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媒体环境下大众文摘期刊的发展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付江 《出版广角》2011,(9):50-53
数字阅读正在改变人们的阅读习惯,也为传统出版业提供了新的挑战和机遇。在新媒体环境下,自身优势与劣势都非常鲜明的文摘期刊能够采取怎样的发展路径?面对数字阅读带来的版权争夺战,文摘期刊是隔岸观火还是有所作为?数字技术对文摘期刊来说到底有何价值?面对新媒体大潮和数字出版时代,文摘期刊乃至传统出版业究竟该向何处发力?本文尝试从版权经营、数字内容资产管理、未来出版业核心价值观等方面探讨这些问题。  相似文献   

2.
陈天竺 《出版广角》2013,(15):44-45
在文摘类期刊的市场中,大批新生力量的加入使文摘期刊市场变得更加多元、更加细化,这对于整个文摘期刊业的发展来说是一件好事。但是,我们也同时看到了繁荣背后潜伏的危机。目前,国内文摘期刊仍处于平稳发展与市场洗牌双线并进的格局之下。在新媒体的浪潮下,作为信息集大成者的文摘期刊,如何应对同样以海量信息和精确检索著称的网络媒体?在新  相似文献   

3.
谈新媒体对传统文摘期刊的影响与变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杂志有两种,一种是有平面载体的,另一种是没有平面载体的。前者是传统纸质杂志的电子版,后者则是一个全新的媒体形式,大量图片、音乐、Flash动画、视频穿插应用,具备多元的表现形式,并且省去了传统杂志巨大的纸张和印刷成本。这种新型出版物也具有纸质杂志的属性,有固定栏目、按顺序连续出版。文摘类期刊在网络媒体的冲击下如何变革与发展,亟待我们思考。  相似文献   

4.
一、传统品牌首先要明确市场主体地位,进行管理体制、机制创新 应对市场挑战,理顺管理体制、机制非常关键.作为中国青年出版总社的社办期刊,<青年文摘>是出版社的主要经济支柱,但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它只是个社属编辑部,主要负责刊物内容的编辑,并没有什么经营自主权.  相似文献   

5.
在数字化时代多媒体环境下,综合性文摘类报刊的生存既有其固有的优势,又有与传统媒体相同的弱点。面对新媒体的"挑战",综合性文摘类报刊必须扬长避短。只有正确地了解、把握己之所长,才能未雨绸缪,在与新媒体的融合中生存与发展。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伴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以网络、手机等为载体的新媒体应运而生,人们可以通过新媒体即时、快捷获得新闻,并参与互动。面对新媒体在新闻传播的时效性和互动性等方面表现出来的优越性,传统新闻类期刊如何突破其客观局限性,充分发挥好自身优势,整合各类资源、突破发展瓶颈,在一个更加自由、开放、透明的环境中实现健康可持续发展,值得新闻类期刊工作者深思。基于此,本文着重阐述为了迎接新媒体时代的来临,新闻类期刊应做出的改变,以及在新媒体时代背景下新闻类期刊的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7.
张博  余姣卓 《出版广角》2014,(15):62-65
多元化、多形态发展是当前数字出版的主要趋势。以《读者》《青年文摘》和《意林》为代表的综合性文摘期刊纷纷探索多形态数字出版的发展模式。本文对三者的数字出版进程进行概述,归纳、探索三本期刊主要的数字出版产品形态,总结我国综合性文摘期刊的数字化现状及趋势,并提出可行的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8.
现阶段,期刊杂志正面临着一个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不仅有国内同行业的期刊竞争,还有国际期刊的市场竞争。同时随着多媒体和娱乐产品的增多,对期刊杂志的市场发行也有了一定的冲击。为此,作为期刊编辑必须审时度势,发挥其创新思维模式,使期刊创作能够迅速融入到激烈的市场环境。本文首先从期刊编辑创新思维的定义出发,然后提出创新思维对编辑工作的重要意义,最后总结出期刊编辑创新思维在编辑工作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9.
随着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进步,网络数字技术不断创新发展,对新媒体环境下的各类期刊发行与出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期刊行业要想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始终占据一席之地,就必须实现各个方面工作内容的创新改革,要树立起先进的经营管理理念,努力建设起完善的期刊数据库,构建出现代化的期刊编写与传播模式。本文将进一步对新媒体环境下期刊出版及其数据库建设展开分析与探讨,并有效提出关于期刊数据库合理发展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0.
王凌燕 《采.写.编》2021,(12):126-127
随着新媒体的发展,新媒体用户迅速增加,数字阅读方式成为主流.传统的纸质阅读方式以及传统期刊受到人们的冷落,众多新媒体平台的出现,对传统期刊的发展造成了巨大的冲击.传统期刊的发展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在新媒体时代,传统期刊需要在管理、内容、表现形式、经营方式等方面进行创新,走出一条符合时代趋势的特色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新媒体的发展非常迅速,在这样的情况下地面频道未来该如何发展成了很多电视人需要思考的一个问题。基于此,本文从三个方面阐述了新媒体环境下地面频道的发展途径,分别是创新节目内容和形式,形成特色化频道、不断强化大型活动营销、借力推广,扩散造势影响。通过这三个方面的分析,希望能够为以后相关方面的研究工作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12.
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新兴媒体层出不穷。以微博、微信、移动客户端、户外媒体为代表的新媒体异军突起,以广播、电视台为代表的传统媒体奋起争先,在新媒体的冲击下,一方面党刊的舆论引导力和影响力在下降,另一方面党刊也面临着自身发展模式的转变和如何更好的生存发展的问题。虽然党刊有着扎实的群众基础,但是如果继续默守陈规,必将被新媒体抢占先机,自身的生存空间也将遭受巨大冲击。  相似文献   

13.
文摘期刊在中国期刊市场中所占的份额相当可观.月发行量高达700万份的《读者》不仅是文摘期刊发行之王,也是中国期刊发行之王.加之月发行量超过200万份的《青年文摘》,以及另外六七本发行几十万份的文摘期刊,中国的文摘期刊在发行市场所占份额远远高于时尚和财经类期刊.正是由于大家都非常看好文摘期刊低成本高收益的前景,从20年前的几种到今天的200多种,中国的文摘期刊空前繁荣.尽管这种繁荣已经持续十多年了,但市场上仍不断涌现出文摘期刊,像《当代文萃》、《格言》、《意林》、《新意林》、《我们》、《百柳文汇》等等,甚至仍有许多文摘期刊还在筹备之中.  相似文献   

14.
禹玲玲 《采.写.编》2023,(11):133-135
随着新媒体的出现以及用户的迅速增加,数字阅读成为当下的主流,在这样的情况下,无论是纸质阅读方式,还是传统期刊都受到了严重冲击。各种新媒体平台的出现,使传统期刊的发展在面临冲击的同时也迎来了机遇。传统期刊该如何优化和创新自身发展路径,以更好地适应时代的发展要求,是当下传统期刊所需要思考的。基于上述所言,本文主要围绕着新媒体背景下,传统期刊的发展之路做出了论述,以供相关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15.
新形势下期刊出版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出版观,将其作为新闻宣传工作的理论基础和行动指南,以广大受众为中心,积极彰显时代特征和社会属性,努力适应新媒体环境下期刊出版的严峻形势.本文首先分析了马克思主义新闻出版观的内涵,指出了新媒体环境下期刊出版工作面临的新问题,并就如何在新闻出版工作中践行马克思主义新闻出版观提出了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16.
全媒体时代,期刊要求生存、求发展,必须要早谋早变,善谋善变,主动向新媒体"转身".期刊转型必须以品牌策划为安身立命之本,走特色化、精品化发展之路.期刊策划不仅是专题内容的谋篇布局,而是办刊理念、生产方式、组织构架的变革与创新.期刊转型要以互联网思维为引领,寻求最佳商业模式,在价值创新、增值服务、整合营销上寻求突围.在管理体制、机制上寻求突破,在办刊理念、内容上寻求突破,以"深刻、独创、鲜明"的特色,赢得读者和市场的认可.要以互联网思维引领品牌策划,以品牌策划引领数字化转型,以体制创新引领管理转型,走专业化、系列化、精品化的经营之路.  相似文献   

17.
全媒体时代,期刊要求生存、求发展,必须要早谋早变,善谋善变,主动向新媒体"转身"。期刊转型必须以品牌策划为安身立命之本,走特色化、精品化发展之路。期刊策划不仅是专题内容的谋篇布局,而是办刊理念、生产方式、组织构架的变革与创新。期刊转型要以互联网思维为引领,寻求最佳商业模式,在价值创新、增值服务、整合营销上寻求突围。在管理体制、机制上寻求突破,在办刊理念、内容上寻求突破,以"深刻、独创、鲜明"的特色,赢得读者和市场的认可。要以互联网思维引领品牌策划,以品牌策划引领数字化转型,以体制创新引领管理转型,走专业化、系列化、精品化的经营之路。  相似文献   

18.
周子恒 《传媒》2014,(8):50-52
正我国自2003年开始了文化体制改革,而后出版行业进行了转型等一系列的改革措施,出版业的转型迫使传统期刊开始思考如何在新媒体环境下,转换经营意识和办刊思想,积极探索一条适合自身特点的新经营之道,以保证在市场竞争中处于有利的地位。当新媒体挤压传统期刊的生存空间时,传统期刊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在这个出版业转型的关键时期,艺术类期刊作为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可避免地卷入了转型的潮流之  相似文献   

19.
路艳艳 《传媒》2011,(3):53-54
新媒体时代的来临使得包括期刊在内的传统媒体的生存空间受到了巨大冲击。2009年,曾拥有全球最大销量的杂志《读者文摘》在美国正式申请破产保护。而2010年,更是传出了美国著名的《新闻周刊》由于连年亏损,最终被收购的消息。面对新媒体的挤压,期刊等传统媒体就此陷入绝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