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老舍的《月牙儿》以月牙儿作为线索,线性地描写了旧社会女性生活的艰难,用如同散文诗般的语言,为我们再现了旧社会扭曲的社会风气,妇女们低下的社会地位,以及妇女腐朽守旧的思想。她们的悲剧包括了自己的主观意识、命运的安排、社会风气的腐败等等。而月牙儿在文中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作为意象,它连接了整个文章,反映了女主人公心态的变化,也展示了妇女们悲惨的命运。  相似文献   

2.
曾艳 《文学教育(上)》2009,(13):136-137
一九三一年,老舍写了一部后来毁于“一·二八”战火的长篇小说《大明湖》,《月牙儿》是从其余烬里升华出来的精华,材料是其中最精彩的最忘却不了的一部分,写得集中、整齐、完美。老舍曾经说过:“由现在看来,我楞愿要《月牙儿》而不要《大明湖》了。”[1]由此不难看出作者对《月牙儿》的喜爱。在作品中,读者久久不能忘却凄美的月牙儿给这个作品烘托的那种氛围。月牙儿出现的次数之多,不得不让人想起“我”的命运转变。“月牙儿”作为一种意象在作品《月牙儿》中共出现了八次。  相似文献   

3.
《月牙儿》是老舍先生的代表作之一。小说通过对城市贫民悲剧命运的描写,揭示了旧社会的黑暗,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在艺术上体现了悲剧式的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4.
老舍的小说《月牙儿》旨在反映挣扎在社会最底层的广大妇女的不幸命运。由于“我”和“妈”的道路的特殊性,似乎不能完成这个任务,倒是小说中处于次要地位的“小磁人”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小磁人”的出场加速了“我”堕落的脚步。“小磁人”的意义在于把“我”的悲剧扩大为广大劳动妇女的悲剧,“我”从“小磁人”身上看到了女人共同的无可摆脱的悲剧命运从而走向了堕落。有了她,小说的社会批判意义更加深刻。  相似文献   

5.
自古以来,月亮都是人们情感的载体,关于月亮的描写数不胜数,不少诗人墨客都对它咏之叹之。老舍的作品《月牙儿》却不是如此.他写的是“月牙儿”陪着“下贱女人”的生活往事,“月牙儿”在其中的象征意义表现出凄凉的美。  相似文献   

6.
读老舍的《月牙儿》,最难忘的是那清冷而神秘的月牙儿,在小说中,它不是一个纯粹客观的物象,而是与“我”的心境息息相关的意象,它不断地重复出现,每一次是暗示着“我”的情感体验与复杂心态。小说以月牙儿为线索展示“我”的心灵世界,作者是这样描写第一次出现的月牙儿:“那第一次,带着寒气的月牙儿确是带着寒气,它第一次在我的云中是酸苦的,它那一点点微弱的浅金光儿照着我的泪,”一  相似文献   

7.
月牙儿弯弯     
月牙儿弯弯,月牙儿弯弯,好像柳叶儿一片;月牙儿弯弯,月牙儿弯弯,又像弯弯的小船。摇走喧闹的白天,摇来宁静的夜晚。小小月牙儿多可爱,远远地挂在天边。月牙儿弯弯,月牙儿弯弯!好像奶奶的摇篮;月牙儿弯弯,月牙儿弯弯,又像妈妈的臂弯。摇得云姐姐要睡觉,摇得星弟弟直眨眼。小小月牙儿多友好,把我也摇进梦里边。月牙儿弯弯@熊益美!332100$江西九江县新城小学  相似文献   

8.
本文把《月牙儿》与《阳光》进行互补性阅读,发现《月牙儿》的主题并不完全是反映贫穷对妇女命运的改变,《阳光》中的女主人公出身富有,却同样面临《月牙儿》的主人公的悲剧,所以《月牙儿》和《阳光》的主题都是在揭示女性在男权社会中的生存困境。几千年来以男权为核心的传统文化给予女性一种依附性的生存规范,女性在这样的生存规范中,也不由自主地以男性的观念索取自己的生存原则,并由此导致了自主、独立意识的匮乏,也导致了自己悲剧性的存在。  相似文献   

9.
在老舍的作品中,《月牙儿》是一个颇为独特的篇什。它显而易见地标举了象征主义艺术表现的手法:《月牙儿》使用了月牙、黑暗、饥饿、花、蝙蝠等象征形象,并且构成一个粗疏的体系;更重要的是,象征主义手法的系统运用。更突出地表现在“月牙儿”这一象征形象运用的节奏感和“循环结构”上。  相似文献   

10.
作为有着悲剧意识和忧患意识的知识分子、作家,现代的老舍与当代的阎真跨越时空奏响了共同的心灵震颤之曲:《月牙儿》中的“我”(妓女)、《沧浪之水》中的“我”(池大为)以“灵魂堕落”的自我倾诉,剖析了知识分子日常生活中宿命性的人生“真理”,从而传达出不同时代的作家对转型期知识分子前途命运共同的困惑和抗拒。  相似文献   

11.
《月牙儿》是老舍最为称道的优秀短篇 ,老舍一贯以“幽默”著称 ,但在这篇小说里没有一句幽默的话。因为作家想着的不再是“随便说笑话”,而是描写旧中国社会底层骇人听闻的悲惨现实。作品宛如一支呜咽的二胡曲 ,如泣如诉地叙述了一个纯真、善良 ,憧憬着美好未来的姑娘在生活和重压下 ,不得不步母亲后尘沦落为暗娼的悲惨故事。作品中 ,那冷冷的月牙儿多次出现 ,它既成为文章的标题 ,又是全文的一条感情线索 ,具有多种艺术功能。首先 ,它是主人公悲剧命运的见证 ,是贯穿全篇的感情线索 ,由它引起的诸多联想 ,沟通了情节 ,连贯了结构、铺陈了…  相似文献   

12.
月牙儿     
月牙儿不知跑到哪儿淘气去了你看,她打破了银盘一半挂在天空一半抛在水塘小鱼儿看见了跑来凑热闹玩得忘了回家月牙儿@覃琬霖  相似文献   

13.
老舍是一个乐于为普通老百姓创作、善于表现“小人物”的文学大师。在《月牙儿》中,他把目光逼视到城市的最底层,通过一对母女为生活所迫,先后沦为暗娼的悲惨故事,揭示城市贫民悲剧命运的不可避免性,真切地流露出对“小人物”的慈悲和同情。女主人公梦魇似的命运、诗的境界和氛围及浓郁的抒情色彩使小说具有恒久的艺术生命。  相似文献   

14.
月牙儿弯弯     
窗外,几颗明亮的星星,点缀着那方晴空,那笑弯了眉毛、笑弯了嘴儿的月牙儿,不知道什么时候,也悄悄地爬上了树梢。"唉,要是我额上这弯月牙儿,能挂到天上去,永远不再回来,该有多好?"女孩儿兴儿喜欢在有月牙儿的夜晚,托着腮帮,傻傻地望着月亮,傻傻地想着同一个问题。  相似文献   

15.
老舍的《月牙儿》通过一个少女的自述,展示出一幕母女两代被腐朽黑暗的旧社会所逼而沦落为暗娼和终于被吞噬的悲剧。鲁迅在《再论雷锋塔的倒掉》一文中说“悲剧将人生的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指出了悲剧的性质是“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悲剧的结局是毁灭。车尔尼雪夫斯基说:“悲剧是崇高的最高、最深刻的一种”,他认为沙士比亚的《奥赛罗》所以是崇高的悲剧,  相似文献   

16.
一位语文教师讲过这样一件事,他给学生举一个比喻的例子:“月牙儿弯弯像什么?”学生争相回答,有说像小船的,有说像镰刀的,回答虽然都不错,却没有跳出书本上学来的那些知识。在他的启发下,一个学生回答说:“月牙儿弯弯像香熊。”这一下,不但引起哄堂大笑,而且他还听到学生小声嘀咕:“嘻,月牙儿像香蕉?”“哼,她就知道吃!”  相似文献   

17.
我这儿要谈的是《月牙儿》的“艺术特色”,因而我舍弃了结构完整、语言流畅等不属“特色”的东西。谈特色最忌堆积危言,大冠空洞的评语,因而我对每一个“特色”都做了切实的说明。我们读老舍先生的名作《月牙儿》就象是喝着可口的香槟走入一个悲凉的地窑,而这香槟的清香使人心头有点快意,从而姑且  相似文献   

18.
月牙儿     
不知是哪个调皮的孩子 摘下了筒花的一瓣 把它放进了墨绿的湖里 像一只漂泊的小船老师评语; 这些几乎.脱口而出的孩子话,涛t慈笼。这些孩子用他们的.心和.气去艘翅世界,去开拐典的情味,而这些体脸是所润的“成人”体珠不到的。月牙儿@潘淑巧!学生 @胡文杰~~  相似文献   

19.
老舍的《月牙儿》共有四十三节,小说描述了主人公"我"由一个7岁的小女孩长成少女,又沦落为暗娼,最终被关进监狱的悲惨一生。《月牙儿》以母女两代人相继为娼的命运,为我们揭示了旧中国黑暗社会中,女性不可避免的悲剧命运。本文以命运轮回为主线,围绕女性在个性解放的追求这一主题上阐述了旧中国对女性生存和追求的抹杀。  相似文献   

20.
月牙儿     
月牙儿挂在星稀的夜空,泛出 微微的白光。月牙儿总是那样甜,那 样美,十多年来它都不曾变过。 那年我才七岁,还在上小学。父 母把我寄托在老师家里,虽然有很 多同学,但是很少有人来关心我。记 得第一次看到芊的时候,天上也是 有月牙儿的。她的母亲也带她来托 住在老师家里,她害羞地依傍在母 亲的身边。我肆无忌惮地盯着那双 水灵灵的眼睛,一闪一闪的,里面 像有两颗星星。她也看到我了,但 马上把头别了过去。等老师带着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