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明代藩府刻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明代藩府刻本,历为世人所重视,被藏书家视为明代刻书之善本。明代藩府刻书究竟有几家,刻了多少书?现在无法有个明确的回答。先辈叶德辉先生《书林清话》中有明代藩府刻书一节,但所列藩府家数不多,所录刊书数量少且错误较多,故撰此文以补校之。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官刻本、家刻本、坊刻本三个方面探讨了南宋孝宗时期的刻书,并分析了各种刻本的特点。  相似文献   

3.
明代刻书大家吴勉学与中医刻书事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古典医籍是中国医学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它伴随着以后的中医学发展的整个过程。中医古籍不仅记载着历代医家的医学理论和实践,而且又是传播医学知识的不可缺少的载体。它在中医学的发展过程中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我国现存的古医籍近一万种,约占现存中国古籍的十分之一。古医籍的生产和流传固然与历代医家的辛勤耕耘是分不开的,但如果没有刊刻印行则也是不可以想象的。人们往往只看到前者而忽视后者。本文要介绍的就是一位对医书出版事业作出过巨大贡献的刻书大家——吴勉学。  相似文献   

4.
明代南京国子监刻书经费来源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军 《图书馆杂志》2006,25(7):77-79
明代南京国子监刻书在官府刻书中具有重要地位。其刻书经费来源多途,分别从礼部、工部负责书板的刻补、书籍的刷印,由户部、工部、礼部进行拨款,募集地方官署赎锾、官员捐俸和变卖庵寺银以及组织监生参与校勘、缮写、刊板等途径筹措。这极大地限制了南监刊补书籍的职能,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刻书的数量和质量。  相似文献   

5.
明代官府的刻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袁恬《书隐丛说》谓:“官刻之书,至明极盛,内而南北两京,外而道学两署,无不盛行雕造”。此外“官司至任,数卷新书与土仪并充馈品”。这说明明代官府刻书的兴盛和普遍。以中央而言,沿历代建置有国子监刻书,明朝国子监有南北两处:一为南京国子监,一为北京国子监。南京国子监,称为南监或南雍。史称“太祖洪武元年八月,大将军徐达入元都收图籍”。(《明史·太祖本纪》)把所藏宋元雕版尽入南监,故梅《南雍志·经籍考》说:“本监所藏诸梓,多自旧国子监而来。”南监就是根据这些版片,加以修补印行,即后世所称的“三朝本”,其中以《十七史》最为有名…  相似文献   

6.
7.
明代的庆藩刻书徐庄今宁夏地区在明王朝时期的刻书事业,除刊印地方志外,有记载的主要是藩府刻书,也就是庆王府刻书。明代藩府刊印书籍既多且精,世称藩府本,是明代刊本的一大特色。藩府就是明太祖朱元津分封到各地的皇太子及其子孙的府第。明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  相似文献   

8.
明代安徽刻书地区广、规模大、数量多、质量精、内容丰富,是当时著名的全国四大刻书中心之一。前人研究安徽刻书,多集中于研究徽州一地之刻书,难以反映安徽刻书的全貌,现采取考证的方法,就明代安徽地区的私家刻书情况、发展特点进行考述,以全面反映明代安徽私家刻书的成就。  相似文献   

9.
明代宗藩藏书丰富,著作如林,雕椠兴盛,对于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论文从背景、数量、质量和特征四个方面阐述了明代藩府刻书的状况。  相似文献   

10.
明代藩府刻书辑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明代藩府刻书,历来研究很多,今人亦颇多关注。其著录与考述最详者,莫过于张秀民《中国印刷史》所列《明代藩府印书表》,开列有明一代诸家藩府本书目约430余种,然仍不免有遗珠之憾。今在张氏《明代藩府印书表》之外,征之于各类文献,得张氏所未及者凡120种,庶可补明代藩府本考录之阙。  相似文献   

11.
平志军 《兰台世界》2022,(9):155-157
有明一代相对稳定的政治秩序,以及手工业的发展、资本主义的萌芽,均为明代刻书事业的繁荣提供了坚实的社会基础,并使其呈现出鲜明的阶段性特征与时代特点。具体而言,由明初至正德时期的沿袭元代刻书遗风,转向嘉靖至万历中期的全面翻刻宋本,至万历后期至明末的翻刻宋本多而不精。  相似文献   

12.
明代是中国出版印刷史上的转折时期。不仅官府刻书甚多,而且私家刻书作坊亦蓬勃兴起,图书逐渐向大众普及。藩王在明王朝宗藩政策的引导下,致力于文化事业。刻书是其文化活动的一个组成部分,藩府所刻印的书为"藩府本"或"藩本",其数量之多,质量之高,是罕见的。河南是明代藩王居住集中的地区,生活在这里的藩王从洪武到崇祯年间,相继刻书百余种,门类庞杂,刻工精细,印制讲究,独具特点,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与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13.
雕版印刷术发展至明朝已进入成熟阶段,明代的刻书事业相当发达,存世的明刻本数量颇丰。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在明代高度强化,对明代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诸多方面都产生了深刻影响。明代的刻书业在高度强化的中央集权的统治下,自然也呈现出了鲜明的时代特色。  相似文献   

14.
从明初宋明理学成为官方学术;明中期阳明心学崛起,打破了程朱理学桎梏天下的局面,文学上的复古运动;明晚期对王学的反动、实学兴起这三个大的方面,论述了学术思想对江苏私家刻书的影响,并重点论述了在学术流变影响下刻书的特点。  相似文献   

15.
明中后期坊刻之流变与吴勉学的刻书特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坊刻指民间书坊所从事的刻印图书以获利的活动.明成化以后,手工业、商业蓬勃发展,经济繁荣,市民阶层迅速成长壮大,其图书需求的变化带动了坊刻业的变迁.本文所指的明中后期主要是指成化至崇祯(1464-1664年)约200年间,在中国刻书史上,是坊刻业发生变化最为显著的时期.其中隆庆、万历年间变化更是显著,在某种程度上说,是明中后期坊刻业流变的分水岭.徽州坊刻大家吴勉学的刻书活动就是在此时期,其刻书特色充分体现了流变的趋势.  相似文献   

16.
朱熹学派,指的是理学的集大成者朱熹所开创。并以其为代表的,包括其弟子以及再传、续传在内的南宋理学思想学派。近年来,海外尤其是东南亚的一些学者多将以朱熹为代表的宋明理学称为"新儒学",以区别于以孔子为代表的原始儒学。厦门大学教授高令印先生认为:"朱熹是孔子之后儒家思想的代表者。……孔子和与孔子有关的儒家经典都是经过朱熹比较准确地整理和注  相似文献   

17.
论版式设计的文化与美学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版式设计是艺术设计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视觉传达中设计形象表述的方式之一,是一种关于编排的研究,其实,它不但是一种排版的技能,更重要的,它是视觉传达中的一种应用型美学形式,并通过版式设计中的美感作用来传达一种信息,以丰富我们的生活和帮助我们设计生活,并体现设计者以人为本的艺术修养和美学追求。从字面上讲,版式设计的目的是把版面上所需要的设计元素进行必要的编排组新闻爱好者2003/8合,把设计者的文化理念与艺术追求体现出来。在设计版式的同时,也在传达着设计者的艺术追求与文化理念的表述,同时,设计者进行设计的过程,也是自…  相似文献   

18.
金代刻书业的分布范围比较广,遍布今黑龙江、河北、山东、山西、陕西等地,刻书业较为发达的有河北、山西、山东三处.这三处在书籍种类、刻书系统和刊刻质量上形成了各自较为鲜明的特点.体现了地区间的差异性.本文力图在总结这些差异性的同时,从当地政治、经济和文化背景等方面分析其形成的原因.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从每爱奇书手自抄和刻书可以泽人等方面 ,阐述了明代苏州、无锡万卷以上藏书家的抄书、刻书活动及其贡献。  相似文献   

20.
《十竹斋书画谱》是我国古代刻书史上的一部重要作品,同时也是晚明时期徽派刻书的代表作之一。《十竹斋书画谱》的刊刻成功,正是晚明徽派刻书进步的体现。本文以《十竹斋书画谱》为例,从刊刻题材、表现形式、刊刻技艺以及创作团队四个方面,对晚明时期徽派刻书的进步性加以总结和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