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4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水至清则无鱼晓东1.“孟母择邻”的故事朴素地表达了这样一个道理:在儿童成长过程中,环境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成人应尽量为孩子提供良好的环境。明白这个道理是重要的,不过,许多父母有意无意地走了极端,试图为孩子寻找一个乌有的完美的环境。譬如,有的家长特别关...  相似文献   

3.
西汉时,戴德把先秦古籍中有关解释《礼经》的文字纂编成书,被称做《大戴礼记》。“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这句话,最初便出自《大戴礼记》的“子张问入官”篇。意思是说:水到清得不能再  相似文献   

4.
小潘是新转入四年级的一名学生.开学第一天的早读课,我就盯上了他. 你看他:佝偻着个背,毫无朝气可言;半垂着个眼,面部表情呆滞;嘴巴一开一合,看似在读书,嘴型却与录音中的内容完全搭不上调……这完全是个学困生"综合体"啊!  相似文献   

5.
《今日教育》2010,(4):25-25
在日本的一家动物园.有位饲养员特别爱干净.对动物也特别有爱心.每天都把小动物住的小屋打扫得干干净净。结果呢,那些小动物一点也不领他的情.在干净舒适的环境里.动物们开动慢慢萎靡不振了,有的厌食消瘦.有的生病拒食.有的甚至死了.  相似文献   

6.
水至清则无鱼。鱼缸里的水虽然清澈见底,但生长在其中的鱼长不大,活不长;江海的水虽然混浊.却能够容纳更多更大的鱼。如果生活中没有“杂质”,如果生活像纯净水一样会如何呢?  相似文献   

7.
“水至清则无鱼”源于《大戴礼记·子张问入官》,((汉书·东方朔传》也有同样的用法。水过于清澈养不住鱼儿,引用为现在的网络环境是最切实不过了:网络至清就没有人去了,所谓的舆论就了无生气。  相似文献   

8.
延安时期,毛泽东曾送给罗瑞卿两句话:“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罗瑞卿认为是表扬他,意为“官清如水”。1965年罗瑞卿挨整时又想起这两句话。毛泽东送他这两句话到底是什么意思呢?“水清”“至察”非指为人的清与浊,而是指对人的宽与严。  相似文献   

9.
“孟母择邻”这个故事朴素地表达了这样一个道理:在儿童成长过程中,环境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成人应尽量为孩子提供良好的环境。  相似文献   

10.
汉武帝时,东方朔写的文章里,曾引用“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一段话,以说明“举大德,赦小过,无求备于一人”的道理(见《汉书·东方朔传》).  相似文献   

11.
杨明 《广东教育》2005,(6):32-33
不少智力不算差的学生之所以沦落为“差生”,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他们对所学科目不感兴趣,宁愿将智力投入到电子游戏上也不投入到学习上.而学生未能对所学科目产生兴趣,与任课教师的讲授有着莫大的关系,如同水太清难于养鱼的道理一样,教师讲课过于单纯。只孤立地研究课文本身,而忽略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就难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相似文献   

12.
不少智力不算差的学生之所以沦落为“差生”,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他们对所学科目不感兴趣,宁愿将智力投入到电子游戏上也不投入到学习上.而学生未能对所学科目产生兴趣,与任课教师的讲授有着莫大的关系.如同水太清难于养鱼的道理一样,教师讲课过于单纯,只孤立地研究课文本身,而忽略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就难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只有将课文内容与学生熟悉的生活经验结合起来,拉近学生与新知识的距离,才能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进而实现新课程标准里面提出的“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一旦学生对所学知识产生厌倦情绪,纵使教师对课本的内容能够倒背如流,要想让学生掌握教师所传授的知识,只能是一厢情愿.我们的身边有不少智力不算差的学生之所以沦落为"差生",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他们对所学科目不感兴趣,宁愿将智力投入到电子游戏上也不投入到学习上,而学生未能对所学科目产生兴趣,我想这与任课教师的授课有着莫大的关系,如同"水至清则无鱼"的道理一样,教师讲课过于单调,只孤立地研究课文本身,而忽略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就难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只有将课本内容与学生熟悉的生活经验  相似文献   

14.
平儿是儒家文化的产物,在她身上处处体现了传统文化的意蕴,她是一把解读古代贤淑女性的钥匙。封建文化的氛围不免使她带有所谓的奴性,然而这并不能抹煞她人格的美好和品行的可贵。对现代女性而言,这种美德似乎更为需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