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以德为行,以学为上”的教育理念,是在高校师生德与学教育理论和实践的基础上,研究当前教育改革的现实问题.从而形成的具有思维深刻性、抽象性、概括性和现实普遍性的教育认识,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有利于促进学风、教风和校风建设,构建和谐校园;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的党建工作。  相似文献   

2.
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党委书记邝邦洪教授提出的“以德为行,以学为上”教育思想为高校教师的教书育人实践提供了明确指引,高校教师只有积极践行“以德为行,以学为上”教育思想,做到德高为师,学高为范,才能更好地承担起培养德才兼备合格人才的重任。  相似文献   

3.
"以德为行,以学为上"的教育理念,是在高校师生德与学教育理论和实践的基础上,研究当前教育改革的现实问题.从而形成的具有思维深刻性、抽象性、概括性和现实普遍性的教育认识,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有利于促进学风、教风和校风建设,构建和谐校园;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的党建工作.  相似文献   

4.
以德为行,以学为上是一种内涵丰富的人生德学修养的教育思想。它的提出有着深刻的社会和现实背景,也是高等教育快速发展的必然要求。以德为行,以学为上教育思想的提出不仅能有效提高高校师生员工的德学修养,促进高校教风、学风和校风建设,还能为社会培养德才兼备的合格人才。因此要在实践中积极实践以德为行,以学为上教育思想,做到知行并举,自我反思;重视学习,勇于创新;持之以恒,广为传播。  相似文献   

5.
本文阐述了高校行政管理人员践行"以德为行,以学为上"教育思想的重要性和具体内涵,并提出促进高校行政管理人员践行"以德为行,以学为上"教育思想的方法和途径。  相似文献   

6.
针对当前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条件下高校构建和谐校园这一课题,围绕"以德为行,以学为上"的教育理念.阐述高校基层党组织在建设和谐校园工作中的作用及思考.  相似文献   

7.
"以德为行,以学为上"脉承中国传统文化崇德尚学的思想精髓,由邝邦洪教授提出并逐渐成为当下一种重要的主流教育思想,它既是培育人才的一个衡量准则,同时也在构建教育体制中起到关键的指导作用。大学生违纪后续教育制度的构建和完善,必须立足"以德为行,以学为上"的前瞻思想,以德为先,以人为本,重视知行合一,通过建立违纪学生帮扶机制、完善激励奖惩制度、关怀学生心理成长、倡导公平对待学生后续发展等几项关键措施,逐渐渗透德学教育,最终确立长效而完善的后续教育体制。  相似文献   

8.
德才兼备是现代社会选拔人才的重要标准,引导大学生成为"以德为行,以学为上"的践行者更是高校教育工作的核心.本文从"以德为行,以学为上"教育理念的内涵、大学生践行这一教育理念的重要意义出发,结合实际探讨大学生应如何践行"以德为行,以学为上"的教育理念.  相似文献   

9.
沙峰 《教育与职业》2012,(29):45-46
结合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实际",以德为先,以学为上"的教育理念具有较高的创新价值和实践意义。文章深入阐述了理念的精神实质和价值,并提出了加强思想领导、搭建践行载体、形成长效机制的践行路径。  相似文献   

10.
艾宏伟 《文教资料》2011,(12):195-196
高校辅导员要树立"以德为先,以学为上"的教育理念,拓宽思想政治工作思路,创新工作策略,给学生传道,教学生做人,即不仅要教会学生获取知识、传承知识、创新知识的方法和本领,而且要立德立志成长成才。  相似文献   

11.
德性伦理走向自然,遭受了最具"环境伦理特色"的责难:它持有或导致危险的人类中心主义。实际上,"人类中心主义"这一术语意味着极为不同的观念和主张。以德性伦理的路径探讨和应对环境问题,蕴含着一种合理而且必要的人类中心主义,不仅能够激发人们对于自然环境的关切,而且能够引导人们超越不合理的人类中心主义。  相似文献   

12.
新形势下提高高校德育实效性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来,大学生中因人格障碍造成的不良行为时有发生,加强高校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刻不容缓,以学生道德心理为主,加强道德认识,丰富情感体验,是实施高校德育教育的有效途径。高校德育的实效性,要从多个方面入手,首先,在伦理学的视野里创新从德性(美德)伦理到制度伦理,再到两者的互动。其次,在社会擘的视野里,德育从内容到方法的创新。再次,在文化学的视野里,解读人类历史文化深处的德育路径,文化的传递,特别是作为文化之积淀物的伦理道德,是在多条路径或多个角度上历史地演进的。  相似文献   

13.
随着人类对自然的开发、利用,生态环境危机日益严重,高校开展环境美德教育既是适应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要求,也是高校德育内容创新的必然要求。顺应时代潮流,转变环境美德教育观念,探索新途径、新方法,挖掘新资源,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环境美德意识,对于塑造具有环境美德的新型人格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青年教师是我国大学发展的主力军.大学青年教师的职业道德素质是其专业素养的基础,30年来学者们对大学青年教师的职业道德内涵、职业道德内容体系、职业道德存在问题与原因以及培养策略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研究中还存在着内容泛化,缺乏理论深度和创新性;理论研究多,实证研究少,缺乏信度;研究内容与领域比较狭窄,职业道德内容与职业道德培育策略混乱等问题.细化教师职业道德内容条目研究,建构教师职业道德理论体系,把理论研究与实证研究结合起来,充分借鉴国外先进经验,构建有针对性的职业道德培育策略是今后研究的重点方向.  相似文献   

15.
目前我国高校教师师德失范现象及对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师德是教师职业素质的灵魂和核心。加强高校师德建设,对于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具有重要意义。当前高校师德中存在着信仰缺失、责任缺位、功利倾向严重、治学态度不端正、协作意识不强、表率意识弱化等问题,加强高校师德建设应从落实教师聘任制、优化校园环境、强化机制建设等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6.
为适应当前新形势的要求,在学校道德教育工作中必须重视和加强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  相似文献   

17.
高校教师角色适应不良表现:其一,高校教师职业倦怠严重;其二,高校教师感觉压力过大;其三,高校教师亚健康状况普遍,这些必然危及高校教育教学质量。当下,虽然高校教师角色适应不良问题十分突出,但由于它诱发于合理的多元背景即高等教育国际化给高校教师带来了严峻的挑战,社会转型给高校教师带来了巨大的冲击,高等教育大众化给高校教师带来了更重的负荷,高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给高校教师带来了更多的压力。因此,高校教师角色适应不良难以回避。从学理而言,研究高校教师角色适应问题具有十分明显的理论意义与实践价值。与已有的高校教师问题研究相比,研究高校教师角色适应问题在理论层面与实践层面均具有显著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加强高职院校师德师风建设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师德师风建设在高职教育发展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结合实际进行分析,强调了教师必须加强政治理论学习,提高思想政治觉悟;阐述了如何充分发挥教师身教的作用以及在教学过程中怎样才能让学生深切感受到老师的爱,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相似文献   

19.
新疆特殊的区情,决定了民族团结教育在意识形态工作中具有重要作用。以往新疆高校开展的民族团结教育侧重点主要放在广大学生中,但不容忽视的是教师作为民族团结教育的中坚力量,有着为人师表,教书育人,传道解惑的重要责任。只有教师认识到了民族团结的重要性,才能更好地教育学生、帮助学生树立坚定的信念。对高校教师在民族团结教育工作中的作用进行探析,以期更好地实现高校的育人功能。  相似文献   

20.
论新世纪高校教师的师德养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运兴衰系于教育,教育振兴在于教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的一个重要举措就是“以德治校”,其关键是以创新的精神加强师德建设,既不只是规定师德是什么,强求教师去做,而是从人本思想出发,重在师德的养成,从而实现“以德治教,以德育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