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今年11月29日,是新时期领导干部的楷模、原西藏阿里地委书记孔繁森因公殉职10周年。多年来,我常想,能与像孔繁森这样的先进人物接触,能近距离地感受孔繁森的精神世界,能用手中的笔和镜头记录孔繁森的事迹和风采,这是一名记者的荣幸。而我,更是珍惜这一似乎是历史赋予的“使命”  相似文献   

2.
今年5月,当我读完这本由河北大学乔云霞教授主编的《中国名记者传略与名篇赏析》之后,真有一种淋漓尽致的快感。这本书中45位名记者和他们的名篇赏析犹如一颗颗熠熠生辉的明珠,细读之后还会得到许多的意外收获。中国近一百多年来,成就的不仅仅是有形的物质发展,国人的思想也随着历史的变迁走向成熟,历史的记录者为我们留下了这样前进的足迹。《中国名记者传略与名篇赏析》从首倡维新变法的王韬到新时期进行新闻改革的张建伟,从开创通讯文体的进士黄远生到学者型记者艾丰,百年的历史,百年的沧桑变迁,名记者为我们记  相似文献   

3.
1981年10月6日,埃及总统萨达特在阅兵式上被暴徒枪杀。这一震惊世界的事件,发生前后仅历时46秒钟。当时美国《新闻周刊》的记者,在暴徒的枪口下,几乎把事件全过程都拍了下来,被人们誉为“对着枪口按快门”的记者。当时是最轰动的摄影报道,之后成为珍贵的历史资料。这名记者有此创举,其思想动机是什么,我知之甚少,但有一点可以肯定,西方记者讲竞争,这名记者冒死抓新闻,竞争心理想必是动机之一。  相似文献   

4.
54岁,还不到花甲之年,可是,当你见了他那满头华发,一脸皱纹,不时戴上又取下的深度眼镜,便会情不自禁地感到他老了。朱焕军1 5岁参加工作,19岁便操起新闻之笔,成了省报的一名记者,到今天,已是35个年头了。50年代中期,他从报社考到巾围人民大学新闻系学习。这是一个难得的深造的机会,可惜命运多舛,学业没有修完便逢上了反右斗争。他虽然没有被戴上“帽  相似文献   

5.
在 第14届中国新闻奖评选中 ,本人与《经济日报》记者梅绍华采写的特稿《雷锋生前唯一报告录音是这样被发现的》报道 ,荣获中国新闻奖三等奖。对这篇报道的采写经历本人感触颇深。偶然机会发现雷锋生前唯一报告录音线索做为一名记者 ,每年在3月5日来临前夕 ,总想采写出独家的具有份量的“雷锋新闻” ,为推动社会主义两个文明建设服务。这也是检验一名记者的思想能力与业务水平的一次考试。雷锋的第二个故乡在辽宁 ,这里留下了他太多的足迹。为了找新闻感觉、捕捉雷锋新闻的“灵感” ,我开始有目的地寻找搜集有关雷锋方面的图书资料甚至传说…  相似文献   

6.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涌现出许多优秀的战地记者,他们以笔和相机为武器,积极投身到抵御外侮的战斗中,其中不少名记者,早已作为中国新闻史上的标杆被后人载入史册。然而,作为抗战中第一位为国捐躯的战地记者,方大曾却因为他无声的牺牲,险些被人们遗忘。好在历史没有忘记他,当后人再次翻出泛黄的照片和报纸,无不惊叹于他超乎年龄和时代的摄影作品和专业的新闻报道。此文试图记述其短暂而传奇的一生,并对其新闻报道的特点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7.
一提起范长江,人们就会想起《中国的西北角》《塞上行》里那些脍炙人口的名篇;一提起穆青,他笔下那十个鲜活的共产党员的形象就会浮现在眼前,然而,对于名记者艾丰,我们却很难以哪一个作品、哪一个人物来指代他的新闻成就;这是因为他的新闻作品取胜于一种独特的风格,或者也不能仅仅称为风格,很多人认为,艾丰的作品实际上体现出新闻界的一种发展趋向。被称为学者型记者的艾丰,新闻采访写作均体现出思考和研究的特色。在《首届范长江新闻奖文集》里,艾丰曾写了一篇感想《做思考的笔》,笔者以为,这篇文章正道出了艾丰新闻作品的成…  相似文献   

8.
有位名记者说过,好新闻是脚板底下跑出来的。兰州军区某团战士解开平就是这样一个为追求好稿而不怕吃苦的报道员。在连队就喜欢新闻的解开平,1996年5月在《人民军队》报上发表了一个豆腐块后,有幸被团新闻干事看准把他调到政治处当报道员。到报道组后,小解为不负领导的厚望,一心想早出成绩。便整天把自己关在办公室里不停地写,几乎一天写一篇,结果三个月过去了,寄出去的稿子,竟然在报纸上一个字也没见到。他失望了,认为自己不是搞新闻的料。新闻干事看出小解的心思后,便指着他那些没刊用的稿件底稿语重心长地说:“不是你文字基…  相似文献   

9.
乔新生 《青年记者》2016,(10):41-42
2016年春节期间,一名记者采写的东北家乡见闻轰动了新闻界.这名记者不仅详细描述了东北地区农村的凋敝景象,而且“勇敢”地揭露了家乡一些妇女好逸恶劳的生活.可没有想到的是,人们很快发现这是一个彻头彻尾的虚假新闻.面对新闻同行的强烈质疑以及监管部门的深入调查,这名记者不得不公开道歉,其所在媒体也发表声明向读者表示歉意. 人们不禁要问,这样一个毫无真实性可言的作品,是如何通过层层审核公开发表的?  相似文献   

10.
张建伟是我们熟悉的一名记者,他获得了第一届范长江新闻奖提名,第二届范长江新闻奖,这在当代新闻界是不多见的,同时也充分体现了张建伟作为一名记者的水平与实力. 1956年出生的张建伟,18岁就当上了记者--1974年张建伟高中毕业后就到天津人民广播电台当编辑、记者.  相似文献   

11.
当前是我国社会主义新闻事业发展的黄金时期,在历史新时期的伟大实践中,人们期待着新闻战线能多产生一些在人民中享有盛誉、为社会公认的名记者(包括名评论家、名专栏作家、名编辑等)。名记者的新闻作品有独到的见解,有自己的风格,有较高的写作水平,更能吸引千百万读者,鼓舞人民奋发地献身四化,帮助人民勇敢地去战胜邪恶。人民和党需要名记者乃是时代的要求。无论是从读者的愿望,还是从新闻工作发展的要求看,我们现在的名记者还是太少。这究竟是什么原因?除了复杂的社会原因之外,主要涉及到记者本身的工作,涉及到报纸的领导、编辑对记者的帮助和支持。  相似文献   

12.
为美国福克斯新闻电视台工作的一名美国记者和一名新西兰摄影师在加沙被枪手绑架。为这两名记者开车的巴勒斯坦司机对安全官员说,他们的车8月14日晚上在加沙城内被枪手拦住,两名记者被绑架到另一辆车上。哈马斯政府谴责了这起绑架事件,并开始追查记者的下落。在过去两年里,有数名外国人在加沙被绑,最后都获释。目前巴勒斯坦警方正在寻找被绑的两名记者。BBC在加沙的记者说,巴勒斯坦武装组织通常把绑架外国人当作和政府谈判的筹码。一般被绑者会很快得到安全释放。两名外国记者在加沙被枪手绑架  相似文献   

13.
有人曾这样概括他心目中理想的记者素质:哲学家的思维,经济学家的头脑,新闻记者的敏感,文学家的风采,历史学家的使命感,社会学家的责任感。在实际生活中,要每一名记者达到这样的境界是很难的,不要说时间不允许,就是记者有精力,每一门学科无不博大精深,就是科学家也不敢说一生精通几门学科。但是,当你把范围局限在深度报道上时,这些条件恰恰概括出了采写深度报道的记者应具有的素  相似文献   

14.
当前是我国社会主义新闻事业发展的黄金时期,在历史新时期的伟大实践中,人们期待着新闻战线能多产生一些在人民中享有盛誉、为社会公认的名记者(包括名评论家、名专栏作家、名编辑等)。名记者的新闻作品有独到的见解,有自己的风格,有较高的写作水平,更能吸引千百万读者,鼓舞人民奋发地献身四化,帮助人民勇敢地去战胜邪恶。人民和党需要名记者乃是时代的要求。无论是从读者的愿望,还是从新闻工作发展的要  相似文献   

15.
吴辉 《新闻与写作》2002,(11):35-36
穆青同志是我国当代享有盛誉的名记者,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他都有催人奋进的新闻通讯力作问世,这些作品不仅具有高度的思想意义,而且闪现着灿烂的艺术光辉。穆青的成功与其不断开拓创新的品格是分不开的。作为一位名记者,他一面深入群众、深入实际、记录时代的脚步,另一方面,在新闻写作上锐意改革,勇于创新,尝试用散文笔法写新闻就是其中的一笔。他说:“对新闻写作的某些要求我们不必过分拘泥。”“我国有很好的散文传统,我们应该继承这种好传统,充分吸收散文写作中那种自由、活泼、生动、优美、精练的表现手法。”1984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了一本穆青的新闻作品集,取名为《穆青散文选》,由此可见,这些作品不仅是精彩的新闻报道,而且是优秀的散文华章。综观穆青各个历史时期的新闻通讯作品,它们的散文特色主要表现在结构自由;感情丰富;文采飞扬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16.
艾丰是名记者吗? 有一次他去讲课,主持人介绍:“这是著名记者艾丰同志。”他马上更正说:“我不是著名记者,只是个有名字的记者。”他觉得,如果真的那么著名,何须别人介绍?  相似文献   

17.
车英 《新闻知识》2000,(1):29-30
一、勤奋好学一才子 求学深造赴抗大 何微(1916.7.23—1999.4.6),初名何畏,笔名米若、石冷。有人说:何微之所以成为中国当代的名记者,正因为他姓“何”,新闻中的六大要素即五个W加一个H(有人译为:何人、何事、何时、何地、何故和如何)都是“何”;也有人说:“何”乃疑问词,或许正是这个“何”促使他不断求索,成为新闻学研究之大成者。这或许是历史上的巧合,但纵观何微的成长过程,我们不无悟出:时势造英雄,是中国共产党哺育了他,是中国革命造就了何微及何微这一代颇有成就的名记者和新闻学家。 191…  相似文献   

18.
世界上的事物都是纷繁复杂多变的,记者要用手中的笔客观如实地反映新闻事实的本来面目,这就要靠记者自身的素质——记者的观察力。观察力的强弱是衡量一名记者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准。记者观察得越深刻,他所写出来的东西越有思想性,观察得越细致,他所写出来的东西就越生动。记者要有观察力,那么观察什么,怎么观察?观察  相似文献   

19.
记者的职责是神圣的。因为他是时代、社会、历史、人们的生存状态和心态的忠实记录者,意识到这一点,才会感到手中的笔举足轻重。的确,记者的一篇文章可以毁誉一个人,甚至一段历史,新闻的真实性来不得半点虚假。为了真实性,哪怕付出鲜血、青春和生命。假如他确实想忠实地记录下自身所处时代与社会的本质,那么在他的心中应该树立一种永恒,而不应该被世俗的偏见所诱惑,同时也不应该被名利和金钱所收买。  相似文献   

20.
有人说,要当好一名记者,首先要成为一个杂家——各行各业的知识门路,即便不是成竹在胸,也要略知一二.只有这样才能和采访对象交流到“点”上,写稿时把事情说清楚.在采访中不断学习,是成为杂家的必由之路.笔者认为,这要经过三重历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