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纳西族东巴古籍文献,是纳西族东巴教祭司用东巴文和格巴文书写下来的东巴教经典,俗称东巴经.目前保存于丽江市东巴文化研究院的东巴古籍文献共20000余卷,产生年代无考.主要记载的是东巴教祭司在祭祀仪式中诵唱的经文,是纳西族东巴教祭祀和占卜活动中使用的经典、书画和民间记事文书.纳西族东巴古籍文献由云南省档案局和云南省丽江地区...  相似文献   

2.
东巴文应用性文献是纳西族社会现实生活的反映,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但比较零散,以前未受到足够的重视,收集、整理、刊布、研究都做得很不够.本文介绍了在丽江塔城田野调查中新发现的两本民国时期的东巴文人情账簿,并进行了翻译和初步研究.  相似文献   

3.
刘扬武 《云南档案》2012,(12):32-34
<正>电视连续剧《木府风云》在央视八套热播后,又在央视一套上映,其受欢迎程度可见一斑。正是因为这部电视剧,丽江、木府、纳西族、土司等等关键词再次闯进了人们的视线,木府的历史以及纳西族的神秘文化,也成为人们所关注的热点。自古以来,丽江便是纳西族聚集地。早先纳西  相似文献   

4.
纳西族虽有本民族的的传统文化,但十分重视吸收其他先进民族特别是汉族的生产技术和科学文化.在与汉族的长期交往和共同生活中,许多纳西人积极学习和接受汉文化,并用汉文字记录保存了反映本民族社会历史活动的档案史料.这些档案除了公务文书外,还有石刻碑文、家谱传记、史志典籍等.本文仅就反映纳西族问题的石刻碑文和史料文献作一简略论述.  相似文献   

5.
博大精深的东巴文化,包括世界上唯一活着的象形文字,自沙壁画和蜚声中外的纳西古乐:灿烂的纳西族东巴文化它起源于纳西族的原始社会,以广博浩瀚的内容,形成多姿多彩的风貌。展现了纳西族远古社会的灿烂文明,东巴文化的主要内涵,是用纳西族的古文字记载的。大部分的东巴古籍就是用这种文字书写的。也有少量的书籍是完全用这种文字书写的。东巴文化更令人赞叹和注目的是:这些上万册的古籍,是东巴教的祭司用来在宗教祭祀仪仪式上读或唱诵的,但它却是纳西族漫长的社会历程中形成的精神文明的积淀.是纳西族特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特殊意识形态的集纳,被称之为纳西族的百科全书。如何利用这些宝贵的馆藏地方文献资源为丽江这一国际旅游胜地的经济建设服务,这是丽江图书馆面临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6.
该文献共20000余卷,保存在丽江东巴文件研究所。东巴古籍是纳西族原始宗教祭司即东巴使用的宗教典籍,有近一千种古籍,它们分别应用于东巴教各种仪式。东巴教是自发地产生于纳西族先民原始社会阶段,并流传至今的原始宗教。根据东巴教仪式类别,东巴古籍可相应分作:a.祈福类。b.禳灾类。c.丧葬类。d.占卜类。e.其他(相关杂书)。记写古籍的东巴文为图画象形文字,字型结构比甲骨文原始,有两千多个字符,其源甚古,从文字发展形态看是处于早期的古文字。纳西族的东巴字是目前世界上唯一存活的图画象形文字。东巴古籍用纳西族东巴自制土纸做成,纸质坚…  相似文献   

7.
2002年3月8日,"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工程"国家咨询委员会公布首批<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名录>,共48件(组)档案文献入围,其中"纳西族东巴古籍"以整体文献群的形式入选. 2003年,"云南省丽江纳西族<东巴经>手稿"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记忆工程"国际咨询委员会列入<世界记忆名录>.  相似文献   

8.
纳西族不仅有自己的独特文化,其服饰也多姿多彩、个性鲜明,尤以"披星戴月"的纳西族妇女服饰最为出彩,成为丽江古城的一道亮丽风景."披星戴月"象征着纳西族妇女的勤劳,她们日夜操劳,几乎担负了所有的家务劳动.  相似文献   

9.
2002年3月8日,我国第一批48件(组)珍贵档案文献,经"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工程"国家咨询委员会审定,入选第一批《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名录》.这标志着我国对于档案文献的管理正迈向新的阶段.在公布登录《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名录》48件(组)档案文献中,我省申报的《1915年云南护国首义档案文献》、《抗战时期华侨机工支援抗战运输档案文献》、《纳西族东巴古籍》等3件档案文献榜上有名.3件珍贵文献除《纳西族东巴古籍》外,其余两件均为云南省档案馆珍贵馆藏.  相似文献   

10.
论文研究纳西族东巴经档案文献流失海外的历史与现状,并结合档案文献与古籍、文物的关系,从多视角探讨东巴经档案文献流失海外的保护抢救问题。  相似文献   

11.
彭辉 《中国新闻周刊》2011,(12):I0016-I0018
他们不仅保护并使用着世界上唯一存活着的象形文字——东巴文,还兼容并蓄,让孔子的儒家思想在这方热土深深扎根 “去读书吧”,这是纳西语“天雨流芳”译成汉语的表白。纳西人把“天雨流芳”刻在纳西族木氏土司府第二道门“木牌坊”的上方。这真是一个美好的词汇,让人们感到古老而迷人的东巴文字,连同东巴文化一起,会像散发着芳香的天雨一样,永远沐泽着那些尊重传统、追求文明的民族。  相似文献   

12.
首先介绍了纳西族民族档案的几种样态及已有的编研成果,其次从孕育和影响纳西族民族档案的纳西族文化谈起,分别阐述了历史因素中的东巴文化、地理因素中的藏汉文化及木氏土司时期的政治文化对纳西族档案编研的影响,最后对纳西族民族档案的编研提出了一些见解和思考。  相似文献   

13.
在古籍保护工作中。民族古籍文献是重点之一。文章就如何保护纳西族东巴古籍文献提出了科学完善的管理服务体系构想。  相似文献   

14.
十一黄金周期间,一部动画电影《洛克王国!圣龙骑士》票房火爆,创造了平均超过45%的上座率.这部电影源于目前国内注册用户数突破6000万的儿童网络社区“洛克王国”,是腾讯公司专门为儿童打造的网络游戏品牌,小朋友可以化身为小魔法师,在王国里学习知识、拜访好友.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新一代的儿童已经逐渐远离了传统的游戏方式,网络成为伴随他们成长的重头戏,一系列的儿童网络游戏也开始呈现燎原之势.  相似文献   

15.
<正> 世代繁衍生息在滇西北高原上的纳西族,人口虽说只有28万,却在中外享有盛誉.原因除了纳西族聚居地——丽江风景秀丽,玉龙雪山、虎跳峡、云杉坪、沪沽湖等风景名胜闻名暇尔外,另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纳西族创造了神奇灿烂的东巴文化,而东巴经,则正是东巴文化精髓的具体承载物.东巴文创于一千多年前,是目前世界上还流传在民间的、少有的、活着的象形文字,它对于研究文字学和人类文化史都有很高的学术价值.用这种文字写成的典籍称为  相似文献   

16.
惑受纳西     
之道 《大观周刊》2006,(40):103-103
一提起纳西,人们自然会想到古老的东巴艺术。它是一种宗教文化,同时也是民俗活动,民间舞一直是东巴舞赖以植根的土壤。而“东巴文”是一种古老的图画象形文字,这种纳西族先民用来记录东巴教经文的独特文字,是世界上惟一活着的图画象形文。在丽江,不管客栈还是商店,招牌都很特别,上面的文字除了汉字、英文,往往还有一些稀奇古怪的符号,这些符号就是东巴象形文字,也是目前世界上惟一保留完整的象形文字,所以被称作“活着的象形文字”。人们可以充分发挥想象力,去看、去猜这些文字的意思。  相似文献   

17.
丽江地区现存东巴文献遗产对于研究纳西族历史社会文化的各个方面具有重要价值,然而保管在各个部门的东巴文献面临着种种困境。本文探讨了东巴文献保管中出现困境的原因,并有针对性的提出了相应对策,为东巴文献遗产的永久保管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8.
云南少数民族众多,各族人民创造了光辉灿烂的文化,留下了丰富的文献遗产。本文以入选世界记忆遗产名录的纳西族东巴文献遗产为例,来探讨云南省少数民族文献遗产保护模式的构建方式、途径和意义。  相似文献   

19.
高红英 《大观周刊》2012,(41):42-43
在世界一体化的浪潮中,民族文化趋同的潮流势不可挡,因此对少数民族的语言文化的保护迫在眉睫。笔者通过对云南省丽江市大研镇的调查,了解到纳西族的语言使用情况和丽江市政府对保护纳西族语言文化所采取的措施。希望纳西语言文化永远灿烂。  相似文献   

20.
一种古老的象形文字直至20世纪中叶还在民间流传使用,在当今世界实为罕见。这就是居住在云南丽江、维西、中甸、宁浪等地的纳西族的东巴文。 纳西族的象形文字年代久远,主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