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看板     
《中国新闻周刊》2014,(27):96-96
日前,由伍迪·艾伦自编自导、艾玛·斯通主演的电影《魔力月光》在北美上映。在好莱坞嫩妞当道的年代,长着扁扁的“鸭子嘴”、嗓音沙哑还满脸雀斑的艾玛·斯通当然不是相貌最出众的那个,但她却用“喜感”“有趣”“真性情”等为女孩加分的特质将自己和一众少女明星区分开来。得到众多名导青睐。  相似文献   

2.
百期遐思     
我是伴着"我爱北京天安门"的歌声,由童年走进少年,又进入中年的.我和我那个时代的许许多多人一样,有一个浓浓的"北京情结".而今,年龄在增长,心态在变化,可"北京情结"却一如既往.因为北京是中华民族的历史缩影,是伟大祖国的心脏.仰望着她的金碧辉煌,注视着她的举手投足,一种幸福温馨,激越豪迈之情便会油然而生.  相似文献   

3.
朱峰 《大观周刊》2012,(5):16-16
张爱玲是我国现代作家,1920年出生于上海,她的一生之中创作了大量的文学作品;在29世纪40年代。张爱玲就好像是黑暗宇宙中一颗闪闪发光的星星,虽然她没有能力给失地带来光明.但是她却给在黑暗下生活的人们带去了些许安慰以及希望。由于张爱玲对时代、文明、人生的悲观认识,从而使得她写出来的作品有着一种荒凉感,最终呈现出了一种苍凉的美学感觉;她的作品在苍凉的同时又充分的反映了悲剧意识。  相似文献   

4.
周晴 《编辑学刊》2010,(3):62-65
从大头儿子到马鸣加,我一直感念于郑春华对童年生活快乐而又恰当的描述,感念于她故事中那些看似单纯、可笑却令人感动的细节处理,感念于她对孩子真诚的爱和构思中闪现出来的人生智慧。  相似文献   

5.
晓蓓 《编辑学刊》2008,(3):45-49
面对当下丰富多彩的新媒体世界,以传统纸张印刷形式出现的童书正遭受巨大的挑战和冲击,人们甚至怀疑,人类的童年是否还能保存?美国纽约大学文化传播系教授尼尔·波兹曼在他的<童年的消逝>一书中所阐述的媒体生态变化对人的思维结构、生活形态,人类的理性和天性的动摇和制约,无疑是具有醒世意义的.然而,这本书出版后,却有一个戏剧性的小插曲: 不断有孩子反对波兹曼的看法,他们写信告诉他"童年没有消逝".谁知道呢,也许,孩子正以他们存在的本身捍卫和保存着童年.杨红樱作品的连续走俏,不正是一个例证吗?  相似文献   

6.
纪录片是把光投到黑暗的地方.黑暗的地方是什么?不是别的,是历史.把历史中黑暗的地方照亮,让隐藏的历史和生活的秘密成为‘敞开'和‘豁亮',使其有价值的东西不被时间所沉沦."2009年,澳门回归祖国已经整整十年,十年沧桑岁月,澳门经历了风云变幻.十年在历史的长河中仅仅是弹指一挥间,但澳门十年却蕴含着太多的"变与不变".  相似文献   

7.
"明星"一词来源于英文的star,含义比较广泛,媒介在从事明星报道时,只将精力集中在娱乐名人上,为此,我们将以此类明星为报道目的的新闻称为"明星新闻".近些年来,传媒虽然对"明星"大肆吹捧,却常常为受众做出"明星"是"不高贵的名人"的隐含判断.明星的负面的社会评价的形成与媒体对娱乐圈黑暗的现象、腐朽的生活方式的报道和渲染有很大程度的关联.  相似文献   

8.
动物档案     
久未读到蒋子丹的文字,十余年前在深圳的书店买到她<乡愁>一书,原因在她所成长的长沙正是我生活了二十余年的城市,免不了要从"乡愁"里寻找熟识的往日影像.印象中她原是写小说与纪实作品的,为"文学湘军"中女杰,且颇有建树.  相似文献   

9.
姚倩 《新闻爱好者》2012,(10):58-59
虽然现代媒介技术飞速发展,但是网络媒体对少年儿童的成长过程却没有质的提升,反而引起了儿童们"童年的消逝"。尼尔·波兹曼虽然论述过在电视媒介横行的时代这种现象的产生与发展,但却错误地估计了电脑带给"童年"的影响。在网络媒体异常发达的今日,这种"童年的消逝"体现在少年儿童对网络媒介的接触与使用、网络对当今少年儿童强大的影响力以及其在呈现少年儿童形象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10.
她,结婚才84天就遭遇人生变故;她,高位截瘫并高位截肢却写出11万字"生命日记";她,感动得网友给她捐赠了笔记本电脑;她,在残酷的命运挑战面前,却怀着"活着就要做个对社会有益的人"的信念,以顽强的毅力与死神抗争.人生厄运:结婚84天新娘遭飞来横祸  相似文献   

11.
如今网络媒体的风靡使得童年与成年人之间的界限更加模糊,成人化的儿童已成为非常普遍的社会现实,近期风靡的电视剧"小戏骨版白蛇传"正是童年消逝现象的突出表现,同时以童星作为娱乐工具的风潮会进一步促使儿童走向成人化.本文以尼尔?波兹曼在上世纪80年代提出的著名论断"童年正在逐渐消逝"为基础,分析网络媒体如何加速童年的消逝,并通过事例"小戏骨版白蛇传"分析将对童年产生怎样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孤寂的黑暗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也称艾滋病毒)感染免疫系统细胞并最终导致免疫系统不能抵抗感染和疾病.HIV感染的最后阶段,出现20余种机会性感染中的任何一种感染,或与艾滋病毒相关的肿瘤,即可定义为艾滋病.冰冷的定义无法给你直观的感受,因为它抽离了生活,但这点恰恰给了摄影师一个机会:把活生生的现实呈现给你.无边的黑暗主宰着画面的基调,摄影师用大面积的黑色描述着HIV感染者的生活状态:绝望.在命运的裁决下,黑夜独行,孤独凄怆,路的尽头,唯有终点静静地等候着他们:艾滋病毒感染不可治愈.如同对黑暗的畏惧,我们对HIV病毒感染者本能地闪躲着,排斥着.幸而,有只白猫围绕着画面的主角,在她遭丈夫、亲属抛弃,缺少检查费用,没有免费药物时,陪她聊天,陪她开心,这或许是命运留给她的一笔财富,一笔让人心酸的财富.  相似文献   

13.
尼尔·波兹曼在《童年的消逝》一书中警示世人已进入了一个没有"儿童"的时代。这并不是危言耸听。当下这个全球化的、媒介融合的数字时代的确藏匿着"儿童"逐渐消逝的危机。如果以此视点审视当前国产动画则不难发现,要还原一个去成人化的、本真而纯洁的儿童世界实则不易。央视少儿频道播出的系列动画片《家有浆糊》却让我们感受到这种难得的气息。该片以淘气机灵的小学生浆糊为中心人物,为观众展示了以他的家庭和校园生活为主线的一连串喜剧生活场景,让人看到了一个并没有完全消逝的快乐童年。近年来,中国动画界始终在思考:如何秉持传统而又  相似文献   

14.
她出生在帝王之家,却尝尽了人世间的种种磨难;她曾与四个男人结合,却没有留下一个孩子;她一生真挚地渴望真爱,可她惟一的心爱的人却离她而去. 她就是被人称为"末代皇姑"的中国末代皇帝爱新觉罗溥仪的三妹--肇桂荣.  相似文献   

15.
马悦 《声屏世界》2021,(1):9-10
在高速发展的互联网时代,李子柒的走红是多种因素作用的结果.她用细腻的镜头语言,再现中国传统文化中"日出而作,日落而归"的田园式生活方式,描绘着一个普通乡村的一年四季,唤起了海内外许多网友内心深处的共鸣.她的成功看似偶然,却也是必然,为我们新时代的文化传播提供了另一种思路:转变过去宏大的叙事方式,讲述普通人的生活故事.  相似文献   

16.
<正>她女扮男装从军,九死一生被授予"特等战斗英雄"称号,成为我军历史上唯一获此殊荣的女性,并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做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著名战斗故事片《战火中的青春》就是以她的故事为原型拍摄。她叫郭俊卿,一个一生充满着传奇的女性。女扮男装1930年,郭俊卿出生在辽宁省凌源县三十家乡北店村的一个贫苦农民家庭。1937年,因家境贫寒随父亲逃荒到内蒙古巴林左旗,童年生活历尽艰辛磨难。1944年,父亲被地主逼死,郭俊卿为了养活母亲和弟弟,剃光了头,扮成男孩外出打工。15岁时,郭俊卿眼见庆祝抗日战争胜利的苏联红军中  相似文献   

17.
戈丽薇 《兰台世界》2015,(9):123-124
李清照的一生当中经历了太多的变故与挫折,幸福中的她悠闲自在,享受着古代文人的优雅生活,后期的她却饱经沧桑经历人间苦难。李清照虽有"千古第一才女"的美号,却也不能够摆脱命运带来的考验。  相似文献   

18.
历史是公正的,似乎被人们遗忘了的关露,近年来又引起了不少现代文学研究者的关注。在那黑暗的年代,她曾用热情、流畅的诗句温暖过人们的心,用那朴实、深刻的小说、散文、评论点燃过人们的希望,但在以后漫长的岁月里,由于种种复杂的原因,关露的作品和她的歌声一起被禁锢了起来。只有在万象复苏的今天,她才被人们重新认识。关露(1907—1982),本名胡寿楣,原籍河北延庆。童年时代跟母亲读过一些中国古典诗词,14岁习作旧诗,19岁开始学写新  相似文献   

19.
看板     
《中国新闻周刊》2011,(28):88-88
艾玛·沃森 将往牛津继续学业 因《哈利·波特》系列电影走红的英国年轻女星艾玛·沃森日前透露,自己虽然是美国布朗大学的注册学生,但她的第三学年将在牛津度过。艾玛坦言。  相似文献   

20.
古丈县是湖南有名的贫困县,县档案局又是众所周知的"清水衙门".1993年3月在全县干部调整中,副科级苗族干部向秀和由古丈县老干活动中心主任调到县档案局,且没有安排任何实职.她在一个平凡的工作岗位上,但她却干出不平凡的业绩,就因为她的存在,使张家界中支获得了一系列的殊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