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现代教育的特征充分展现了人的主体性.追求人的全面发展。欲望是一种倾向于认识、研究、获得某种事物的心理特征。在学习过程中,可以通过巧设悬念,使学生对某种知识产生一种急于了解的心理,这样能够激起学生学习的欲望。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教是为了用不着教”,这句话既道出了教学的目的.又道出了学生掌握方法后能自主获取知识,去寻求发展。因此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应以学生全面、主动、和谐地发展为中心。  相似文献   

2.
现代教育的特征充分展现人的主体性,追求人的全面发展。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教是为了用不着教”,这句话道出了教学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掌握方法后能自主获取知识,去寻求发展。因此,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应以学生全面、主动、和谐地发展为中心,这就要求教师合理运用学习策略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鼓励学生对待问题敢想、敢问、敢说、敢做,让他们在数学王国里自由地探索,从发现中寻找快乐,主动获取知识,体会到数学的实用价值和“做”数学的乐趣。教师如何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与自主发展呢?我长期从事小学数学教学,在教学实践中,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3.
现代教育的特征充分展现人的主体性,追求人的全面发展。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教是为了不教”,这句话既道出了教学的目的,又道出了学生掌握方法后能自主获取知识,寻求发展。因此,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应以学生全面、主动、和谐地发展为中心。这就要求教师合理运用学习策略,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鼓励学生对待问题敢想、敢问、敢说、敢做,让他们在数学王国里自由探索,从发现中寻找快乐,主动获取知识,体会到数学的实用价值和“做”数学的乐趣。那么,教师应如何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与自主发展呢?在教学实践中,笔者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4.
现代教育的特征充分展现了人的主体性,追求人的全面发展。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教是为了不教,这句话既道出了教学的目的,又道出了学生掌握方法后能自主获取知识,去寻求发展。因此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应以学生全面、主动、和谐地发展为中心。这就要求教师合理运用学习策略,最大限度地调  相似文献   

5.
成立娟 《陕西教育》2004,(11):16-16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老先生曾说过“教是为了用不着教”,这句话道出了教学的目的,又道出了学生掌握方法后能自主获取知识,去寻求发展的道理。因此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应以学生全面、主动、和谐地发展为中心。这就要求教师合理运用学习策略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放飞学生,鼓励学生敢想、敢问、敢做,让他们在数学王国里自  相似文献   

6.
现代教育的特征充分展现人的主体性,追求人的全面发展。探究式教学又是一种新的教学活动形式,符合教学改革实际,能破除"自我中心",促使教师在探索中"自我发展"。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教是为了用不着教。"这句话既道出了教学的目的,又道出了学生掌握方法后能自主获取知识,去寻求发展。因此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应以学生全面、主动、和谐地发展为中心。  相似文献   

7.
素质教育的特征之一就是要求体现以学生为主体,追求学生的全面发展。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教是为了不教。"这句话既道出了教学的目的,又道出了学生掌握方法后能自主获取知识和寻求发展。那么,体现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就是以学生全面、主动、个性化的发展为中心,鼓励学生面对数学问题时敢想、敢问、敢说、敢做,让他们在数学的世界里自由地探索、主动获取知识,体会到数学的学习价值,真正体现"以生为本"。  相似文献   

8.
潘阿娣 《教师》2011,(23):43-43
"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现代教育的特征充分展现人的主体性,追求人的全面发展。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教是为了不教。"这句话道出了教学的目的,即学生掌握方法后能自主获取知识,去寻求发展。因此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应以学生全面、主动、和谐的发展为中心。  相似文献   

9.
在新课程“为了每一位学生都发展”的核心理念指导下,课堂教学必须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以弘扬人的主体性为宗旨,以促进人的可持续发展为目的。只有教学方式的变革才能引领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在数学教学中,“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没有问题就没有数学,问题是思想方法、知识积累和发展的逻辑力量,是数学研究的出发点,是开启数学奥秘的钥匙。[第一段]  相似文献   

10.
耿渝生 《四川教育》2000,(12):20-21
数学教育要关注人的发展,创造一个有利于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发展的教育环境。数学课堂教学就应为学生提供主动发展的时间和空间。这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需要,是当前数学教学改革的热门话题。  相似文献   

11.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教是为了用不着教",这句话既道出了教学的目的,又道出了学生掌握方法后能自主获取知识,去寻求发展。新的《数学课程标准》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更加强调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因此,我们广大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来设计课堂教学,要关注出孩子的个性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孩子的主动意识和创新精神。合理运用学习策略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鼓励学生对待问题敢想、敢问、敢说、敢做,让他们在数学王国里自由地探索,从发现中寻找快乐、主动获取知识、体会到数学的实用价值和"做"数学的乐趣。教师如何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与自主发展呢?我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12.
学习有法,而教无定法,我想“教学永远是一门遗憾的艺术”,为什么这样说?任何一堂课,当你课后反思的时候,总会觉得有一些不足和遗憾。而一个人的教学艺术、水平也正是在不断解决不足和遗憾的过程中得到了提升,数学课堂应以“人的发展为目标,关注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和谐发展”,好的课堂教学应“能促进学生有效学习的进行,  相似文献   

13.
正"教是为了不用教",这句话既道出了教学的目的,又道出了学生掌握方法后能自主获取知识,去寻求发展。因此小学数学应以学生全面、主动、和谐的发展为中心。这就要求教师要合理运用教学策略,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鼓励学生敢想、敢问、敢说、敢做,让他们在数学王国里自由地探索,从发现中寻找快乐,主动获取  相似文献   

14.
“教学好玩”道出了数学的真谛.教师应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创设、挖掘适合“玩”的情境,寓教于乐,寓教于玩,带领学生充满乐趣地“玩”数学,使学生在轻松掌握所学知识的同时,圆满地完成教学任务.  相似文献   

15.
赵炳秀 《科学教育》2007,13(2):28-28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教是为了用不着教。”这句话道出了教学的目的。这也正是素质教育的目的,新课程标准下的数学教学应围绕这个问题,探讨教学的新思路。我有这么几点认识:1新课程标准下数学课堂教学应多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在数学课堂教学中遇到相应的问题时应启发学生思考不这样做行不行,不这样列,不这样解可不可以,以此来培养学生勇于挑战的精神,俗话说“尽信书不如无书”。鼓励学生用怀疑和审视的目光去看问题,也许有的同学会有改写历史的可能。例如:有一次,我在听一位年轻老师上的初一的数学课,内容是《多边形的内角和》,他首先是求四边…  相似文献   

16.
刘永 《成才之路》2011,(32):76-77
长期以来传统的数学教学给学生的真实感觉是听不懂、难学、枯燥、无用,希望自己早日摆脱数学的桎梏已成为这些学生的直接心声。教师如何有效地教,学生如何有效地学.如何通过教学更好地促进人的发展等问题是目前国内外教学专家及广大教师研究的主要课题。在数学教学中,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是教师最为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教与学是数学课堂教学的两个重要方面,教师的教是为了学生的学,学生的学又能促进教师的教。二者互相作用,为实现有效数学教学目标发挥着整体功能。但在日常教学实践活动中,大多教者存在着重教轻学,这是制约数学教学改革的因素之一。从教的角度看,不是"授人以渔",而是"授人以鱼"。教师往往带着问题去面向学生,而不是带着学生去面对问题,  相似文献   

18.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这样不仅可使学生掌握知识,还能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让学生主动参与的课堂教学,有很多种方法有待大家去挖掘,去分析。在数学教学中,我们要经常采用"实践——认识——再实践"的认识规律让学生去体会数学的真正含义,善于引导学生对数学问题思考的追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体验,提高学生探索、发现、分析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去应用学生参与课堂教学,使他们摆脱苦学的束缚,走入乐学的天地。  相似文献   

19.
当今时代呼唤着以继承为基础、以人的发展为目的、以培养创新性人才为价值取向的新型教育。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我们认为,“自主解决问题”应成为学生的主导性学习方式,并提出以“小学数学自主解决问题课堂教学模式的实验与研究”课题进行研究。通过建立一种民主、和谐、新型的教学过程和模式,让学生在自主参与学习活……[第一段]  相似文献   

20.
叶圣陶曾说过:“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也就是说,教学中要培养学生探究知识的能力。这样不仅使学生在校期间,而且在学生个体有限的生命历程中,就具备了不断创造的能力。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怎样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呢?在此仅谈几点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