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杨继耘 《视听》2021,(7):104-105
当代女性成长题材的电视剧讲述了女性在爱情、婚姻、家庭、事业等方面经历种种挫折,突破重重困境,寻求经济独立和精神独立,努力成就自我的感人故事,展现了新时代中国女性多元化的价值观和多维度的人生.其中所蕴含的女性意识主要体现在:表现女性在婚姻家庭中的独立意识,表现女性从寻求经济独立到人格独立过程中的不懈努力,构建以女性自我为...  相似文献   

2.
"女权主义"是一个跨世纪的文学主题,本文着眼于作品,阐明<玩偶之家>中所反映出来女权主义的特点,进而对女权主义形成的原因及后期的发展作进一步阐述,并提出了女权主义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杨潇 《青年记者》2012,(6):68-69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兴起的西方女权主义运动在后现代主义的宏大背景中展开,至今方兴未艾.它深入到了政治、文化的各个领域,探讨着女性的本质与文化构成.女权主义电影理论是女权主义的一个分支,其目的在于瓦解电影工业中对于女性创造力的压制与银幕上对于女性形象的剥夺.  相似文献   

4.
广播文艺节目独具兼容性、渗透性、受众的广泛性、节目播出的连续性等特性,被赋予提供娱乐、社会教育、普及文艺知识、提高受众文艺欣赏水平等社会功能。深刻把握广播文艺节目的民生意识实质,认识其规律和特点,对新时期广播具有重要的推动和促进作用。本文结合实际,对如何强化广播文艺节目的民生意识进行了详细探讨。  相似文献   

5.
索菲亚·科波拉凭借电影《牡丹花下》(The Beguiled)在2018年的戛纳电影节摘得了最佳导演奖,但这部隐含着女性主义色彩的电影却备受争议。导演在电影中着重表达女性与男性博弈过程中的软弱和迷茫,这也为女性主义者的思考与追寻提供了一个答案。  相似文献   

6.
王菲 《今传媒》2013,(10):87-88
通过对《悦己SELF》两部微电影宣传片的解读来分析微电影中以及《悦己SELF》杂志做为代表性的女性媒介所传播的女性观念与性别文化,以此来探寻女性媒介的发展,建构女性的话语权争取更大的话语空间。  相似文献   

7.
殷霓 《新闻传播》2013,(12):225
美剧《绝望主妇》自2004年10月开播以来,直到2012年5月划上圆满句号,总共八季,历时七年多时间,受到了全世界各国观众的热烈追捧。剧中通过对几位住在美国郊区主妇生活的窥视,使得主人公鲜明的女性意识得以充分展现。四位主妇执着地追求理想中的美好生活,却又被迫而无奈地在种种绝望中挣扎,最终她们通过努力重新寻找到自己的人生价值,走出各自的阴影,变绝望为希望。本文旨在通过编剧对《绝望主妇》中四位女性人物形象的塑造来剖析本剧中女性意识的表达。  相似文献   

8.
2011年省"两会"1月15日至23日在郑州召开。《河南日报》要闻一版作为省"两会"最重要的报道阵地,坚持团结、稳定、鼓劲和正面宣传为主的方针,紧扣会议议程,聚焦大会主题,全方位多角度地反映省"两会"盛况,同时还把目光和镜头对  相似文献   

9.
安樱  王树凯 《新闻世界》2010,(6):105-106
作为19世纪30年代著名的商业性大报的女性副刊,《妇女园地》在当时国共斗争激烈的时代背景下,发展成为一份自觉承担社会责任的女性报刊,不论是主持人的身份,还是报刊热议的内容,都使该副刊呈现出"马克思主义女权主义"色彩。  相似文献   

10.
胡水 《新闻窗》2008,(1):37-39
上世纪90年代初,电视谈话类节目开始登陆我国电视荧屏,从1996年崔永元的《实话实说》开始,到现在十几年的时间,谈话类节目越发的兴盛,从央视到各地方电视台,你方唱罢我登场,气势之大,数量之广,让人不容小觑。  相似文献   

11.
高彦 《视听纵横》2004,(4):86-87
2002年1月7日中央电视台一套黄金时段播出的31集电视剧《天下粮仓》,在播出的第一周,据央视索福瑞调查,其收视率就达10.61%,创央视历年开年大戏收视率之最,广大观众反映热烈,各媒体均作出报道。作为该剧执行制片人,也深为该剧的成功而欣喜,而激动,毕竟经过全体工作人员的努力耕耘终有了收获。现在回首《天下粮仓》又有了一些反思和新的认识。  相似文献   

12.
20世纪二三十年代,当时中国最具影响力的商业性报纸《申报》在其广告中塑造了大批全新的女性形象.《申报》广告编辑以媒体人的角色使命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意识,在开掘女性形象商业审美价值的同时,充分彰显了其社会审美价值,促进了女性解放和社会文明的转型.  相似文献   

13.
在数码摄影和移动网络技术的推动下,利用智能手机或移动设备为自己拍照并上传社交网络,变得极为简单随意,这极大地激发了个体在一系列社会关系背景中的潜在心理:自恋,自卑,人格特质,自我感觉和意识,女性归属感以及女权主义。自拍因此混合了消极与积极、虚假与真实、个性化与大众审美。它不仅是一种观看自我的方式和载体,更是人们对自身复杂人性的又一次挖掘和呈现,这不禁引发了自拍对人行为意义异化的思考。  相似文献   

14.
15.
亦舒的小说往往以特有的女性叙事视角塑造独立自强、追求本真的现代都市女性形象,近期热映的电视剧《我的前半生》正是由亦舒的同名小说改编而来.文章以这部作品为例,探寻小说的影视剧改编的规律和方法,总结得出叙事造型化,主题体现时代特征,情节和人物的设定既要符合影视剧创作的规律,又要贴合实际,才能满足大众的审美需求.  相似文献   

16.
《豆树青青》是芭芭拉·金索沃的小说处女作,她在小说中对人应该如何在更广阔环境里寻找自己的位置,以及如何与复杂的世界共处的问题进行了探讨.文章从女性独立和成长的主题、后现代主义影响下传统家庭观念的解构,以及对生态主义的赞扬和对殖民主义的批判三个方面来解读小说文本,探讨其在当下社会的出版价值.  相似文献   

17.
曾虹 《声屏世界》2007,(10):43-44
题记:在《快男》的比赛现场。除了PK台上的选手如坐针毡,卜。手持话筒的主持人也经常被台下不留情面的评委“发难”。  相似文献   

18.
19.
陈春东 《新闻实践》2004,(10):50-51
又到新学期开学的时候。温州市盲人学校校长近日给笔者来电,高兴地说:那些手术后恢复视力的孩子,现在可与正常孩子一样熟练地操作电脑了。他代表孩子们感谢《温州晚报》及社会各界对他们的关爱。这使笔者回想起自己组织策划的“还盲童一双明亮的眼睛”这组关爱弱势群体的系列报道。  相似文献   

20.
《党史文汇》1986年第5期,在“纪念朱德诞辰一百周年”专栏中,发表了一篇署名为朱德的《八路军抗战中的经验教训》的文章。此文摘自1938年8月25日《新华日报》“本报记者何云记”的《朱德总指挥谈三期抗战与争取华北抗战的胜利》。该刊发表此文的动机,是无可非议的。但是,从史料学的角度来看,从已经发表的他人著述中,摘录出关于某人的谈话,作为某人的“作品”重新发表,则是值得商榷的。首先,谈话本身并不是作品,因为人们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