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古(爿羊)柯问题,是贵州上古史至今未能解开的大疑团.古安顺一带为贵州的腹心,早在几十万年前就已经有人类繁衍生息,从考古学家在普定穿洞、白岩洞和平坝飞虎山等古人类遗址发现的古人类化石和古人类用火的遗迹,可以证明远古时期的安顺绝非蛮荒不毛之地.  相似文献   

2.
汉武帝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司马迁奉汉武帝刘彻之命出使并安抚西南夷,考察了西南地区的民风民情和山川地貌,以后写下了介绍祖国西南地区的第一篇文章——《西南夷列传》。在这篇传记中,首次提到与贵州历史尤其是安顺历史密切关联的牂柯江。其中涉及牂柯江的文字有四处:  相似文献   

3.
汉武帝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司马迁奉汉武帝刘彻之命出使并安抚西南夷,考察了西南地区的民风民情和山川地貌,以后写下了介绍祖国西南地区的第一篇文章——《西南夷列传》。在这篇传记中,首次提到与贵州历史尤其是安顺历史密切关联的牂柯江。其中涉及牂柯江的文字有四处:牂柯江广数里,出番禺城下。夜郎者,临牂柯江。江广百余步,足以行船。窃闻夜郎所有精兵,可得十余万,浮船牂柯江,出其不意,此制越一奇也。  相似文献   

4.
颜建华 《毕节学院学报》2010,28(12):109-112
汉代,地处西南夷的贵州已经受到汉王朝的重视。汉武帝两次开发西南夷均在贵州设立郡县,犍为郡治"鄨"即今贵州黔西,牂柯郡治"且兰"即在今安顺一带。作为控制西南夷的南部都尉,其治所"汉阳"即在今贵州赫章。从大量的出土汉墓文物,可以看到,由于汉帝国的开发,今贵州地域在社会体制、农业生产、人口增长、民族融合等方面,都出现新的变化。汉武帝以后,两汉帝王进一步加强巩固在贵州所设立的郡县体制,因而加速了贵州封建化的步伐。  相似文献   

5.
牂柯江是考察古牂柯、古夜郎的一条重要线索。司马迁在《史记.西南夷列传》中不但首次记下牂柯江的名称,而且也说明了牂柯江的大致处所、流向。但由于记载粗略,因此后来提出的说法众多,有的明显不是《史记》所说的牂柯江,有的看似牂柯江而又与《史记》所述不符。这些观点所申述的理由似乎可信,而细加推绎,则让人莫衷一是。于此结合《史记》来比较分析,牂柯江有广义、狭义之分。广义的牂柯江指整个盘江,狭义的牂柯江指现在的北盘江。这符合《史记》所提供的情况。  相似文献   

6.
至道元年,牂柯王龙汉虢尧任命部下龙光进率一千多人的进贡团带着表演艺术赴东京汴梁供奉。这是第一次见于正史的关于牂柯进贡歌舞的记载。《水曲》是在宋杂剧影响下,既有演故事倾向,又有牂柯地方民族特色的歌舞节目,也可以说它是具备了戏曲因素的牂柯地方戏民族戏雏形。《宋史》的这段文字是一篇难得的关于古代牂柯歌舞(地方戏民族戏雏形)的批评文字。  相似文献   

7.
咸丰《安顺府志》是全国名志之一,是安顺现存最早的《府志》,是安顺最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这部典籍卷帙浩繁,内容宏富,是研究和了解古代安顺乃至贵州历史文化的重要文献。安顺编撰志书,肇始于明代,但均已散佚。《安顺府志》一书,由清安顺知府长白人常恩任总纂,聘请湖南新化人著名学者、地方志专家邹汉勋和贵州永宁人吴寅邦任总修,开局于清宣宗道光庚戌(公元1850年)正月,成书于清文宗咸丰辛亥(公元1851年)六月。由于该志书编著于《遵义府志》、《贵阳府志》、《大定府志》之后,故能吸收各家之长。这部志书叙述周详,用语精审,…  相似文献   

8.
在安顺乃至贵州的历史人物画卷中,赵侃作为安顺的第一位进士,作为安顺率先任职京师的官员,作为安顺最早身受皇帝赐祭葬的大臣,以其特殊的经历和特有的历史地位,成为古安顺引人瞩目的人物。然而以记史周详而著称的《明史》却未有片言只语关于赵侃生平事迹的记录。何以竟把这位出身于僻壤荒徼的佼佼者遗漏掉呢?也许是史家无法对车载斗量的众多人物一一尽述吧!  相似文献   

9.
<正>2008年,贵州安顺蜡染技艺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这对挽救因受商品经济发展而受到冲击,甚至没落的蜡染文化具有重要意义,也为保护和发展安顺蜡染技艺提供了更多可能性。历史发展蜡染技艺是我国民间传统纺织印染手工艺,主要分布在贵州、云南、四川、湖南等地。其中,贵州苗族的蜡染,因为布料上的图案纹样以当地的花、草、鸟、兽为主,所以具有浓厚的地域民族特色:贵州蜡染又被称作“贵州蜡花”,这项技艺最早可追溯到秦汉时期。  相似文献   

10.
历史上的安顺城是一座具有悠久历史底蕴和深厚文化传承的古城,至今在这座城邑内及周边所留存的历史人文景观和饮誉数百年的自然景观,就足以令人好奇着迷和探寻留连。明清时的安顺城一向被视为"滇南门户"(乾隆《贵州通志·安顺府舆图说》),是祖国大西南枢纽上的锁钥,以其得天独厚的地理形势和极其重要的  相似文献   

11.
贵州,特别是贵西夜郎故地,有多少神秘的文化奇葩引起了中外学者的注目,被誉为“活化石”的安顺地戏即是一例。研究地戏的专著专文甚夥,成果喜人。其中一种似乎成为定论的说法,即安顺地戏是傩戏,大抵是按如下表述推论出来的:贵州土人就是屯堡人,土人逐鬼就是跳地戏,逐鬼是古傩仪,所以……。笔者对此不以为然,愿献愚见,商诸同人。 贵州居民组合复杂,非“夷汉杂处”所能尽概。远古不说,单说  相似文献   

12.
咸丰<安顺府志>是全国名志之一,是安顺现存最早的<府志>,是安顺最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这部典籍卷帙浩繁,内容宏富,是研究和了解古代安顺乃至贵州历史文化的重要文献.安顺编撰志书,肇始于明代,但均已散佚.<安顺府志>一书,由清安顺知府长白人常恩任总纂,聘请湖南新化人著名学者、地方志专家邹汉勋和贵州永宁人吴寅邦任总修,开局于清宣宗道光庚戌(公元1850年)正月,成书于清文宗咸丰辛亥(公元1851年)六月.由于该志书编著于<遵义府志>、<贵阳府志>、<大定府志>之后,故能吸收各家之长.这部志书叙述周详,用语精审,人物传记深得太史公笔法,尤其对舆图作了创新,成为后来<兴义府志>等志书的典范.此次<安顺府志>的整理出版,由安顺市人民政府地方志办公室聘请安顺学院中文系颜建华教授独立完成全部工作.点校所采用的蓝本,为原安顺地区档案馆1986年依据咸丰和光绪本电光扫描誊印的版本.由于不是善本,字迹不清楚的地方甚多,甚至还有缺页、重页,尤其是舆图多有缺漏模糊之处.  相似文献   

13.
历史上的安顺城是一座具有悠久历史底蕴和深厚文化传承的古城,至今在这座城邑内及周边所留存的历史人文景观和饮誉数百年的自然景观,就足以令人好奇着迷和探寻留连。明清时的安顺城一向被视为“滇南门户”(乾隆《贵州通志·安顺府舆图说》),是祖国大西南枢纽上的锁钥,以其得天独厚的地理形势和极其重要的战略位置,成为入滇通蜀的兵家必争之地。  相似文献   

14.
《贵州民族报》、《贵州政协报》、《布依学研究》、《安顺工作》、《安顺信息》、《安顺日报》先后发表了“花山,呼唤发展”、“花山,需要培育”、“花山,也在呼唤”等文章后,我和众多观注花山问题的学者甚为兴喜赞赏。特别是《安顺工作》编辑部对安顺区域内花山片区的社会经济作了全面调查研究后,提出的发展思路更是催人奋进。同  相似文献   

15.
在对布依族、仡佬族的调查中 ,民族民俗文化的汉化倾向是他们的共同特点。本文认为经济的发展 ,必然促进文化教育的发展 ,促进各民族文化的交融 ,从而壮大中华文化 ,这是历史发展的总趋势。但同时 ,人类的发展又是离不开多样性的。安顺作为贵州西部黄金旅游线上的明珠 ,其神奇的山水旅游地位极其重要。如何开发好现有的民族多样性文化 ,开展好地方民族风情旅游 ,是安顺经济腾飞的关键。因此 ,如何认识安顺市的民族文化交融 ,既保存现有民族文化的多样性 ,又促进经济的发展。这既是一个社会文化问题 ,也是一个经济发展的大问题 ,必须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16.
在对布依族、仡佬族的调查中,民族民俗文化的汉化倾向是他们的共同特点.本文认为经济的发展,必然促进文化教育的发展,促进各民族文化的交融,从而壮大中华文化,这是历史发展的总趋势.但同时,人类的发展又是离不开多样性的.安顺作为贵州西部黄金旅游线上的明珠,其神奇的山水旅游地位极其重要.如何开发好现有的民族多样性文化,开展好地方民族风情旅游,是安顺经济腾飞的关键.因此,如何认识安顺市的民族文化交融,既保存现有民族文化的多样性,又促进经济的发展.这既是一个社会文化问题,也是一个经济发展的大问题,必须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17.
初中《中国历史》正式本第一册,开头概述我国历史的第一页:祖国境内的原始人群。教材说:“我们伟大的祖国是人类文明的发源地之一。从远古时代起,中华民族的祖先,就劳动、斗争、生活在祖国的辽阔土地上。”这一段内容,涉及到人类起源的理论问题,在备课中要搞清楚三点: (一)关于人类起源的问题有一祖论(一元论)和多祖论(多元论)之争:一祖论认为全世界的人类起源于一种古猿,属于一个物种;多祖论认为全世界人种由各种不同的古猿,在各地同时或先后演化而来。近几十年来由于一系列猿类化石和古人类化石,特别是猎玛古猿化石的发现,以及解剖学、生理学、古地质学、古人类学、古脊椎动物学等学科的综合研究的结果,证明一祖论是正确的。(二)关于人类起源地点问题:  相似文献   

18.
春秋至西汉初年六百多年间,在今川西南、滇东北的昭通、曲靖至贵州西部一带,方国、部落林立,互争雄长,西僰、牂柯、夜郎为其代表,曾经名噪一时,称雄一方,既参加中原盟会,又与巴、楚、邛都、滇国交通。汉武帝开西南夷,正是以部族为基础,在僰人区域设置犍为郡,夜郎境域则为牂牁郡、滇为益州郡、邛都为越嶲郡。夜郎西部包括有今天云南昭通,贵州赫章、威宁等境域,此时的昭通境内还有与夜郎并称的"僰侯国",犍为南部的朱提(今昭通)地区则也称为"西僰"。  相似文献   

19.
以“新一轮西部大开发与贵州屯堡文化的保护、传承、利用”为主题省社科联副主席徐静讲话安顺学院党委书记李彦西致辞省社科联副主席、贵州省屯堡研究会会长、安顺学院院长李建军主持会议2010年11月18日,新一轮西部大开发与贵州屯堡文化的保护、传承、利用研究学术研讨会暨贵州省屯堡研究会2010年会在安顺学院学术报告厅隆重举行。出席会议的有贵州省社科联副主席徐静研究员,安顺学院党委书记李彦西教授,省社科联副主席、贵州省屯堡研究会会长、安顺学院院长李建军教授,安顺市社科联党组书记、副主席李铁,贵州民族学院副院长吴晓萍教授,凯里学院副院长徐晓光教授,安顺学院副院长令狐荣涛教授,贵州省屯堡研究会副会长、贵州师范  相似文献   

20.
魏晋南北朝时期,政权更迭频繁,战乱不断,南中大姓成为了西南地区的实际统治者。当时统治今黔中地域的主要是祥柯大姓,影响最大的是龙、傅、尹、董、谢等豪强势力集团。在牂柯大姓的统治下,黔中地域在农业经济、手工业经济、商贸经济、文化艺术及教育各个方面发展较为缓慢。但是由于迁入的内地人口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方式和手工技术,当时黔中地域还是处于不断发展的态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