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侠文化发展至盛唐,风气为之一振。侠风炽盛,咏侠诗创作达到高潮。作者众多,诗篇甚繁,呈现出其独特的风貌。盛唐咏侠诗反映出了唐代独特的社会文化心理,扩大了唐诗的艺术容量,增加了唐诗的艺术魅力,亦是“盛唐气象”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2.
李新  高琴 《保定师专学报》2008,21(1):103-106
有唐一代,社会上任侠思潮盛行,河北诗人依托燕赵大地“好气任侠”、“悲歌慷慨”的传统风俗底蕴和地域文化优势,热烈赞美任侠精神,以好勇重义、脱略使气的侠士自命,创作出一大批优秀的咏侠诗篇,以其豪迈的气势和阳刚的美学风貌,为唐诗“风骨”质性特征的成熟注入了刚健浑厚的内蕴,在唐诗发展史上,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3.
拟通过一批具有"侠义精神"的古典舞作品作为切入口,阐述当代古典舞创作与传统的崇侠文化心理具有紧密联系:一、与古典舞脱胎于戏曲、武术的文化源流有关;二、与弘扬阳刚美学的审美追求有关;三、与追求强烈的舞蹈视觉冲击效果有关。四、与弘扬民族传统的文化精神有关。侠文化精神是中国传统人文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研究挖掘古典舞剧目创作中的崇侠文化心理有利于这种精神财富在新的时代里继续发扬光大。  相似文献   

4.
黄荣煌 《柳州师专学报》2012,27(6):17-20,16
唐代的落第诗是唐诗的一个重要部分.本文从唐代落第诗的创作主体入手,讨论了唐代落第诗创作主体的主要构成及地域分布问题.  相似文献   

5.
《鹿鼎记》是金庸先生创作的最后一部武侠小说。在这部小说里,金庸以佛家"无色无相"的手法和勇于自我否定的勇气,彻底颠覆了此前构造的江湖文化和"侠"文化,而这种颠覆性创作反映了他对人性、创作、"侠"文化、以及当时社会的反思,使得《鹿鼎记》达到了中国武侠小说创作的巅峰。  相似文献   

6.
燕赵文化主要由侠文化与儒文化构成,其精神内涵包括:任侠使气、慷慨悲歌、崇儒尚雅、敦厚务实.燕赵文化精神的形成原因有三:边缘性的地理位置生成的悲慨情愫;游牧文化的浸染;儒家文化的影响.燕赵文化精神对燕赵诗人产生的影响表现为:舍生取义的任侠豪气,献身沙场的慷慨情怀,宗经务实的质朴文风.其任侠使气、慷慨悲歌之精神在促成唐诗的风骨形成上起到重要的作用;其崇儒尚雅、敦厚务实之文化品格为唐诗的典重质性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7.
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唐朝是我国诗歌最辉煌的朝代。咏侠诗是唐诗的重要组成部分,但长期以来并不为世人注目。本文探寻了唐人咏侠诗盛行的因素,探讨了唐人咏侠诗中的抒情诗和叙事诗,并对李白的咏侠诗做了重点分析。  相似文献   

8.
唐诗与邯郸文化研究属于唐诗与地域文化研究的领域。虽有学者把唐诗作为史料进行历史研究,或者将有关邯郸文化的唐诗进行编选,但都未能在《全唐诗》的全部范围内,搜集整理有关邯郸的诗歌,进而深入考察分析。尝试从这一内容进行论述,以邯郸本土诗人及其创作和以邯郸历史文化作为核心的外来流寓诗人创作进行论述分析,希望填补《全唐诗》与邯郸文化研究领域的不足。  相似文献   

9.
以《张垣诗坛》创刊号和第二期为文本,对张家口诗词协会的创作实绩进行了评述,即创作队伍宏大多元,是构建地方和谐文化的生力军之一;诗作涌动着英雄与时代互动双赢的盛世气息;创作风格上更多地继承了宋诗传统,却也不乏唐诗风采;诗体上体现着对传统诗词的尊重热爱。  相似文献   

10.
“侠”的形象塑造与人格建构是武侠小说创作的关键。金庸依据传统文化思想和现代文化观念,重新塑造了“侠”的人格形象,为“侠”的人格精神注入了崭新的文化内涵,满足了现代读者的精神渴望和心理需求。  相似文献   

11.
一部好的舞蹈作品能让欣赏者读出它所隐含的文化,那无疑又是一部有深度的作品。文化修养对舞蹈创作的影响因素表现在四个方面:文化的含义与文化修养,文化与艺术之间的关系,文化对舞蹈创作的作用,良好的文化修养是舞蹈创作的基础。文化修养对舞蹈创作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舞蹈创作过程不仅仅表现出舞蹈创作者的专业素质,更重要的是反映其文化修养。  相似文献   

12.
批判中建构:论鲁迅与侠文化精神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侠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体系中的重要一维,侠文化精神是侠文化之话语内涵的价值核心。鲁迅对侠文化进行了批判性改造,继承和发扬了侠文化精神,致力于文化与人格的双重建构。这种文化改造思路对当前文化建设具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13.
对侠文化的价值作研究,从个体自由与制度补丁两个方面展开论述,探讨侠文化对两大涉及人群即侠客和普通民众的意义.侠文化的价值研究应该以侠文化的本质为理论基础,侠文化在个体自由与制度补丁两个方面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袁虹 《黑河学院学报》2023,(10):133-135+152
唐诗作为唐朝文化社会发展的重要表达载体,是了解唐代不同时期社会文化的重要手段。唐诗中女性形象一直是浓墨重彩的篇章。唐诗作品中所反映出的女性审美是唐代诗词作品中的重要题材,通过对不同类别女性审美的描述,可以展示当时女性的生活状态与社会活动等,反映了不同社会发展变化对于女性形象的影响。如白居易、李白等,其创作的作品都有反映当时的女性审美文化。这种女性审美文化,对于后世女性审美的发展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15.
唐诗的两种辉煌——兼论唐诗经典接受史的研究思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唐诗有两部历史,创作史和接受史;唐诗也有两种辉煌,创作史的辉煌和接受史的辉煌。辉煌的唐诗创作史是唐人全面生活的诗化,也是唐人生存智慧的艺术结晶;辉煌的唐诗接受史则是唐人雄浑诗魂的传递史,更是唐诗对民族心灵的塑造史。经典是心灵与文化的结晶,是诗情与哲理的载体,也是审美阅读的直接对象。一部唐诗接受史实质是一部唐诗经典接受史。因此,唐诗接受史研究应当以唐诗经典为中心,通过唐诗经典接受史的多方面、多角度的深入研究,让唐诗的风神情韵进入现代人的生活,滋养现代人的心灵。  相似文献   

16.
唐诗与和歌作为中日文化的精髓,表现出了较高的艺术创作水准与较高的审美价值。从其发展来看,和歌受到唐诗的影响,在创作手法与意境构造上与唐诗有许多相似之处。但和歌绝不仅仅是对唐诗的模仿,其在修辞手法、创作理念上都有自己独特的认识。因而,我们在研究和歌时,要辩证地看待其与唐诗的传承关系,关注其自身发展的脉络与情感表达,注重其审美取向的转变。  相似文献   

17.
诗歌是一种喜闻乐见的文学形式。诗歌的创作主要依靠形象思维,而数字恰恰是单调乏味的,似乎与形象二字相距甚远。然而,在我国古典诗歌中,诗人们却将这些看似枯燥乏味的数字嵌入诗中,使之韵味无穷、情趣陡增。唐诗是我国古典诗歌艺术的最高峰,其创作技巧千姿百态,数字入诗便是其中之一。本文从创作方式和艺术效果两方面对唐诗以数字入诗的艺术技巧作一点浅陋的分析。  相似文献   

18.
侠文化早已深入人心,作为一个重要的文化现象,它已经对平民,进而对社会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本文从平民的慕侠思想,群体的特征,侠与主流社会的关系,现代传媒对侠文化的推广,平民眼中侠形象的变异等多方面对"侠"对平民的进而对社会的影响作了剖析.  相似文献   

19.
蒋光慈从小深受侠文化影响,侠文化精神的浸润和无产阶级革命思想的灵魂洗礼,在其人格结构和文化心理深层逐渐形成一种复杂的情结——革命侠义情结。蒋光慈的小说创作始终流贯着革命侠义情结.不仅体现了他的人格建构的理想,而且表达了他对无产阶级文化建构的追求。这种革命侠义情结的特点呈现为革命与侠义结合,人性与侠性交融,使暴力和正义二者在革命话语中达成有机统一.从而在现实革命斗争中起到呼唤民众觉醒、砥砺人民斗志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20.
音乐是唐诗的重要题材,几乎唐代所有的著名诗人都写有过咏乐诗。而不同诗人的咏乐诗又体现出不同的风格。本文正是通过对三首咏乐诗的比较,来辨析三位诗人的不同创作风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