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教育是什么?简单的说,就是养成良好习惯……良好习惯主要在学校里养成。可见,强化学生养成良好习惯的教育,是教师的重要职责,是课程教材改革对学生的要求,也是幸福教育的根源。  相似文献   

2.
“问”的感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问”是教师课堂教学中经常使用的教学行为。课堂教学中一定不能没有“问”,缺少“问”就缺少了生气,课堂就是“一潭死水”,教师就成为课堂的主宰者,学生就会处于被动学习的地位,创造性思维将会受到抑制。那么课堂教学中为什么一定要“问”呢?到底要  相似文献   

3.
我国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先生在《论习惯》一文中强调:"教育的全部目的就是要养成学生的良好习惯。"可见,对于学生时期的孩子们而言,最重要的是养成好的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而不仅仅是知识和技能的获得。  相似文献   

4.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激发与引导学生的思维是提高课堂效率的有效手段.为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教师应更加注重问题的设计,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结合教材内容和课型要求,从不同的角度、层次和要求提出一些富有启发性的问题,竭力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诱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使学生的思维活动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5.
胡礼洋 《考试周刊》2009,(39):209-209
爱因斯坦曾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有问题,才会有思考,有了思考,才有可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回顾课堂教学,我们不难发现,很多学生的问题意识很淡漠,具有问题意识的学生少之又少。有的学生做惯了“听众”,没有问题意识;有的学生虽有问题意识,但在师道尊严的课堂上却不敢问。只有学生具有问题意识,敢于提问,敢于否定,教师才能培养出具有创瓶精神和生命活力的一代新人。那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如何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呢?  相似文献   

6.
何静 《湖南教育》2007,(6):15-15
1.还给学生“想”的时间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最大限度地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针对教师提出的问题多想,这有助于学生进行思维活动,发展探究能力.如教材中出现的“通  相似文献   

7.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但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却常常苦于学生学而无疑,学而无问,教学效果不佳。那么,在教学中怎样使没问题的学生“问”起来呢?下面谈谈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8.
郭淼 《甘肃教育》2020,(2):50-50
学习习惯对一个孩子的成长非常重要,它不仅会影响到孩子们学习的积极性和学习成绩,还会影响到孩子们持续发展的能力。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一定要注重培养孩子们的学习习惯,使它成为孩子们一生的财富。下面,笔者结合工作实践谈几点自己的看法。一、要让学生从体验中培养好习惯亲身体验是学习的一种好方法,它可以让学习者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深刻地进行感受。  相似文献   

9.
侯彦君 《语文天地》2011,(12):61-62
课堂教学无论采取哪一种形式都离不开“问题”。问题是课堂教学的载体,从某种角度说课堂教学的艺术也是“问”的艺术。可以说,有效的课堂教学取决于有效地提出问题和有效地回答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增强学生语文知识的运用能力。  相似文献   

10.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是一切发现和创新的奠基石。课堂提问是教学中检查学生学习情况、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启发学生发展智力、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1.
吴元军 《学周刊C版》2014,(11):131-131
提问是数学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之一,恰当的提问能一石激起千层浪,让学生沉浸在思考的涟漪之中;又如柳暗花明又一村,让学生在探索顿悟中感受思考的乐趣.课堂中一个巧妙的提问,常常能收到“点击关键,一问传神”的效果.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如果能恰当地使用提问,就能充分调动学生思维的每一根神经,就能极大地提高数学课堂的教学效率.  相似文献   

12.
“发明千千万,起点在一问”。创新素质培养中最基本的就是质疑,不会提问就意味着不会创造,因为任何创造总是从提出问题开始的。高中地理新教材与以往教材相比,更加注重培养学生提出地理问题、收集地理信息、整理地理信息、分析地理信息、领会地理信息、回答地理问题以及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所以,我们要抓住这一契机,[第一段]  相似文献   

13.
一、注重启发。善于引导学生“问” “提问题”是课堂教学的一种手段。如果运用恰当,对旧知的复习,新课的引入.知识的理解和应用。智慧的启迪。能力的提高有着重要的作用。“提问题”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教师问.二是学生问,而教师起着主导作用,教师要巧妙地把自己的教学过程设计成“不断提出问题,不断解决问题”的创造性思维模式。  相似文献   

14.
当前,在地理课堂教学中,许多教师采用提问作为让学生思考、回答问题的办法。这虽是一种启发学生思考问题、发展学生思维的方法,但它存在着一个很大的不足,就是忽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把学生当作知识获得过程中的被动者,让学生按照教师的思维过程进行学习。显然,这不利于学生创新意识的萌发,  相似文献   

15.
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离不开学校教育,学校也是学生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场所。但不可否认的是,我国现如今的课程教学存在不少误区,这类误区通常会导致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下降、恒心不足、没有自制力等问题。教师在教学的环节中应该如何控制教学难度,掌握合适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设置恰当的教学模式,寓教于乐,将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进而培养学生的良好行为。以《品德与生活》这门课为例,探究现今教学中存在的误区。  相似文献   

16.
课堂教学中,有一种回答问题的方式非常流行,且大有盛行之势,即学生不必举手,随时可以站起来抢答,经常很多学生同时起立抢答一个问题,开始声音嘈杂,分辨不出是谁在说话,逐渐有一位同学胜出,有人倡导这种自由“抢答”,有人却鲜明地指出学生应该举手按序发言。那么,学生“抢答”利大还是弊大呢?笔者试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7.
在全县完小音乐教师课堂教学调研中,两位来自不同完小的音乐教师展示了他们的课堂教学风采。一位听课的教师悄悄问我:“你们音乐课教师的提问怎么这么简单,大多是一问一答式。难道就不可以串联起来,形成一个主题,留待学生仔细思考后再共同交流,探讨、解决吗?”是的,我一直在思考音乐课堂教学中提问的层次性和有效性问题,这个问题其实是我们一部分音乐教师的通病,尤其是偏远完小。音乐学科具有很强的学科特点,学生在情感体验中具有明显的个性色彩。教学中,我们的教师怕学生的回答游离课堂,把一个问题分割成几个小问题,环环紧扣,步步为营。而解决这些问题学生大多只需对号入座,直线思维。可以迅速回答,很少有疑难。教师只顾按照自己的单向设计走下去,课堂上很少有新的问题产生,当然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和探究性”也就大打折扣了。音乐课堂上教师应该怎样设问?怎样让问题更能拨动学生的思维?带着这个思考我选择了其中一一堂课进行了分析与反思。  相似文献   

18.
叶圣陶先生说:“语文是工具,是人生日用不可缺少的工具。”语文教师必须让学生明白这一简单的事实。因为它不仅指出了学语文的意义,还解决了学生学语文的动力问题,  相似文献   

19.
黄红云 《广东教育》2007,(12):21-21
世界著名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有句名言:"播下一个行动,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可见,良好的行为习惯在一个人的成长过程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从小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将会使学生受益终身,而养成不良习惯,则贻害无穷. 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是一项长期的、细致的、塑造人的基础工程.怎样才能达此目的呢?  相似文献   

20.
化学课堂教学如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不仅让学生变得喜欢问问题,更要问得巧,问得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