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党的十九大,提出了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战略任务,这是新时代文化建设的光荣使命,也是新时代出版改革发展的目标. 中国出版是对人类文明作出过重大贡献的行业,也是中国文化自信的基础,没有出版业的记录、传承、创新、发展的文化成果,中国的文化自信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充分发挥出版文化的优势,建设世界出版强国,是巩固文化自信的基础,是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推动力量.  相似文献   

2.
刘云山同志指出:"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是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决定》贯彻始终的鲜明主题,也是全会的一个重大贡献和突出亮点."(2011年10月28日《人民日报》)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是建设文化强国的前提,建设文化强国即文化自强是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的归宿.充分认识文化改革发展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树立坚强的信心,建设文化强国便具有必要的思想基础和群众基础.由文化自觉、文化自信到文化自强,是从认识到实践的飞跃,是从实践到理论再到实践的必然发展.六中全会《决定》中可以清晰地看到这条主线.  相似文献   

3.
文化自信是党的十八大文化强国目标的重要内容,出版行业在出版文化精品过程中,要积极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大力倡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引导青少年克服文化自卑,在精神世界树立起高度的文化自信.  相似文献   

4.
作为出版业最重要的政府基金,国家出版基金日益成为出版界增强文化自信、实现文化强国的重要力量.文章坚持问题导向,结合实践经验,从加强质量管理的角度,对如何进一步提升国家出版基金项目质量水平进行深入思考,并提出了参考建议.  相似文献   

5.
巢峰为新中国的辞书事业和出版繁荣作出了重要贡献。文章选登的四篇纪念文章,以作者的亲身经历,从不同角度阐述了巢峰“坚守出版初心,担当文化使命”的出版品格。激励出版工作者认真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坚定文化自信,坚持改革创新,打造传世精品”,以辞海精神推动出版高质量发展,为文化强国和出版强国建设作出贡献。  相似文献   

6.
范军 《中国出版》2012,(5):14-16
出版,无论是从事业的角度还是从产业的范畴来说,都是属于文化的一个重要部分。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要培养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这标志着我们党对文化建设的认识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这里的"文化自觉",也应该充分体现在我们今天的编辑出版活动之中。而近现代先进的、优秀的出版家如张元济等人的出版理念和实践活动,  相似文献   

7.
刘浩  刁海 《出版广角》2018,(8):19-21
大学出版代表着国家科学文化的整体发展水平,是建设出版强国的重要支撑力量.新时期大学出版必须通过创新实现内容自信,打破同质化出版僵局,融合时代元素,顺应国际出版的潮流趋势,从而推动出版强国的建设.为此,大学出版社应当重视精品出版物的创造,积极建立学术出版品牌,促进地域文化的传承,努力提升出版服务品质,在国际竞争中展现优势,并在相关保障措施的支持下,切实为出版强国建设提供动力.  相似文献   

8.
本文结合中国出版的发展历程以及出版的文化功能,分别从出版的文化传承、传播先进文化、普及科学文化知识以及促进文化交流等方面,较为系统论述了出版在树立和坚定文化自信中的作用.文章认为,出版功能的发挥铸就了文化自信,出版在文化自信中起到了拱心石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进入新时代以来,党中央一再强调要树立文化自信、建设文化强国,这将极大推动出版文化事业大繁荣大发展。在大力推进文化强国的时代背景下,出版业要守正创新、勇毅前行,要重点关注创新出版机制,做优做强主题出版,坚守文化立场和精品价值追求,深化出版融合发展,推进行业智库建设,促进国家文化大数据体系构建,以推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繁荣,推进文化强国建设。  相似文献   

10.
2010年初,我国明确提出了建设出版强国的宏伟目标和任务.由出版大国走向出版强国是历史性跨越,需要具备一定的基础和条件来实现.本文从十个方面对如何走具有中国特色的出版强国发展之路,提出了问题及思考.  相似文献   

11.
雷戎 《出版科学》2022,(6):62-69
新时代出版业的发展自含其内在逻辑,是在中国共产党正确领导下以出版业高质量发展解决当前社会主要矛盾的使命担当;是以满足人民的高品位需要为旨归,凸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优越性的需要;是贯彻出版新发展理念,放大一体化效应的体现;是以出版高质量筑基思想引领高站位,以出版实践躬行马克思主义出版观的时代性表达。新时代中国出版业高质量发展可从六大现实路径着手推进:以主题出版为抓手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数字技术下数字社会的加速建设、出版知识服务方式的转变、以全民阅读推进书香中国建设、出版走出去融通中外。同时,在具体要求上,我们应坚守出版自信践行出版强国、文化强国,坚持社会效益首位实现与经济效益的双效统一,坚持自上而下的顶层设计与自下而上的出版实践结合,以出版人才培养为基础融通学业两界。  相似文献   

12.
作为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出版业在文化强国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功能上,出版业的繁荣推动着文化生产力、生命力、凝聚力、吸引力与影响力的进步,对文化强国建设起到了筑基、铸魂、赋能的作用;在定位上,出版业是激发文化自觉的启航者、坚定文化自信的护航者、实现文化自强的领航者;在赋能路径上,出版高质量发展是建设文化强国的关键举措,其核心在于锻造新时代中国高质量出版人才队伍,打造不负历史、不负时代、不负人民的优质出版产品。  相似文献   

13.
周红利  冷怀明 《编辑学报》2021,33(6):610-614
“唯论文”“SCI至上”导向严重阻碍中文科技期刊的发展。中文科技期刊应服务于我国科技创新,服务于中国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需求。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期刊人肩负着推动科技期刊强国建设的时代使命和历史责任。本文就如何办好中文科技期刊,从文化自信视角,分析期刊人文化自信的内涵及文化自信缺失的表现,然后从出版导向、中国特色科研评价体系、融合发展、办刊人才培养等方面进行思考、提出建议,以期通过增强期刊人文化自信来推动科技期刊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4.
中国是出版大国而非出版强国.由出版大国变为出版强国面临诸多挑战,也面临着重要的战略机遇期,抓住机遇对走向出版强国极为重要.出版强国的主要内涵包括文化影响力、思想影响力、学术影响力和国际化水平.实施出版强国战略要回归出版本质属性,突出创新性,提升出版的国际化水平,打造人才核心竞争力.  相似文献   

15.
周卓  陈丹 《出版广角》2022,(17):18-23
围绕建设文化强国与出版强国的使命和任务,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深入推进出版学学科建设为目标,在出版学科共建背景下,从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学科建设、智库建设、国际交流等方面探讨出版学科共同体建设的必要性、发展模式和建设内容,以期为新时代我国出版教育实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到2035年建成文化强国的战略目标,而出版是文化的源头和依托,也是文化传承和传播最重要、最基础的载体之一。文化强国背景下,编辑要不断提升自身的核心素养,出版社要培养更多优秀编辑,这样才能策划和出版更多具有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的优秀作品,更好地回应时代和人民的需求,加速建设出版强国和文化...  相似文献   

17.
文化自信是“四个自信”的重要内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又是文化自信的重要来源.做好普及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工作,是顺应时代发展的需要.本文以“中华经典名著全本全注全译丛书”的出版为例,剖析其选题策划过程、审稿编辑加工过程、营销推广过程中的策略与经验,探讨进一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18.
洪莹 《出版广角》2018,(7):61-63
中国出版博物馆作为展示中国具有代表性贡献成果的专业性博物馆,必须紧密联系文化自信进行功能定位.中国出版博物馆应整合文化、创意与教育等诸多出版模块,弘扬爱国主义,坚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自信;宣传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在中国的出版,坚定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文化自信;陈列国家典籍,坚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自信;展示当代东方文明印记,推广中国文化,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自信.  相似文献   

19.
依据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决定》精神,本刊《卷首语》 2012年先后阐述了文化自觉、文化自信和文化自强与出版担当、出版坚守和出版使命的关系.文化与出版的关系是一个经典命题,还有许多方面例如文化安全与出版导向、文化资源与出版力量、文化繁荣与出版精品、文化振兴与出版立人等,既可以在理论层面又可以在实践层面作全面深入的探讨,以充分提高认识,认真贯彻六中全会《决定》精神,推进文化产业大发展大繁荣.  相似文献   

20.
支撑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目标的有三个词:文化自觉、文化自信、文化自强。文化自觉,从软实力到文化强国几年前我应邀去英国伦敦参加文化创意论坛,主持大会演讲的是《创意经济》一书的作者约翰.霍金斯先生。在会上交流时,他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