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印学是中国文化精神的重要表现形式,具有深厚的东方艺术特色,表现着传统的审美意识和文化思想,是中国人精神象征之一。其产生发展、理论体系与传统文化密切相关。从传统文化的视域对印学进行阐释、研究,深入挖掘印学思想的学理内涵、文化背景,解读印学以"文以载道""以文化人"的理想人格为终极目标,以"天人合一""气韵生动"的审美思想为生命意蕴,以"含蓄表意""情景交融"的尚意精神为艺术灵魂,彰显出印学丰富的审美意蕴和高远的人生追求,论述了印学兼具金石文化与意蕴深邃的人文内涵。紧密结合传统文化,发掘印学所蕴含的审美精神、思想根源、文化本源,同时,结合印学艺术的现代语境,探究印学在继承传统基础上,如何实现印学艺术的当代转型。  相似文献   

2.
华夏龙作为民间最为神圣的动物神以及炎黄子民的性灵偶像,始终深刻地蕴藉着强大的象征力、凝聚力和向心力,且成为中华传统文化中意蕴悠长、延续亘古、温雅恬适的文化现象。可以说,华夏文化演绎中所生成的龙的人文印迹无处不在,并使得民间承继的龙习俗信奉最终建构了文化苑囿的精神底蕴、生命主质和审美情趣。  相似文献   

3.
华夏龙作为民间最为神圣的动物神以及炎黄子民的性灵偶像,始终深刻地蕴藉着强大的象征力、凝聚力和向心力,且成为中华传统文化中意蕴悠长、延续亘古、温雅恬适的文化现象。可以说,华夏文化演绎中所生成的龙的人文印迹无处不在,并使得民间承继的龙习俗信奉最终建构了文化苑囿的精神底蕴、生命主质和审美情趣。  相似文献   

4.
"月"作为文学艺术代码,象征着美好而空灵的世界。月亮意象携带着丰富的文化内涵,经过作者创造性的艺术加工与改造,将真实的生命体验移情于作品之中。从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的月亮意象入手,探寻小学语文的审美教学有助于开拓理解教材的艺术空间和审美空间,把握作者的思想活动和作品的内在意蕴,提升学生的审美素养。  相似文献   

5.
华夏民族以独特的文字视觉愉悦而创造了书法艺术且使其成为民族文化精神的生命体征,可谓是世界历史长河中颇为别致的文化景观。可以说,中国传统书法以其独特的生命趣味、灵聚的艺术成就和雅致的风格品味而著称于世,它起源于秦、成形于汉魏、巅峰于两晋南北朝并建构着风格独步、业绩炫丽、温雅畅融、意蕴隽永的审美情韵。  相似文献   

6.
文学作为关注人类存在的审美方式,与身体有着密切的联系。在与文化的合奏中,身体成为揭示中国文化表象深层底蕴的场所。陈忠实的《白鹿原》无疑是文化与身体共奏所诞生的杰出作品。追溯散发着独特文化信号的白孝文等人的生命轨迹,探究其身体所蕴含的巨大的文化意蕴,传统文化的内核由此得以体现。  相似文献   

7.
中韩家庭剧的空间表现不同,韩国家庭剧表现的空间主要是城市家庭,在日常生活中展现大家庭的魅力;而中国家庭剧的表现空间以家庭为中心,向外多维延展,包括广阔的社会场景和复杂的人物关系。表现空间的不同暗含着中韩家庭剧不同的审美追求与文化意蕴,韩国家庭剧执着于日常生活审美,彰显儒家伦理的现代生命之华,并潜隐一定的性别倾向性;而中国家庭剧追求审美的多元化,但同时凸显比较强的社会问题意识。  相似文献   

8.
公文写作具有多元价值追求:时代特色、文化色彩、哲理意味、审美生命。这些层次的开拓能使文章获得丰富的意蕴美。  相似文献   

9.
从语源学、文化学视角考察了司空见惯之畜物驴在中国传统文人笔下和民间语言文化中的不堪形象及特殊意蕴,意在深入理解驴作为一种原型意象在文化、文学中所透露出的国人特别是文人灵魂深处的生命颤动及审美心理。  相似文献   

10.
佛塔发源于印度,随着佛教的传播而流布于中国。在这个过程中,佛塔的形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印度,先是最具代表性的窣堵波形式,后演变为佛像雕刻附丽的高塔形式,其审美文化意蕴是充满神性的非理性的宗教迷狂,体现为宇宙生命的象征性、装饰的繁缛富丽性、象征符号的程式化;到了中国,楼阁式塔、密檐式塔成为佛塔的主要形式,其审美文化意蕴是充满人情味的清醒理性精神,体现为与现实生活紧密相连的世俗性,注重建筑的整体性以及曲线运用的节奏感。佛塔造型在印度和中国所彰显的不同审美文化意蕴,是由于两种不同的文化理念所致。  相似文献   

11.
乾陵是一座意蕴丰富的古老的文化符号,从审美角度解读这一文化符号,展现出的是中国人在其历史性生存中所追求的天地境界之美,这一境界表现为天道、王道和人道的和合。这一天地境界体现出中国文化所具有的形而上追问与形而下关怀相和谐的自觉的生命意识和超迈的人道情怀。对乾陵的审美解读,就是对中国文化的一种跳动的生命底蕴的触摸。  相似文献   

12.
沈从文在短篇小说《八骏图》中以"性爱与文化生命力"作为主题和审美对象,在书写女性身体符号、刻画都市萎靡生命的过程中巧妙地运用隐喻、反讽等手法,使文本具有丰富的文化韵味和美学意蕴。  相似文献   

13.
华夏传统风俗是中华民族数千年以来依托共同的生产生活的需求而建构的特定的生活方式、礼仪戒律、风俗习惯,它具有某种规范性、地域性、道德性的人文体征,彰显着炎黄子民的社会准则、文化心理、生命意蕴和审美品位。鲁迅小说叙事话语正是以其耳熟能详的20世纪初浙东地带的“民俗情结”为描摹底本.张扬了当时中国社会现实下普通民众所蕴藉的生命文化旨趣。  相似文献   

14.
唐高峰 《课外阅读》2011,(5):291-291
景德镇陶瓷是中国灿烂而又丰富的制陶文化中一颗璀璨的明珠。景德镇陶瓷古彩装饰中承载着丰富的中国文化意蕴:丰富多彩的民间文化和民俗文化意蕴;丰富的历史文化意蕴;丰富的神话传说题材和其他题材。美术老师在美术教学时应该充分利用这一教学资源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民间文化教育、历史文化教育等。  相似文献   

15.
许钦文的散文以其携带着浓厚的越文化底蕴而散发着独特的魅力。越文化精神积淀的承传和越地域文化景观的展现使许钦文的散文创作呈现出开阔的思想视野和丰厚的文化意蕴,形成独具地域性的文化审美品格。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文化认知、文化价值取向、文化人格、生命意识和精神家园等方面论述、辨析了具有可比性的中国当代两位散文大家的作品在思想意蕴上的契合、互证、分野与抵牾,并对他们的美学追求和文体风格作了阐发,同时论证了他们各自的人生态度、思想观念、个性气质、审美趣尚对其散文主旨和文风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汉字是世界上唯一使用至今的最古老的表意文字,虽历经数千年的演变,但仍然保留着深远的人类学信息和审美文化意蕴.造字时代先民们的社会文化生活状态、生产方式、信仰方式、思维方式和审美情感等在汉字中都有一定程度的反映.  相似文献   

18.
历史文化散文所涉历史都已成为共鉴的文本,而王充闾以之为创作题材,必有陌生化的超越、生命体验和历史重构的方式进行审美意蕴的创造,方能显示出足有的文本超越性。  相似文献   

19.
《黑骏马》的意蕴是丰富的,是一首生命的诗,是一个年少的梦,是一曲华彩的旋律,是一种失去的美好回忆,是青春,是理想,是亲情,是爱情。在这曲生命的旋律中,它奏出了文化观念的冲突,生命意识的高扬,草原生存状态的"知在"的表达等多重审美意蕴。四处飘洒着生命的余韵。  相似文献   

20.
新时期女性文学叙事文本伴随着社会生活、文化空间、生命意蕴的多元演进而体认着个性发展、价值选择、文化创造、灵魂彰显等诸多苑囿皆拥有了更为广袤久远的自由时空。故此,女性时尚作家依托近乎“自传体”的生花笔触大胆表白对女性躯体的渴望、欲求、冀盼且崇奉多向度地展拓女性个体的升腾意识、生存求索、品味异趣并致使女性文学演绎由叙写“我们”到描摹“我”的生命变迁并始终蕴藉着意味隽永的审美情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