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当代文学史上,以书写乡村记忆为主旨的散文作品颇为流行。但以如此沉痛哀婉的笔调,叙写自我存在之殇及弃乡情愫的作品却并不常见。尤其是与乡土文学中惯有的怀乡主题相比,《黄昏的掌纹》显然更倾向于对乡村负面因素的书写。一般而言,但凡涉及故乡题材的文学创作,大多具有一种类似的抒情模式:  相似文献   

2.
张炜的长篇新作《外省书》以意象化的叙述、哲理的思辩,呈现出零散状态。而小说主人公的忏悔意识贯穿其中,凸现出人类深沉的隐秘结构。这两方面的融汇统一正是张炜小说追求的一种新品质。  相似文献   

3.
现实主义本是我们借用西方的名词,它最早在文学领域里的出现是在席勒的《论素朴的诗和感伤的诗》(1794-1796年)这篇论文里。在这里,席勒是把“现实主义”与“理想主义”相对立提出的。作为一种现实主义创作潮流,它又特指产生于19世纪中叶,以暴露和批判资本主义为主要特色的面对现实的创作,又被人们称之为“批判现实主义”。作为一种创作方法,恩格斯曾概括其特点为“除细节的真实外,还要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而对它进行比较宽泛的理解,当代中国文学研究者又泛指那些以描写现实主义为主的文学创作,由此他们认为《诗经.国风》里有许多优秀的现实主义诗篇。但我们这里借用“现实主义”这一名词来概括《诗经》的创作传统,并不仅仅止于《国风》的一些创作,而是从民族文化的传统出发,看整部《诗经》的创作者们如何立足于社会现实,用自己特殊的文化眼光去观察生活、描写生活,抒发情感和表现理想,并如何形成一种特殊的民族文学创作精神的。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以动物为题材的散文创作可谓是佳作迭出。相较于此前因启蒙传统而生的人类中心主义立场,现如今的作家显然聪明了许多。他们明白,在时空流变万物苍茫的宇宙洪荒中,人类的有生之涯犹如白驹过隙,和猫儿狗儿其实并无两样,皆为沧海之一粟。只不过人之为人,就是要殚精竭虑地穷尽生命价值,以存在之思遣有涯之生。但那些猫儿狗儿呢?它们会不会也有爱欲情仇?会不会也像人类般纠结于存在之意义?要是搁过去,这些问题显然有些滑稽可笑,因为人类自个儿都活得如履薄冰战战兢兢,谁还有闲情去操心其它物种?不过自打生态主义的思潮兴起之后,许多作家才幡然醒悟,原来其它物种也有纯然属己的存在形式。倘若我们舍弃物尽其用的眼光去琢磨它们,倒是有可能真正走近猫儿狗儿的生命世界。从这个角度说,我以为黄雪蕻的散文《野猫》弃绝了人类中心主义的写作立场,凭借着细腻入微的体察随想,在野猫不卑不亢的存在姿态中,剥丝抽茧出了一个自由和尊严的世界。  相似文献   

5.
文学巨匠、世纪老人巴金一生经历坎坷,饱经风霜,他给我们留下了极其丰厚的精神遗产。《随想录》是巴金老人晚年创作的一部杂文集,他直面“文革”带来的灾难,直面自己人格曾经出现的扭曲,进行深深的自贵和沉痛的忏悔。他用笔作刀,对自己进行深入的解剖,深入到灵魂深处进行拷问。这种反思和忏悔成为他一生的情结,是贯穿《随想录》的一条红线,是巴金老人光辉人格的写照。  相似文献   

6.
押白忠德的秦岭动物生态散文集《我的秦岭邻居》,以生命之真、生机之美、生活之善,给我们喧嚣的精神世界吹来一缕清凉的风。这是作者身心虚一凝静的注视,是对自然、对生命、对人生世界的精神投入,既与中国古老道家精神相通,又体现了现代中国的理性情怀,并具有了一种宗教般的简朴安宁之美,成为全球生态文化潮流的中国支脉。  相似文献   

7.
痛苦是人类求索真理时的不可遏止的冲动,苦难因而承载了非常积极的意义。智慧是对于苦难的洞见彻悟,是对于人世种种苦痛格外关切,智者有高贵的痛苦。佛教是摆脱痛苦的独特而伟大的不二法门,以苦为师,通过每个人自己的修炼达到"心无挂碍"的境界和对苦的解脱。真正的宗教精神自觉到单靠自己去除苦罪的能力毕竟有限,从而发生忏悔心,化出悲悯心,以接受超越的精神力量,便去从事道德文化践履,忏悔是精神超越的条件。"忏悔"来自佛教和基督教,中国文化阙如。武高寿先生在《境界与智慧》一书中,把佛教和基督教联系起来考察,把佛教放在世界文明格局中考辨,从提升境界、促进社会和谐、发扬社会批评、推动宗教与文明对话、厉行法制、倡导社会排忧解难等角度,从超越角度介入社会批判,开拓了研究新领域,首倡作为人学的"文化佛学",关注民生,立足现实,追求超越,是一种关注现实社会人生、世界和平的智慧思想。  相似文献   

8.
作为近年来盛行的一种文学观念,底层叙事因其对人民生活状况的平实表现,以及写作者念兹在兹的人道关怀而倍受文坛瞩目。不过相较于生活本身的纷繁芜杂,底层叙事在表现形式上却流于简单贫乏。那种纠缠于苦难和暴力的书写方式,以及写作者对于底层人民困窘生活的文学想象,都不得不让人怀疑所谓的底层叙事.只不过是知识分子放任同情心理和玩味自我意识的产物。在这个意义上说,风靡于当代文坛的某些底层叙事,  相似文献   

9.
英国现代戏剧家普里斯特利的《罪恶之家》是西方忏悔体类文学作品.该剧借助伯林一家人对待自身罪恶所采取的态度展开演绎,通过对忏悔的不同态度,不仅揭示了物欲横流社会下人性的丑恶,而且展示了“忏悔”对个人及社会具有的规范和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0.
小说家言,未可全信。 ——俞平伯 一 绕道。 暂且避开《小团圆》是否违反作者意愿出版的辩场。我们并非否定那个议题。在现实考量里,我们希望在本书引发的相互抵触的论争之外,界定一种易懂可行的读法,以便建立清楚的,也许大多数人可予接受的解析。  相似文献   

11.
《红庐:雅加的沉香》是一部知青题材的小说。通过王佬龙、坦桑等人物命运的刻画,为读者展示了那个非正常年代的荒唐的生活面貌。对雅加这个地方的风土人情的描述,具有较高的民俗价值。小说中的忏悔意识和反思色彩,尤其难能可贵。  相似文献   

12.
《实践论》和《矛盾论》是面向中国问题的哲学,是毛泽东哲学思想的两篇核心著作,开创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先河,在实践基础上产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飞跃——毛泽东思想,进而指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取得了一次又一次的重大胜利。时至当今,《实践论》和《矛盾论》所蕴含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立场、观点和方法仍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3.
残酷与火热的年代,锻炼了姑姑的坚强性格,培养了她对党和事业的无限忠诚。在执行计划生育政策时,姑姑铁面无私、冷酷无情,扼杀了二千八百个胎儿和三个孕妇,结果不仅伤害了他人,也伤害了自己。姑姑晚年的忏悔,不仅昭示姑姑的良心发现和回归,以及对自己人生的重新审视,同时也提醒我们:他人有罪,我亦有罪。  相似文献   

14.
<云间雪崩>展示的是帕米尔高原上人、动物、自然植被等生态链条生存的一幅幅图景,表达的是自然生态的一种秩序,也是人类生命存在的一种秩序.审美,体现了自然界的一种秩序与和谐.人类所处的自然界存在着取之不竭的美,而自然的美又是最原始、最本质的美,因此文学向自然寻求美,从自然中选择审美对象是文学创造艺术美的必须.  相似文献   

15.
郁达夫所受外国文学的影响是相当广泛和复杂的,而卢梭无疑在他心目中占有至高的位置。卢梭在郁达夫的作品尤其是他的传记中留下了深刻的烙印。这种影响主要表现在:大胆而率真的"自我暴露"、浓重的忏悔意识与超俗的自我审视等方面。  相似文献   

16.
《诗经》在中国文化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具体体现在政治价值、历史价值、文学价值三个方面,诚如闻一多先生所言,它是宗教,是政治,是教育,是社会,它是最全面的生活。  相似文献   

17.
前几年,华人导演李安执导的影片《断背山》风靡一时,"断背"由此成了同性恋,尤其是男同性恋的代名词。在中国当代文坛,写女同性恋的小说不少,但写男同性恋的小说似乎还并不多见,尤其是由女作家来写男同性恋的小说就更不多见了。  相似文献   

18.
《周易》记事文的文学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易》记事文语言简洁精炼,用词准确恰当,记事内容广泛,在记事中综合运用了议论、抒情、对比、心理与场景描写、人物形象刻画等文学笔法,对后世散文创作有着深远的影响。本文通过对《周易》卦爻辞中有关历史事件、社会生活的记事分析,来探讨《周易》卦爻辞记事文作为记事体文学先驱的文学价值和文学史地位。  相似文献   

19.
《囚绿记》写了什么?遇绿、赏绿、囚绿、释绿、念绿。遇绿、赏绿情感经历是初恋(一见钟情)、留恋、迷恋。因为迷恋,走向占有,情感也有三个阶段,喜悦、不快、可怜。最后走向开释。爱得迷失、爱得自私、爱的忏悔。因迷失而自私,因自私而忏悔。情感一波三折,展现了人性的真实与复杂,表现了人性的迷失与回归。师生一起素读,一起净读,将自己的语文经验和生活经验与文本勾连,读出自我。  相似文献   

20.
王学 《教育学术月刊》2011,(12):107-107
现代性的重要表征之一是价值的颠覆,20世纪人类思想的一个重要主题就是对价值颠覆的思考与价值世界的重构。在中国教育现代化进程中反思中国教育的现代性问题,从人之生存问题入手重构教育观念,反思价值与教育的关系,建构价值教育理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