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就”和“才”的使用频率很高,二者同属副词,使用方法基本相同,但二者也存在差异。我们发现——二者前后词语词性的不同是造成句子意义不同的重要原因,我们从分析二者前后词语词性的不同,继而分析句子意义的差异。  相似文献   

2.
在现代汉语普通话中,“作”和“做”是一对语音相同,语义相近的同音近义词。由于二者相差甚微,使得我们在运用时很难准确把握。那么,我们将如何区别它们,才能确保二者在使用上的准确性呢?方法只有一个,那就是在认清它们相近意义的同时,找出它们的细微差别。 在最初的汉语中,只有一个“作”,《说文解字》中也只收了这个“作”,即“起也,从人,乍声,则洛切”。这就是说,在先秦两汉时期,凡应该用“Zuò”这个音表达“作”的意义时,都写“作”。例如《乐府诗  相似文献   

3.
郑婵婵 《文教资料》2013,(31):157-159
“年”与“岁”是在古代汉语中是两个意义相近的词,虽然起始义不同,但有许多相同的引申义,用法也有相似之处,尤其是在计时和纪龄用作时间单位时,更是有着错综复杂的关系。本文将论述“年”与“岁”的异同,理清二者在历史上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鹊”与“雀”读音相同,在成语中出现时很容易混淆,因此有必要加以区分。一、搭配不同鹊与鸠大小相近,都喜欢在高树上筑巢,因此人们常将二者并列,如“鹊巢鸠占”“鹊笑鸠舞”。雀与燕大小相近,都爱在房檐下筑巢,二者并列组成的成语有“燕雀处堂”“燕雀相贺”“五雀六燕”等。  相似文献   

5.
“X比Y还W”具有统一的构式意义,即反预期比较。“X比Y更W”的构式意义为递进比较。二者在构式上存在着差异,没有共同的语法意义。二者还具有主观性差异,还可以兼容共用。二者在句法表现上也有差异,这些差异可以通过构式意义得到解释。  相似文献   

6.
“望文生义”与“顾名思义”是两个语意相近的成语,因其短语结构相同(同属连动式短语),且语法功用基本一致,因而不少人难以将二者区别开来。其实,“望文生义”与“顾名思义”是有较明显区别的,现将二者涵义分别略析如下:  相似文献   

7.
“答疑”和“解惑”是学生使用率比较高的两个词,通常是指教师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因为二者意义相近,所以很容易被理解为答疑即是解惑,解惑便是答疑。但仔细比较一下,二者却不尽相同。“答”和“解”可谓完全同义,“疑”和“惑”可就有点程度上的差别了。疑为疑问,惑为困  相似文献   

8.
日语动词的“ル”形和“テイル”形是动词基本形式的重要组成部分,教材中对二者的解释往往较为简单,在实际应用中在类似用法的区别上往往给学习者造成困扰。本文通过对二者基本意义的阐述,以浅显丰富的例句对其用法的重叠点——“表示习惯或反复性动作、事件”这一用法加以分析,总结出二者的差异。  相似文献   

9.
“介词+X+来说”和“介词+X+说来”这两个看似相近的结构,在介词选择、X的语义类型和整体功能三个方面均有差异。对“介词+X+来说”和“介词+X+说来”展开比较研究,有助于促进人们对二者的认识,并丰富框式介词结构这一领域的研究视角和成果。  相似文献   

10.
“又”和“再”的区别及翻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又”和“再”是汉语口语和书面语都常用的两个副词.由于意思相近,学生在语言实践中经常用错.本文结合作者的教学实践,通过大量例句,阐明了二者的区别的翻译  相似文献   

11.
在表达持续体概念上,汉语有两种表达形式“VP+着”和“VP+中”,二者在表达意义上有一定的共性,但二者又不可简单进行同义替换,还存在一定差异。本文从语法功能的角度探讨二者的异同。  相似文献   

12.
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工农业余中等学校初中课本》语文第二册《琥珀》中有句话:“几十年,几百年,几千年的时候过去了。”我们认为这句话中的“时候”用得不合适,应改为“时间”。“时候”和“时间”意义相近,都是表时问的名词,在一定条件下,二者可以通用,比如“他来的时候不对,我可没办法”,也可说“他来的时间不对,我可没办法”。但在一般情况下,二者是有区别的,不可混  相似文献   

13.
现代汉语中存在两种语义上较为相近的表达形式:“名一量”和“一量名”,二者在某些情况下可以互换,但有时互换,语感上又会难以接受。经过对大量的语料进行分析,可以发现“名一量”结构要求“名词”具有一定附属义。同时,二者在指称方面均可以充当非指称成分,这时“名一量”和“一量名”可以互换;但又因为“名一量”结构要求“名词”具有一定附属义,因此二者互换之后语感上难以接受。  相似文献   

14.
“诞辰”与“诞生”是读音相近的一对近义词,都含有庄重的感情色彩。但是,二者的意义、词性、结构和语法功能都有明显的不同。“诞辰”与“诞生”的共同语素“诞”,是“出生”的意思;不同语素是”辰”、“生”,“辰”指“时日”,“生”指“出生”。“诞生”,意即“出生”,并列结构动词作谓语,后边能带数量词(数量短语)作补语。如,“诞生××周年”。  相似文献   

15.
以往研究认为“由于”和“既然”之间句法位置差异可以从它们存在语义上的主观性差异得到解释;历时语料调查显示二者的句法位置差异可以从它们在古代汉语中的意义以及语法化的过程得到更直接的解释。  相似文献   

16.
从情态动词“能”和“会”的情态意义在主客观认知域上的对立倾向出发,考察二者在主观标记、言者主语和句子主语、条件的可否定与不可否定性、预设条件、自由形式和粘着形式等五个方面存在的主观性差异,得出“会”比“能”的主观性更强的观点。  相似文献   

17.
“以至”“以致”辨安徽省巢湖师专史国东“以至”和“以致”作为字形相近,经常使用的一组同音词,都是能单用在复句中以表示结果的连词,都可出现于后一分句的开头,但用法不同。然而,在一些报刊、杂志中二者不分,混用的现象屡有所见,语言实践中的这种误用亟须规范。...  相似文献   

18.
量词“颗”与“粒”的认知语义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芳 《语文知识》2009,(2):54-58
“颗”和“粒”是现代汉语中两个语义相近的个体量词,一般的语义学知识很难解释清楚两者的异同。本文将运用认知语言学的相关理论对它们进行分析,以找出二者的差别及这些差别所包含的认知因素。  相似文献   

19.
对“不客气”和“别客气”进行多方面比较的结果表明:“不客气”和“别客气”在使用语境、词语增量和语法单位上存在差异;在语用上,“不客气”比“别客气”更礼貌。其深层理据在于:第一,“不客气”的主语是言者主语,“别客气”的主语是句子主语,而二者主语的分别是移情策略在言语交际中的运用;第二,语法化对语义的制约,“不客气”的语法意义是不必要客气,“别客气”的语法意义是不需要客气,“不客气”强调客观不必要,自然更易为听话人接受。  相似文献   

20.
任竞春 《语文知识》2006,(11):20-20
“胜景”与“盛景”读音相同。意义相近,使用起来很容易混淆。人们经常在该用“胜景”的地方用了“盛景”。例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