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0 毫秒
1.
论“三农问题”的破解与农村成人教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三农问题”困扰着中国农村的稳定和发展,而诸多解决措施的实施效果不佳。本文简略回顾农村成人教育在社会变革时期所起的推动作用,结合我国农村成教现状,提出破解“三农问题”的根本举措在于适度超前发展农村成教事业,进而提出当前农村成教发展的现实出路。  相似文献   

2.
“三农问题”是关于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的总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就是为了解决好“三农问题”。站在理性的角度来思考解决“三农问题”,应该该做到:对于农民,尊重农民的主体地位,坚持以人为本,提高农民素质;对于农业, 加强基础地位,用工业的办法解决农业的问题,提高农业生产力,走工业化、集约化和多样化的道路;对于农村,配套和完善公共服务和公共生活设施,走城市化、城镇化和大农庄的集中化的道路,并加快工业化。同时,解决“三农问题”要坚持科学发展观,定位于全球化之中,统一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和谐社会之中。  相似文献   

3.
关于农村义务教育投入保障机制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三农问题”一直是党和国家领导集体高度重视的问题,2005年年底全国人大常委会议通过了取消农业税的重大议案是国家解决“三农问题”的一个重大举措。“农村教育”同样是“三农问题”的核心问题之一。为此,本刊特地编发了5篇关于农村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问题的笔谈文稿。其中,前4篇文稿分别从农村教育投入机制、师资队伍建设、社会政治背景以及教育模式与社会的耦合关系等不同角度,扼要讨论了农村基础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其改革与发展的路向;最后1篇文稿则从农村教育研究方法论的高度,对农村教育研究的状况及其前景作了较为透辟的剖析。  相似文献   

4.
“三农问题”是关于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的总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就是为了解决好“三农问题”。站在理性的角度来思考解决“三农问题”,应该该做到:对于农民,尊重农民的主体地位,坚持以人为本,提高农民素质;对于农业,加强基础地位,用工业的办法解决农业的问题,提高农业生产力,走工业化、集约化和多样化的道路;对于农村,配套和完善公共服务和公共生活设施,走城市化、城镇化和大农庄的集中化的道路,并加快工业化。同时,解决“三农问题”要坚持科学发展观,定位于全球化之中,统一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和谐社会之中。  相似文献   

5.
事件     
教育政策 中国教育直面“三农问题” 国务院新闻办举行的2004年第一次新闻发布会上,教育部部长周济勾勒出中国教育今后发展的一个重点:包括农村、农民、农业的教育“三农问题”。 一是农村义务教育投入加大。周济透露,力争到2007年底,中国西部地区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人口覆盖率达到百分之八十五以上,青壮年文盲率下降到百分之五以下,中国将投入数以百亿元计的专项资金,让广大西部农村的孩子们更好地接受九年义务教育。  相似文献   

6.
三农问题始终是制约中国经济发展,社会和谐的“软肋”。农村作为三农问题的重要一环,是农业和农民赖以存在的基础,因而不得不进入到我们的关注视域。从六个方面就农村落后的主要原因进行分析,并对相应的问题,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7.
繁荣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加快城镇化建设进程,坚持走中国特色的城镇化发展道路和新型工业化道路,是中央提出的解决农村、农业和农民“三农问题”的战略举措,也是对农村教育的改革发展提出的新任务。农村教育如何贯彻落实中央关于“三农问题”的一系列政策决定,在创新中发展,在发展中创新,促进农村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区域教育的均衡发展和教育与地方经济的协调发展,是地方教育行政部门面临的长期而艰巨的任务。不断完善“以县为主”的农村教育管理体制,缩短城乡之间的差距,促进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仍然是当前农村教育工作的首要任务。教…  相似文献   

8.
<正> “我刚刚看了一则新华社消息,说中国农村贫困人口又增加了400多万人。”13岁男生刘伊科说起农村问题头头是道。“三农问题”、“剪刀差”、“户籍改革”、“弱势群体”这些专业术语连珠炮似的冒出来,让人不大相信自己的耳朵,说这些话的,是一个刚刚小学毕业,迈入武汉大学外国语学校(初中)的的文弱小男孩。这也难怪,今年寒假时,他完成了一份“城乡差异调查报告”。  相似文献   

9.
发展农村远程职业技术教育势在必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波 《成人教育》2004,(4):31-32
以远程教育的形式发展农村职业技术教育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发展农村经济,实现农业现代化,提高农民素质的关键。“三农问题”已经成为制约中国经济发展的一个瓶颈,发展农村远程职业技术教育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0.
农村教育研究中的两个基本问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三农问题”是我国目前最主要的社会问题之一。农村教育是提高农村人口素质从而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手段,所以农村教育受到了学术界的普遍关注。农村教育贫困问题和农村教育定位问题是当前农村教育研究中最为关注的两个基本问题。这两个问题的解决,将大大促进农村教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城市对现代化的垄断和农村的虚空化使农业生产没落了,使农村生活萧条了,使农村的脊梁被抽掉了,这个过程带走了农村从经济、文化到意识形态上所有的价值。农村的年轻人要面对的问题是在这样日益萧条的农村,他们看不到一条通往未来的道路,农村成为农村人想要挣脱和逃离的生死场。乡土中国正在经历着巨大的嬗变,"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相结合的,充满创造力和对未知世界的开拓勇气的历史巨变。  相似文献   

12.
High school graduates in rural counties often move to urban areas to study at higher education institutions (HEIs). Because graduates from HEIs often settle in regions in which they graduate, the result is a permanent out-migration of young talent from rural areas. This study adds to the body of literature on student choice by addressing measures that can make a university located in a rural region more attractive to local high school graduates. Empirical data are gathered from potential students at the University of Nordland, located in northern Norway. Importance-performance analysis and gap analysis are applied to study the factors that are most important for students. As a result, this study serves as a good starting point for small rural universities in understanding local students and devising methods to increase attractiveness for this group so that more young talent might choose to remain in rural areas.  相似文献   

13.
以审美距离说分析王绩《野望》、王维《渭川田家》等作品,其中对田园风光的赞美和对田园生活的向往,是审美距离所致,其羡慕之情正好说明他们不能归去的处境或似归非归的状态。文人赞美的田园风光和田家生活,对于他们来说,只是一个可观赏却无法进入的世界。当文人在潜意识的距离中或以超功利性的眼光来打量农家生活时,感到的是它们与官场和宦游生活相比而独有的单纯和自然,而当真的投身其间时,便无法忍受其间的单调和艰苦。可见,文人诗歌中所表现的田园之美和田家之乐,大多具有乌托邦的性质。  相似文献   

14.
张会民 《天津教育》2021,(4):172-173,176
如何对农村留守儿童教育一直是教育部门的重点研究内容,因为他们缺少家长的陪伴,缺少家庭教育,这会对他们的成长带来一定影响。本文针对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问题作出了探讨,提出了在互联网背景下,有利于开展农村留守儿童进行家庭教育的举措,供各位农村留守儿童家长以及教师参考使用。  相似文献   

15.
In this paper, we suggest strength-based approaches for the creation of sustainable rural learning ecologies. We have framed the creation of rural learning ecologies with appreciative inquiry (AI) as a framework and argue that it begins from understanding rurality from positive psychology. The premise within AI has been seen to be the shift from deficient understanding of rural spaces to consideration of them as areas with untapped potential. Arguments for strength-based approaches are based on the fact that they promote improvement from within. This is placing rural communities at the forefront and removing them from the receiving end. We argue that such approaches are giving acknowledgement to rural dwellers that they are better placed to address their solutions drawing from different forms of capital. This paper argues that rural education improvement strategies are possible when educational leaders draw from the capacities that exist in rural spaces.  相似文献   

16.
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程中,电大教育应该发挥自身的重要作用,通过培养新型农民,提高农民的综合素质来服务"三农",推进农村各项事业的快速发展。县级电大扎根基层,面向农村开展远程教育具有自身的独特优势,便于与农村紧密联系,跨越时空,整合资源,直接培养农民,提高农村的教育水平。积极探索远程教育服务农村的新理念、内容、方法和手段,实现培养新型农民的目标,最终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向前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The No Child Left Behind Act requires that all teachers be certified within the content areas that they teach. However, attracting and retaining highly qualified science teachers in rural school districts is particularly difficult due to limited resources and geographic and professional isolation. Science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programs could help improve inservice teachers’ understanding of concepts they are expected to teach, but such programs are often limited in rural areas. This study evaluates a unique distance learning, inquiry-based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course in physical science developed to meet the needs of central Appalachian middle school teachers. Instruction through hands-on inquiry investigations distinguishes this program from other distance learning programs. Preliminary findings from the pilot study reported in this paper reveal significant growth in 43 teachers’ content knowledge for six of nine temperature and heat concepts assessed in the course. Outcomes from the distance learning project are discussed as they relate to future research goals and implications for science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programs in rural regions.  相似文献   

18.
历史文化资源,特别是物质文化资源是不可再生的资源,一旦破坏就无法挽回。在新农村建设的进程中如何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对遗留的历史文化资源进行全面、系统地保护,使宝贵的历史文化资源不仅在新农村建设中免遭破坏,而且能够发挥独特的价值和作用并为新农村建设服务,是摆在新农村规划者和建设者面前的一个现实而又紧迫的问题,必须谨慎地面对,认真探索解决的对策。  相似文献   

19.
打破城乡二元结构、推进城乡经济协调发展是新时期我国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而地市区域则是实施这一战略的重要平台。在我国,地市区域是一个重要、特殊且在发展阶段上具有多层次性的地域经济单元,从地市区域视角理清制约城乡经济协调发展的主要因素,塑造推进城乡经济协调发展的动力机制和保障措施,对于促进城乡统筹和建设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澳大利亚农村小规模学校发展的经验表明,小规模学校对促进偏远地区教育机会均等具有重要的作用。但很长时期内,小规模学校在办学资源、学生入学、师资水平等方面都面临不同程度的困境。基于此,澳大利亚政府于1998年颁发《人权与机会均等法案》,开始了新一轮加强小规模学校的建设,主要包括增加教育资源的有效供给、降低学生的私人教育成本、多项措施提高教育质量以及争取社区力量的支持等,这些策略对我国农村教学点的办学和发展无疑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