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魏希贵 《现代教育》2004,(11):46-47
冲突规范又称法律适用规范、法律选择规范,它是由国内法或国际条约规定的,指明不同性质的涉外民商事法律关系适用何种法律规范的总称。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以下简称《民法通则》)第145条规定:“涉外合同的当事人可以选择处理合同争议所适用的法律,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涉外合同当事人没有选择的,适用与合同有最密切联系的国家的法律。”  相似文献   

2.
随着我国经济与世界经济的融合不断深化.涉外民商事纠纷日益增加。法院在处理涉外民商事案件时,适用外国法不可避免,而外国法的查明是正确适用外国法的前提。但由于世界各国的法律千差万别、纷繁复杂,任何法官都不可能通晓世界各国的法律。因此,当一国在审理涉外民商事案件时,如依本国冲突规范的指引应适用外国法,就必须通过一定的方式和途径来查明外国法的内容。通过探讨外国法的查明主要涉及的几个问题(所要查明的外国法是“法律”还是“事实”;外国法查明途径;不能查明外国法时如何处理等)采进一步分析我国外国法查明的相关规定。  相似文献   

3.
外国法的内容是否得以查明,是我国大陆地区法院在涉外民商事案件审理中是否能够正确适用外国法的前提。当法院受理案件之后,如果按照冲突规范的指引,在排除反致,公共秩序保留,法律规避等制度阻却的前提下,仍然确定应当适用某一外国法作为处理案件争议的准据法时,法院如何认定外国法的性质,又应采用何种途径查明该外国法,在查明外国法后在具体案件中应当如何正确适用等问题,都是我国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制度中的极为重要的问题。笔者通过对我国大陆地区一些法院涉外民商事案件审判工作的实地调研,运用实证研究的方法,对这些问题做出了分析与探讨,并指出应从有利于司法审判实践的角度对我国的外国法查明制度进行更为深入的完善。  相似文献   

4.
我国目前法学本科教育的主要目标仍是培养法律从业者,包括法官、检察官、律师、仲裁从业人员等.从目前涉外民商事案件司法实践来看,高等院校培养的法律本科毕业生无法胜任涉外民商事案件的处理,不具备国际私法意识和国际私法思维,理论和实践严重脱节.高校国际私法课程应从涉外民商事案件审理流程入手,改革现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培养合格的法科毕业生以应对涉外民商事关系繁荣发展的国际经济一体化大潮.  相似文献   

5.
《邢台学院学报》2014,(2):72-74
作为国际私法法律适用的基本原则,意思自治原则得到了世界各国的认可,在各国的立法和实践中都有所体现。随着涉外民商事交往的深入,意思自治原则在不断地丰富其内涵,扩大其外延。2010年《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是我国第一部系统的涉外法律适用法,它的实施对我国涉外民事交往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通过对当事人意思自治原则的含义、历史发展,以及在《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中的地位和内涵进行分析,并提出一些完善建议,以期推动意思自治原则在国际私法上的完善和发展,更好地保障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以促进中国对外贸易的稳健发展。  相似文献   

6.
法律制度是法学的主要研究对象之一,国际私法是舶来品,三十多年来我国涉外民商法律和涉外民商事司法的积累,为我国国际私法教育的本土化提供了充分条件。必须尽快实现国际私法教学体系、内容、方法的本土化,突出我国涉外民商法律的地位和涉外司法成果,为促进我国涉外民商事交往培养高素质人才。  相似文献   

7.
关于承运人无单放货案件的法律适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随着国际货物运输贸易的兴盛,无单放货案件在我国大量增加。无单放货案件通常属于涉外民商事案件,而处理民商事案件最重要问题是确定案件所适用的准据法。因而本文从提单的性质出发,阐述对无单放货案件的定性问题,进而无单放货案件的法律适用问题进行了说明。由于无单放货行为主体不仅是承运人,而且包括实际承运人。由于目前实际承运人的地位以及其的无单放货行为有着特殊性,因而本文不对此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8.
证券市场国际化带来了复杂的涉外证券法律关系。涉外证券基于各国证券法的属地管辖权和域外效力引发了涉外证券的法律冲突。发达国家涉外证券的法律适用规则,集中体现为证券的股权关系、证券的合同关系以及证券的涉外侵权关系三个方面。我国的《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对于涉外证券法律适用规则的规定明显滞后,因此,我国涉外证券的法律适用也可以从这三个方面予以构建。  相似文献   

9.
涉外民商事案件的管辖权问题是国际民事诉讼法领域所特有的现象。在涉外民事诉讼中,管辖权具有重要的意义,它直接关系到案件的法律适用和处理结果。正因为此,各国都十分重视管辖权问题,都尽力扩大对涉外民商权案件的管辖权,为了适应国际经济技术交往的客观需要,使法院更快捷地解决各种民商事纠纷,目前,各国立法和司法中确定管辖权的原则更趋灵活和便利。  相似文献   

10.
洪贺 《成人教育》2009,29(4):78-79
国际私法是以涉外民事关系为调整对象、以解决法律冲突为中心任务、以冲突规范为最基本的规范的关于民法的法律适用法。在大学第二学位开设国际私法,对将来学生从事有关国际民商事交易、在国际民商事交易中提供法律服务、解决国际民商事纠纷等职业和在更广泛领域的就业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11.
论以国际组织为载体的国际干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冷战结束以来,以国际组织为载体的国际干预的频繁程度大大提高,“干预”与“干涉”有着明显的区别,干预有着专横干预与善意干预之分。专横干预才是干涉,而以国际组织为载体的国际干预应是善意干预。这种善意干预有其实施的必要性和可能性。如何使国际干预沿着合法性的轨道发展,应是国际社会关注的重点。  相似文献   

12.
国际关系主流学派对违反国际规范原因分析上仍存在较大分歧.理性主义学派认为违反国际规范是国际规范与国家利益相互冲突造成的,建构主义学派认为是由于国际规范参照系模糊性与特定国际环境下决策的观念导致的.国际政治心理学认为,决策者的动机偏见使得决策者在解释其政策和外部环境时,出于维护国家利益的需要将违反国际规范视为社会可接受的行为.此外,国际规范中存在多元的参照系数和决策者对于国际环境不同认识,使得决策者在违反国际规范时心理上存在侥幸或者刻意采取不同的标准对其行为进行解释.违反国际规范的行为是由于国际规范本身的相对的模糊性和决策者对于规范本身认知上的主观性造成的.文章试图在分析违反国际规范行为的心理因素的基础上,探究理性主义和建构主义在违反国际规范原因分析上的契合点.  相似文献   

13.
国际组织国际法上的法律人格问题既是一个理论问题又是一个实践问题。它与国际组织的产生与发展密不可分,主要是为了解决国际合作问题。国际组织的国际人格有一个从无到有的发展过程,其中一个关键转折点是国际法院“关于对联合国服务人员所受损害的赔偿案”咨询意见的发表。  相似文献   

14.
International Education: Perceptions of Teachers in International Schools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As a contribution to research in the field of international education, this study investigated the views of a number of teachers based in 'international schools' around the world with respect to the importance of a range of different factors in contributing to the experience of international education for students. In considering responses with a view to identifying the key features of such an education from the teacher perspective, responses were categorised in terms of their relationship to a number of dimensions including exposure to other students within school, the influence of teachers, the formal curriculum, links with the local community and informal aspects of school. Results showed a clear perception of the importance of the influence of teachers and of exposure to other students within school, with informal activities being considered least important. Comparison with a previous study investigating the perceptions of undergraduates with respect to their own school-based international education suggests differences in perceived importa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Results suggest the direction for future research in this area, including consideration of the perceptions of students still at school with respect to the same set of issues.  相似文献   

15.
在国际政治中,国际组织扮演三种角色。不同流派的国际政治理论对这些角色有不同的偏爱。现实主义理论强调国际组织的工具和平台角色。功能主义理论和新自由制度主义侧重分析国际组织的平台角色。而建构主义和委托代理模型把国际组织视为一个行为体。从中国的外交实践来看,我们应当加深对国际组织的平台和行为体角色的体会,以更好捍卫国家利益、提升国际影响力和实现和平崛起。  相似文献   

16.
近几年来,国际学校受到了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然而,何谓真正的国际学校?在其神秘的面纱之下,国际学校到底有哪些国际范儿呢?为此,我们专程采访了北京顺义国际学校校长任达瑞先生。  相似文献   

17.
对于“利益”,人们并不陌生,理解也较趋同化。“利益”就是“好处”,而“国家利益”是指一个国家(无论是民族国家,主权国家或其他类型的国家)追求的好处,权利和利益。在国际政治领域内,“国家利益”是研究国际政治现实的主线索,因此,搞清“国家利益”随时的变化与更新是非常重要,也是非常必要的。鉴于此,从利益本身出发,通过对两个概念的阐述进而发掘出二者的区别与联系,以及由此而体现出的国际政治在当今时代的演变。国际利益的出现更多体现出该领域内合作的加强与联系的紧密。虽然国际社会的本质没有发生实质性变化,但理论的丰富与发展可以更多的为现实提供指导,也为理论本身的进一步完善提供了平台。  相似文献   

18.
文章对国际机制的概念进行了探讨;并对国际机制的作用从理论和实践两个角度进行了分析,认为国际机制在国际关系中的作用日益增大;最后阐释了中国参与国际机制的相关问题,并提出中国须积极融入国际机制。  相似文献   

19.
国际强行规范是国际法中近几十年内发展出来的新兴理论,其目的在于重构国际法律规范体系,限制国家意志。尽管其有诸多缺陷,但其在现实国际法律体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如何使其发挥应有的作用是国际法学者重要的研究课题。  相似文献   

20.
在当今国际政治中,国际宗教非政府组织主要通过压力集团、舆论的建构以及独立行动等技术参与国际事务,并积极介入国际社会网络.除了西方学界已提出的"回飞镖模式"或"螺旋模式"外,某些以自由主义神学为基础的基督教和天主教组织,以及多宗教联合的组织还可能采用一种更主动、直接的参与方式.他们的超越性、权威性和有效性是其国际参与的优势,但作用的大小还取决于其自身网络的质量、利用网络的能力、干预的对象以及主流神学思想等.在其积极作用发挥的同时,他们的理念和资金来源的变化在一定程度上也使其陷入发展悖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