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先锋作家北村1992年以后的写作通常被称作神性写作。他立足基督的信仰,力图传扬上帝的救赎和永生之道,宣扬圣经神圣启示的权威性和唯一性。本文通过对北村后期小说的介绍,试分析基督教文化在其小说中的体现。  相似文献   

2.
北村以先锋派作家的身份登上文坛,1992年皈依基督后,其创作发生重大转型,先后发表《施洗的河》、《张生的婚姻》、《玛卓的爱情》、《消失的人类》、《鸟》、《长征》、《公民凯恩》、《愤怒》等多部中长篇小说。北村转型后的作品在展示一个充满着罪恶和苦难世界的同时,总是把他笔下的人物推向绝境,最终在基督光芒的照耀下走出绝望,获得救赎,以神的爱来拯救整个人类。  相似文献   

3.
北村小说叙事有几个反复出现的元素:"真实"、"原痛"和宗教式救赎。"真实是与世界相持的方式",尤其表现为诗人的纯粹和执著;由于"人类最主要的职业是爱",生命的"原痛"转换为爱情的"原痛"。与世界相持的尖锐对立和"原痛"的无计消除,于是,宗教式的救赎成为二者的缓释,救赎可以得到安慰,但终究于事无补。  相似文献   

4.
20世纪90年代,中国社会发生了重要的变化,文学世俗化、审美生活化的倾向日益明显。经济因素向各个领域的渗透使得整个社会的心态发生了转变,1993年文学界开展了"人文精神大讨论"来解决人文精神的危机。小说作为一种有效地反映社会现状的形式,作家北村凭借其基督教信仰为世人找到了一条救赎精神的道路,有效地实现了精神的自救。  相似文献   

5.
文章侧重从阐发研究的角度,通过中国儒家文化和基督教文化的比较阐释,解读北村的小说文本,突出其西方基督教文化色彩,概括出北村小说宗教主题的逻辑结构及主要内涵:表现人外在的生存困境,剖析人内在的精神困境,探寻人在困境下的宗教救赎之路。  相似文献   

6.
北村的小说注重对爱情的探讨,他认为现代人对爱情的理解是错误的.过度倚重物质,不适当地强调生理性,而忽略它的精神性和情感性.而对爱情的误解植根于对人的误解,强调人的动物性,而忽视人的神圣性.北村试图通过自己的创作,矫正人们对爱情的认识,提升人的情感,使人类变得崇高和圣洁.从艺术表现上看,有说教味增强、艺术张力减弱的倾向,应当引起作者的注意.  相似文献   

7.
北村1992年转型后的创作,执意地关注现代人的心灵困境和出路。他2004年的新作《愤怒》仍是一个从困境走向救赎的故事。本试从小说中的三个意象切入,结合当下的化语境,阐释本的意蕴,发掘他的创作的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8.
张资平宗教信仰的摇摆不定,即他的宗教意识源于他畸形的混合式的中西教育。一方面,张资平在中西文化之间穿梭,作品内容由此显得驳杂难察;另一方面,他表现宗教内容的小说显示出一种难以调和的二律背反——宣扬与揭露同隐同现。实际上,张氏游离于宗教与世俗之间,始终保持一种超然独立的人格。张氏作品中那种对人类终极命运的拷问,对基督教原罪、救赎观念的宣扬,以及对世俗教会、宣教士丑态的揭露,均构成他此类小说的独特景观,也确立其在现代宗教小说领域开拓者的地位。  相似文献   

9.
无法栖居的失乐园 --北村的爱情救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北村的小说充满了对人类现状的不满和对人类未来的忧虑,但观察和描述的角度大多是爱情.爱情危机正是人的存在的危机,在北村的笔下,当他用一个基督徒的目光打量这个堕落的世界时,他看到的是,在神性缺失的20世纪,人已无力建立现实的爱情.北村作品中爱情主人公的失败,表明了爱情在现世生存中的困境。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90年代,中国社会发生了重要的变化,文学世俗化、审美生活化的倾向日益明显.经济因素向各个领域的渗透使得整个社会的心态发生了转变,1993年文学界开展了“人文精神大讨论”来解决人文精神的危机.小说作为一种有效地反映社会现状的形式,作家北村凭借其基督教信仰为世人找到了一条敦赎精神的道路,有效地实现了精神的自救.  相似文献   

11.
北村的小说注重对爱情的探讨,他认为现代人对爱情的理解是错误的。过度倚重物质,不适当地强调生理性,而忽略它的精神性和情感性。而对爱情的误解植根于对人的误解,强调人的动物性,而忽视人的神圣性。北村试图通过自己的创作,矫正人们对爱情的认识,提升人的情感,使人类变得崇高和圣洁。从艺术表现上看,有说教味增强、艺术张力减弱的倾向,应当引起作者的注意。  相似文献   

12.
北村的小说在1992年之后有了一个很明显的转型,他之前是一个先锋小说作家,而这之后他的小说则明显地有了基督教文化精神的内容,他的作品更多地表现出了对基督教文化精神的阐述。对于这样的转型,文章就是要探讨北村小说转型的外在、内在原因以及他的小说是如何对基督教文化精神进行阐述的。同时,在这样的阐述外衣之下,我们知道了北村的真正目的是拯救,是通过西方的基督教文化精神来拯救沉沦中的芸芸众生。  相似文献   

13.
北村是新时期学中有宗教情感的作家,他的小说从形式的先锋性实验转变到对人生价值的终极关怀,从热衰于小说技术的不断创新到宗教信念的“布道”,经历了新时期小说形式与意义的双重变革,试图在汉语小说里建立学终极关怀的意义向度。  相似文献   

14.
北村作为先锋派作家,自20世纪90年代以后逐渐进入人类精神领域的探索。北村的文本往往从现实婚姻和爱情的角度进入人的心灵腹地,通过将人推向生活的边缘向人发出生存的诘问,逼视人类的生存困境,并力图为人类寻找精神的救赎之途。  相似文献   

15.
北村是中国当代文学中有宗教情感的作家,文章从其皈依基督以后的小说的二元对立的神性图式分析人手,从中西基督文学的比较中探讨此种叙事对中国文学是否有意义及有何意义。  相似文献   

16.
北村是中国当代文坛一位极具实力与个性的先锋派作家,纵观其近二十年来的小说创作,尽管其叙事的风格追求历经了从玄秘到素朴、从倾向于超现实到倾向于现实的转变,但其小说从来没有放弃过对生存的拷问,其精神取向是一贯的,存在主义的母题是其不变的精神内核。在所有先锋小说作家中,北村一直走在思考和探究的最前列。  相似文献   

17.
北村晚近小说存在一种明显的“苦难/救赎”的“神性书写”模式,此模式表现出人在现实世界的苦难和无法救赎,惟有宗教才能让人寻觅到灵魂的栖息地。“神性书写”模式在表现北村关注生命焦虑和精神困顿意识的同时,又带给了北村小说创作思想意义和表现形式的双重负面性。  相似文献   

18.
《圣经》的上卷《旧约》是上帝创世的故事,因了人性之恶,充满了许多具体的罪孽和迷失,以至于连上帝都开始后悔造人于尘世.为了挽救世人,耶和华派其子耶稣降生尘世传播福音,下卷《新约》就是基督拯救世人的故事.北村的写作也经历了这样一个从虚无到皈依,从罪的控诉到灵魂的救赎的过程.北村是一个始终关注存在的作家,早期形式上的先锋掩饰不住内心的迷失,作品中充满了死亡的阴影.皈依之后,受基督教文化的影响,执着于对人性原罪的渲染和揭示,在否定人类种种自我救赎的可能性之后,拯救的道路无一例外都被引向上帝的仁爱和良知的复苏.  相似文献   

19.
北村是新时期文学中有宗教情感的作家,他的小说从形式的先锋性实验转变到对人生价值的终极关怀,从热衷于小说技术的不断创新到宗教信念的“布道”,经历了新时期小说形式与意义的双重变革,试图在汉语小说里建立文学终极关怀的意义向度。  相似文献   

20.
北村的小说在1992年之后有了一个很明显的转型,之前他是一个先锋小说作家,之后他的小说则明显地有了基督教文化精神的内容,他的作品更多地表现出对基督教文化精神的阐述。对于这样的转型,本文主要探讨北村小说转型的外在、内在原因以及他的小说是如何对基督教文化精神进行阐述的。同时。在这样的阐述外衣之下,我们知道北村的真正目的是拯救,是想通过西方的基督教文化精神来拯救沉沦中的芸芸众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