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垂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赏析:虞世南的《蝉》是首托物寓意的小诗,是唐人咏蝉诗中最早的一首,为后世人所称道。首句中的“垂”,就是蝉。蝉的头部有伸出的触须,形状好像下垂的冠缨,故称“垂”。蝉停歇大树,喝的是“清露”,品性多么高洁啊!次句中的“流响”  相似文献   

2.
说“寒蝉”     
每次读到柳永《雨霖铃》的开头几句“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时,我心里就犯嘀咕:深秋时节,哪来蝉鸣?“寒蝉”是何意?“蝉”前冠一“寒”字,是说蝉觉得寒冷而鸣声凄切吗?古诗词写到蝉的很多。虞世南《蝉》:“垂绥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诗人借生性高洁的蝉表达了对  相似文献   

3.
一、阅读下面的唐诗,回答问题蝉(虞世南)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注]垂緌(rui):指蝉。蝉的头部有伸出的触须,形状好像下垂的冠缨.沈德潜在《唐诗别裁》中说:"咏蝉者每咏其声,此独尊其品格。"你认为沈德潜的评论言之有理吗?结合后两句诗,谈谈你对此的理解。  相似文献   

4.
蝉是古诗词中常见的意象,诗人笔下的蝉有的是诗人化身,有的是报秋的精灵,有的则是借蝉鸣衬幽静,有的则渲染了悲凉氛围和满怀愁绪…… 诗人的自况 沈德潜在《唐诗别裁》中说:"咏蝉者每咏其声,此独尊其品格."蝉居高枝鸣叫,饮露水生存,诗人喻其高洁、尊其品行,借以自况,委婉含蓄表达自我情感. "尊其品格"以蝉自况的诗词,虞世南的《蝉》就是著名的一首:"垂绥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蝉声远传,诗人却强调这是由于"居高"而自能致远.独特的视角蕴含着独特的寓意:立身品格高洁的人,并不需要某种外在的凭借(例如权势),自能声名远播,这恰恰是"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相似文献   

5.
咏蝉     
唐代虞世南有一首《咏蝉》诗:“垂纟委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端不借秋风。”诗人着重抒写蝉的“饮清露”,在高树上鸣叫,所以声音传得很远的特点。清代沈德潜对这首诗批道:“咏蝉者每咏其声,此独尊其品格。”唐代骆宾王在唐高宗时任侍御史,不久便得罪入狱。他在狱中感慨万端,写了一首有名的《在狱咏蝉》诗。诗中说:“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余心?”既如实写出了蝉的形象,又巧妙地比喻宦海艰险,冤屈难伸。唐代李商隐的《蝉》:“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五更疏欲断,一树碧无情。薄宦梗犹泛,故园芜已平。烦君最相警,…  相似文献   

6.
咏蝉诗话     
蝉,俗称“知了”,是夏日的“歌唱家”。它和青蛙不舍昼夜呜叫,为夏日增添了无限生机。蝉和蝉鸣,历来成为诗人寓意的爱物,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篇。如唐代虞世南的咏《蝉》诗:“垂缕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写景抒怀,托物言志。前两句写蝉高栖枝头,吸吮洁净的露水,并不时发出欢快的呜叫,悦耳的呜叫从稀疏的桐树中传  相似文献   

7.
唐诗中最先起用“梧桐”意象的是虞世南。“垂绥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蝉》)蝉居于梧桐之上,此诗以梧桐树干的高挺,蝉的清拔,蝉的声响远播暗指诗人志趣的高洁。苏轼在元丰五年被贬黄州时有词:“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苏轼《卜算子》)梧桐前着一“疏”字,更显梧桐树孤高独立,东坡先生卓尔不群的品性由此可见一斑。桐木也可指品行高洁。“梧桐枯峥嵘,声响如哀弹。”(孟郊《秋怀》)桐木是制琴的美材,峥嵘的桐木制成的美琴却弃置不被用,借此寄托了诗人苦吟一生而穷困一生的失意的悲…  相似文献   

8.
咏蝉     
垂緌饮清露,流响入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解读:蝉儿头上长着的触须像系在下巴下的帽缨,它吸食树叶上清澈的露珠,藏在高大疏朗的梧桐树上放声歌唱。它响亮的声音传遍四方,是因为它自己高高地伏在树上,而不是依仗了秋风的力  相似文献   

9.
唐代的咏蝉诗很多,其中以虞世南、骆宾王、李商隐的最为出色,被称为“咏蝉三绝”。虞世南的《蝉》更是把蝉清逸的形象与诗人高洁的品格融为一体。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垂緌”是古人结在颔下的帽带的下垂部分,诗中以此比喻蝉头部伸出的触须。“饮清露”写蝉的生活习性,暗含生性高洁、清雅之意。次句写蝉声因桐“疏”无阻隔而远传。三、四句随次句而下,水到渠成,有“桐”所以“高”,有“流”所以“远”。两句是全诗比兴寄托的点晴之笔,一“自”一“非”,一正一反,告诉人们品行高洁的人并不需要外在的凭藉而自能声名远播。  相似文献   

10.
一、托物言志诗人往往借自然界中的某物自身具有的特征,来表达某种志向或情感,令诗中的物带有了人格化的色彩。如虞世南的《蝉》“垂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李纲的《牛》“耕牛千亩实千箱,力尽筋疲谁复伤?但得众生皆得饱,不辞赢弱卧残阳”;郑板桥的《竹》“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锤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于谦的《石灰吟》“千锤万击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从中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诗人通过对不同事物的赞美、歌咏,表现自己的意志、节操、胸襟或气概等等。  相似文献   

11.
古诗配画     
蝉 垂緌饮清露, 流响出疏柯。 居高声自远, 非是藉秋风。  相似文献   

12.
小朋友们,你们知道吗?动物世界中有很多"懒汉"。它们虽然懒,但却在自然界中活得很好。让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这些懒汉吧。 树懒 生活在热带雨林中的树懒是一种温和的动物。它每天要睡15个小时左右。树懒大部分的时间都待在树上,很少到地面上活动。它总是一副懒洋洋的姿态,一生都是在慢节奏的生活状态中度过的。  相似文献   

13.
昆虫也有"耳朵"吗?是的。昆虫的"耳朵"是指它们的听觉器官,一般是由鼓膜或绒毛所构成。由鼓膜构成"耳朵"的昆虫有蝉、蟋蟀、螽斯、金钟儿等;用绒毛来感觉声音的昆虫有雄蛾、毛虫类等。那么,昆虫的"耳朵"也和其他动物一样长在头上吗?不完全是。其实,昆虫的"耳朵"生长的部位十分奇特。我们所熟悉的蟋蟀、螽斯、金钟儿等昆虫的"耳朵"。  相似文献   

14.
贾增妍 《语文知识》2006,(12):23-23
我们通常见到的蝉都是黑色的.为什么会有“金蝉脱壳”的说法呢?难道有金色的蝉吗?笔者查阅资料发现这和五行有关。  相似文献   

15.
古诗诵读     
ehu‘ruly下nq了ngl自垂缕饮清露,!16 xiongeh口sh口t6ng流响出疏桐。10 g6osh县ng 21 yu6n居高声自远f色1 shi 11色qiof色ng非是藉秋风。请你读读古诗诵读@虞世南 @王驾  相似文献   

16.
咏蝉诗话     
宋子伟 《初中生》2002,(28):24-25
蝉,俗称“知了”,是夏日的“歌唱家”。它和青蛙不舍昼夜鸣叫,为夏日增添了无限生机。蝉和蝉鸣,历来成为诗人寓意的爱物,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篇。请看唐代虞世南的《蝉》:“垂缕饮清露,流响出  相似文献   

17.
【话题设计】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清风微拂,绿树轻摇,一只蝉在树上响亮地叫着。有个行人走路热了,来到树下歇息,凉爽之余,赞道:"蝉声如雨,真美啊。"蝉在树上听到了,叫得更加卖力。过了一会儿,树下的行人感到十分刺耳,道:"真聒噪!"遂用石头击树,蝉慌忙飞走了。途中,蝉遇到了正在辛勤采蜜的蜜蜂,就向它抱怨:"为什么我卖力地唱出动听的歌,人们不但不夸我,反而  相似文献   

18.
张勤 《山东教育》2012,(13):30-31
亲爱的同学们,在不知不觉中,迷人的夏日已悄悄来临。让我们用心倾听夏日的欢歌鸟鸣,尽享夏日的色彩缤纷,领略夏日的乐趣欢畅……让我们的努力与成功为多彩的夏日送去一片清凉。夏日欢唱"垂饮清露,流响出疏桐。"伴着习习和风,静听悠悠蝉鸣,夏天在我们耳畔奏响欢乐的乐曲。  相似文献   

19.
家乡路边的树上总有许多空壳,这是怎么画事呢?妈妈说那是蝉褪的壳,还说蝉的幼虫是从土里钻出来的。真是这样吗?我决定自己观察一下。  相似文献   

20.
【话题设计】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清风微拂,绿树轻摇,一只蝉在树上响亮地叫着。有个行人走路热了,来到树下歇息,凉爽之余,赞道:“蝉声如雨,真美啊。”蝉在树上听到了,叫得更加卖力。过了一会儿,树下的行人感到十分刺耳,道:“真聒噪!”遂用石头击树,蝉慌忙飞走了。途中,蝉遇到了正在辛勤采蜜的蜜蜂,就向它抱怨:“为什么我卖力地唱出动听的歌,人们不但不夸我,反而会感到厌烦呢?”“那是因为你唱的歌虽好听,但没太大的用处。”蜜蜂一边忙碌着一边说,“大多数人还是喜欢实实在在的成果!”人们在学习和工作中,如果不踏实苦干,一味地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