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现代化史观的确立是史学理论的重大发展,它是伴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发展和现代化理论研究的深入而形成的.现代化史观又称"一元多线"发展观,其合理性对历史专业的近现代史教学有较大的借鉴意义.近现代史的教学内容可以此理论为指导重新构建. 相似文献
3.
作为当今史学界最为流行的史观之一,现代化史观强调以现代化为主线,对近代以来的世界历史进行诠释和重构。现代化史观认为,自1500年地理大发现以来,人类历史发展的进程,从本质上而言。就是现代化的起源、发展及其全球推进过程,现代化主线贯穿于这一进程的始终。在当前世界史教学中。深入贯彻现代化史观,从现代化视角去解读重大历史事件,有助于我们透过纷繁复杂的历史表象。去客观认识历史事件的本质,深刻把握历史发展的宏观趋势。 相似文献
4.
人们研究历史是在一定的历史观的指导下进行的,中学历史教学亦是如此.新课程改革实施以后,高中历史教科书以模块形式呈现,新课程改革就体现了文明史观、现代化史观和全球史观这三大史观.
现代化史观认为: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就是由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演变的历史.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如何以现代化理论理解近现代史? 相似文献
5.
《华夏少年(简快作文 )》2015,(2)
新课程改革后,历史学科在高考中的考查视角发生了明显变化,全球史观、文明史观、社会史观.现代化史观等等新史学观念不断涌现。高考历史的考查和历史发展的世界趋势不断融合,从现代史观下的个人现代化的角度,做出必要的分析。 相似文献
6.
近几年来,高考历史非常重视对史观的考察,其中,现代化史观已经成为考察的重点之一。因此,这就需要历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运用现代化史观解答题目的能力。本文对现代化史观在解题中的运用进行了一些探讨,期望对当前高中历史教学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7.
用怎样的理论来解释历史现象、用怎样的理论来指导新一轮的历史课程改革,是我们应该也必须思考的重要问题。在这方面,除传统史观外,新课程标准还提出了世界史观、文明史观、现代化史观等。现代化史观已成为新高考命题的主导理论,因为现代化史观对接了新课程由传统社会向近现代社会发展进程的主线理念。 相似文献
8.
9.
新课改以来的高考中,以现代化史观、文明史观、全球史观和社会史观为主线索的题目层出不穷。作者从现代化内涵入手,构建现代化横向知识体系;从现代化发展阶段入手,构建以现代化为主线的纵向知识体系这两方面进行了尝试。 相似文献
10.
以色列社会学家与比较文明学者爱森斯塔特(S.N.Eisenstadt,1923—)在分析经济全球化语境下的现代化与现代性关系的基础上,提出了新的文明史观念与多元现代化理论,在国际学术界自成一家,影响广泛。他从新的角度阐释了雅斯贝尔斯的"轴心时代"观念,建立了现代化研究的文明历史观,并且通过文明比较的方法,在比较中国与日本、欧洲与印度等不同类型的现代化的基础上,认为不同民族文明对于其现代化模式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他的学说对于我国的现代化理论与实践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1.
白雪 《山西大学师范学院学报》2010,(5):145-147
15世纪前后,世界历史进入近代发展时期。近代以来的世界历史是人类走向全球化的历史,更是现代化多样性发展的历史,最早由西欧开始进而在全球范围内不断推进的现代化进程呈现出明显的阶段性发展的特征。教学实践证明,以现代化为视角对世界近现代史的教学体系与内容进行改革,使近现代史的主题更加明确,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2.
王加丰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4)
伏尔泰是启蒙运动史学的代表人物。法国年鉴学派的代表人物勒高夫把他看成是当代法国新史学最早的“祖先”。美国的斯塔夫里阿诺斯把今天“研究历史”的全球性方法,看成是“启蒙时代的编史传统”的“恢复”,而伏尔泰的《论各国习俗和精神》和《世界史》是这一传统的代表作。显然,伏尔泰的世界史观在他的整个历史思想中,及在西方的历史思想史上均占有重要的地位,全面理解他的世界史观,其产生的历史条件及其沉沦约1个半或2个世纪后又受到重视的现象,对认识西方历史思想史是很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13.
“现代化”就是指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变迁的综合动态过程,包括:①政治现代化,主要指民主化和法制化进程,即从人治到法治、从专制政治到民主政治等内容。②经济现代化。主要指工业化和市场化进程,即从传统农业到现代工业、从自然经济到市场经济等内容。 相似文献
14.
《绵阳师范学院学报》2019,(7):45-50
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中国与世界交往日益密切,对外国历史知识需求也急剧增长。新的历史时期,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已经成为中国人的共识,培养大学生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无疑是高师院校世界历史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高师院校世界史教学效果却不容乐观,其学科教学水平与中国日益增长的国际地位不相匹配,提升中国世界史教学质量和研究水平以满足现实需要迫在眉睫。伴随时代进步,研究历史的视角亦与时俱进,用全球史观、文明史观、现代化史观、生态史观、社会史观、科学发展观研究历史成为历史学科体系发展的新趋势,成果斐然。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期,如何培养新史观优化世界历史教学,提升高师院校世界史教学效果值得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5.
试论“全球史观”与世界当代史教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赵艳霞 《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2,(1):5-9
"全球史观"作为国内外史学界高度关注和热议的话题,是史学工作者在新的时代背景下认识世界历史及其变化的一种新的视角和思维倾向。作为反映二战结束以来世界发展变化的世界当代史,在教材内容和体系还相对陈旧的状况下,用"全球史观"构建教学体系和内容,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用"全球史观"的思维方法思考战后世界历史和当今世界中的现实问题,培养具有世界意识和全球视野的人才是时代赋予历史教学的社会责任。 相似文献
16.
17.
张文伟 《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5):104-108
"整体世界史观"是目前具有一定中国特色的世界史观,是构建中国世界史观的过程产物。"整体世界史观"探索的脉络体现了中国百余年来构建世界史学科的艰难过程。"整体世界史观"既是全球化发展的现实反映,也是批判和摒弃传统世界史观和吸收"全球史观"理论的结果。 相似文献
18.
杜伟 《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08,(2):102-104
全球史观认为人类历史是由分散走向整体的动态过程.它包括长时段的发展趋势性以及整体性.在这一史观的影响下,教学中世界史意识的培养也应围绕四个方面的内容展开:即注目发展,理解交融与开放;渗透多元文化史观,减少偏见;关注边缘,构建和谐;把握时代脉络.与时俱进. 相似文献
19.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