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一、“无我”的语文是苍白的语文 和许多同仁一样,在教学中,我不得不面对这样的现实:学生能够在博客中不厌其烦地堆砌文字,却不能在课堂上写好少得可怜的作文;他们可以在自己的网络空间洋洋洒洒,势如流水,却不能在现实中规范地写出自己的人生感悟;他们可以在MP4狭小的屏幕上津津有味地“阅读”,却不愿在纸张和油墨的组合中舒畅地欣赏;他们对地摊书籍有着狂热的追捧,却对课堂阅读和推荐书目索然寡味!  相似文献   

2.
《中国教工》2009,(2):47-47
据估算.中国约有3000万名货运司机.这么庞大的群体在公路上却成为弱势群体,被乱罚款、乱收费多少年,却一直“沉默无语”。  相似文献   

3.
关于阅读     
黄明 《山东教育》2005,(16):61-61
现在的孩子,绝大部分时间都在用来“学习”,却很少有时间阅读了。每一天,孩子们都在勤奋努力地“学习”,却也正在一天天远离真正意义上的学习。学习的功利目的正在强化,学习的途径正在萎缩,学习的兴趣正在消解。感谢新课程,正在为孩子们找回学习的真谛,把自由读书的时间还给了孩子们——每周的课程表上有了阅读课,孩子们可以到阅览室去读书了!但是,孩子们却依旧快乐不起来,原因是那里的图书太少、太旧、太乏味,而规矩却大得不得了。  相似文献   

4.
《教育》2006,(12):32-32
失去的双手并没有阻挡他求学的道路,健全的双腿却让他在人生的跑道上闯出了一片崭新的天地。方宏川,这位广西工学院管理系工商管理专业032班的学生,用自己坚强的意志和应付一切困难、挑战的信心与勇气,在自己坎坷却又精彩的人生道路上不断拼搏、进取。  相似文献   

5.
音体美课程,学生的兴趣应摆在什么位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期以来,在中小学音乐、体育、美术几科的教学里存在着一种怪现象:学生们爱唱歌,却不爱上音乐课;爱踢球,却不爱上体育课:爱看爱画卡通漫画,却不爱上美术课。新课程标准改革能改变这种状况吗?仅仅强调学生的兴趣科学吗?  相似文献   

6.
陈美花 《辽宁教育》2000,(10):33-34,30
开展作文教学虽是在课堂上,却不能让学生的眼光停留在课堂上、校园内,而应让学生投身生活。放眼世界,关心社会上不断出现的新事物、新现象、新观念。并积极提出自己独特的看法。这种对生活的感受当然需要创新思维的积极参与,否则,一切所见所闻只是对生活的“实录”而已。却不是新的、自己的东西。  相似文献   

7.
陈俊英 《学语文》2013,(3):26-28
和许多同仁一样,我不得不面对这样的现实:学生在理科课堂上思维熠熠生辉,在语文课上却蔫头蔫脑;下课时生龙活虎.一上语文课就呆头呆脑;他们对地摊书籍狂热追捧,对经典名著却索然寡味;他们做理科作业时如切如磋,面对语文作业却一筹莫展。这就是语文现状。由于种种原因,学生感悟文字的潜力已经钝化,阅读文字的热情已经淡化,使用文字的态度已经变化。于是,我困惑了!  相似文献   

8.
有人说,贾老师是一本书:在学生面前,他是一本教科书;在老师面前,他是一本关于语文教育学和语文教学艺术的书。时隔多年,我来到上海,在贾老师身边工作,有机会聆听他的教诲,感受他的神奇,我渐渐读懂了:他是那么的有底蕴———作为一个上了年纪的南方人,却能把普通话说得极为标准、动听,仿佛磁铁一样把孩子牢牢吸引;他的板书规范、工整,而又舒展、独特,颇得魏晋遗韵;他出口成章,课堂上有时惜墨如金,字字入心;有时滔滔不绝,自己不动声色却把学生逗得开怀大笑;他能下笔成文,却又爱反复修改润色;他喜爱朗诵课文,却也曾一…  相似文献   

9.
徐悲鸿画猪     
俗话说:“百菜没有白菜好,诸肉不如猪肉香”。所以,猪肉历来能上宴席,摆得上台案。然而,中国古代画坛上却有猪不能入画、不能登大雅之堂的习俗,人们喜欢牛的精神、马的气魄、老虎的“威风”,却不能接受猪的形象!也许,皆因猪给人们的印象只是“懒”、“脏”的缘故吧。但出人意料的是,擅长画马的徐悲鸿大师,却曾几次画过猪!  相似文献   

10.
《山东教育》2004,(13):61-62
体育、音乐、美术是最能与学生情趣贴近、最没考试压力的课程,又最能展现学生的个性、凸现学生的特长。但长期以来,在中小学音体美的教学里存在着一种怪现象:学生们爱唱歌却不爱上音乐课,爱踢球却不爱上体育课,爱画卡通漫画却不爱上美术课。新课改能改变这种状况吗?日前,  相似文献   

11.
从形式上看,《词诠》的阙失主要表现为:在体例上,除对少数词条的训释与全书体例不一致外,有些词本应作一条的却作两条或多条,也有些本应分两条或多条的却作为一条;在训诂时,有时对词义及其范围、虚实问题说解欠准确;甚至对词义、词性、用法分析有误。  相似文献   

12.
我们在进行高三物理复习时,经常发现,对同一问题,不同同学往往给出不同的解答,但最后结果却一致,我们称之为“殊途同归”.但经深入研究却发现有些貌似正确的解法却存在本质上的错误.现举两例,以示警戒.  相似文献   

13.
我们都见过这样的学生:高中毕业了却仍然不会读书,没有读书的方法与审美意识。还有一些人读了很多书,有了不少知识,但人却变得迂腐,变得软弱,甚至历史上许多杰出人物如康有为、章太炎、胡适、孙中山等,在充分肯定他们的伟大贡献时,也会发现其人生道路上的败笔。特别是近年发生的博士后把自己的导师杀死在实验室,名牌大学的高材生跑到动物园往黑熊身上  相似文献   

14.
北国寒冷的冬天,白雪皑皑,湖面上结了一层厚厚的冰,人们在上面滑行嬉戏,流连忘返,为什么我们能在冰面上滑行,却不能在玻璃上滑行呢?  相似文献   

15.
纵观近几年的高考题.年年都有有机化学的成环、开环题,但教材中却几乎未涉及,这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加进去,可教师在讲台上讲了很多,却不见起色。在教学中.若能采用以下方法,将会让学生受益匪浅,现就一点心得写出来,供大家商榷。  相似文献   

16.
别了,童年     
夕阳西下,我沿着小路匆匆赶回家,然而却被小河的风光吸引了,金色的阳光洒在微波粼粼的水面上,河滩上,一群孩童正在尽情地玩耍,他们在追逐嬉戏、挖泥鳅、堆城堡,欢笑声回荡不已。  相似文献   

17.
汉语的拈连和英语的Zeugma在形式上是极为相似的一种修辞格,但在结构上却各有特点,在翻译中既要注意形式上的对民要注意语义和修辞上的对策,力求在汉贡互译时译原文的活泼、简练,生动和幽默。  相似文献   

18.
刘娜 《家教指南》2007,(3):63-64
孩子大约两岁多,很招人喜欢,一看见我就甜甜地喊了一声“阿姨”,但不久孩子就撕心裂肺地喊起了“爸爸”。我本能地跑了过去,却看到孩子的爸爸正躺在竹床上悠闲地闭着眼睛睡觉.孩子的妈妈却在一旁开怀大笑。我正纳闷,孩子的爸爸却从竹床上猛地坐起来抱住了孩子,说:“爸爸又活了!爸爸会变呢!”原来他在装死拿孩子开心!大人们乐得哈哈大笑时,孩子却露出了惊魂未定的眼神。  相似文献   

19.
参加会议,外出学访,经常听到关于学校规范化、制度化建设的介绍,言之凿凿,听之切切。可到学校去,听到的却往往是对规章制度的种种抱怨,看到的却往往是纸上制度伴随着别样行动。一些学校各种各样的规范和落实规范的规范一应俱全,也不乏“严刑峻法”,却仍然缺乏应有的蓬勃生机。问题到底出在哪里呢?  相似文献   

20.
中考作造假、雷同现象十分严重。问题出在学风上,根子却在教风、评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