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古诗“译”画是我校近二年来实施拓展型课程开展“学古诗、画古诗”活动中总结出的新方法。课堂内,我们尝试着诗画结合,美术和语文学科教学整合;课堂外,我们给学生创设拓展的空间和探索实践的平台。这种方法既帮助了学生理解诗中含义、作者的情怀,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绘画的综合能力,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提高了审美情趣和民族文化修养。  相似文献   

2.
在初中课文中,古诗占相当的分量,六册总计90首,所以,诗歌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在教学实践中,我尝试把诗画结合进行诗歌教学。诗画结合的教学方法,就是将诗歌与画画相结合进行诗歌教学,它分为"依诗择画"和"为诗配画"二种。"依诗择画"就是要学生从四幅意境相近的画中挑出最符合诗意的一幅,并说明选择的理由;如:  相似文献   

3.
如何才能提高古诗教学效率,使古诗课堂教学焕发生机和活力,使诗人创造的艺术形象完整且正确地留在学生的头脑中呢?“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给我们带来了启示。在小学古诗教学中,如果能由画入诗,诗画结合,会让古诗充满“画意”。  相似文献   

4.
如何才能提高古诗教学效率,使古诗课堂教学焕发生机和活力,使诗人创造的艺术形象完整且正确地留在学生的头脑中呢?"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给我们带来了启示.在小学古诗教学中,如果能由画入诗,诗画结合,会让古诗充满"画意".  相似文献   

5.
古诗是中华文化的精华。语文课堂应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感受古诗的魅力,掌握古诗阅读的方法。教学《江雪》一诗,通过引导学生回忆画中诗、理解诗中意、想象诗中画、体会诗中情,使学生感悟诗歌的艺术魅力和作者的思想情感。最后,教师拓展组诗,不仅让学生迁移了学法,更拓宽了学生的视野,传承了中华文化。  相似文献   

6.
诗与画的关系是中外美学史长期关注的一个问题。我国有"诗画同源"、"诗是无形画,画是有形诗"的看法,西方则有"诗厚如画"、"画为不语诗、诗是能言画"等认识。本文选取一个有代表性的中国古代诗人,具体剖析绘画艺术与其诗歌创作之间的关系,这对于深入探讨诗画关系,是十分有必要和有益的。  相似文献   

7.
诗中有画 ,画中有诗说明了诗与画的关系十分密切 ,且小学生对于画的感知能力要远比文字强得多。因此 ,在教古诗时 ,我便采用了“引诗入画 ,以画解诗 ,由诗为文”的教学方法。具体做法是 :第一步 :引诗入画。即让学生在预习阶段通过查阅字典和其它资料 ,初步弄清诗的含义 ,根据自己对诗的理解 ,大胆想象 ,用彩笔绘画一幅《山行》的图画。第二步 :照图解诗。正式讲课之前 ,从学生的绘画中挑选出几份具有代表性错误的图画作业 ,如对诗文内容难点、重点、疑点理解错误 ,把它们张贴在黑板上(要事先与该生商量 ) ,让学生们观察 ,对比诗文进行评析…  相似文献   

8.
杨丽红 《家长》2022,(22):91-93
<正>古诗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占据很大的一部分,是每个学生都必须努力理解和掌握的重点之一。在具体的语文教学实践中,古诗较高的教学难度越来越突出,主要是由两个因素造成的:一是大部分古诗都需要学生进行背诵,首先给学生带来了记忆上的压力;二是每首古诗都存在许多需要理解的地方,其本身的表达方式给小学生带来了理解的困难,因此悟诗之美更是遥不可及。通过对古诗本身以及学生的认知程度、理解能力进行分析,教师可以采取将“诗”“画”结合的方式来组织古诗教学,将每首诗用画具象,通过唯美的画面拉近学生与古诗的距离,  相似文献   

9.
诗是抒发诗人感情的,而感情又一定要通过形象展现出来,构成一种意境,然后借语言文字表达出来.所以,古诗教学应致力于把学生带入诗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感情,从而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并发展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能力.几年来,我在古诗教学中做了一些尝试,引导学生入情入境,收到了较好的效果.一、绘画法苏轼曾赞王维之诗是"诗中有画,画  相似文献   

10.
张素敏 《辽宁教育》2000,(10):35-36
绘画是儿童表达内心感受的方法之一,“一画胜百言”,如能让学生把对文章重点内容的理解,用自己的笔惟妙惟肖地画出来,既能巩固所学的知识,又能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我在教学唐代诗人李白的《夜宿山寺》这首古诗时,先引导学生借助工具书和有关资料,抓住“危、高、摘”等词语,理解古寺的高,进而根据古诗所描绘的意境来绘画。大部分的同学都画出一座高山,  相似文献   

11.
诗和画号称姊妹艺术。诗中有画被认为是王维诗的一绝。王维在吸收绘画技法进入诗的同时,也用诗揭示了绘画的色彩规律。诗画是相通的,但不是等同的。诗可以因有画意而引人入胜,画可有诗情而更具艺术魅力。诗与画是不可互相代替的(语言、视觉)艺术。  相似文献   

12.
诗画一体是国画的基本特质,诗与画相互渗透提升了国画的艺术感染力,增加了国画的人文价值。文章探讨把“诗”融入小学美术国画教学的策略,提出教师可引导学生欣赏名作,从名画中感受诗与画的关系;让学生选择古诗诗句,自主开展国画创作;通过师生互动,让学生掌握作画步骤与表现技巧;注重师生共同评价,让学生共赏共评画作。  相似文献   

13.
在诗画教学中,最好的教学是让学生能有更高的画作水准,学生在绘画中能将情与景融合在一起,将感情蕴含与画中。因此,通过对美术教学的分析,探讨如何更好地进行诗与画相结合的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14.
朱海宏 《考试周刊》2014,(61):191-191
幼儿园古诗教学中长期以来存在很多困惑,怎样让孩子们在一节课中学习兴趣不减,学习气氛始终浓厚,达到最佳教学效果呢?诗配画教学方式顺势而出。幼儿园诗配画教学立足孩子视角,从孩子高度出发,用孩子喜欢的绘画形式表现孩子对古诗的理解,是文字和图像巧妙融合的特殊形式。古诗配画,让每个孩子都插上了想象的翅膀,它生动地描绘出故事中令人回味、栩栩如生的画面,生命因此充满诗情画意。  相似文献   

15.
在古诗教学中,怎样发掘诗中美的因素,对学生进行美的教育?我的办法是:"一诗一画一曲",即每教一首古诗,把诗与画结合,诗与曲结合,使学生既学到语文知识,又受到艺术美的感染.教《宿新市徐公店》时,我在学生释题、释关键词、串句、了解全诗内容的基础上,让学生通过想象,在头脑中形成一幅暮春时节农村儿童扑蝶图,并把这幅图画下来.然后,举行诗画评论会.学生一边吟诗,一边评论贴在墙上的画.有的说:"这个扑蝶儿童的头发不象古代孩子的.不应该扎成羊角辫,而要扎牛角辫,也可以在脑顶上扎个象毽子一样的辫."有的说:"诗中说'树头花落未成阴',而  相似文献   

16.
诗画的同异是艺术美学领域中一个重要的话题。诗和画既然同为艺术,当然就有同质性,它们又并不属于同一门类的艺术,又具异质性。诗画互通,但诗中有画,又不全是画;画中有诗,又不全是诗。  相似文献   

17.
题画诗艺术价值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画上题诗是中国绘画艺术独有的民族文化之特色。题画诗主要通过中国特有的书法艺术将诗的功能与画的造型特点联系在一起,融诗画为一体,形成“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审美情建。  相似文献   

18.
绘画一词,一般用于美术范畴。古往今来,人们常用“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来形容诗画的紧密联系。其实,诗和画都是我们认识世界的两种不同符号而已。同样的,我把数学中的图形符号称为数学“绘画”,数学图形符号较之数学文字符号更为直观,容易发现数量之间的关系,揭示问题的本质。所以在教学中,我经常采用数学“绘画”——直观模型,帮助学生理解题意,沟通联系,构建数学模型,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相似文献   

19.
本文主要从诗与画在形式和内蕴上的对比来阐明诗与画之间的区别和联系,并且将中国的诗画同西方的诗画进行比较性研究来加深我们对二者关系的认识。本文主要通过以下四个部分来论述诗画关系:首先,从作品创作的角度而言,诗与画的关系是互补的;再次,从作品接受的角度讲,诗与画的关系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并且进一步强调对于诗画之意味的领悟,接受者(读者)的特殊性;接着,本文试图对诗画之间的区别和联系进行一个简单的概括总结,明确它们之间形式上的不同和内蕴上的一致;最后,本文对中国之诗画关系和西方之诗画关系的差异进行论述,在两种不同的文化态度取向中,对诗与画的关系进行更广层面的理解。  相似文献   

20.
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在苏轼诗画创作中的体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轼在《书摩诘蓝田烟雨图》中写道:"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十分精当地指出了王维诗歌有画意、绘画有诗情的特征。在过去,人们大多是从王维的诗与画的角度来分析"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本文试从苏轼的诗与画的创作入手,来看"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在苏轼诗画中的具体体现,这也指明了苏轼的诗画创作遵循了诗画一律的原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