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民国时期的商业广告作为一种大众传播活动,深受西方广告意识与经营理念的影响,但也传承了中国传统文化和价值观念.新旧更迭、中西碰撞的特殊时代造就了商业广告文化的色彩纷呈.作为中国近代期刊史上存世最长、最具影响力的政论性综合杂志,《东方杂志》曾刊发过大量商业广告.这些广告成为近代全球交往格局中西文化冲突与涵化的缩影,其商业广告投射出了基于中西文化民族认同和价值观认同的文化冲突,也展现了从中西并立到求索中西文化之调和的过程,呈现出多元文化碰撞与交织的时代特色,体现出民国时期文化的复杂性.  相似文献   

2.
张楠楠 《出版广角》2016,(14):52-54
月份牌广告是民国时期最具特色的广告,其采用炭精擦笔水彩画技法,开创了中国现代广告的先河,是中国广告史上的一座里程碑.本文分析了民国月份牌广告的视觉语言特点,并寻求其对现代广告的启示.  相似文献   

3.
何玮 《东南传播》2010,(4):87-89
现代广告逐渐渗透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成为人类社会的一种特殊文化现象。中华民族历史悠久的传统文化为现代广告提供了源源不断的新创意,为广告与消费者之间搭建起了一座有效的沟通桥梁,但同时也在某些方面与现代广告相互制约。因此,现代广告在应用中国传统文化时,首先应建立在对传统文化正确理解的基础上,注重文化的时代变迁,以及民族性与世界性的融合。  相似文献   

4.
白贵 《出版广角》2018,(1):76-77
《媒介呈现、生产与文化透析研究——民国〈申报〉征婚广告镜像》一书研究了民国时期《申报》上征婚广告发展的表征,探究征婚广告镜像中的上海都市文化.作者张艳综合运用了广告学、传播学、社会学与历史学等多种学科的理论视角进行研究,这种多视角的研究思路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广告史的研究维度.  相似文献   

5.
改革开放四十年来,中国内地广告行业得以快速、长足发展,消费者价值观得以培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五千年历史长河中沉淀下来的优秀文化形态,传统文化类广告在中国现代广告发展进程中是一种较为独特的广告类型。本文通过分阶段研究,探讨传统文化类广告在不同时期的形态和特点,梳理当代中国传统文化类广告的发展脉络,分析传统文化类广告的未来发展趋势,展现了我国当代传统文化类广告发展的清晰路径。  相似文献   

6.
徐鑫 《大观周刊》2012,(14):28-28
中国传统美学和现代广告招贴设计是相辅相成,密切相连的。本文中简要的阐述了现代广告的设计审美思想及中国传统美学在现代广告招贴设计中的应用与影响。在现代的设计过程中,我们要寻找中国民族文化传统所特有的思维优势腿其独特风采.学会借鍪和吸收。在当下世界多元化的语境中,可以有效的提高我国现代广告设计的水平,促进中国特色的广告设计的发展。由此可见.中国传统美学对现代广告招贴设计的影响是与生俱来且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7.
吴晓敏 《大观周刊》2012,(50):35-35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国上下五千年的历史民族智慧积淀而成的具有相对稳定性和长期延续性的文化。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给社会带来了飞速的发展,广告作为一种经济和文化行为,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广告引领者大众的消费行为的同时传递着中国传统文化的意义,传达着其特有的人生观、价值观,影响着人们的物质和精神文化生活。本文首先对中国传统文化元素进行了阐述,其次分析了现代广告招贴设计对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的传承,最后说明了中国传统文化对现代广告招贴设计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李霞  张世海 《编辑之友》2011,(8):117-119
一月份牌的诞生、发展与消亡晚清时期,随着西方列强的入侵,中国开始从传统的农业宗法社会向现代工商社会转型,李鸿章称之为"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1843年,上海正式开埠,随后上海迅速繁荣起来,很快成长为中国最大的工商业城市。在工商业社会,商品信息的发布和传播很大程度上要依赖广告,西方资本力量涌入上海后,他们也迫切需要各种广告  相似文献   

9.
研究老上海月份牌画的版式设计应从中国民间年画、古钞票设计、西方新艺术运动等设计风格入手进行比较研究,通过图像分析及比较法,在纵、横两方面做一定的分析讨论,并从图形、色彩、文字等造型艺术语言入手,探讨19世纪末20世纪初广告版式设计中所展现的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对西方现代设计文化的借鉴与吸收。  相似文献   

10.
章瑞  刘勇 《编辑之友》2022,(6):103-112
城市是一种文化形态,影响着栖生于其间的媒介之生长机制及特征,广告则承载了国家、民族与社会身份塑造等多元因素。文章通过分析分别位于上海和天津的《良友》画报和《北洋画报》1926年—1937年间的广告图像表征,从媒介地理学的视角,在民国时期的特殊社会历史语境中,沿着“地方中的媒介”和“媒介中的地方”两条路径,考察两画报如何以图像表征其地方意象,结合南北地缘和社会思潮差异,探索民国时期画报广告如何参与地方感的塑造。  相似文献   

11.
刘书田 《青年记者》2016,(27):111-112
清末民初之际,西方先进的思想文化与技术进入中国,现代意义上的报纸作为一种信息传达交流的工具进入上海市民文化视野。广告作为报纸版面内容的组成部分,能折射出社会需求变迁。书籍出版业是早期上海《时报》广告的主要来源,这些名目繁多的书籍广告是窥探上海文化焦点变迁、出版事业变化的重要窗口。  相似文献   

12.
安平 《今传媒》2007,(11):74-74
(本刊讯记者安平)传统文化的勃兴,为广告界提供了从传统文化角度探讨广告的契机。2007年10月20日,由西北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广告研究所主办,陕西省传播学会和陕西省广告协会协办的"中国广告与中国传统文化研讨会"在西北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召开。来自全省广告学界、业界的专家学者和相关管理机构的领导齐聚一堂,共同探讨广告与传统文化、广告教育、陕西广告业现状等话题。  相似文献   

13.
“龙”是中华民族和中国文化的代表,蕴含着极为丰富的广告资源.现代广告被认为是一种文化事件和塑造社会“拟态环境”的重要信息装置.在广告中使用以“龙”为代表的传统元素不仅能提高广告效果、塑造品牌个性、实现品牌的国际化发展、支撑我国由“中国制造”到“中国品牌”的战略转型,更能达到宣传祖国文化、提高文化认同、实现文化交流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台湾广告中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艳秋  马晨晔 《新闻界》2009,(2):185-186,133
本文从台湾茶饮料广告、酒广告和房地产广告三个方面时中国传统文化在台湾广告中的应用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5.
刘洪权 《出版科学》2010,18(2):103-105,60
总结民国时期古籍出版在整理保存文献、传承文化方面的成绩,对现代学术的建立和图书馆建设所作的贡献,为理解中国文化演进的内在轨迹,考察传统文化与现代化的关系,提供了一个理解的角度。  相似文献   

16.
民国时期的电影海报浓缩了中国早期电影史的发展历程,也是中国近代广告史上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同时,民国时期的电影海报还是中国近代社会发展变迁的一个图像记忆,它直接或间接地展现了民国时期社会文化的历史流变和观念沿革,具有记录时代的作用。民国时期电影海报是民国历史和文化的重要表征,具有极其重要的传播史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17.
王曦  许可 《新闻世界》2011,(8):218-219
现代社会中,广告既是一种文化,也是一种文化载体。中国元素则承载着中国的传统文化。本文着眼于中国广告中中国元素的特点和现状,讨论了中国广告和中国元素融合的潮流和正确的方式,以及如何正确的运用中国元素,增加广告的文化附加值,以更加有效地提高广告的传播效果。  相似文献   

18.
杨卫民  徐宏 《编辑之友》2016,(4):103-106
五四新文化运动之后,上海报刊广告中散文体、书信体、小说体、说明文体、诗歌体、议论文体等竞相呈现,海派文化艺术特色明显.上海发达的工商业环境、文化人才的聚集、市民社会的成长,为报刊广告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经济、文化、社会基础.在商业性表达中,民国上海报刊广告处处体现着现代化的生活方式,昭示着中国民族主义意识的增强.由是,报刊广告作为一种重要的都市日常生活内容呈现在人们面前.报刊广告的日常性本质上源自时代性与延续性的结合,具体表现为科学性与人文性的结合,尤其是实用性和趣味性的结合.  相似文献   

19.
现代广告招贴设计中植入传统美学元素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中国传统文化美学进行了概述,对现代广告招贴设计中的传统美学进行了分析,指出传统美学对现代广告设计的影响。认为继续学习和了解现代广告的审美特征,继承和发扬的积极因素对中国传统美学,虚心的去承认和吸收外来文化的优势,以达到在现代广告设计一个更大的提高和取得更大的进步。  相似文献   

20.
郭颖 《东南传播》2010,(5):125-126
原型既是人类祖先历史经验的积淀物,又包括个体后天实践经验的凝结。现代广告原型以传统文化为内核来运用广告人物形象、设计广告情节,赋予广告产品传统文化价值。在传统文化继承中对现代广告原型的建构就是用现代语言赋予原型以新意,以唤起传统文化内化在广大消费者内心的普遍形象和共识,并成为深深吸引消费者的独特力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