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刘少奇的剩鸡块刚进北京那几年,中南海有好几家自己不开伙,都吃食堂。比如刘少奇、朱德、彭德怀、陆定一等家庭。这个食堂就设在西楼大厅里,叫特灶。当时,邓小平、刘伯承、贺龙、陈毅、邓子恢、饶漱石等各大区  相似文献   

2.
朱玫 《北京档案》2004,(1):10-11
在中南海的卫士中,李连成的经历有些特殊,这位1950年16岁时第一次走进中南海,1962年最后离开中南海的年轻卫士,因工作和学习的关系,三进三出中南海,前前后后在红墙内度过了12年的时光,先后在毛泽东、刘少奇、江青身边工作过,其中大部分时间是为主席服务的,在纪念毛泽东主席诞辰  相似文献   

3.
—年前的这个时候,“运七飞机安全飞行双十五万庆祝大会”在中南海举行,我作为一家企业报的记者,很幸运地在中南海里抢到了新闻。现在回忆起那弯弯曲曲、颇为艰难的采写过程,颇觉韵味无穷——1991年2月上旬,我应航空航天部新闻处之召,进  相似文献   

4.
2008年,在河南焦作山阳故城北约500多米处的李河墓群,出土了一座七层连阁彩绘陶仓楼。该陶仓楼的附楼位于主楼右侧,院落门楼顶部为五脊庑殿顶,是我国首次发现的新型连阁式陶仓楼,对研究汉代建筑形式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
2010年2月27日,星期六. 出租车师傅用GPS定位,轻而易举就找到了有着很奇怪名字的“后拐棒胡同”.距离胡同口不远的一个安静院落里,有一座灰色的普通住宅楼,周有光先生的家就坐落在这里.周家位于三楼,又没有电梯,105岁的周老却还能借助楼梯扶手,靠自己的双腿走到院子里.不过,如今周老的日常活动半径已经局限了许多.  相似文献   

6.
光绪三十四年十月二十一日傍晚,在中南海瀛台阴冷黑暗的涵元殿里,年仅38岁的光绪皇帝走完了他悲凉、凄苦、充满哀怨的一生.第二天下午,74岁的慈禧皇太后死于中南海仪鸾殿.  相似文献   

7.
一共和国的第一任总理周恩来患癌症离开中南海西花厅,住进一家军队医院。在一年半的时间里,先后动过六次大手术,八次小手术。他的亲密战友毛泽东不顾自己年老多病,亲自为他布置、审批治疗方案;海外华侨和国际友人也从世界各地寄来一副副药方,一包包药物。然而,这一切都未能挽回他宝贵的生命。  相似文献   

8.
<正>春天到了,百花竞放,西花厅的海棠花又盛开了。看花的主人已经走了,走了12年了,离开了我们,他不再回来了。你不是喜爱海棠花吗?解放初期你偶然看到这个海棠花盛开的院落,就爱上了海棠花,也就爱上了这个院落,选定这个院落,到这个盛开着海棠花的院落来居住。你住了整整26年,我比你住得还长,到现在已经是38年了。  相似文献   

9.
甲秀里.位于茂名北路和威海路交界。看上去.她和上海的其它弄堂并无多大区别。然而1960年的一天.平静的弄堂里却忽然来了几个陌生的客人.他们在这条弄堂里一家家走访过去.专门找那些上了年纪的老人谈话.问的却是几十年前1924年时的一些旧事。  相似文献   

10.
重访五桂楼     
出余姚城南25公里,车行约1小时,便到达四明山重镇梁弄。这里是浙东人民抗日根据地,也是历史文化名镇。离梁弄街不远的洞门里,有被誉称“楹书之富甲越中”的五桂楼。 (一) 1964年6月,我在余姚调查文物时,曾首次登上五桂楼。书楼座北朝南三开间,是一幢两层木结  相似文献   

11.
圣诞节刚刚走远,中国人的特大节日——春节就要到了。但人们对洋节在中国的肆虐还存在着的那份感慨,仍然索绕在心头——洋节应不应该过,春节怎么了?洋节在中国真的是狼来了吗?在2008年圣诞节到来的时候,北京东城的一个著名四合院——西堂子胡同35号院子里,正在筹办一场热闹的圣诞聚会。而透过这个院落里中国传  相似文献   

12.
刘少奇的《对华北记者团的谈话》,是中国共产党党报理论的重要文献,丰富和发展了党报理论。1948年7月下旬,华北人民日报社和新华社华北总分社(当时报、社合一)抽调人员组成记者团,采访土地改革和整党工作;9月,记者团到西柏坡集中学习。刘少奇当时分管新华社工作,对这次培训十分重视,记者们的学习时间由计划中的一周延长到三周。学习的具体组织者范长江整理了问题,向刘少奇做了汇报。于是在学习的最后一天,即10月2日,刘少奇"根据事先准备好的提纲",做了这次谈话(钱江《失落的记忆:刘少奇对华北记者团讲话的补正》,《新闻与写作》2007年第7期43页)。谈话原文1.2万多字,整理后为7000多字,目前所见版本是经刘少奇亲自审阅过的。  相似文献   

13.
闽西永定县的崇山峻岭中遍布着一种奇的建筑甲一永定土楼。国际建筑专家们把它誉为“是世界上独一无二、无与伦比、神话的山村建筑模式,永定土楼源于明清,已有五六百年的历是如何形成的呢?原来,永定客家素有族而居的习惯,反映在居住形式上就形成了楼这种建筑群体。同时,土楼宛若城堡,楼一关便形成了一个对外封闭,内部却一应俱的小社会,这在过去可以有效地防范土匪打。土梭的建筑形式有两种:一是前脸方后身院落式组合建筑,二是方形、矩形、五焦  相似文献   

14.
如今年过八旬的我,虽两鬓花白,垂垂老矣,然记忆中经常历历在目的难忘往事,依然如昨天发生般。尤其是在中南海第一次见到毛主席的情景,更是终身难忘。记得十分清楚,1956年9月1日,一个星期六的下午,我向当晚在"春耦斋"主办舞会的警卫处要了一张入场券,借以实现冀盼已久的细睹领袖风采的迫切心愿。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在中南海工作最令外人羡慕之处就是能常常见到毛主席。可是我到中南海三年了,还一次  相似文献   

15.
1986年9月28日晚上,正在北京演出的上海昆剧团,应邀到中南海,为参加十一届六中全会的中央领导演出折子戏、我作为随刚记者有幸进入中南海,耳闻目睹了几位领导同志对昆剧艺术的爱护、关切之情。  相似文献   

16.
1 吴骞先生简介清朝乾隆年间在浙江海宁有座著名的藏书楼名曰“拜经楼”,楼的主人是藏书家吴骞。吴骞,字槎客,又字葵里,号兔床。浙江海宁人。吴骞生于清雍正十一年(1733年),卒于嘉庆十八年(1813年)。《海昌备志》曾对吴骞做了以下介绍:“吴骞,字槎客,号兔床,家新昌里。笃嗜典籍,遇善本倾囊购之弗惜,所得不下五万卷,筑拜经楼藏之。晨久坐楼中展诵摩挲,非同志不得登也。”又有《海昌艺文志》中写道:“吴骞,仁和贡生。居邑之小桐溪,筑拜经楼,貯书甲  相似文献   

17.
一九五八年六月三十日,在我们党成立三十七周年纪念日的前夕,北京日报编辑部的同志正在紧张而有秩序地工作,精心编排着准备套红的“七一”的报纸版面。下午四点钟,我们敬爱的刘少奇同志,由社长范瑾同志等陪同,来到北京日报社三楼会议室。“少奇同志来  相似文献   

18.
《出版参考》2010,(6):26-27
1944年,在敦煌莫高窟九层楼南边不远的一个院落里,国立敦煌艺术研究所正式成立。敦煌终于结束了400多年来在民间缺乏有效管理的状态,第一次蒙受国家、政府的庇护。这一天是1944年1月1日元旦,新的一年开始了。  相似文献   

19.
正四十多年前,我在中南海机关业余学校任教。当时的中南海,犹如一个朝气蓬勃、热气腾腾的大学校。如今耄耋之年的我,每每想起那时人人参加学习的感人情景,以及耳闻目睹无数让我深受教育的往事,就会禁不住心情激昂、思绪飞扬,许多日子里都荡漾在无比兴奋、无比幸福的回忆之中。一1953年9月,22岁的我,在有近二百学员的中共浙江省委机关学校工作  相似文献   

20.
《中南海纪事》是《瞭望》周刊的一个栏目,是在国内外极有影响的一个专栏。它着重报道党中央、国务院作出重大决策的过程。传递来自中南海的重要信息。人们只要说到《瞭望》便会想到《中南海纪事》,而一说起中南海的报道,也会想起《瞭望》。从《嘹望》周刊的前身《瞭望》月刊第一期起,《中南海纪事》专栏即与读者见面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