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是一名新闻爱好者,但缺乏新闻写作知识和应有的勇气和力量。自卑和害怕心理,使我在写作中缩手缩脚。但当我拿起《新闻爱好者》,身上就好象增添了一种特殊力量。每期我都逐字逐句地认真阅读,仔细琢磨。新闻知识、写作入门、好新闻评介、和通讯员谈心以及通讯员园地等栏目,使我知识大增,眼界大开,增强了写作的勇气,也提高  相似文献   

2.
图片新闻     
《新闻与写作》在军营我是连队宣传委员兼报道组长,今年订阅了《新闻与写作》,从而我连板报上每期都有了“写作之友”专栏,栏目里的内容都是我从《新闻与写作》中摘编的。这激发了报道员和战士的写作热情,渐渐地《新闻与写作》深受战士所爱,我连通讯员每次取回杂志,战士都争先抢阅。图为,我连训练归来,恰逢通讯员取回《新闻与写作》第六期,两个战士马上抢去阅览,当时我发现这场面很好,立即去拿了相机,回来后又多了两个人,  相似文献   

3.
我是个刚开始做新闻宣传工作没两年的基层业余通讯员,由于没有受过系统的专业培训,对新闻写作一知半解,仅凭着一股年轻人的热情和干劲,便不停地写,其结果是屡投屡败,一篇篇如泥牛入海。我苦闷异常,烦躁不安,甚至怀疑自己不是写作这块料!正在我一筹莫展之际,厂政工干事送我几本《新闻三昧》。我如饥似渴地仔细阅读,《新闻三昧》像一盏明灯照亮了我的写作之路,使我受益匪浅。自与《新闻三昧》有了第一次亲密接触后,我与她的感情加深了。我每月都怀着焦急的心情等待她的到来,收到后又迫不及待地细读。《采写经验谈》教会我许多写作技巧;《采访生活》了解了精品、名篇的作者不懈追求的精神;听到《通讯员园地》各路写作人才在此交流、沟通、畅所欲  相似文献   

4.
近几年来,当我每次收到新一期的《新闻知识》,不管这天下第一难的计生工作多么忙,我都要在晚上或节假日像教科书一样,认认真真地把每篇文章读完。读《新闻知识》,确实使我这个业余喜欢看书报弄笔墨的人受益匪浅。尤其是贵刊“得奖新闻采写谈”。“新闻业务研究”、“新闻业务讲座”、“通讯员之友”栏目我更喜欢读。一边细读深想,一边探讨学习行家们的为文之道和写作奥妙。感悟那些锦绣华章里的才能与本事。对于我来说,通过学习渐闻知识》,使业余写作得到了一定的长进和提高。近几年来,我忙里偷闲,利用晚间和其它休息时间写了点东…  相似文献   

5.
我是一名基层通讯员,在乡镇从事新闻报道工作已经10多年了。历届领导重视宣传工作,关心支持《新闻爱好者》的征订与发行,给我们通讯员每年都订阅了《新闻爱好者》。我从第一次阅读《新闻爱好者》开始就喜欢上她了,和她结下了不解之缘,是她改变了我的命运,也是她使我走上成功之路,使我由一名农民通讯员转正为乡政府的一名国家干部。在这里,我代表广大基层通讯员由衷地道一声:谢谢你,《新闻爱好者》。《新闻爱好者》知识性强,内容丰富多彩,每个栏目都适合通讯员的口味,真可谓“知识库”。她给新闻工作者开阔了视野,开阔了心胸,增长了知识,工作…  相似文献   

6.
我是国内贸易部门的一位新闻写作爱好者,曾获得一些报刊奖励达10多次。 当我捧着一本本获奖证书,就不由得想起了《新闻知识》这位无声的老师。 由于自己酷爱新闻写作,所以经常学习《新闻知识》有关内容,特别是“爬格子”写不出来时,就翻阅《新闻知识》杂志。去年以来,我已有16篇稿件在《西安晚报》和《陕西财贸》上发表,使我写作的劲头大增,仍不舍得放下笔,我从内心感激《新闻知识》。我觉得这本杂志具有知识广泛,论理深刻等特点,它适合基层通讯员、业余写作爱好者,有所得、有所知、有所乐。 去年的一天,我到《报刊之友》编辑部去送稿件,看到了该刊出版的1993年第3期主编笔谈21页上有一篇题为《“主雅客来勤”——〈新  相似文献   

7.
《新闻与写作》2009,(3):10-10
《新闻与写作》由小到大,由弱到强,是接了地气的缘故,这地气是什么?是满足了广大新闻工作者、基层干部、通讯员,以及活跃在各行备业的新闻与写作爱好者的需要,这是《新闻与写作))25年来成功的一条重要经验。我本人就是《新闻与写作》的忠实读者。1970年开始做北京日报的通讯员,1974年进入北京日报,《新闻与写作》一直是我必读的一个刊物。  相似文献   

8.
我是一个普通的农民通讯员,自费订阅了好几家新闻期刊;有北京的《新闻与写作》。陕西的《新知识》河南的《新闻爱好者》,江闻苏的《新闻通讯》、辽宁的《记  相似文献   

9.
我是《新闻与写作》的读者,每期刊登的文章我都详细阅读。在学习与实践中使我认识到《新闻与写作》适合业余通讯员阅读。我对《新闻与写作》上登的文章,分为粗读和精读,特别是联系写作中的难题,有的放矢地学习,边学边实践,已经尝到了甜头。我在写《十七中重视发展教师入党》的消息中写道:“学校贯彻落实知识分子政策,不论资排辈,最近发展了6名新党员,还有30人向党支部递交入党申请书。”市电台的编辑提意见太一般化了。我学了穆青同志《对新闻背景材料的运用》以后,联系这篇消息,对照  相似文献   

10.
元月初,我莫名其妙地收到编辑部寄来的一份《新闻知识》(后来才得知是县电台为骨干通讯员赠订的)。我立即停下手头的工作,翻阅起这本杂志来。翻着翻着,被她吸引住了,竞错过了吃午饭时间。此后,我每月初都能按时收到《新闻知识》,并且每次都是从头至尾无一遗漏地阅读。个别篇目反复玩味。说实在话,我对其他刊物,大多翻翻篇目,拣重点的才浏览一下。《新闻知识》成了我离不开的朋友。我特別喜欢阅读“通讯员经验谈”。自己虽已写稿多年,但有时投稿不中便产生搁笔的念头。当读了与我有同样境遇的通讯员的经验时,被他们那种“不辍笔耕”贵在坚持的精神所感动。是啊,就是记者也难保每投必中,何况我们这些业余通讯员。没有爱心、恒心、信心,就不能成为优秀通讯员。于是,我又拿起了笔。通讯员的采写体会,为我提供了经验。可以使我在采写时少走弯路。几年来,我共在市级以上报刊发表稿件70篇。现在,稿件命中率在90%以上,这都得益于《新闻  相似文献   

11.
一盼多登通讯员自学成才的典型。《新闻爱好者》是广大通讯员的良师益友,特别是业余通讯员都想通过她获得系统的写稿知识,不断提高自己的写作技能。二盼多登些自学成功的经验。目前,一些立志于新闻写作的青年,大都订阅丁《新闻爱好者》。他们希望刊物介绍更多的自学成才的经验和体会,这有助于催人奋进。  相似文献   

12.
读者之声     
广西贵港市湛江镇二中刘涛:我是一仕初中语文教师。平时喜欢写新闻报道。去年,我到当地邮电所订阅了全年的《新闻与写作》。《新闻与写作》的栏目,像磁石吸铁一样深深地吸引着我,我尤其爱读“新闻来稿评析”、“采写体会”、“当好通讯员浅谈”这三个栏目。由于有《新闻与写作》这位良师月月指导,我的新闻采编能力有了很大提高,去年,我在地市一级广播电台播出稿件32篇,在《贵港市报》发表文  相似文献   

13.
我是陕西省永寿县监军中学的一名语文教师,又是个业余通讯员。一个偶然机会,我得到一本《新闻知识》杂志。 自此,我定期到县广播局的朋友那儿借阅《新闻知识》杂志,从中汲取“营养”。很快,《新闻知识》成了我的良师益友,并且最喜爱阅读“通讯员之友”栏目的文章,对通讯员们的成功经验都作了详细的笔记。并发誓,今生当不了一名记者,但必须当好一名业余通讯员,文章不写半句空。通过经常借阅《新闻知识》,使我既获得了新闻业务知识,又提高了写稿能力,增强了对新闻素材鉴别的敏感性,形成了较强的新闻意识。 在《新闻知识》的指导下,我努力撰写新闻稿件,巳  相似文献   

14.
读者之声     
山东肥城矿务局大封煤矿宣传科李福成:我科连续10年为全矿通讯员订阅《新闻与写作》杂志达35份,并利用每月的通讯员例会和业余自学等形式坚持学习《新闻与写作》,还组织通讯员交流学习和运用本刊的经验体会,定期对通讯员进行新闻与写作知识考核。通讯员认为《新闻与写作》有四个突出特点,即:时效性强,及时传达新精神,传播新闻界动态;权威性强,每期都有专家学者的文章、言论;  相似文献   

15.
咱《新闻知识》有个专栏叫酸甜苦辣,我想在这酸甜苦辣上做一点文章。中学时代我就很爱写作,同学们戏称我是“小作家”,回到农村20多年来重操笔杆,又当起了通讯员,做起了记者梦,多年的采访写作,使我深深体会到,苦辣酸甜都是歌。先说苦。在农村白天与庄稼为伍,夜间同油灯作伴,夏不避暑,冬不避寒,还要操心家里酱醋  相似文献   

16.
我是一名最基层的通讯员,虽说有10年的写作时间,但长期来不知有《新闻三昧》刊物,2000年我由宣传科调到团工会,主管通讯报道,才认识《新闻三昧》。通过一年来的接触,从中获得了不少知识,真有点相见恨晚之感。《采访生活》增长了我的采访技巧;《业务研究》帮助我克服了写作上的弊病,使我的业务素质有了更进一步的提高;《采写经验谈》的经验、《我们的同行》、《记者手记》等栏目的文章,我是每篇必读;《新闻夜大学·专题讲座》更是读了一遍又一遍;《新闻  相似文献   

17.
我叫梁宝海,今年19岁,是山东省无棣县梁郑王乡的新闻干事。我能成为省级报刊的通讯员,登上“模范通讯员”的领奖台,第一个要感激的,就是我的启蒙老师——《新闻知识》。我是从1986年开始写稿的。当时,由于家境贫寒,被迫辍学回家务农。白天,我拚命地干活;晚上,伏在昏暗的油灯下写作。一月下来投稿二、三十篇,谁知却不见采用一个字。为此,我消极、沉闷了。就在我悲伤、绝望的时候,县电台的范立勋老师给我一本《新闻知识》。我如饥似渴地读着,当即被其中《得奖新闻采写谈》、《新作评介》、《通讯员与成才》等栏目吸引住了,于是自费订了《新闻知  相似文献   

18.
《新疆新闻界》编辑室为了把杂志办得更好,给每个读者发了一张《读者意见征询调查表》,虽然我也填了这张表,但感到仍有未尽之意,再谈点看法。我今年54岁,是一名业余通讯员,在克拉玛依油田写了几十年的新闻稿件。每当我订阅的《新疆新闻界》杂志一来,总要先阅读“通讯员之页”这个栏目的文章。我还重点阅读“新闻与写作”、“新闻知识专题讲座”、“采写体会”、“新闻和语言”、“好稿评介”等栏目的作品。每期都要从头至尾看一遍,有的文章还要读多遍。1991年第二期“通讯员之页”栏目中胡四海的《投稿杂  相似文献   

19.
读者之声     
黑龙江省萝北县江滨农场修造厂林世彩:《新闻与写作》之所以受全国各地新闻爱好者欢迎,首先是栏目的设置贴近实际,文章通俗易懂。像“新闻来稿评析”栏目。每期都刊登一篇作者来稿和编辑后的稿,作者还详细地分析原稿不足的原因及为何改稿,初学者很容易理解、接受。“地市县报经验谈”和“当好通讯员浅谈”把编辑、记者、通讯员的写作经验和体会介绍给大家,使人学有榜样。这三个栏目办出了自己的风格和特色。第二,《新闻与写作》的内容既广而实。我是一名播音爱好者,因此我更喜欢看“视听之友”栏目中的文章。它具体介绍了“怎样播”,“播音员在话筒前的姿势”等等,  相似文献   

20.
我是一名搞宣传工作不到两年的厂宣传干事。一九八四年十月至一九八五年十月,我利用业余时间采写的稿件被省、市新闻单位采用了一百五十多篇,先后被省电台、省机械报、市广播站聘请为特约记者和《中国机械报》特约通讯员。回顾一年多来的业余新闻写作,我深深体会到,《新闻知识》是我的引路人。一九八四年十月,西北新闻刊授学院成立,给自学青年送来了佳音,我有幸成为首届学员,深为自豪。踏入了这间没有围墙的校门之后,激发了我学习新闻写作的热情。我除了按刊院寄来的教材课本自学以外,对《新闻知识》更是爱不释手,它不仅是我的辅导老师,也是供我获取新闻知识的源泉。每期《新闻知识》到来,我都要认真、仔细地阅读,对于较好的文章,还要细心阅读二、三遍,同时做好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