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初会于芳,似乎感到她有些腼腆,不太爱说话,偶尔报以微微一笑。时间长了你会发现,她其实是一个开朗、热心肠的人,无论谁向她请教什么,她都会不厌其烦地解释或示范。如果忙里偷闲和她聊天、打牌,她则十分健谈,每每打牌挨涮,她也总是憨憨地一笑,犹显“大将风范”。 于芳真名吴忠伟,于芳是其播音名。于芳同广播结下的不解之缘,还得从“兵团”说起。 1968年,在北京房山参加“三夏”劳动的她,听说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招人,便和几个同学商量,决定一起去“兵团”锻炼。15岁的她,在没有征得父母同意的情况下,便报名去  相似文献   

2.
在综合性日报和时政类杂志中,社会新闻、文艺新闻和体育新闻是最受读者欢迎的。但它们的读者对象既有群体性,又有局限性。如我,就不看体育报道,也讨厌捧星文章,但社会新闻是要看的。社会新闻的主角,是政法类新闻。它除了共同兴趣,还有警世作用,所以综合性报刊都会安排主力记者做这方面的报道,开辟专栏专页充分刊登这类纪实纪事文章。《支部生活》当然也是如此。陈云芳调到《支部生活》不到6年,就有一本近40万字法制报道的书稿,据她说,这还仅仅是她5年工作中五分之三的成果,可见她的勤奋和敬业。陈云芳说,她每年要发表近十万字的稿子。看来,…  相似文献   

3.
正总共与其芳只见过三次。第一次是在朋友的新书发布会上。那次我因事去迟了一会,推门进去,一个饱满圆润的女声先传进了耳朵。正是薄其芳,她被主人特意请来,在古雅的琴声中为众人朗读新书片断。那天,现场的  相似文献   

4.
正倾听吴佩芳讲述,既被内容吸引,也被她的激情所感染。已经88岁高龄了,她的精神状态犹如当年,胸腔里跳动着的依然是颗年轻的心。凭着"鸡毛飞上天"的精神,她把不可能做成的事做成了,不仅为上不了学的孩子们创建了学校,更在简陋狭小的教室里,为他们的健康成长铺展了康庄大道;而吴佩芳的人生之路也由此得以拓展,生命的厚度得以增添。从年轻到年老,  相似文献   

5.
《四川档案》2014,(2):49-50
<正>提起魏竹容,认识她的人总会说:她是个才女。要问第一时间在哪里能找到她,大家一定会说:肯定在电脑前。没错,就象别人对她的QQ印象描述一样:网络达人,才女,好学,敬业。她的微博,就是她性格、人生、事业最好的解读。微博一:语言代替不了行动,行动才是最响亮的语言。默默奉献,任劳任怨,工作讲求实效是她的一贯作风。她最初只是档案局的一名临时打字员,但谁也不曾想到,就是在这样一个仅能求得一份劳动收入、毫不起眼的岗位上,  相似文献   

6.
每天清晨和傍晚,全国各地有几亿人在收听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新闻和报纸摘要”以及“新闻联播”节目,也许还有人能记得播音员的名字,但是很少有人知道这两个节目的编辑是谁,更少有人知道他们每天的工作时间都在16点到0点或是凌晨3点到上午9点。全国首届韬奋新闻奖获得者杨青就是这两个节目的编辑之一。 33年前,当杨青揣着中国人民大学新闻系的毕业证书跨进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大门时,她还是个20出头的小姑娘;而今,当她捧着韬奋新闻奖的奖杯站在领奖台上的时候,银丝已爬满了她的双鬓。33度寒暑春秋,她始终无怨无悔地在夜班一线上奉献着自己的光和热。 亲戚朋友不理解她,不少同事也劝她不要把青春和才华都葬送在这漫漫的长夜中。可她并不这么想,她说:“我爱我的工作,爱这项事业,不在其位的人是不能体会其中的快乐的。世界上没有哪一项工作能够像广播这样同时为几亿人服务,世界上也没有哪个国家的广播节目能有如此众多的听众。所以,每当我完成一个节目的制作时,都会有一种别人感受不到的快乐。”  相似文献   

7.
《四川档案》2013,(5):43-44
周静是新津县新平镇狮子村的专职副书记,今年29岁,年轻的她从2006年当上大学生志愿者以来,已经在狮子村扎根了整整7个春秋。她对这片土地由陌生到熟悉,由熟悉到热爱,对档案工作也是这样,  相似文献   

8.
韩雪 《兰台内外》2006,(5):51-52
斗转星移,时光荏苒。一晃儿,王玉梅在吉林市昌邑区档案局局长的位置上已经奋斗了12载。12年,历史长河中的一朵浪花;12年,人生旅途上厚重的年华。12年里,她把满腔热情化作不竭的动力,辛勤耕耘在兰台这块土地上;12年里,她带领昌邑档案人在平凡的岗位上拼搏进取,创造了一个个辉煌的业绩。她情系兰台12载,无怨无悔。岗位变了,工作环境变了,接触的人也变了。但,她对工作的满腔热情没有变,她雷厉风行,说干就干的工作作风没有变,她锐意进取、争先创优的劲头没有变——1994年,春节后上班的第一天,组织部领导与王玉梅谈话,因工作需要调她到档案局任局…  相似文献   

9.
还没出月子李文泽(化名)就已经受不了了,生小孩这事儿太沉闷也太拘束,完全不是她这个24岁女孩该过的生活。她经历怀胎10月,1月卧床,已经11个月没穿过像样的衣服了。出月子的第一天,她割了双眼皮。买了一双2000块钱的皮鞋,做了美甲。儿子三个月时,她从待了10个月的成都婆家回到上海。那是她工作的地方。穿上新鞋,修了头发,肚子小下去,孩郛留给了婆婆,站在上海熙熙攘攘的人群中,她又是个少女了。  相似文献   

10.
——罗正芳舔着干裂的嘴唇,茫然的望着看不到一点水分的土地摇摇头。可是她又说,宁愿让种子丢在地里,也不愿让种子烂在家里。——我问她:“你每年的学费多少钱?”她说:“40块钱。”“我翻了翻口袋,给了她60元钱:去交学费吧。”那孩子先是愣了一下,然后突然跪了下来……——“国  相似文献   

11.
大卫 《中国广播》2008,(5):41-42
2007年,对于朱丹来说是一个值得纪念的年份。这一年,她在新疆人民广播电台播音岗位上整整工作了二十个年头;这一年,她的播音事业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她的播音作品《跨越民族的爱》获得了2007年度中国播音主持金话筒奖。她说:“2008年1月9号,当我站在北京梅兰芳大剧院那个华丽的舞台上接过奖杯的一瞬间,我激动得想哭,我觉得手中金灿灿的奖杯不仅仅属于我个人,也属于带我走进播音行列的领导、老师们,属于新疆台的几代播音员……”  相似文献   

12.
我是<妇女生活大全>一书的主编,刘嘉是这本书的责任编辑.由于这本书做媒介,我们从相识到成为朋友,至今算起来已经有16年时间了. 她这个人,能吃苦,能干又会干,从宏观上,驾驭书稿的能力极强,又很细腻,在微观上,书稿中的一个小小毛病她也能发现,绝不放过.在职业道德上简直是无可挑剔,她倾注于书中的情和力,让我这个当主编的人,感动不已,特别是每一想起她身体不好,带病工作,真是觉得对不起她.不过,我也暗自庆幸自己碰上了一个难得好编辑,一个敬业爱岗、有胆有识的编辑中的佼佼者.  相似文献   

13.
玛丽·恩迪亚耶的小说《三个女强人》感人肺腑,备受赞赏。这部小说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的女主人公诺拉是一位在巴黎工作的女律师,时年三十岁。在她探望远在塞内加尔首都的父亲时,她发现自己有生以来第一次想不起来自己是否在这附近租过房子。诺拉的父亲已经上了年纪,是一位白手起家的百万富翁,同时也是一个骄傲又残酷的老人。诺拉的弟弟索尼是老人最疼爱的  相似文献   

14.
“有钱多办事,无钱想法也要办好事。组织上把我放在这个位置,我只有尽职尽责地把工作做好,才无愧于党和组织对我的关心和培养。”这是资源县档案局局长李秀兰同志的座右铭。步入不惑之年的她,在兰台这方热土上,已工作了20余个春秋。20多年来。她从一个普通的档案管理员一步步地走上了领导岗位,这其间有成功和喜悦,也有艰难和眼泪。  相似文献   

15.
俗话说:好钢要用在刀刃上。庞改芝是块好钢,也用在了刀刃上。她从内蒙调到顺义不久。正赶上县里搞档案管理升级,她便被调到地方工业公司档案室工作。在这个节骨眼上,英雄正有用武之地。  相似文献   

16.
姜椿芳同志逝世了,我沉思往事。椿芳同志是我敬爱的师长.这里有崇仰和私淑.也有身蒙其教。我在人生历程上的几个段落,都为他的教泽所被。 1949年上海解放后,中共中央华东局办了华东新闻学院讲习班,我作为年青的旧报人参加这所革命学校学习。院长是名记者恽逸群同志,他聘请了新闻界知名人士范长江、夏衍、冯定、王芸生等同志到校讲课。教师名单中就有椿芳同志。那时他是时代出版社社长、《时代》周刊主编,他讲“联共党史”  相似文献   

17.
怀着愉快而又不无激动的心情,读完了梁丽娟同志写的《从内部看英国》一书,掩卷遐思,心潮久久不能平息。在梁丽娟逗留英国期间,我恰巧也在伦敦。她是人民日报记者,我在新华分社工作。我只比她早回国三个月,却比她早去了三年零七个月。对她书中所描绘的英伦情景,我是比较熟悉的,因之读来倍感亲切。当时伦敦新华分社有十多个同志在工作,而梁丽娟是单身一人,孤军作战。我曾去过她的办公室兼宿舍,看去显得有些凌乱,到处都堆放着书报和资料。她  相似文献   

18.
怀着愉快而又不无激动的心情,读完了梁丽娟同志写的《从内部看英国》一书,掩卷遐思,心潮久久不能平息。在梁丽娟逗留英国期间,我恰巧也在伦敦。她是人民日报记者,我在新华分社工作。我只比她早回国三个月,却比她早去了三年零七个月。对她书中所描绘的英伦情景,我是比较熟悉的.因之读来倍感亲切。当时伦敦新华分社有十多个同志在工作,而梁丽  相似文献   

19.
《报林求索》2012,(4):180-181
<正>职场的"冷暴力"有着强大的危害指数。它会使人产生各种心理不适,从而导致生理上的不适症状,最终反应在工作中的职业倦怠、甚至离职。Lily是行政助理,一直以来她跟上司的工作关系都很融洽。但是在一次工作会议上他们为工作方案当场争执起来。会议结束后,Lily虽然跟上司道了歉但都无济于事,从那次会议起,上司对Lily不闻不问,交代工作也让他人代转,甚至工作会议有时也不叫她参加……  相似文献   

20.
闲逸 《北京档案》2003,(8):50-51
慈禧太后是一个追逐时尚的女人,心高志傲.为了争芳天下,她不惜破除老祖宗家规,在她年届古稀的时候,突然冒出一个大胆的念头:将自己的画像从古老的深宫里移放到美国散鲁易斯赛会会场去,在大庭广众之下供世界瞻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