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钟嵘的《诗品》反复以"怨"论诗,发掘五言诗"雅怨"、"凄怨"、"典怨"、"孤怨"、"清怨"的美学特色,进而以"愀怆"、"凄戾"等强化"怨"的深度。探究钟嵘以怨为美的诗学审美标准,不难发现其独特的文化历史成因。《诗品》上承"诗可以怨"、"发愤"论形成的诗学标准,下启"不平则鸣"、"诗穷而后工"诗学理论,在中国诗学史上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诗品》重视怨诗,在钟嵘眼里,同是怨诗,因为诗人个性与经历不同,其“怨”的内涵就不同,因此造成其诗歌品藻之高下和怨情之丰富,通过对汉代怨诗的解读,说明他是如何继承与发扬我国古代诗学这一理论的。  相似文献   

3.
钟嵘的《诗品》作为一部重要的文学批评著作,将123位诗人分别分定品级。在上品和中品的诗人中,钟嵘多处采用“怨”来作评,其中对曹植、班婕妤和郭泰机可分别定义为“雅怨”、“清怨”和“孤怨”。  相似文献   

4.
王承斌 《天中学刊》2009,24(6):77-79
钟嵘<诗品>论五言诗源流时,将之归为<诗经>、<楚辞>两大流派.当今学者在论及钟嵘对这两派的态度时,多认为他偏重于<诗经>一派,严格说来这是不准确的.钟嵘给予<楚辞>与<诗经>以同等的地位,<楚辞>是他理想的"情兼雅怨"类作品.  相似文献   

5.
钟嵘的《诗品》十分重视诗歌的“情性”,“情性”是其评判诗人诗作的标准之一。自然外物对情感的触发、社会生活对心灵的感荡、穷情写物、以情评诗、真情真美论诗都是其情性观的表现。  相似文献   

6.
本文旨在以钟嵘的"怨"这一概念为核心,通过分析"怨"与"气","怨"与滋味的关系,揭示"怨"这一概念的美学内涵.  相似文献   

7.
南朝梁钟嵘的《诗品》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论专著,专就五言诗立论。《诗品序》是一篇重要的诗论,包含“吟咏性情”说、物感说、“即目直寻”与“自然英旨”说、“诗有三义”说、“滋味”说等诗学观点。  相似文献   

8.
“雅”与“怨”是《诗品》中诗学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分别代表了钟嵘诗学理论的两极。对这两个美学概念的认识,是了解这部作理论体系的最直接的方式。试图从作、社会之间的关系及五言诗的发展情形来说明:雅与怨的标准的提出和完善,是诗的形式走向雅化的关键条件.  相似文献   

9.
位居上品的班婕妤,受称道的是《团扇歌》的怨悱之情;中品徐淑,被肯定的是《答秦嘉诗》的哀婉凄怨之情。而品评鲍令晖时,称赞其拟古尤胜,观其作品可知,其胜就胜在感情的动人。对于韩兰英诗作,只从文辞方面进行概括,未予以诗情方面的评价,也许这正是其位居下品的原因。从钟嵘对四位女诗人的品语中可以见出,他秉持的观点是以情动人,雅正怨幽;文辞之精,置于情感之后。相较于其"风力与丹采"相结合的诗学观点,其女性文学观更偏重于情感的表达,这也许正是钟嵘潜意识里对女性文学的定位。  相似文献   

10.
"知人论世"是中国文学的一种传统批评方法,它作为评论文学作品的一种原则不断流传和发展,在中国古代许多文论作品中都可以看到这种批评方法的运用,钟嵘《诗品》也不例外。本文结合"知人论世"这一概念的内涵和发展状况,从诗歌发生、诗歌本质、诗歌风格三个方面深入探讨钟嵘对这一批评方法的应用和发展。  相似文献   

11.
钟嵘《诗品》构建了完整的诗歌评论体系,他是根据自己及同时代的文学观念和诗学理想评价了120多位诗人的风格特色,其中陶渊明居于中品。对陶渊明的评价主要体现了陶诗的继承源流、个性特征,并对陶诗做了流派的总体评价,这些对帮助后人理解陶诗有很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该文逐句解析钟嵘《诗品》卷中"宋征士陶潜"条,揭示了钟嵘对陶渊明五言诗特点和价值的理解。笔者基于陶诗的本来创作实绩,并结合其他评论家评价,客观辨证地看待钟嵘《诗品》中对陶渊明的定位和评价。  相似文献   

13.
"兴"作为中国古代一个重要的审美范畴,在钟嵘《诗品序》中的意义内涵实现了实质性的突破:建立在物感说上的"兴"范畴在吟咏题材方面由自然扩大到社会人事;主客体之间的距离被进一步拉近,强调不能因为用事或声律而伤诗之真美;同时,玄学领域中的"言意之辨"对钟嵘启发很大,他明确提出"言有尽而意无穷,兴也",并提出"滋味"概念,对中国后世文论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4.
从《诗品》对陆机的评价看钟嵘的诗歌鉴赏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钟嵘《诗品》中表现出的重词采的诗学观,推其原因,是与当时的文风密切相关的。汉末魏晋时,当时以高门文士为中心的文学集团不断出现,再加上帝王的提倡,在当时社会和时代气氛的影响下,文人多崇尚那种精致、华丽和轻柔的美,对华丽辞藻的追求也就成为必然。“善属文,辞藻遒艳”成为当时评价人物的常用语言。在当时帝王的提倡下,南朝的文人集团经常聚集在一起,切磋文义,倡和争盛,从事文学创作活动,这些文人创作集团操纵着文风的转变。在《诗品》中钟嵘反对用典,批评“大明、泰始中,文章殆同书抄,近任日方王元长等,词不贵奇,竞须新事”,挖苦那些堆彻典故的人为“虽谢天才,且表学问”。很显然,钟嵘表达了自己的观点:诗歌有和一般说理、议论文章不同的趣味,不是发发议论,讲讲道理,用用典故就可以成为诗歌的,他强调诗歌必须有美的形象、感发人的意志、激动人的感情,能引起人的审美趣味,而美的形式是诗歌表达感情的重要手段。钟嵘评诗注重词采的华美虽然有矫枉过正之嫌,但是准确把握了诗歌与其他文体不同的特点,加深了人们对诗歌的认识,推动了诗歌自身的发展,为唐诗的繁荣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5.
钟嵘在建立中国诗美学进而建立中国纯美学方面有开拓之功。他建构了以“味”的审美感觉为中心的审美创作和鉴赏论。他所说的五言之有“滋味”、所描述的“诗之至”境是“味之者无极,闻之者动心”,所贬斥的玄言诗是“淡乎寡味”。他的“味”论与诗体进化形式相关,与诗的形象感相关,更与诗的深层涵蕴相关。他对实现“滋味”至境的途径和手段有完整的描述,对兴、比、赋作出了具有美学色彩的阐释。他对“风力”与“丹彩”并重的诗美型态的重视,对“词采华茂”的欣赏,对“质木无文”的不满,对诗美与对象世界“直寻”关系的确定及其自然性美学观,都带有所处时代的审美理想的特征,代表了那个时代美学上的最高水平,并在总体美学思想和精神方面沾溉后世。  相似文献   

16.
钟嵘的文学阐释理论,直接继承了传统诗学研究的优秀成果,并结合自己所处时代,对作家以优劣分品品评,提出了一系列具有开创性的文学批评理论。因此本文所探讨的是,钟嵘《诗品》是如何对“传统”和“此在”进行沟通,来宏大传统的文学空间的。  相似文献   

17.
钟嵘的《诗品》是以五言诗为对象的一本文学批评专著。本文从其批评理论和批评方法两个方面论述了其文学理论思想。他通过感物说,渊源论,滋味说,风骨说和气论等确立起评价诗歌的标准。并以知人论世,摘句,借言,象喻批评和比较等方法践行自己的批评实践。  相似文献   

18.
本年谱稿考索了我国古代著名的诗论家钟嵘历经宋、齐、梁三代的复杂一生,厘定其生年、求学、仕宦、交游及其《诗品》成书过程,力图在更广阔的社会文化背景下,揭示其诗学产生与形成的更深层的原因。  相似文献   

19.
钟嵘《诗品》注释辨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诗品》某些语源出处等比诸家注本提供了更早的资料,并对一些词语和批评概念的内涵作了新的解释。  相似文献   

20.
钟嵘诗歌理论在中国古代诗论的发展史上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诗品序》是钟嵘《诗品》中的一篇重要诗论。以《诗品序》为中心剖析钟嵘的诗学观,即:追求自然美的"自然英旨说";情与物之"滋味说";定品第显优劣及诗者发泄哀怨凄苍的"风力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