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司马迁在遭受人生奇耻大辱之后却选择了勇敢地活在世上,他痛苦,他矛盾,他抗争。他能做到这些常人难以做到的事,不仅与他的人生经历和人生观有着密切的联系,更多的是要体现他的人生价值,要顽强地完成他的鸿篇巨制——《史记》。  相似文献   

2.
司马迁的《史记》是我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是一首爱的颂歌,恨的诅曲。本分析评述了太史公表达善恶爱憎的几种最主要的褒贬笔法,诸如于序事中寓论断,行中随事评判,传后论赞等等,认为这是太史公史笔的突出特点。  相似文献   

3.
司马迁能够流芳百世,不仅因为他的旷世巨著《史记》,还因为他光芒四射的人格魅力。司马迁有着积极的理想,他敢于同各种困难、挫折作斗争,敢于揭露社会黑暗,同时,又充满爱心和同情心,这些永远值得世人学习。  相似文献   

4.
“愤”是司马迁心中一团压抑不住的情感烈焰,也是《史记》中一般挥之不去的浓烈情感。因为有了它,司马迁倍感生命的苦涩。也因为有了它,司马迁对世态人情的认识更加透彻,对社会的批判更露锋芒。这就是“愤”所体现的真实含义与价值,也是我们研究司马迁愤世心态的目的和意义。  相似文献   

5.
爱国主义始终是我们国家和民族发展历史上的强大精神动力,它把个人与国家的命运联系在一起,是维护民族独立、生存和发展必不可少的高尚品德。爱国主义不仅是一种深厚情感和信念,也是我们积极倡导的价值取向和道德规范。司马迁身体力行地总结、实践了爱国主义精神;歌颂祖国统一;提倡民族团结平等;注重爱国人物的塑造;针砭时弊,忧国忧民。司马迁以自己的一生及其巨著《史记》对爱国主义的内涵作了最好的价值诠释。  相似文献   

6.
“通古今之变”集中反映了司马迁的历史观,它包含四个方面的内容:(一)历史是发展变化的;(二)历史的发展变化都有一个过程;(三)历史要为现实服务;(四)倡导国家统一,反对分裂的大一统思想  相似文献   

7.
《史记》具有强烈的生命意识的生命主题。《史记》反映这一内容有四种形式,这四种表现形式与《史记》所表达的激荡淋漓的生命情绪和宏阔豪迈的生命体验互为融合,使《史记》的生命主题达到了很高的审美境界。  相似文献   

8.
司马迁不仅对客观历史及其发展变化提出了自己的系统看法,而且对历史学本身的认识也是卓尔不群的。司马迁肯定论载历史是史家义不容辞的职责;提出“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和“稽其成败兴坯之理”这学目的论的一家之言;在历史编撰学上创立了纪伟体通史体裁,堤出了历史撰述三重宗旨说和历史研究三层境界说。司马迁还努力将自己对于这些历史学问题的理解系统地贯彻到《史记》的创作之中。  相似文献   

9.
自古至今,秦始皇的形象在“殷鉴”中成为“残暴”的代名词,在历史的塑造中也不断往片面简单的脸谱化人物靠近。然而其在《史记》中的形象却仍是丰满立体、个性鲜明的,《秦始皇本纪》表现了始皇由创建帝国一统天下的英主转变为残暴帝王的过程,司马迁本人对其态度亦非常中肯客观,是将始皇当成一个初创天下而缺乏经验的悲剧英雄来创作的,字里行间处处可见史公的遗憾和惋惜。  相似文献   

10.
司马迁在1956年被录入世界文化名人,他的《史记》是中国乃至世界文化史上的一座丰碑。他曲折的一生,蒙冤受辱,奋发立说,成就伟业,其人格魅力是我们应当汲取的精神食粮。  相似文献   

11.
与其“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著史目的保持一致,尽管在具体事功上对古今似有偏重,但司马迁基本上还是坚持了等视古今的理性态度。因古今在揭示天人关系上的同等地位,司马迁既反对崇古也反对厚今。因而在处理古今关系上他强调“古今一体”而要求通晓古今之变。司马迁对古今的态度及其对古今关系的认识与其历史观密切相关。因古今时长的可调性,从宏观上看,司马迁在审视古今历史发展的总体历程时采取了循环论模式;但是从微观上来看,司马迁在审视具体的古今变化时又秉持明显的进化史观。  相似文献   

12.
司马迁在《史记》中所表现出来人才学思想是丰富的。他在对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的记叙和评论中,不断阐发他对人才使用的观点。文章以大量篇幅考察了司马迁所记载的因人成事和因人失事的历史事实,从正、反两方面总结了司马迁的人才观。  相似文献   

13.
深入研究司马迁学术思想的构成及来源,对于促进《史记》及中国文化的研究有着重要的作用和意义。长期以来,这一研究一直处于薄弱的状态。近读《司马迁学术思想探源》(张强著,40万字,人民出版社2004年10月版),我们以为,《探源》的问世填补了这方面的空白。  相似文献   

14.
司马迁具有卓然独立的生存精神-独立的人格与精神的自由。作为人的司马迁,他无论是面对世俗的眼光、权威的桎梏,还是身处苦难的深渊,都能始终恪守自身独立自由的生存精神。作为艺术家的司马迁,这一生存精神对《史记》的创作产生了重要影响。一方面,使其写作呈现鲜明的个性化色彩;另一方面,使其对历史人物的评判形成了以生存精神为准则的独特的尺度。  相似文献   

15.
郭莎 《鸡西大学学报》2011,11(3):138-139
司马迁《史记》的最后一篇是《太史公自序》,介绍了《史记》写作的缘起和主要内容。《报任安书》是司马迁写给其友人任安的一封回信,二者历来是研究《史记》、司马迁生平、思想重要的第一手资料。拟从司马迁创作《史记》的主客观原因来探寻司马迁的创作心态。  相似文献   

16.
爱奇是司马迁审美倾向的主要特征之一。这种倾向,使《史记》一书在显露出奇异色彩的同时,更具有其他史书不可比拟的思想性和深刻性。从司马迁对品节高尚、功业卓著的奇才之士的欣赏与偏爱中,可以感受到他想建功立业的强烈进取心。  相似文献   

17.
司马迁以坚不可摧的生命力量完成了光耀千古的《史记》的撰述,换取了死而不朽的价值。18集电视剧《司马迁》,在广阔的历史背景上,在尖锐激烈的矛盾冲突中进行艺术处理和人物塑造,异常充分地揭示了司马迁伟大的悲剧人物的复杂性与丰富性。《迁》剧的不足在于:一是坚持历史真实创作原则的缺陷;二是理解和处理司马迁与汉武帝君臣之间的关系是一个关键;三是杜周的戏多,李陵的戏少,写李陵才能有助于司马迁形象的塑造。  相似文献   

18.
司马迁笔下的历史其实也是人性的历史,这一点尤其体现在司马迁笔下的人物面对残废时所表现出来的形形色色的姿态上。  相似文献   

19.
黄老学术兴盛于战国中期到西汉初期的近二百年间,出现过许多学者与相应的学术著作,但到今天能看到的却已经不多了。从司马迁父子共同写作的《史记》中,我们可以读到许多带有某些黄老苗头的先期人物和黄老标本人物。因此,《史记》是一个很有价值的黄老思想、黄老人物的载体。司马迁根据自己对历史、对社会的理解,有选择地接受了黄老思想的若干方面,并有所发展:在政治上赞赏清静无为;在经济上提出了工农商虞四者并重,以及"善者因之"的宏观管理理论;在法律上主张公平执法,权不逾法;在军事上重视战争的正义性与奇计诈谋相结合;在生死观与处世哲学方面对黄老思想有重要突破。因此,司马迁以及《史记》应该在黄老学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20.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是一部影响世界的史学和文学巨著。司马迁著成《史记》有其特定的历史渊源 ,其中 ,他所处的时代、他的家世、他的经历及他的遭遇对他著书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