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爱伦·坡是19世纪美国浪漫主义时期一位诗艺超群却争议颇多的小说家、诗人、评论家,他的诗歌在美国甚至世界文学史上独树一帜,举世推崇。他的诗歌是恣意哀怨的花朵,是诗人坎坷人生体验对已经逝去的、极易消逝的、幢憬过却不曾拥有的万物的沉痛追悼,所以它们都笼罩着浓浓的悼亡色彩,然而它们又是一致公认的表现关与意蕴美浑然融合的名品佳作,诗歌中幽婉阴暗的意象、弦泉幽咽的意境与诗人对死亡的哲理思索完美结合,相得益彰。它们是爱伦·坡诗歌理论的实践体。  相似文献   

2.
爱伦·坡作为诗人、评论家,力主诗歌要表现一种神圣美。通过分析比较坡与几个对他的诗评观点形成影响较大的作家来探求其诗评观点,并通过解读他自己的诗歌来诠释其审美追求。  相似文献   

3.
文章以爱伦·坡的"激情说"为依据,分析和讨论爱伦·坡小说创作的审美取向.爱伦·坡认为,文学艺术中不容有任何"说教"和"理智"的成分,艺术的题材就是激情,最伟大的艺术产生于直接产生的激情,应通过激情的艺术表现形式创造出一种"预定的氛围",给读者某种"刺激",在"刺激"中得到灵魂的升华和"美"的享受.本文从小说的主题、氛围、人物、语言等几方面来探讨爱伦·坡小说创作的审美取向.  相似文献   

4.
新文化运动之后,中国开始了对爱伦·坡诗歌的关注,尽管尚处萌芽阶段,但也对后来、主要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内对爱伦·坡诗歌的大规模译介、评述和研究起到了铺垫作用。中国在过去30年里在爱伦·坡诗歌研究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已呈多元化趋势,但与国内爱伦·坡小说丰硕多维的研究成果相比,与爱伦·坡在诗歌方面的深厚造诣和卓越成就相比,与爱伦·坡诗歌与中国文坛的对话程度相比,这些研究则有些捉襟见肘,还明显不成比例。因此,随着现代社会文化危机的凸显,重新挖掘和阐释爱伦·坡诗歌的美学品质与文化内涵有着积极的当下意义。  相似文献   

5.
19世纪美国的浪漫主义作家爱伦·坡在小说中塑造了几近完美的女性形象,她们的美丽不仅体现在容貌、智慧和心灵上,她们的死亡也在实践着一种美--震撼读者心灵的"恐怖美".这些女性人物不仅是爱伦·坡现实生活中亲人形象的再现,她们还寄托着作者对于母爱的强烈的心理渴望.爱伦.坡小说中的女性虽然大都芳年早逝,但是她们的死却成就了"美"的永恒和爱伦·坡小说永恒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6.
"伪翻译"作为翻译的一种变异形式已经引起译界较多关注,关注译者目的的伪译行为在庞德诗歌翻译中得到完整的体现.文章就其诗歌翻译的意象美展开"伪翻译"的美学解读,深入透视庞德诗歌翻译的特点和美学效果.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乌鸦>为例,分析了爱伦·坡的主要诗歌理论:篇幅不宜过长、要创造美、要以忧郁为基调等,以及其重要的创作主题:美女之死,让读者体会真实情感与艺术技巧相结合所创造出来的艺术震撼力.  相似文献   

8.
埃德加·爱伦·坡由于在世界文学中占有独特的地位,其诗歌运用的语言和比喻十分巧妙。他用心血培育出一株柯桠枝叶都长得恰到好处的诗美之树,迄今仍在阳光雨露下滋长;其不朽的生命力,也正是他诗意人生的写照。本文试从几首翻译的诗歌中,尝试对爱伦·坡的生命诗学进行探索。  相似文献   

9.
爱伦·坡的诗歌如同他的小说一样,具有明显的哥特式风格。他诗歌中的哥特式风格主要体现在其叙事诗中,其诗歌中的时间、地点、人物、气氛、意象、词汇、故事情节以及主题都具有哥特式风格,而诗歌中所表现出的极强的哥特式风格又与其生活经历和文学思想密不可分。  相似文献   

10.
安朝辉 《安康学院学报》2007,19(4):99-101,108
"知人论世"是中国古代诗歌重要鉴赏方法。它可以用来探求意蕴,引导读者步入境界,体味诗美,并且渗透人文教育。但此种方法也有局限性:曲解诗意,使欣赏视角单一,限制读者创造力。因此,知人论世和文本解读结合并灵活运用,大学诗歌教学才能取得好效果。  相似文献   

11.
《安娜贝尔·李》是爱伦·坡写的一首悼念早逝爱人的挽歌,诗中诗人运用了各种韵律手段将韵律美融入到诗歌之中从而渲染出忧郁伤感的氛围,突出诗人对逝去爱人的怀念和感伤之情这一主题。试从音韵和节律两方面来对这首诗的韵律美进行赏析。  相似文献   

12.
王莹 《怀化学院学报》2008,27(1):99-101
翻译的本质是语言符号的转换,诗歌作为文学作品中最为纯粹的艺术,是通过韵律语言来表达思想内容的,其翻译本事就是一种美的创造,是语言符号的艺术性再现。我国著名翻译理论家许渊冲先生经过长期的诗歌翻译实践,提出了诗歌翻译的最高境界和标准——"三美论"(意美、音美和形美)。旨在以其英译的"黛玉葬花辞"为对象,分析研究其诗歌翻译中"意美、音美和形美"的具体体现,为译者从事诗歌翻译提供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13.
爱伦.坡提出了一系列关于诗歌美学的理论,他的诗歌真正体现了他的诗歌美学理论。他在其诗歌中追求形式美、音乐美、忧郁美。强调"为诗而诗",拒绝诗歌的社会功能和教化意义。  相似文献   

14.
船山诗学将诗歌视为以乐章美为核心的审美整体。这一乐章美效果是通过多层次的节奏运动来实现的,主要表现为诗歌的意义节奏、语体节奏和情感节奏三层。具体来说,在船山诗论中,诗歌的整体音乐性被视为一种基本的诗歌特质,可看作一种本体,三种节奏作为诗歌音乐性的重要表征,可视为具体的"用"。在这个"一体三用"的关系中,作为诗歌之"体"的音乐性对各种节奏有统摄作用,作为具体之"用"的不同节奏则对诗歌的音乐性有凸显作用。  相似文献   

15.
诗歌是一种常见的文学体裁,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诗歌阅读鉴赏能力,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中学阶段的诗歌教学,我认为应追求"四美".  相似文献   

16.
意象是诗美形态中最重要的构成要素,"以象寓意"是一种最基本的诗歌表现形式,不同的意象自有着不同的含义.意象的转变不仅仅意味着诗歌形态的改变或是诗人情思意趣的转换,它同时也体现着诗人不同的诗学立场.对翟永明前期的"蝙蝠"和后期的"壁虎"两个意象进行分析,可以从中窥见诗人蕴含在意象转换中的深意及其对女性写作的进一步发展所带来的启示.  相似文献   

17.
李映埕 《文教资料》2008,(36):31-32
爱伦·坡在<催眠启示录>中孕育了他的宇宙观和人生现,阐述了他对宇宙与上帝、物质和精神、生与死的看法.本文尝试带领读者一起领略坡在宏观的背景下思考宇宙和人生的超凡脱俗之美.  相似文献   

18.
朱俊霞 《文教资料》2011,(34):30-32
爱伦·坡的恐怖小说展示了震颤心灵的恐怖之美,显示出独特的艺术魅力。本文从美学角度对爱伦·坡恐怖小说进行了深入的探讨。文中考察了恐怖美所属的崇高、悲剧、荒诞的审美范畴,深入剖析了其恐怖小说中的审美心理机制。从中寻找出爱伦·坡恐怖小说艺术魅力的来源。  相似文献   

19.
美与真是诗歌翻译中椄鲇篮愕恼壑魈?本文对近年来翻译界关于诗歌翻译中美真问题展开的讨论与商榷作了简单地回顾,一方面阐释了所谓"真"中讲的保留形式应是保留形式"美"这一特性,另一方面提出了在真美取舍过程中须掌握的一个"度"的概念,并以笔者翻译的一小段诗来对"度"这一概念加以具体阐释.接着笔者从英汉语对比,发挥译语优势的角度,力图于"度"中寻求三美(音美,形美,意美)途径,达到诗歌中美真的相对平衡.  相似文献   

20.
爱伦·坡是19世纪美国独具特色的作家之一,同时也是最具有争议的作家之一。坡在文学界的声誉一直不好,因为他的创作手法和文学理论与当时的文学环境格格不入。其美学思想也与当时的文学环境迥然不同。分析爱伦·坡的文学评论,我们不难发现,坡对于诗歌的观点与唯美主义的思想非常相似。尽管唯美主义思潮出现的时间比坡所处的时代大约晚了半个世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