随时都有不确定的音符生成新的乐章。所谓“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也正是因为有了意料之外的插曲.课堂才闪烁着创造的光辉.课堂因此而丰富。学生因此而灵动。面对课堂上的“意外”,教师若是熟视无睹或处理不当。课堂教学就会陷入僵局.成为死水一潭。课堂呼唤着智慧,教学寻觅着机智。因此.我们离不开教学机智.  相似文献   

11.
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经常会发生一些意外插曲,当教学偏离了教学预设时,教师要在课堂中积极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创设生活情境,启发生活智慧,联系生活体会,借力使力,巧妙化解课堂中的意外,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效果,延展语文课堂教学的边沿,让学生的课堂学习和生活体验相融合,让课堂学习地变成生活体验场。  相似文献   

12.
<正>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的,不断发展、推进的过程,过程中,除了“备学生”和“备教材”外,往往还会产生一些意外而又有意义的信息材料,即本文的动态语言资源,这些资源只有教师进行创造性地加工和处理后,才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动态教学资源。如何在教学中有效利用这些资源,建设灵动的课堂?一、把握偶发事件资源课堂上总会出现一些精彩的“意外”,如果教师能巧妙利用这些“意外”,灵活地调整教学方案,就会使课堂锦上添花,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杨昀 《成才之路》2014,(8):57-57
教学目标是教师在备课时就确定的,但在课堂教学中,由于师生之间思维的碰撞,在学生方面会出现游移原来确定的教学目标的现象,也就是说发生了“意外”。出现这种“意外”现象怎么办呢?一些年轻老师开始时会惊慌失措,继而会想方设法把他们“拉”回来,把学生再引入事先设计好的轨道。有经验的老师却不会这样做,他们会尽可能地充分地利用这“意外”--课堂生成资源。其实他们在教案编写时就已经作了充分的准备,教学内容一旦发生了“意外”,他们就会把这些“意外”当成课堂生成资源,因势利导,实现教学目标的动态生成。能否处理好课堂生成资料,体现教师的教学机智。教师在课堂上若能巧妙地驾驭好一些“意外”的生成,适时地引导学生发展,引领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可以使地理课堂更加精彩。  相似文献   

14.
正语文课是一出舞台剧,教师是总导演,精心策划每一堂课。由于"小演员"天马行空的思维,往往会在课堂上出现一些意外的"小插曲",若教师能在课上能多一点爱心和耐心,化解这些"小插曲",反而能使舞台剧熠熠生辉。一、"借尾巴"的讨论课堂低年级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教学对象是富有个性的小学生,他们的脑海中有着各式各样的奇思妙想,正因为他们充满想象,富有创造力,所以在课堂上常常会出现各种始料未及的"小插曲"。  相似文献   

15.
倪海莹 《云南教育》2007,(11Z):23-25
一、背景介绍 教师在课堂上所扮演的角色直接影响着教学的性质和质量。美国人本主义教育学家罗杰斯要求教师必须是学生自主学习的“促进者”,其关键在于促使学生能够自己去实验、观察、探究、研讨,使他们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之中。我以“促进者”的角色执教了两年新课程,在体验它无穷魅力的同时也感受到了一定的压力,因为在如此开放的情境中常常会有偏离教师教学设计的小插曲——非预设性教学的出现,课堂中生成的问题具有随机性和不可预测性,有时会超出教师的专业储备,让教师感到难堪,但如果运用得当,则会让教学过程显得色彩纷呈。  相似文献   

16.
刘家国 《云南教育》2005,(14):35-36
课堂上,我们会常常遇到这样的“插曲”:“老师,我有不同的看法。”“老师,我还想补充。…‘老师,我想提一个问题。…‘老师,我发现书上错了。”这使教师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和尴尬。面对学生突如其来的、个性化理解的课堂,教师应该怎么办?  相似文献   

17.
苏秀芬 《陕西教育》2005,(8):37-37,33
“生成”是新课程倡导的一个重要教学观念,它是相对于“预设”来说的。教学有预设的一面,也就有生成的一面。这就难免出现一些精彩的“插曲”,实践证明,教师如果能及时利用,开发这一“插曲”,老师和学生积极性将更好地被调动起来,他们必将产生机智与灵感、发挥出创造性,课堂的精彩往往缘自于“插曲”。  相似文献   

18.
我热爱教师这个职业,就像热爱阳光、空气和水一样。我的工作对象是一群天真可爱亦会调皮的孩子。下面所讲的两个教学小故事,都属于课堂中突发的意外,这些意外往往会给正常的教学程序带来一段“变奏曲”,教师应该善于捕捉教育契机,让学生能沐浴到爱的阳光和雨露,课堂更显“旁逸斜出”之美。  相似文献   

19.
杨玉平 《教师》2010,(34):24-25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教育的技巧并不在于能预见到教学的所有细节,而在于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巧妙地在学生不知不觉中做出相应的变动。”课堂是动态的,是千变万化的,在课堂教学中常常会出现意想不到的“小插曲”。作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面对这种“意外”,是视而不见,还是追随学生的兴趣,抓住教学中的“机遇”,机智地做出相应变动?答案是显而易见的:教师要抓住课堂生成的每一个契机,让精彩在课堂中绽放。下面结合本人的教学实践谈几点认识和体会:  相似文献   

20.
课堂“小插曲”即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相机穿插的一些生动、有趣的小活动或风趣幽默的小故事,或者就教学中的某些突发“事件”,教师随机使用的一些处理手段等。这些“小插曲”既能够创造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氛围,又能激发学生的热情与兴趣,有利于发挥学生的潜能与创造性。那么如何在课堂教学中适时、合理地安插“小插曲”呢,笔者有以下见解。首先,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致力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其学习热情,使学生能随教者一起进入到掌握知识的过程中去。为此,教师可安排好“小插曲”———课堂前奏。例如,在授《读一位共产党员的遗嘱》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