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主体间性与客观性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吴国林 《科学技术与辩证法》2001,18(6):4-7
本文讨论了主体间性和客观性概念,从哲学史角度考察了主体间性的演变。论证了主体间性既是客观性的条件,又是客观性的基础。没有离开主体间性的客观性。从一定意义上讲,主体间性就是一种客观性。 相似文献
2.
后学院科学及其社会规范——齐曼《真科学》读后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约翰·齐曼认为当代科学正在从学院时代走向后学院时代,因此有必要站在自然主义的客观立场,综合已有各种元科学理论,对学院科学时代的默顿科学规范的合法性和适用性作出全面的审视。他为此对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进行了广角特写,既承认了它们的独特价值,又揭示出其本身所具有的合理性、可信性和普适性的局限。齐曼证明,科学知识那些熟悉的"哲学"特征与日常认知能力以及科学知识生产者之间的奇特的社会关系难分难解。注重团队合作和考评制的新"后学院"研究文化在哲学上正或好或坏地改变着那些曾认为是永恒的科学特征。 相似文献
3.
祝青山 《科学技术与辩证法》2006,23(1):14-16
文章基于科学发展的历史事实,首先从科学认识主体、科学认识本质以及科学认识结果三个方面阐述了自然科学的与境性。在此基础上,从认识的对象、认识的主体际性等方面分析了科学认识的客观性,从而指出自然科学是与境性和客观性的统一。 相似文献
4.
章梅芳 《科学技术与辩证法》2014,(4):13-17
唐娜·哈拉维的科学客观性思想的基本内涵在于以改造并启用视线隐喻作为切入点,强调主体的自我分裂与冲突及其认识论意义,局部视角的优先性,客体的行动者身份,以及知识的情境化特征;这一思想具有鲜明的后现代女性主义色彩,对于科学认识论与女性主义理论的发展具有借鉴意义,同时也存在一些尚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海伦.朗基诺从重新诠释传统科学客观性的角度出发,提出了新的科学客观性思想,认为科学探究中有主观、非经验主义的因素存在,科学的客观性依赖于科学共同体对研究成果评判质疑的程度和范围。尽管她的科学客观性思想存在一定的内部矛盾,但是这种强调社会化、情景性的新的知识范式对于改变未来科学的知识图景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客观性概念的历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鹏 《科学技术与辩证法》2007,24(6):47-50
客观性概念是科学哲学领域的核心概念。随着科学哲学的发展,客观性的含义也不断发生变化:逻辑实证主义主张反映论的客观性,科学知识社会学(SSK)将客观性归结为社会利益,后SSK(Post-SSK)则将客观性定位于科学实践之中。与前两者相比,实践客观性具有更大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7.
8.
基于控制权私利的投资效率与挤占效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摘要:基于控制权私利动机驱动资本投资的理论阐释,本文在上市公司实际控制人和部门经理的两层代理框架下,构建了企业内部经营者攫取控制权私利所引致的非效率投资行为模型。模型研究和扩展分析表明:(1)企业生产部门的低效性引发了经营者通过攫取私利增加收益选择权的动机;(2)在国有股权虚置和内部人控制显著的治理结构下,实际控制人和部门经营者私利的一致性、股权激励机制的弱效性以及薪酬管制的制度刚性,使得上市公司实际控制人更多采用融资资金对经营者攫取私利的收益选择权进行补偿,引发了企业的过度投资行为;(3)低效部门经营者的攫取私利动机和实际控制人补偿行为的相互作用,不仅导致了企业投资的效率低下,而且使得投资资金在高效部门和低效部门之间的配置产生挤占。 相似文献
9.
在当代“Science Studies”领域之内,存在着两个大的亚研究纲领,即SSK和后SSK。在SSK的思维框架之下,科学仍然是知识和表征,其客观性是由社会利益所决定的;而后SSK则将科学看作是一种动态的实践,其客观性在于实践过程中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瞬时突现性。在本体论上,SSK仍然坚持康德式的自然与社会的二元论,而后SSK则打破了这种二分,认为自然与社会共同地建构了科学;在认识论上,SSK试图寻求现象背后的本质———社会利益,而后SSK则只关注科学实践中的各种可见的异质性要素的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10.
石诚 《科学技术与辩证法》2011,(4):38-43
无论是表征主义还是主体间性层面上的客观性都脱离了科学实践。论文由科学仪器为着眼点,分析了科学仪器有助于达成主体间性与科学仪器保证客观性并不矛盾。一方面,科学仪器具有的物质性和透明性以及其黑箱化和标准化趋势有助于科学共同体达成主体间性意义上的客观性。另一方面,客观性是一种实践成就。在科学实践中,通过科学仪器取得客观性需要不断适应自然和研究对象的阻抗和限制,客观性的生成是不断去情景化的过程。科学仪器是取得客观性的有力保障。 相似文献
11.
张燕 《科学技术与辩证法》2007,24(1):59-62
约翰.齐曼在对科学主义和社会建构主义进行批判反思的基础上,提出一种自然主义的科学观,其基础包括:“弱”实在论的本体论、自然主义的进化认识论及语境分析的方法论。 相似文献
12.
论齐曼的自然主义科学观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齐曼认为科学学研究应该采取一种自然主义的立场。他将整体主义方法论作为自然主义立场的一个突出的优势。主张在整体论的基础上,运用进化论的、动态的、多维度、多学科的视角对科学进行描述和刻画,以期完整而真实地理解科学。齐曼的这一自然主义的路线为科学学研究提供了新的启示。 相似文献
13.
14.
以理性和客观的态度,科学、正确地对待SCI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SCI在科研绩效的定量评估中具有实用性,不失为一种具有权威性的国际检索工具。目前我国科技界对SCI所产生的非议,主要是科学论文评价的行政化所致。建立和完善同行评议,可以有效避免行政介入所带来的负面影响,更加客观、准确地评价学者及学术论文的水平。这也有助于恢复SCI等检索工具的客观性和公正性。同时,我们要积极努力地建设自己的科学论文评价体系,这不仅有助于客观、准确地评价学术论文的水平,而且也可有效地提高我国科技论文在国际上的地位。 相似文献
15.
"客观性"辨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邢冬梅 《科学技术与辩证法》2004,21(3):37-40
逻辑实证主义忽视认知主体的力量,把客观性视为一种统计学上的平均,其目的是消除和控制情感、偏见或利益的导向,结果之一就是认知者的社会文化背景被化归或消失,认知者或观察者逐渐消失,成为一种自我记录的装置.社会建构主义走向另一个极端,强调认识中的主体力量,视客观性为一种社会建构,客观性变成一种修辞学,一种权力,结果是滑向相对主义,并把科学意识形态化.从认识论的角度来看,实证主义与社会建构主义处于问题的两个极端,关键问题在于它们都是脱离了科学实践去考察认识过程. 相似文献
16.
董林群 《科学技术与辩证法》2005,22(4):79-81
文章的着眼点是女性主义理论自身的演进,重点考察的是女性主义经验主义以及立场理论.女性主义经验主义在取得了诸多积极成果的同时也暴露了自身的一些缺陷,立场理论则在此基础上作了批判性的发展,特别是哈丁提出的"强客观性"为规避相对主义提供了一种可能的策略. 相似文献
17.
18.
观察客观性的认知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周燕 《科学技术与辩证法》2004,21(6):46-50
文章拟从观察的理论负荷性层面来展开对观察客观性问题的认知分析。福多和丘奇兰德基于知觉与认知关系 ,围绕中性观察展开激烈交锋。我们认为 ,能够运用认知科学关于知觉的研究 ,从心理机制层面上对该问题做出精细说明与探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