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随着以“创新教育”为核心的现代教育理念在广大教师的头脑中逐渐确立和巩固,课堂教学也随之出现了体现创新思想的教学设计和教学行为,语文课堂更是生机勃勃,异彩纷呈。但是,我们在看到很多老师大胆创新、张扬教学个性、追求教学风格的同时,也会发现不少语文老师,在课堂上耍弄花拳绣腿,变着法儿追求虚伪的美丽。这种虚伪的美丽使语文课变得苍白和贫乏,很让人担忧。以下几种情况比较突出:一、滥用表演法在阅读教学中,让学生扮演课文中的人物角色,能够拉近学生与课文的距离,使教材内容迅速形成表象,以利于学生深入理解文本世界,…  相似文献   

2.
让语文课远离虚伪的美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3.
例一:一位教师执教《狐狸和乌鸦》,课文第二节是这样的:“有一天,乌鸦飞出去给她的孩子们找吃的。她找到一片肉,叼了回来,站在窝旁边的树枝上,心里很高兴。”学生自主学习后有的说:“乌鸦已经飞到窝旁边的树枝上,为啥不到窝里去喂小乌鸦,偏要等狐狸来骗她?”  相似文献   

4.
王晓秋 《成才之路》2009,(19):54-55
新课改下的数学课堂往往生机勃勃。但是.在我们高兴地看到很多老师大胆创新,张扬个性的教学同时,也不无遗憾地发现不少数学老师在课堂上故弄玄虚。花拳绣腿,挖空心思追求虚伪的美丽。这种所谓美丽的数学课堂。表面上可能一时给人以新鲜之感,实则把数学教学改革引入误区。就以下几种情况谈谈个人的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5.
童晓群 《数学教学》2005,(10):F0002-F0002,1,34
随着新课程的实施,数学课堂生机勃勃.但是,我们在看到很多教师大胆创新、追求教学风格的同时,也会发现不少教师缺乏理论学习与分析,盲目追随攀比与模仿,在课堂上耍弄花拳绣腿.这种虚伪的美丽,表面上可能一时给人以新鲜之感,实则把数学教学改革引入误区.以下几种情况比较突出.  相似文献   

6.
随着"创新教育"理念的深入人心,语文课堂教学出现了生机勃勃、异彩纷呈的景象.但是,我们在看到很多老师大胆创新,张扬个性化阅读的同时,也有一些老师耍弄花拳绣腿、哗众取宠,追逐着虚伪的创新,在精彩和热闹的表象下,隐藏着贫乏和空虚,有违语文教学追求真、善、美的宗旨.就是这样的教学,有的被当作优秀案例,刊登于专业杂志,加以褒扬和推广.仅凭我有限的阅读,就可举出两例,可见一斑.……  相似文献   

7.
针对在情境教学中存在过泛和使用不当的现象,作者认为:1.好的情境应该始终贯穿于教学内容,不能仅仅起到‘敲门砖"的作用,仅仅满足于学生的兴趣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没有深层次的挖掘和反思。2.不能狭隘地把数学活动理解成最低层次的情境教学,情境的设置不能冲淡主题。  相似文献   

8.
跨进课改的门槛后,听了很多语文课改课.其中有些是省市级的课改示范课.更多的是平常的课改交流课。虽然从中学到很多东西.但确实也发现我们目前一些美丽的课改课背后其实隐藏着诸多虚伪。  相似文献   

9.
听语文课,尤其是一些公开课,常听到一些称得上是“完美”的课:讲完最后一句话恰好下课铃响起,分秒不差;课堂安排一环紧扣一环,课堂提问一个紧接一个,没有丝毫的“冷场”;板书设计巧妙无双,绝无一个多余的字。赞叹之余,不禁疑虑渐生:这么“完美”的课能算是优质课、示范课吗?且不说这些语文课是否带有演戏的味道,我们只从语文教学的特点和规律去衡量那些语文课,就会发现那些所谓“完美”的课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那就是:以教师为中心,一切都在教师的控制掌握之中。教案写得清清楚楚详详细细,教学过程早已烂熟于心,循序渐进…  相似文献   

10.
新课改下的数学课堂生机勃勃,但是,很多教师在大胆创新、张扬个性的同时,也不无遗憾地发现不少数学教师在课堂上故弄玄虚,花拳绣腿,玩空心思追求虚伪的美丽.  相似文献   

11.
课堂上老师声情并茂地讲授,如何才能不给人矫揉造作之感?声、光、电等多媒体教学手段的使用,如何才能不给人喧宾夺主之嫌?什么样的课才是一堂属于语文的语文课?多年来,有关语文课应该如何教的讨论始终未曾歇止.近日,语文出版社社长王旭明提出了“真语文”理念,强调让“语文教学回归传统,找回本真”……  相似文献   

12.
听语课,尤其是一些公开课,常听到一些称得上是“完美”的课:讲完最后一句话恰好下课铃响起,分秒不差;课堂结构一环紧扣一环.课堂提问一个紧接一个,没有丝毫的“冷场”;板书设计巧妙无双,绝无一个多余的字。赞叹之余,不禁疑虑渐生:这么“完美”的课能算是优质课、示范课吗?且不说这些语课是否带有演戏的味道,我们只从语教学的特点和规律去衡量那些语课.就会发现那些所谓“完美”的课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那就是:以教师为中心,一切都在教师的控制  相似文献   

13.
朱华东 《师道》2006,(6):40-40
近日,我听了一位教师向学生讲授宋代王安石写的《泊船瓜洲》这首诗。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让学生深切地感受到王安石的思乡之情。教师创设了这样一个问题情境,让学生进行想象体会。  相似文献   

14.
《初中生学习》2004,(7):102-103
又是春暖花开的季节,黑土地又焕发了勃勃生机。可这美丽的季节里却有那么多不和谐的画面。深夜里,焦急的家长在网吧苦觅自己的孩子:豪华餐厅里,一群学生“潇洒”地一掷千金;课间,教学楼的拐角处,三五个学生聚拢在一起吞云吐雾……我们为这些学生痛心,我们渴望改变这种状况。  相似文献   

15.
吴学智 《成才之路》2012,(35):25-25
语文教育是给学生真善美的熏陶与教育,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让学生恰到好处的掌握语文知识.所以在语文教学中要注重学生的诵读,注重学生的个体创新,注重学生的知识积累.  相似文献   

16.
程钧 《教育文汇》2004,(3):42-42
过去,语文课的导入几乎是教师的一统天下。去年秋季,在课改实践中,我们转变语文课导入的角色,让学生成为课文导入的主角。这一创新教改活动取得了令人欣喜的成绩。  相似文献   

17.
朗读教学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1~2年级)是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二个阶段(3~4年级)是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三个阶段(5~6年级)是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这三个阶段的主旨都是正确、流利、有感情,层次相当分明。在朗读教学的过程中,要做到这三点的确是很不容易的。  相似文献   

18.
戴彦勋 《师道》2003,(12):36-36
或许是因为教师自我张扬与表演的欲望,或许是因为应试教育下学生内心人文的沙化,在时下的语文教学界,教师讲得多,学生读得少已经成为一种群体的倾向。走进语文课堂,张弛有致、抑扬顿挫,听来令人心旷神怡神清气爽的琅琅读书声,更多的时候已经成了一种极其遥远的记忆。曾听过一位教师上公开课,在教读课文《老山界》中红军连夜登山的片段时,为了让学生深刻领会红军乐观豪迈的革命精神,这位教师讲解时先通过“之”字形与“S”形的对比,分析了路如何陡;接着,通过“一直追到天上”“浑身紧张”等字句,分析了山如何“险”;然后,再与红军风趣幽默的…  相似文献   

19.
李芸 《中国教师》2010,(Z1):327-327
<正>记得有一位教育专家曾说过:"教学的最高境界是真实、朴实、扎实。"作为一线教学工作者的我们要欣赏并提倡"简简单单教语文,本本分分为学生,扎扎实实求发展的回归常态的语文教学"。  相似文献   

20.
虚伪的对话     
乐乐 《小学生》2006,(10):8-8
周末去少年宫学完二胡,老妈来接我的时候碰到同学小林,我们都坐在妈妈后座上,两位母亲就开聊了: A:唉呀,你家宝贝儿子长这么高了!才几天没见,又长了,这是像他爸爸啊! B:嘻嘻……你家姑娘这才叫个漂亮呢,像了你俩谁都是个大美人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