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2014年中国互联网发生了积极而深刻的变化。这一年,网络空间更加清朗,网络正能量更加巨大,中国开始进入互联网"新常态"。本文基于中国传媒大学互联网信息研究院数据库统计数据,对2014年1月1日至12月31日期间的网络舆情热点进行监测与分析,试图从舆论平台、舆论主体和舆论话题等多个侧面,对2014中国网络舆论生态环境进行全方位的解析,进而对未来的中国网络舆论场发展态势做出客观研判。  相似文献   

2.
舆论风暴是一种具有持续而广泛的影响力,且具有巨大冲击力的舆论现象,其所产生的社会影响力不容小觑,而强调互动性的微博平台的出现,给舆论风暴的积聚和爆发提供了一个条件良好的场域.本文以2017年伊始于微博平台发生的因"丽江打人事件"而产生的舆论风暴为案例,并结合相关舆论学理论,尝试探讨微博平台中舆论风暴所呈现出的特点.  相似文献   

3.
写在前面     
《现代传播》2015,(3):3
2014年中国互联网发生了积极而深刻的变化。张树庭等的《中国幵始进入互联网"新常态"》基于中国传媒大学互联网信息研究院数据库统计数据,从舆论平台、舆论主体和舆论话题等多个侧面,对2014中国网络舆论生态环境进行全方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随着国际关系格局的变化,国际舆论格局也在发生相应的变化,从而对新时期的国际传播产生深刻影响,使之呈现出新的特征:新兴经济体在国际传播中崛起,话语权的争夺成为国际竞争焦点,传播主体协同联动形成舆论强势,新媒体的发展加速舆论格局变化。  相似文献   

5.
正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统计,截至2014年6月,中国网民规模达6.32亿,其中手机网民规模5.27亿,互联网普及率达到46.9%。网民上网设备中,手机使用率达83.4%。1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的迅速普及和发展使舆论主体、舆论客体、舆论本体、舆论的生成和传播扩散机制及舆论的影响与效果都呈现出一些新特点,主要表现为:1.舆论主体复杂化导致舆论数量异常庞大。这里所说的复杂化并不是指主体身份构成复杂,而是指主体动  相似文献   

6.
《新闻界》2015,(11)
本文通过对2014年"东莞扫黄"事件中微博热点及微信议题的样本分析,比较了移动舆论场中微博、微信在舆情产生及推动中的作用及影响,认为舆情事件中微博议题迅速消散,微信议题周期更长,呈现出更强的扩散化、延展化、边缘化倾向,"去议程化"高于微博场域,并认为微信相较微博更能承担舆情事件中答疑解惑、避免谣言的理性责任,实现舆论引导的合理有效。  相似文献   

7.
王建国 《青年记者》2017,(12):33-35
新闻观是新闻舆论工作的灵魂,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闻舆论工作的灵魂和基石.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新形势下的新闻舆论工作.习近平同志担任总书记以来,针对新时期中国的现实,对宣传思想、媒体融合、新闻舆论和国际话语权等作了许多精辟的阐述.这些重要阐述和实践实现了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在新阶段的中国化,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确切地说,党的十八大以来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新发展主要体现在习近平同志在不同场合发表的重要讲话中,比如2013年8月19日的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2014年8月18日的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四次会议、2015年12月25日视察解放军报社、2016年2月19日的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以及2016年11月7日会见中国记协理事会全体代表和中国新闻奖、长江韬奋奖获奖者代表的讲话等等.这些重要论述科学地回答了在新阶段和新时期做好新闻舆论工作的意义,把新闻舆论工作的重要性提升到了治国理政、定国安邦的高度,进一步丰富了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内容,明确了“党媒姓党”等新的党性原则,并指明了互联网时代马克思主义新闻事业发展的新路径等新闻理念.  相似文献   

8.
当前,互联网的迅猛发展,对社会舆论环境产生着重大影响.互联网已经成为社会舆论的重要发源地和放大器,许多话题正是通过网络的传播才产生了较强的社会效应.准确把握网络舆论的特点和规律,构建和谐的网络舆论环境,对于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具有重要意义.伴随着数字、通讯技术的不断发展,大众媒介形态和传播模式发生了巨大变化,以视觉符号为主要手段,侧重感性信息表达的视觉传播方式,正在不断地冲击着原本以语言为中心的理性主义传播范式.在这种传播文化转向前提下,网络舆论构建呈现出了新的形成和发展机制.  相似文献   

9.
一、前言2014年8月18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四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媒体融合发展由此上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传统主流舆论阵地向移动互联网迁移有了顶层设计。2015年3月5日,李克强总理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的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互联网+"行动计划。由此,"互联网+""新媒体+"为传统媒体转型与创新发展提供了外在动力、战略方向。2015  相似文献   

10.
2008年5月12日下午14时28分,四川汶川发生8级强烈地震,突如其来的消息甫一发出,极大的冲击了传媒预定的议程设置,把地震灾区的相关报道推向了舆论的前台。在这一事态过程中,媒介新闻传播的议程设置呈现出了一系列特点。  相似文献   

11.
互联网作为第四媒体,发展十分迅猛,短短的十几年时间里,我国的网站就达到了287万个、网民3.1亿,网民规模跃居世界第一位。在目前信息高速发展的时代,舆论传播也产生了根本改变,舆论与网络的结合,形成了一种新型的舆论形态——网络舆论。从2003年的“孙志刚事件”、2007年的“华南虎事件”,到2009年的“躲猫猫事件”,网络舆论工作者真切地感受到网络的强大。  相似文献   

12.
正2014年8月11日至8月15日,笔者参加了2014年福建省重要舆论阵地领导干部培训班,受益匪浅。笔者所在的班讨论的主题是"媒体融合与发展"。培训刚刚结束,8月18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四次会议审议通过《关于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下称《媒体融合指导意见》)。结合此次培训和对《媒体融合指导意见》的学习与思考,拟就媒体融合问题  相似文献   

13.
在我国,网络已日益成为舆论生成的策源地、舆论传播的集散地。基于2010年以来最新网络舆情发展态势,分析了我国网络社会舆情呈现出的五大特点,以利于管理部门积极应对网络舆论,构建主流网络舆情。  相似文献   

14.
推动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融合发展,是党中央适应舆论格局深刻变化、媒体技术日新月异、传播业态快速迭代的新形势,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2014年8月,中央深改小组会议通过了《关于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今年 2 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中,强调"融合发展关键在融为一体、合而为一",为媒体融合发展指明了努力方向.  相似文献   

15.
邓若伊 《新闻界》2013,(10):56-59
自媒体传播所具有的自由、开放、便捷等特点,使人们之间的交流行为频繁发生。相较于传统的媒体环境,自媒体舆论空间增强了对言论的包容性,使舆论的形成、舆论的方向、舆论的流变、舆论的叠加呈现出多样的变化轨迹。  相似文献   

16.
2014年5月22日,乌鲁木齐爆炸事件再次将国人的目光聚焦于新疆地区的恐怖袭击,本文拟通过词频统计、语义分析以及情感倾向性分析的方法,对该事件发生后新疆地区的微博舆情进行研究,并尝试提出突发事件在微博中负面舆论出现的原因。  相似文献   

17.
面对灾难:舆论引导的力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轶 《新闻知识》2002,(12):27-29
2002年四、五月间,中国民航连续 发生两起空难,造成240名中外乘客死 亡。一时间国内舆论大哗。  灾难性事件发生的时候,舆论成型的 速度远远比事实真相的查清来得更快。这 时候的舆论有一定危险性。当一种舆论可 能强大到足以左右社会的走向,或是可能 会诱发杜会的种种不稳定因素时,如果不 及早加以引导,保证其沿正确的道路发 展,无疑将会给整个社会带来消极影响。 如何引导舆论,新闻媒介承担着重大的责 任。   空难发生后,中国民航的统计数据表 明,客机日利用率明显下降,乘客大幅度 减少。不能不说,频繁的空难让中国民众 在一定程度上产生了“恐飞”心理。“能 不坐飞机的时候尽量不坐,即使坐,一颗 心也随着飞机拎在半宁中。”这段网上留 言相信是说出了不少人的心声。接二连三  相似文献   

18.
李书仪 《新闻前哨》2022,(14):50-51
社交媒体盛行的“后真相时代”与传统媒体时代相比,信息的生产机制、传播方式及受众的心理等方面都发生了显著的变化,随之而来的即是掺杂着各种情绪、偏见与冲突的信息泛滥成灾,真相被淹没在喧嚣之中。由此带来的是我国舆论生态呈现出“立场预设、情感宣泄、真相迟到”的“后真相”特征,舆论环境日益动荡,舆论逆转也频频上演。本文以2021年5月9日发生的成都四十九中学生坠亡事件为例,从三个方面探究了“舆情反转”现象形成的深层原因,并提出规避舆情反转、构建良性舆情环境的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9.
包晨璐 《新闻世界》2014,(1):147-148
网络时代中,许多司法事件、社会事件都在网络舆论的关注中演变为全民关注的事件。媒介审判在网络时代也呈现出了新的发展特点。本文旨在通过分析网络媒介审判出现的原因,提出防范措施。希望网络舆论可以激浊扬清,避免媒介审判等不规范现象的发生,传递正能量。  相似文献   

20.
郑雯 《青年记者》2020,(7):12-13
现代意义上的“舆论”(Public QPinion)一词,最早由法国18世纪启蒙学者卢梭提出。民意表达和民众力量的显示,是舆论的本质特性。互联网作为一种新的传播技术和媒介形态,不仅为公共舆论提供了呈现和发布的新渠道,更影响着公共舆论的产生、传播和影响机制。伴随着技术形态的不断升级,网络舆论亦不断发展和演变,呈现出与一般社会舆论不同的新力量、新格局、新战场和新文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