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中国现代文学的伟大奠基者鲁迅先生一生所写的小说数量不多,但其作品思想的深刻性不仅在中国文学史上前所未有,就是在世界文学史上也是罕见的。尤其是表现妇女主题的小说,成功地塑造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批典型的妇女形象,多角度地反映了旧中国劳动妇女在政治上、经济上受到的深重压迫,特别是思想和精神上受到的毒害,集中反映了“五四”人性解放的思想,而又把对妇女命运的思考与中国社会解放的思考密切的联系在一起,喊出了“五四”时代的最强音。今天我们重新审视鲁迅先生这方面的作品,也是对近年来思想文化界出现的形形色色的对…  相似文献   

2.
长期以来,中学语文教学,往往把鲁迅小说的社会背景当做小说的主题。对小说主题的理解,当然可以有所不同,但应该从作者的创作本意出发。要分清鲁迅小说的背景和主题,需以小说文本为依据,也要联系鲁迅的创作思想。现在简单谈谈我对中学教材中几篇鲁迅小说主题的理解。《孔乙己》《孔乙己》的主题,一般认为是批判封建科举制度和教育制度,批判某些知识分子自身的弱点。诚然,鲁迅对封建科举制度和教育制度的本质有极其深刻的认识,是把对它的批判作为反封建主义的重要内容,毫不留情地对知识分子的弱点进行了剖析和批判。但《孔乙己》虽…  相似文献   

3.
“回乡”是鲁迅小说的重要主题之一。作者“回乡”方式有两种:心理的追忆和现实的无奈,前者温馨无比,后者则表败萧瑟。从二者的强烈反差中可窥测出鲁迅毅然“走”于无望的黑暗现实时的那份果敢、坚定与孤独。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叙事学角度对鲁迅的小说主题凸现技巧作了探讨。鲁迅小说的叙事视角主要还是较为传统的第一人称叙事视角和“全知叙述视角”。但具体小说有具体的表现方式,而且无可替代,为鲁迅的“为人生”的小说观作了最有力的阐释。  相似文献   

5.
学过没学过现代文学的人,似乎都知道鲁迅小说主题思想深刻.但究竟深刻在哪里?很多人就有些茫然.就连一些从事现代文学研究的人,也大多只从一个固有的理念出发,笼统地认为鲁迅小说深刻地批判了国民劣根性,并总结了辛亥革命失败的历史教训,从而具有强烈的反封建意义.而能够指出这种反封建的主题在作品中具体是怎样体现的人,却是很少.这样一来,就有不少人除了对鲁迅的伟大人格表崇敬之外,便不再对鲁迅的作品有什么兴趣了.他们转移研究领域,纷纷另辟蹊径.于是,现代文学研究领域里便有了"沈从文热"、"张爱玲热"、"钱锺书热"、"穆旦热"、"金庸热"等等.其实,不管在现代文学百花园做何"拓荒",也不管什么"热",都无可厚非,但是如果认为鲁迅过时、没有多少研究价值了,便使人觉得有些不妥.  相似文献   

6.
鲁迅小说的对比艺术孕育于时代的矛盾、个人的经历,是他独特思维方式的外化。它突出表现在主题的提炼、人物的塑造、作品的结构等方面。对比形成鲁迅小说凝炼含蓄、悲喜交融的风格及其作品的系统性与互补性。  相似文献   

7.
鲁迅与五四婚恋小说个性解放主题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个性解放是五四时期各类学题材的主要表现主题。婚姻爱情成为作家表现个性解放思想最常用的题材,五四作家几乎都涉猎过这一领域,鲁迅小说代表了这一题材的最高成就。五四作家从多方面展现了个性解放主义的悲剧,子君的悲剧最具典型性。五四作家对个性解放的狭隘理解限制了他们的更广阔的社会生活来关注个性解放,鲁迅则始终把个性解放与社会解放联系起来。五四作家在追求个性解放过程中走向禁欲和纵欲两个极端,鲁迅对两都作了批判,灵与肉结合的爱情才是合乎人性的爱情。  相似文献   

8.
看客是鲁迅小说中独特的形象,鲁迅通过对看客的描写与刻画,暴露了国民的病态,揭示了国民病根之所在。文章用扫描的方式研究和探讨了它的存在方式,外在特征和精神特征,从而揭示出看客存在的历史根源和深刻的悲剧意蕴。  相似文献   

9.
王飞 《文教资料》2007,(17):72-74
鲁迅小说有着浓厚的“寻路情结”,透过各式各样的人生道路的展示,寄寓着浓厚的人道主义情怀。正是由于拥有多层面的“寻路情结”和多角度的“心路叩问”,鲁迅的小说才有可能穿越时空,成为全人类共有的文化传承。  相似文献   

10.
11.
金振胜 《天中学刊》2006,21(4):87-89
鲁迅小说的叙述语言是一种创造性的话语形式,特别是在《狂人日记》、《孤独者》和《伤逝》三篇分量极重的小说中,主人公的内心世界分别通过日记、书信和手记的形式来表达,更是妙山奇峰、各具创新。狂人的隐喻性独白,魏连殳的填补性独白,涓生的抒情性独白,不仅能够叙事状物、表情达意,而且更能够通过简练的语言创造意义、增殖意蕴。  相似文献   

12.
鲁迅杂文对人际隔膜的言说,主要包括了人们因生活在"两个世界"而彼此不相通产生的隔膜"、主奴之分"的等级制度造成的人际隔膜、"安于为奴"的思想制约下形成的人际隔膜、中国传统文化中对女性的偏见认识加深而造成的男女之间的隔膜、先驱者未完成的启蒙与民众的冷漠麻木而产生的隔膜和"唯利益至上"的社会风气影响下深化的人际隔膜;在挖掘出这些不同根源下的人际隔膜类型的同时,也展现了鲁迅为消除人际隔膜而做的努力和对一个真诚有爱的"真的人"的世界的呼吁。由此体现出作为一个伟大的人道主义者的鲁迅对于生命个体的生存状态的深切关怀。  相似文献   

13.
鲁迅作为中国现代学的奠基人,他的创作精神和作品的影响,不仅及于现代学,而且及于当代学,具体体现在“国民性改造”主题在当代学中的延伸、鲁迅乡土学对当代乡土学的影响、鲁迅描述人生时独特的平民视角对当代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鲁迅毕生从事着国民性的批判工作,对看客现象的揭示和批判,是他国民性批判的一个最主要的内容.这一切都源于他作为文学启蒙这一使命感以及对中国社会历史的深刻认识,源于他对于我们民族深沉的悲哀和极大的热爱.  相似文献   

15.
16.
对立统一规律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是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规律,鲁迅先生在文学创作中出神入化的运用对立统一规律艺术辩证手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起到匕首和投枪的作用,并引起社会的疗效,深化了作品的主题,使鲁迅的小说在中国文学史上独树一帜.  相似文献   

17.
《河西学院学报》2019,(4):72-76
贾植芳先生的青年时代正处在民族存亡的紧要关口,因此抗争成为了他在1949年之前所写文字的一个持久而深刻的主题。这既是其坚忍不拔精神的真实体现,也是其伟大人格的生动写照。  相似文献   

18.
鲁迅作品对于浙东民俗的描写的特点是横截面剖析与整体观照相结合;独特的地方风味与深刻广泛的历史文化批判相结合;民俗中心意象与典型的民俗生活场景的结合.这些特点决定了鲁迅小说的民俗描写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并产生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9.
在鲁迅小说中,配角的群体性存在构成一道独特的人景观。这个配角群体在主人公的悲剧展现过程中,起到了提供背景,渲染气氛的作用,使作品的主题得到更深层次的开掘,从接受美学的角度看,配角群体对读的期待视野构成一种反叛,将读的审美注意中心从主人公转向更广泛,更普遍的社会群体,使作品主题意义进一步得到扩展和提升。  相似文献   

20.
学习分析鲁迅小说不仅要从文学家角度,还要从革命家、思想家的角度去考虑;学习鲁迅小说要与同时期其他作家相同题材的作品相比较进行探究;从鲁迅前后期小说的对比中,把握鲁迅思想发展变化的轨迹;鲁迅小说的现实主义创作方法有其独到之处,应与其他现实主义加以区分。通过上述几方面的比较,突现出鲁迅小说卓尔不凡的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